姜佳南一
有关高校绿化管养及后续建设方向的思考——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
姜佳南一
[上海交通大学]
近年来,各地的绿化行业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高校绿化养护工作也不例外。许多原本简易的养护工作都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动,缺乏合理预案等原因,出现管控难度大、工作推进迟缓、工作效率降低等困难,绿化放养、面貌不佳更是比比皆是。由此引发思考,一流的高校建设需要一流的校园环境,如何在维护高校环境质量的同时,提高绿化养护水平,优化绿化管养方式,从源头上建设低维护型绿化景观,成为了当下这个时代高校绿化管理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高校绿化管理; 低维护绿化; 精细化;
智慧化
高校绿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校园环境质量、提升师生审美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师生员工对校园公共空间环境品质日益关注,都更希望拥有一个布局合理、景观优美的校园。为此,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还编制了《上海高校校园绿化资源建设和管理导则》,用以指导绿色生态文明校园建设。
近年来,高校绿化建设成效显著,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的面貌成为校园景观 “标配”。然而高校的绿化管养工作却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茂盛,反倒面临着诸多挑战。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招生人数增加、基础建设加快、扩展版图建设新校区和高资金投入等现象。但相较于建设时的大量投入,后期在养护及管理工作上的投入则显得相对薄弱,尤其是绿化配套景观建设普遍存在着“开局即巅峰”的现象,即校园建设初期的绿化是最优质的时期,随后质量逐年下降。
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有着校园面积大、在校人员多的校园特点,绿化管养就面临着三重困境。
学校在二十一世纪初期编制过一版校园规划手册,明确了校园的规划原则理念,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但在具体内容中,对于绿化景观建设的考量相较于建筑等方面则更显笼统和概括。目前校园很多区域的绿化依旧维持着当初建校时的样貌,已普遍出现植株老化、植被退化、群落杂乱、缺少特色的情况,且校内各绿化景观区域之间也缺少关联,为绿而绿的情况较为普遍,后续的规划发展方向也相对模糊。
学校虽有绿化管理和养护队伍,但存在年龄结构偏大,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养护作业人员由于长期受困于校园绿化维护的繁重工作,很少有机会与外界进行技术交流,思维和作业方式方法相对固化,与社会上专业队伍存在一定差距,管养效果和质量难达监管要求。
学校开展过校园测绘,但主要针对基础数据的更新,对于数量庞大、品种繁杂的植物来说,这份数据资料还是十分粗糙的。图纸上只能看出绿地的分界线,却无法明确绿地内种植何种植物。如何搭配、如何种植、植株年龄、植株高度和胸径等信息就更无从知晓。且由于日常工作中,常对绿地进行小范围的微调工作,以至于出现过不了多久,现场绿地情况与测绘的图纸就对应不上了。
除此三大主要问题之外,高校内的绿化管养还存在着规划与管理衔接不当,设计与现状不符,管养资金不足,缺乏高新技术设备参与等问题。
绿化养护工作必须线下进行,养护人员需要现场进行修剪、施肥、打药、细节观察等工作,这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难以实现线上化操作。在前些年,由于一些外部原因,养护人员的行动受限,养护劳动力不足,导致养护工作面临窘境。例如,在一年中最为重要的管养时节(如春、秋季),无法及时进行浇灌、防寒保暖、倒伏抢救等工作;
或是在虫害发生的初期无法及时治理,导致后续维护困难。
绿化养护工作必须长期持续进行,并且很难通过某次的单独突击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俗语说绿化工作的重心就是“三分种,七分养”,尤其是注重效果种植的整形灌木、单季草花、易受虫害侵袭的植物,一旦养护力量缺失,离开了高强度的修剪及养护,景观效果就立马大打折扣。更严重时,可能会造成景观植物的死亡及周边植物的感染,牵一发而动全身,后续还需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对受影响的区域进行修整和补植,呈现效果可能还是不及最初。
而在高校的背景下,一旦发生特殊情况,校园将立即启动对应的响应机制,进入应急运行状态,快速响应师生需求,全力保障校内各项生活服务措施有效运行。必要时,更会暂时封闭校园,减缓与外界环境的沟通。包括绿化养护在内的非紧急性工作可能会暂停,原本负责养护的人员可能会被抽调至其他保障岗位,确保生活基础服务配备的充足,等一切恢复后,各类人员才会回到本职工作中来,继续相应的养护工作。
针对高校绿化养护的现状,及整个绿化管养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此提出以下三点提升管养水平的措施,力争改善目前管养粗放的状态,达到精细绿化养护的标准。
绿化精细化管养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化、信息化和智慧化,这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所在。信息化管理技术在近两年内,获得了更高的关注,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学校正在探索数字孪生技术在高校绿化景观与设施管理中的应用路径,希望借助信息化智慧平台的搭建,提高绿化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绿化规划和建设决策的科学性,从而优化绿化资源配置,降低绿化管理成本。在学习了如上海辰山植物园“活植物管理系统”、上海花博会“绿化管理平台”、武汉大学“校园绿化资源数字化建设项目”[1]对于绿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案例后,制定了作为平台建设的基础框架的三原则。
一是科学、安全、实用。平台的研发必须经过有效调研,有科学理论数据支撑。它需要解决日常校园绿化管理中所遇到的切实问题与需求。也正是因为该系统即将存储大量校内数据,数据安全、杜绝非法操作是平台创设的重要考虑因素。
二是灵活的可编辑性和拓展性。校园绿化景观会随着学校后续的规划发展而产生变化和更新。这就意味着此管理平台需要更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为了杜绝“一次性使用”的可能性,该平台在构建之初,就应具备完备的系统补充端口,以便后续能通过增补、修改等方式,让其做到随用随新。
三是网格化管理,分层次使用。管理系统需将校园绿化景观地图进行清晰且有迹可循的划块,并分区进行数据录入和管理。在基础设施数据纳入了管理平台后,建立相应的数字档案和维护信息,使每个区域可单独放大查看细部内容,也可作为整体进行大区域的数据统计。系统可对使用人群进行分类,例如针对管理人员和页面访客,赋予不同的登陆权、编辑权、查看权和管理权。其中管理人员又应细分到日常巡查、养护、监管人员、整体统筹人员等。
对标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高校的绿化养护工作也势必要插上“智慧的翅膀”,改革和创新运行与管理模式,依托新技术,搭建新平台,由“汗水养护”向“智慧养护”转变。
建立更加合理、科学、动态的绿化养护管理体系。在确定整体管养目标后,制定长期和短期工作目标。长期可做好前瞻性思考,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预案,结合当下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短期内需加强日常卫生消毒管理和养护员工的健康安全管理,加强日常工具、耗材、物资的台账管理工作,可将养护日志汇总、质量检查考核、安全排查等工作由原先的季度或月度一次调整为半月一次,统一安排。[2]优化管养工作的条理性,提前规划、提前开展,合理安排校园养护工的日常工作。
绿化养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需要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工作,具体的操作手法也在不断更新。高校需引入高技术的专业团队,为校内原有养护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这有利于提升校内绿化养护工作的准确性和实效性。[3]尤其是在前些年,校外人员入校提供养护技术指导和辅助养护的机会减少后,提升校内技术工养护能力的需求就显得更加迫在眉睫。
高校还应加强养护技能培训,主动学习社会面上优秀的养护知识、技术以及设备,并将其应用到校园绿化养护中。例如,可以学习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编制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荐应用目录(第一批)》等参考资料,或是多参与线上线下的专业技术培训。
高校校园是师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绿化环境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尤其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师生对于美的要求也逐步提升。许多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建设的高校“新校区”,绿化植物虽未达到古树名木的标准,但也已呈现老化趋势,风格也与当下环境有所脱节。
在后续绿化提升方面,可考虑在保留原有的古树、大树、长势良好的乔灌木基础上,替换已经老化、弱化的植株;
参照上海市“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的标准,优化生态空间结构;
更多考虑观花、观叶、观果以及乡土植物,以小见大,逐步渗透,提升环境观赏性。
高校绿化建设应兼顾观赏性和低维护性。在绿化营造上,可以选择单一品种铺设,也可以模拟自然界中的顶级绿化群落,只要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和季相变化即可。此外,还应考虑以下因素:维护环境的微生态性,考虑植物选种、合理安排种植时间,区域性灌溉、针对性施肥,生物防治病虫害,杜绝侵略性植物等,这些因素是近年来社会主推的低维护型绿化建设方向。[4]尤其是对于花境这类的造景方式,适量减少一年生草花花坛的比例,提升长效花境的应用,是构建更稳固、更生态、更低价高校生态系统的必经之路。
高校占地面积广,绿化分布散,传统的人工灌溉方式存在人力成本高、水量难以精确控制、突发情况无法及时处理等问题。因此,可以考虑引入机械灌溉设备,以减少人力参与成本、提高灌溉效率和效果。此外,还可以考虑引入新型滤渗透系统等社会面上的新型技术,结合透水地坪的管理,改变传统的板结种植土层,实现水分循环利用。[5]这符合当下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可以进一步保障景观效果,或许可以顺带减少积水导致的应急抢修几率。
高校绿化建设是高校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过去的十几年内,高校绿化建设往往不如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文化建设等受到重视。新冠疫情时期的绿化管养窘境,为高校绿化建设敲响了警钟,也提供了一个转变的契机。高校绿化管理人员应借此机会,对校园绿化管养方式进行梳理和思考,寻找更适合本校绿化发展的方向。当前,建设低维护、智慧化、高质量的绿化已是高校绿化管养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前期的植物遴选、种植质量把控、中期日常养护技术参与、后期智慧化管理的同步推进,构建群落更生态、管理更科学、效果更显著的高校绿化景观。
[1]周龙,万明政.大学校园绿化管理与信息化探索研究-以武汉大学为例[J].现代园艺,2019(21): 185-187.
[2]付彦荣,贾建中,王洪成,刘艳梅,李佳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城市公园绿地运行管理研究[J].中国园林,2020, 36(7): 32-36.
[3]唐浪.构建高校园林绿化全周期管理模式的探讨[J].高校后勤研究,2021(10): 32-33+40.
[4]梁铨荣.基于低养护成本前提下的高质量园林养护管理分析[J].现代园艺,2017(06): 190.
[5]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十四五”期间上海市绿化市容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荐应用目录[Z].2022.76-77.
(责任编辑:赵鹏程)
猜你喜欢 管养绿化景观 景观别墅现代装饰(2021年6期)2021-12-31基于BIM的高速公路建管养一体化平台中国交通信息化(2021年7期)2021-11-02火山塑造景观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12期)2021-01-08沙子的景观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7期)2020-07-28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少年漫画(艺术创想)(2020年12期)2020-06-09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3-01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现代园艺(2017年19期)2018-01-19顺了——江西省理顺15.6万公里公路管养事权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桥隧管养新理念(隧道篇)中国公路(2017年13期)2017-02-06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中国工程咨询(2017年3期)2017-01-31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