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迎花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闷痛,同时伴有放射性、烧灼感及压迫感等,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治疗ACS的主要原则是稳定斑块和抗血栓,以经皮冠脉介入术(PCI)为首选方案,虽能快速、有效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或阻塞血管,恢复血流灌注,但术后易发生不可逆性心肌损伤及炎性反应[2]。氯吡格雷属噻吩吡啶类药物,具有抗血小板作用[3];麝香通心滴丸作为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型中成药,具有益气通脉、活血化瘀功效[4]。本研究观察麝香通心滴丸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对ACS患者PCI术后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厦门市海沧医院收治的ACS患者114例,均行PCI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氯吡格雷组,每组57例。联合治疗组男40例,女17例;年龄43~74(60.13±9.07)岁;病程1~2(1.32±0.21)年;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19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4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型24例。氯吡格雷组男38例,女19例;年龄44~75(60.32±9.46)岁;病程1~2(1.36±0.25)年;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18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2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型27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指南诊断标准》中ACS诊断标准,并经由心肌酶检查确诊;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诊断标准;年龄43~75岁,可耐受PCI术者;心绞痛症状反复发作,且每次发作时持续时间≥30 min。排除标准: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者;脑卒中、先天性心脏病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急性感染、恶性肿瘤、精神类疾病者;伴有严重肝肾疾病者;用药依从性差者。
1.3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降压、调脂、降糖及抗胆固醇等常规治疗,同时于PCI术前12 h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Bayer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 S.r.l.生产)300 mg口服。在此基础上,氯吡格雷组于PCI术前6 h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300 mg口服;术后次日,以阿司匹林肠溶片每天100 mg、氯吡格雷每天75 mg作为维持剂量。联合治疗组在氯吡格雷组基础上加用麝香通心滴丸(内蒙古康恩贝药业有限公司圣龙分公司生产,规格:每丸重35 mg)2丸口服,每天3次。2组均持续服药3个月。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 心肌损伤指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2 h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上层清液保存于-80 ℃环境中待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
1.4.2 炎性因子: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6 ml,离心后取上层清液,并保存于-20 ℃环境中待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
1.4.3 心功能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舒张末期内径。
1.4.4 心血管不良事件:统计并比较2组治疗后复发心绞痛、非致命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等发生率。
1.5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彻底消失,心绞痛发作时间减少>80%,发作次数亦明显减少;好转: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心绞痛发作时间减少50%~80%,且次数有所减少;无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好转,心绞痛发作时间减少<50%,且仍频繁发作,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2.1 治疗效果比较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3%,高于氯吡格雷组的77.19%(χ2=4.222,P=0.040),见表1。
表1 氯吡格雷组与联合治疗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心肌损伤指标比较 术前,2组心肌损伤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72 h,2组NT-proBNP、cTnI、CK-MB水平低于术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氯吡格雷组(P均<0.01),见表2。
表2 氯吡格雷组与联合治疗组术前、术后72 h心肌损伤指标比较
2.3 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2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3个月后,2组TNF-α、sICAM-1水平低于治疗前,VEGF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氯吡格雷组(P<0.05或P<0.01),见表3。
表3 氯吡格雷组与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
2.4 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各项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3个月后,2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升高/缩小幅度大于氯吡格雷组(P均<0.01),见表4。
表4 氯吡格雷组与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2.5 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 联合治疗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7.01%,低于氯吡格雷组的24.56%(χ2=6.597,P=0.010),见表5。
表5 氯吡格雷组与联合治疗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 [例(%)]
ACS为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其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导致血管部分或完全堵塞,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气促等,同时还易并发动脉栓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5]。PCI作为介于内科保守疗法与外科手术治疗的一种疗法,被广泛用于ACS的临床治疗中。有研究指出,PCI是缓解心肌缺血症状、挽救濒死心肌的有效方法,有效改善患者预后[6]。但另有研究指出,部分患者术后易出现心肌再灌注损伤,而炎性反应参与了心肌的再灌注损伤[7]。因此,PCI术后辅以药物治疗对降低PCI术后炎性反应有重要意义。氯吡格雷为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口服后机体可迅速吸收,其不仅能选择性抑制血小板聚集,还可阻断血小板活化扩增[8]。但由于氯吡格雷本身无药物活性,需在转化为活性产物后与P2Y12受体结合才可发挥抗血小板作用,但结合的过程不可逆,且无法对磷酸二酯酶活性产生抑制,因而作用不可逆,起效缓慢,且存在较高的出血风险[9-10]。另有研究指出,部分患者在服药后出现氯吡格雷抵抗,效果不佳,体现了该药的局限性[3]。
中医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有独特优势,认为ACS主要病机是心络瘀阻,治疗以益气通脉、活血化瘀为主,首选药物为麝香通心滴丸[11]。该滴丸主要由人工麝香、人工牛黄、人参茎叶总皂苷、熊胆粉、蟾酥、冰片、丹参等组成。基础研究证实,人工麝香可抑制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心脏兴奋,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人工麝香还能显著改善微血管功能,调节免疫活性及抗炎等[12]。熊胆粉清热、明目、镇痉,可对氧化应激因子、炎性因子进行调节[13]。蟾酥不仅可抑制炎性反应、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还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14]。因此麝香通心滴丸可通过调节炎性反应、改善免疫功能等作用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提高ACS治疗效果。麝香通心滴丸还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等多种途径改善ACS患者病情,减轻心肌缺氧[4]。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氯吡格雷组;联合治疗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提示麝香通心滴丸联合硫酸氯吡格雷片治疗ACS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心功能、心肌损伤指标与炎性指标明显改善,且联合治疗组优于氯吡格雷组。提示,麝香通心滴丸联合硫酸氯吡格雷片治疗可加快心肌损伤恢复速度,减少ACS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发生,改善患者心功能。其中NT-proBNP能反映ACS患者心肌缺血程度,当其在血清中含量增加时,表明患者病情加重;cTnI与CK-MB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情况的灵敏性指标[15]。
ACS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结果,炎性反应与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故而炎性因子可用于评估ACS的严重程度。有研究证实,TNF-α参与了ACS的发生发展,并在ACS炎性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引起血管内皮与心肌细胞损伤,斑块破裂[9]。VEGF为血管内皮增殖性标志物,其主要在血管内皮表面表达,并与受体结合以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增强血管通透性,进而达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目的[10]。sICAM-1作为诱导炎性递质的配体,其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状态转向不稳定状态,同时可增大斑块表面的裂隙,从而致使斑块破裂而形成血栓[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2组TNF-α、sICAM-1水平降低,VEGF水平升高,且联合治疗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氯吡格雷组。提示,麝香通心滴丸联合硫酸氯吡格雷片治疗能有效改善炎性因子水平。
综上所述,PCI术后ACS患者采取麝香通心滴丸联合硫酸氯吡格雷片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心肌损伤恢复,改善患者心功能与炎性因子水平,降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滴丸麝香氯吡 麝香保心丸天津中医药(2020年10期)2020-12-10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中华养生保健(2020年7期)2020-11-16穿心莲内酯滴丸天津中医药(2020年5期)2020-06-01麝香保心丸天津中医药(2020年5期)2020-06-01勐腊毛麝香化学成分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8年8期)2018-09-10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中国医药指南(2017年3期)2017-11-13HPLC法测定蒙药新Ⅰ号滴丸中没食子酸的含量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6年6期)2016-05-09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18期)2016-01-20连参滴丸制备工艺的优选山东医药(2015年38期)2015-12-07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15期)2015-01-26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