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设 马 超 王 振 张 博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四十条规定:“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注重产教融合,实行校企合作。”[1]目前,职业院校医疗器械专业产教融合实训教学体系仍旧不够完善,更多的职业院校依旧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室实训结合的教学模式。受限于医疗器械专业特点,该模式下培育的学生,毕业后上岗很难迅速掌握医疗器械使用、机器维护以及设备维修方法,不能将自身所学知识较好地应用于实践,“产教脱节”已成为医疗器械专业实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尽快走出困境,本文以通用型CT转运装置的研发与应用实训教学为例,结合职业院校医疗器械专业特点,对产教融合下的职业院校医疗器械专业实训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1.1.1 植入项目化课程体系
以课堂讲授和实验室实训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主观能动性,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将书本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造成“产教脱节”。而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开发项目化教学课程体系,有助于改变这种现状。所谓产教融合,就是将生产与教学有机结合,实现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有机协调与融合[2]。项目教学法是通过让学生参与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开展教学活动,采用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法[3]。这种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通用型CT转运装置研发项目为例,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取长补短,自主进行项目团队组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在不同团队之间的良性竞争中更好地鞭策学生努力向前。团队组建完成后,学生根据项目需求自主开展医用CT的调研工作。其中包含国内外市场上主流CT的品牌分类、型号、价格等信息的收集工作,学生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形成图形报表、书面报告并给出参考性意见,为后续通用型CT转运装置的研发打好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调研分析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医学影像设备学》CT相关章节的教学中,采用“递进式”的教学模式,按照“基本理论—专业技术—实验室实训—现场实践”系列模块开展项目化教学,如图1所示。这符合专业核心技能形成的过程特点,也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基本能力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专业综合能力培养3个模块,职业能力培养形成了逐级提高的过程[4]。开展通用型CT转运装置的研发与应用时,学生结合前期的市场需求分析,运用项目化教学的学习成果,提出通用型CT转运装置的设计和实施方案并加以实施,在此过程中提升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实现了企业生产与学校教学的完美融合。
图1 “递进式”教学模式
1.1.2 开发活页化教材
产教融合下的职业院校医疗器械专业实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能力和技术技能的医疗器械专业人才。为了实现此目标,除了在教学过程中植入项目化课程体系,还需要配套教材的强有力支撑。传统教材是基于知识的逻辑序列,偏重知识的积累,教材中的任务目标常常不够明确,缺乏实践性的知识内容,并且与职业需求的匹配度不高。这些问题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知识积累有效转化为技能提升[5]。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指出,要加快建设新形态教材,适应结构化、模块化的专业课教学和教材出版需求[6]。活页化教材的开发是基于任务序列、能力序列和项目序列的,教材编写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在教材设计的框架内,以知识、学习和职业为基础进行规划。首先是知识维度,活页化教材在传统教材中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基础上加入了生产实践的经验性知识。其次是学习维度,活页化教材制定的学习目标更加具体。这里的学习目标更多指的是能力目标,强调能力的提升。比如关于“CT概述”这一部分的学习,传统教材往往会直接给出CT的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走马观花、知识点记不牢等问题,并且难以实现能力提升。而活页化教材通过设置能力表格,让学生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自主查阅CT的受众对象、生产厂家、品牌价格等相关信息,锻炼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让学生不仅实现了知识的获取,还实现了能力的提升。最后是职业维度,要想实现产教融合,就必须提升教材与职业的匹配度。传统教材往往通用性强,受众群体广,其缺点是不能对某些特定单一工艺做过多的阐述。而活页化教材能够实时更新生产工艺,针对性更强,与职业的匹配度更高,能营造出强烈的职业氛围,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产教脱节”情况的发生。
1.2.1 建立产教融合实训平台
为了保障通用型CT转运装置的顺利研发与应用,也为了更好地印证产教融合下的职业院校医疗器械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本研究建立了依托于学校、医院、企业三方的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平台的建立能够充分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构建出集教学、研发、生产、应用于一体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其中,学校的实训平台主要包括校内虚拟仿真实训室、校内CT教学机模拟实训室、校内计算机实训室等,医院的平台是医学放射科室,企业的平台是企业的生产车间。学生在校内CT教学机模拟实训室和虚拟仿真实训室进行通用型CT转运装置项目的相关基础课程学习,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通用型CT转运装置的原理,结合当下市场对CT转运业务的需求和背景,提出一种通用CT转移轮设计的新思路,并在校内计算机实训室进行设计。学校充分发挥了实训教学的主体作用,完整的教学体系为学生理论知识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设计完成后,学生选取合适材料并在企业生产车间进行生产加工和成品检验工作。企业为通用型CT转运装置的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生产原材料、生产设备、生产车间、生产工艺,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产品,真正实现了教学与生产的有效结合。在产品完成之后,最终在医院进行各类不同型号CT的转移搬运工作,以验证通用型CT转运装置的实际应用价值。医院不仅为整个实训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场地,同时也是通用型CT转运装置实现产业化的潜在客户,是产教融合下的职业院校医疗器械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是否可行的终极验证,是整个产教融合实训平台不可或缺的一环。
1.2.2 师资队伍的建设
产教融合下的职业院校医疗器械专业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一支优秀师资团队的保驾护航。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主体为学校、企业和医院,不同主体在整个实训教学平台中的职能不同,这就要求打造一支教师、工程师、医师通力合作的“三师型”教学团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7]。为此,团队内的院校教师利用寒暑假深入企业一线生产车间,了解最新的生产工艺,提升自身的工程实践水平,同时对企业人员进行一定的理论培训,发挥自身优势,提升企业人员理论素养。企业工程师、医院医师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生产实践与临床经验,走进校园,帮助学校更好地进行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在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背景下,对内通过培训提升校内教师能力,对外通过聘任形式,将企业工程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医院医师的临床实践指导与学校教师的理论教学形成优势互补,更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医疗器械专业人才,项目团队通过“内培+外培”的形式,实现了师资队伍的全面性建设。
CT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对人体进行断面扫描的医用检查设备[8],是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作为医学影像检查的核心设备,中国CT设备的保有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16年的23 029台到2021年的40 411台[9],几乎实现成倍增长,而且未来很长一段时间CT保有量将会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目前我国不同医院的CT型号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低至单双排CT和高至256排CT常常出现在同一家医院,甚至彼此的品牌和型号也存在差异,新老设备的交替引发了大量CT转运需求。国外CT转运装置在行业中应用较多,发展也很快,但主要是每个品牌厂家自行制造的适用于自身品牌CT的转运装置,各品牌之间不能通用,性能方面参差不齐,且同一品牌不同型号之间也存在不可兼用的问题。国内CT转运装置主要由CT设备厂家自行垄断保有,或者某些企业自行制造的适用于指定型号的装置。部分装置使用的材料不能达标,做工粗糙,通用性差,性能参差不齐,不能满足现代医疗行业的需求和发展,在设计、材料、铸造、热处理以及加工等方面有更高的产品标准及改善空间。随着CT转运业务需求的日益增大,医院希望转机装置不仅仅是一种普通转移工具,而是同时具有通用性、高效性与安全性等特点的CT转移领域里的高效装置,开发通用型CT转运装置是适应现代化医疗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经过前期大量的调研分析,在“三师型”教学团队指导下,学生项目团队针对通用型CT转运装置提出以下设计思路:
(1)超大强度的承重能力:CT的平均重量在1.5~2 t,新型通用转运装置需要能够承受大重量的运输,最终目标是稳定性和灵活性兼备。
(2)强大的尺寸兼容性: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CT尺寸存在较大差异,各医院的设备尺寸也不相同,最终目标是一工装适合多设备。
(3)更高的安全性和简易性:传统的转运装置设计非常笨重,操作人员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来完成装置的拼装工作,大重量的转运装置在降低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风险,因此最终目标是简易操作和安全操作。
(4)更低的成本:传统的转运装置价格昂贵,一旦损坏或丢失,就需要向原厂再次购买装置,增加了医院的设备转移成本,因而设计通用型CT转运装置就需要降低材料成本,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加上要兼容性强,可以为医院节省成本,因此最终目标是成本低、通用性高。
依据现有的技术方案及理论材料,与现有产品的结构模式等理论指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图纸设计,在设计过程中,结合各个品牌不同型号的特点和各种品牌型号的不通用性,以及理论知识。学生团队基于通用性好、使用率高、匹配度高等特点,规避生产中的技术难点,与国内外同类产品进行技术对比,确定图纸方案,并进行了通用型CT转运装置的生产和测试。在实际测试过程中,记录产品的不足,再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反复测试,选择最终的解决方案。产品设计图及实际产品图如图2、图3所示。
图2 产品设计图
图3 实际产品图
(1)高强度大韧性合金材料:为了获取超大强度的承重能力,产品采用高强度、韧性大的合金材料制造钢板底座,底座材料本质重量轻,合金材料所具有的高强度和韧性使转运装置有着更大的承重能力。
(2)24个可调节定位螺栓孔:为了获取强大的尺寸兼容能力,产品采取在钢板底座上设计24个灵活螺栓孔,对于厚度、宽度不同的CT,可以灵活选择螺栓组合来进行固定。
(3)4个万向轮加斜坡设计:为了提升产品的安全性能和方便程度,在钢板底座安装4个万向轮,万向轮采用合金材料,单个轮的承重可高达800 kg,在运输中可提供强大的灵活性,整个装置无须组装,斜坡设计则利于CT的插入。
(4)材料简易:产品设计使用材料少,使装置在达到运输目的的基础上结构简单,原始材料成本低。
在产教融合实训教学中,利用互联网建立实训教学评价平台。实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产教融合下职业院校医疗器械专业实训教学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在该平台下,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专属的实训账号,教学团队通过实训平台建立实训教学项目化模块,为学生制定实训教学能力列表和任务清单,学生通过平台可以实时了解当前任务进度。同时,教学评价体系的配套建立能够让实训教学平台的运行更加高效。
产教融合实训教学评价主体包括学生、学校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医院医师。实训教学最终的考核评价由学生的自我评价、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及实训综合评价、企业指导工程师的实训过程性评价、医院指导医师的实训效果应用性评价组成。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提高评价结果的参考价值。
3.1.1 学生自我评价
依托于互联网实训教学评价平台,学生通过对照实训教学能力列表和任务清单,对自己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所需掌握的能力及能力掌握的程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中主要包括CT品牌的调研能力、CT转运需求的数据分析能力、通用型CT转运装置的设计开发能力和图纸绘制能力、转运装置制作和调试的动手实践能力、项目顺利进行的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等,最终,学生主观上对整个实训期间的能力提升形成自我评价。
3.1.2 学校教师评价
针对通用型CT转运装置研发与应用教学模块,学校教师主要把控学生对CT原理与结构的知识点掌握情况、CT调研与数据分析的准确性、CT转运装置设计的合理性、图纸绘制的准确性等方面,基于学生的实际完成度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3.1.3 企业教师评价
企业教师主要在CT转运装置的制作和调试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评价,基于学生制作的CT转运装置成品性能和在产品调试过程中学生展示出的问题应对能力,企业教师着重衡量学生的动手能力,对CT转运装置的实操环节进行重点评价。
3.1.4 医师评价
医院医师主要针对CT转运装置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学生操作CT转运装置的规范程度以及CT转运装置的实用性,给出基于实际的效果评价。
产教融合实训教学评价体系的评价环节更加细化,对CT转运装置的生产流程评价,划分为调研报告评价、产品设计方案评价、产品生产与调试评价、产品应用评价;
对职业能力素养形成评价,分为调研能力评价、分析能力评价、研发能力评价、实践能力评价。细分化的评价体系能够帮助教学团队有效地找出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提升实训教学的整体效果。
产教融合实训教学评价体系采用多样化的奖励机制,对实训过程中表现良好的学生,学校可颁予“优秀实训生”证书,企业可设置专项实训奖学金,学生毕业后有优先签约权。评价奖励的多样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实训教学整体效果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基于产教融合下通用型CT转运装置的项目化实训教学,选取XX医药职业学院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专业2020级实验班80人作为实验班。首先,为每个学生建立实训平台账号,录入相关信息。其次,“三师型”教学团队将项目化教学大纲、活页化教材、实训教学能力列表等信息录入实训系统。最后,按照事先制定的培养方案进行定向培养。经过2年多的培养,相较于普通班,实验班学生参加就业实习的比例更高,获得更多签订就业协议的机会,企业奖学金和相关行业证书的获取率也更高,如图4所示。
图4 实验班与普通班对比情况表
产教融合下通用型CT转运装置的项目化实训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与核心竞争力。该模式下,学生夯实了理论知识,锻炼了实践能力,具备了考取行业相关资格证书的能力,为自身发展积累了财富。
在通用型CT转运装置的研发与应用实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起走进生产车间,亲身投入到装置的研发与调试中,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教学课堂搬到车间,为学生营造了一线生产真实情境,革新了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借助通用型CT转运装置的实训教学改革,高校较强的科研能力与企业较强的生产能力完美结合,企业借此契机构筑了CT转运装置生产流水线,提升生产工艺的同时,企业工程师的研发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实训过程中,企业实现了对用人需求的定向培养,避免了大学生毕业“再回炉”的尴尬,节约了企业的成本。
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医疗器械专业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夯实自身理论知识,不断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育优质医疗器械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通用型产教实训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南开管理评论(2021年1期)2021-04-13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装备制造技术(2020年12期)2020-05-22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一种新结构的快换通用型插内齿圈夹具制造技术与机床(2018年9期)2018-09-19通用型LED信号机构的应用研究铁道通信信号(2018年2期)2018-04-18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信息记录材料(2016年4期)2016-03-11施耐德电气睿易系列ATV310通用型变频器自动化博览(2014年10期)2014-02-28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