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四结合综合实习在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探索★

四结合综合实习在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探索★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10-13 17:00:02

刘冬冬,刘兰君

(商丘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自2017年1月19日,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鼓励高校把办学定位转到培养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加强校企合作、产学融合,实现校企共同培养模式以来,国内大部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开始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开始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1]。

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应用知识而非科学发现和创新知识,社会对这种人才有广泛的需求,应该是大众化高等教育必须重视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巨大的人才需求,为高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2]。

我们的应用型人才是具备宽口径和后续潜力的人才,培养过程更加强调与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通过这些实践教学环节贯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集合学生有关专业技能[3-4]。

土木工程作为实践性强的学科和专业,其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实现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具体表现,不论何种类型的高校,其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依然是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工作[5]。

在美国,高校与企业合作广泛,并且高校对学生有着比较广泛的工程训练要求,如专业知识、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信心等训练[6-7]。

德国的“双元制(学校和企业)”模式[8],英国的“攻读交替”模式[9],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10]与美国的这种“合作教育”模式不谋而合。

在我国,2017年1月19日,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鼓励高校把办学定位转到培养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加强校企合作、产学融合,实现校企共同培养模式。由于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用型人才成为国内大部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于是部分高校从思想上开始重视实践教学,开始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开始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但实际上,能够真正在实践性、综合性与技术性层面大刀阔斧地开展培养的高校屈指可数[11-17],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1 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

首先是教师,大部分专业教师不重视实践教学,一方面是学校的职称评定体系不够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没有纳入评定体系;另一方面是专职教师大都是从高校毕业直接上岗,认识不到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其次是学生,主要将精力放在考试上,很难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1.2 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过程脱节

高校不能及时将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转化为教学内容,共性化培养出的人才与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高度不匹配[18]。

1.3 实践教学组织实施不系统

尽管各高校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但是当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很多现实不足。

实验方面: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锻炼。实习方面:实习多为走马观花,难以达到实习目的。设计类:传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是按教师规定的形式和要求完成,模式也均较为固定[19]。

实践教学的三部分之间缺乏顶层系统性设计,不能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有限。尽管高校开始探索实践“校企合作”模式,虽然能够弥补上述短板,但仍然面临着以下困境:

1)土木工程行业特点决定了每个项目配备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同时,企业出于费用和安全方面考虑,能解决的实习岗位非常有限。这就意味着高校必须与多家企业合作才能解决实习问题[20]。

2)青年教师实践能力不足,主动参与实践锻炼意愿不强,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同时,学校能为教师提供的锻炼平台不够。

3)实习的短期性、分散性导致实习效果大打折扣。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是分开的,不能系统地跟着项目建设过程,不仅不能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更达不到利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要求。

商丘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立足应用型本科院校,不断探索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扩大校企合作范围、深化校企合作内涵,目前已与52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企业包括房地产开发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检测机构,基本分布全国各大城市。

经过大量的调研分析,结合往届实习经验,2016年提出将实习实训与理论知识教学、综合能力培养、毕业设计、就业“四结合”,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三部分结合,从第7学期开始进行“综合实习”。“四结合综合实习”教学模式中保持原来专业认知实习的开设时间不变,只是在专业认知实习时,给每位学生分配企业导师,企业导师从分配完成日起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综合实习”阶段由专职教师和企业导师同时指导。此种实习模式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创新举措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2.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学能力、改革评价体系

当代高校教师应树立现代的思想观念,具备开拓创新、分工协作的现代化思想,要有广博的知识结构、开阔的知识视野、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师既要强调传播知识,又要强调发展个性。应坚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不要忘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时代和历史重托。

目前,存在教师和学生对实习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

分析教师不愿意在教学方面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的原因,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高校缺乏奖励机制,或者奖励机制不完善。二是高校教师更愿意将精力时间用在教学和科研上,对参与实习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学校应完善对教师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在职称评审中,对实践教学应有侧重以激励教师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实践教学中去。对于学生,增加实验成绩在课程总成绩的比重,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2.2 企业参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和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为“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具备吃苦耐劳品质、创新能力和素养;能够在土木工程及相关领域,成为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前,进行市场调研,同时聘请校外专家论证和校内专家研讨,结合专业认证要求,考虑社会发展需求变化,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建立满足产出导向要求的课程体系。

1)完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结合校企合作单位意见和市场需求情况,引入技术前沿课程,比如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技术类课程。同时,由于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三者结合在第7、第8学期开设,导致原方案中在第7学期开设的部分专业课程无法正常进行,为此,充分利用互联网+、智慧教室,组织专职教师和企业导师建立慕课题和微课课程库。对于《土木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等部分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充分利用双导师教学模式,例如《混凝土结构设计》由学院专职教师和企业导师轮流上课,授课内容结合企业导师的实际工程案例。这样,理论课程不再拘泥于教室,授课人不再局限于专职教师,授课内容不再受限于教材,上课时间也不约束于45 min。

2)调整实习环节时间顺序。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分别在第3学期第1周、第6学期暑期、第7学期18周~19周和第8学期1周~2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在第8学期第3周~第16周开设。每个环节分散开来,每个环节的时间比较短暂,而建设工程都有一定的周期性,如此短暂的实习时间如同虚设,学生只能走马观花,参与不了实际项目工作。调整之后,专业认知实习开设时间不变,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三个环节合并,从第7学期开始持续到第8学期第16周。这样,学生在实际项目上的时间相对较长,能具体负责工作内容,学生高质量完成实习任务,又为企业创造了利益。

3)调整课内实验、课程设计比例和内容。原有课内实验大纲中,实验项目单一,并且出现两门课程实验内容重复的现象,课程设计更是程式化。为改变这一现状,在这两个环节中,让企业导师参与进来,课内实验项目注重工程实际应用,结合工程中材料的检测项目。课程设计结合实际工程,让企业导师出题,最终以实际工程中相关文件标准考核学生成果,也可以将学生成果经企业导师修改后服务于实际工程。

经过上述调整,让实习、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相辅相成,形成有机整体。

2.3 “四结合综合实习”模式的具体实践

2019年、2020年学院在本科专业中推行了毕业生“综合实习”教学环节,本科学生前三年在学院进行课程学习,第四年按照专业方向安排到相关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综合实习”。在一年实习期内,学生要完成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大四最后几门综合课程的学习任务。实习学生的毕业设计实行由学院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确保毕业设计课题全部来自于工程实际。我院本科专业在大四阶段的几门课程主要是施工组织管理等专业综合知识课程,由学院派出专业教师到学生实习企业完成课程教学、课程考试等环节。

2021年,在前两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理论课的上课方式做了进一步调整。原定在第7学期开设的理论课程,在第6学期暑期完成,同时由校内专家、企业导师建立的慕课、微课课程库也陆续完成,并在2022年,19级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中开始使用。

“四结合综合实习”模式自2019年以来,经过4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累计受益学生800余人,经调研,学生和企业满意度为100%。

3.1 扭转企业不愿意接收实习学生的局面

“四结合综合实习”模式的开展,改变了原有分散实习状况,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时间较长,能具体参与实习项目工作,为单位创造一定的价值。

同时,实习单位是学生走向社会接触到的第一个企业,对待单位的态度端正,积极热情,对企业文化更容易接受,实习结束,可以直接入职工作。据调研,90%以上企业希望能把实习学生留下来,而参与综合实习的学生有65%愿意留在实习单位工作。调研中发现,2018年在某公司多个项目上实习的65名学生中,除两人因自家有公司离开,其余63人全部在实习单位正式就业。4年来,在实习单位就业比例达到80%,大大降低了企业人才引进、人才培训的成本。

综合以上两方面,“四结合综合实习”模式改变了企业对实习学生的传统认识,一定程度上扭转企业不愿意接收实习学生的局面。

3.2 实现学生“毕业即上岗”

“四结合综合实习”模式学生在实习岗位上负责具体工作内容,改变了学生原有的“实习不重要”“实习就是参观”“蹭实习”的种种传统看法。在实习期间,确保每位学生分配专职教师和企业导师,在双导师指导下参与实际项目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实习时间长,实习内容系统。实习结束能超过普通毕业生实习1年的要求。因此,参与“四结合综合实习”毕业就可正式上岗,实现零实习期的目的。

3.3 解决“就业难”和“技工荒”共存的矛盾

首先,“四结合综合实习”模式中,保持专业认知实习开设时间不变,但是在专业认知实习中给每位学生分配企业导师,自分配之日起,企业导师参与学生学习,学习中遇到的各种专业问题,学生通过微信、qq等平台可以与企业导师交流。其次,调整后的课内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内容来自一线工程项目,针对性强,保证了学生零距离接触工程案例。最后,课程体系中,引入工程前沿课程,确保学生能跟上行业发展。三重措施并举下,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一线工程技术契合度更高,毕业生质量与企业需求契合度更高,从根源解决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技工荒”共存的矛盾。

3.4 加速“双师”队伍建设

“四结合综合实习”模式开展以来,每届学生中都分配2名~3名专职教师到企业中挂职锻炼,彻底解决专职教师缺少实践平台的问题。4年来,累计受益专职教师9人,教师满意度100%。挂职锻炼教师返回岗位后,一方面将锻炼所学应用于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开展交流会,提高了专职教师参加实习实践的热情。

论文立足应用型本科院校,探索实践了将实习实训与理论知识教学、综合能力培养、毕业设计、就业“四结合”,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三部分结合,从第7学期开始进行“综合实习”。“四结合综合实习”模式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调整实习环节时间顺序,调整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内容措施,扭转了企业不愿意接收实习学生的局面,实现了学生“毕业即上岗”,解决了“就业难”和“技工荒”共存的矛盾,加速“双师”队伍建设,在同类院校中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导师应用型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无机材料学报(2022年8期)2022-09-29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玩具世界(2021年6期)2021-04-19“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2020年1期)2020-07-24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4期)2019-03-11V eraW an g疯狂英语·新读写(2018年2期)2018-09-07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电子制作(2018年9期)2018-08-04导师榜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8年1期)2018-01-31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17年6期)2017-11-09爱情导师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