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重点课题“基于高中生涯教育的高中高校课程衔接体系构建研究”(编号:2022GA009)。
摘 要 随着“双减”政策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落地,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在分析家校合作阅读认知误区和实践误区的基础上,分别从学校和家庭两个层面提出开展家校合作阅读的路径:学校层面,需要高效利用图书馆资源,开发场馆型课程;
家庭层面,努力建设赋能友好型、合作学习型家庭模式;
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家校合作平台,以阅读外在条件、内在方法和过程评价指导课为链接点,使家校共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课外阅读;
家校合作;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4)04-0081-04
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该法总则的第二条提到:“本法所称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1]该法首次把家庭教育提升到了法律层面,也对我们当下的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父母有责任培养孩子的文化修养。2017年高中语文新课标的修订增加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学习任务群,“此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这意味着深度阅读已经成为学生提升学科素养的重要方式,它在语文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目前,家校合作的阅读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都是中小学一线老师对阅读活动方式的研究,虽然方式丰富多彩,效果却不显著。在教育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家校应由“合作”走向“和谐”,阅读要从“应试”走向“素养”。综观已有的研究成果,多数研究者关注的是阅读的策略及其重要性,在家校合作背景下研究课外阅读策略的成果相对较少。有的研究者从营造家庭阅读环境出发,认为“家校合作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主要在于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构建家校合作阅读体系”[3]。也有的研究认为“家长自身的阅读习惯与态度对子女阅读素养与阅读效果有重要影响”[4]。不难看出,研究者们都已认识到家校合作在学生阅读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对于具体的实施方式及效果评价则缺乏考量,相应的解决办法也还不够深入具体。
一、家校合作阅读的现状
阅读,从长远看,关乎着一个孩子的未来发展;
从当下看,它影响着学生学业水平和学习能力的高低。目前,我国家校合作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仍面临如下问题,亟待解决。
(一)家校阅读被边缘化
迫于应试和升学的压力,教师更关注每天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家长则更关注孩子的作业量是否达标,而阅读这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短期内又不能见成效的学习活动常常被忽视。家长奔波于生活,老师受繁杂的教学工作牵绊,学生被各科作业的束缚,阅读似乎很难成为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一员。
(二)电子阅读逐渐增多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条件较好的家长更愿意给孩子购买手机、平板、电子书阅读器等电子产品。对于老师而言,信息化教学手段也在不断普及,因此,他们也倾向于使用互动性强的电子设备进行阅读教学,导致很多学生接触电子产品时间反而比实物文本要多。电子阅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碎片化,碎片化的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深度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 家校合作阅读活动的形式大于内容
很多学校有着丰富的读书活动,经常要求学生上交读书小报、亲子阅读图片、亲子朗读视频、亲子读书笔记、模范家长心得体会等作业。学校通过这些活动树立了一些家校共育的榜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家校合作阅读的良性发展,但也不排除不少活动流于形式,不少家庭应付了事。一方面,学校为了迎接主管部门的各种检查,不得不安排花样百出的读书活动,这使得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精力被分散,读书活动的花样越多,学生反而越无法静心阅读。另一方面,在这些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背景下,家长追求最终的评比结果,忽视了活动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有的家长甚至认为配合学校完成了读书活动,就能帮助孩子提升阅读水平,所以只会被动地等学校的安排,而不会主动和孩子一起创造新的阅读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是否真正提升了阅读能力,拓宽了阅读视野,都是值得怀疑的。
二、家校合作阅读发展滞后的原因
课堂教学内容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的积累是无限的。如今,家校合作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相对于常规课堂教学来说,家校合作阅读的发展还相对滞后,效果也不太明显。具体而言,家校合作阅读发展滞后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知误区
1.价值取向误区
目前,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有功利化的倾向,主要表现在一为应付检查,二为应付考试。王荣生教授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2014版)》里写道:“第一种情况,我们确实在培养某一种‘阅读能力,但实际上却不能被许多学生所拥有;
第二种情况,我们在培养某一种‘阅读能力,而且也的确培养起来了,但那种‘能力,却不是我们想要的、学生不必要的、社会不认可的。”[5]缺乏正确的阅读方向,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家长和老师不重视阅读的内在价值,以考试为目的来主宰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那么学生阅读能力很难得到真正的提升。
2.角色定位误区
家庭这一生活场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升,乃至阅读体系的构建都需要家校合作来完成。许多家长认为孩子阅读的培养是学校的工作,自己不是专业人士,对孩子的阅读起不到实质性的帮助,因而总是忽视自己的作用。在家校合作共育中,学校和家庭都非常重要,不可偏废,否则就会出现“一条腿走路”的情况。一方面,学校应尽量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此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视域和生命生长的通道[6];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如果家长能够意识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在培养孩子阅读能力上与学校形成良性互动,那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践误区
1.学校集体读书活动代替个体读书体验
许多学校在阅读活动上进行了创新,也有不少的成效。例如,有的学校制作《家长成长手册》,鼓励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
也有的学校大力开展读书节活动,鼓励学生分享闲置图书,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制作书签、读书海报等;
还有的学校开展“故事妈妈(爸爸)进课堂”等活动,组织阅读之星、书香家庭评比等。这些活动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促进家校和谐发展等方面确实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应该用整齐划一的集体阅读活动代替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集体阅读活动与个性化的阅读应该相辅相成,在集体活动之外,也应该提倡学生主动地进行个性化的深度阅读活动。
2.阅读活动无计划
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的阅读是随机的,无计划的,既没有阅读内容的安排,也没有时间安排。阅读的过程好比跑马拉松,初学者要从短距离开始练习。例如,刚开始每天1至2公里,之后根据自己的感觉慢慢增加距离和频率。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也是如此,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活动才是优质的活动。阅读的培养最终应指向学生的终身发展,让学生在文字的海洋里收获情感体验并具有持久的热情。按照计划阅读并能有很强的执行力、坚持力,阅读活动才不会流于形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书籍浩如烟海,学生要进行持续性的阅读就必须制订一份阅读计划,列一份必读书目,这样才能在有效的时间里进行高质量的深度阅读。有计划地进行阅读,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执行力、自制力及自我管理能力。
三、家校合作阅读实施的路径
在新的教育政策背景下,学校和家长面临着新的挑战。学校积极构建教育新格局,家长尝试各种行之有效的策略来应对“双减”之后多出来的时间。从家校合作的角度出发,学校和家庭既要各自承担责任,又要互相配合。
(一)学校实施路径
1.高效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通知》中明确了图书馆的主要任务:“建立健全学校文献信息和服务体系,协助教师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检索与利用文献信息的知识与技能;
组织学生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7]“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学生从培训机构和繁重的作业中逐步解放出来,这多出来的时间如何规划也是很多师生关心的问题,图书馆正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要使图书馆的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首先,丰富图书的种类,尤其是将新课标中所推荐的阅读书目配备齐全,通过调研,了解学生的阅读喜好,有针对性地配置一些钢琴、绘画、音乐、舞蹈等专业类书籍;
其次,改善硬件设施,提升服务质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温馨愉快的阅读体验有助于学生对图书馆建立积极的情感联结[8];
再次,完善师生、家长的借阅制度,设立图书馆开放日,通过各种活动鼓励学生和家长进入图书馆学习,营造全民读书的学习氛围;
最后,尝试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比如实施借阅评比或积花兑奖等相关制度。
2.加强场馆课程的开发
场馆课程具有融合性、实践性、探究性、综合性,是一种新型学习形态。它在时空上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边界,向学生的生活无限延伸。学校要善于利用图书馆这个“第二课堂”,进行场馆课程的研发,鼓励教师将课堂搬到图书馆内,开展场馆内的合作学习和研讨学习。例如,《〈论语〉十二章》这一课,其教学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道理付诸实践的意识。如此高难度的教学目标,光靠课堂教学很难完成,学生是否能内化吸收,还需要更广泛的阅读积累。因此,老师可将本课的第二课时变成场馆内的读书研讨,学生在图书馆里可以查阅《论语》全文,也可以查看各种论语的译注,如此一来,就能发挥教材“引子”的作用,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给长期困在教室里学习的学生打开一片新天地。
(二)家庭实施路径
1.建立赋能友好型家庭
“赋能”一词多用于团队建设。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就是赋予孩子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家长和孩子有共同的目标,并能够为目标齐心奋斗。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开展一切学习活动的前提。“家和万事兴”是我们一直认同的传统家庭观念,正面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热爱读书的助推器。“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教育观念已不适合当下,家长的焦虑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和孩子的心理健康,这就要求家长既能积极支持学校的工作,双方形成良性的沟通;
又能与孩子平等对话,共同维护和谐的家庭关系。
2.建立合作学习型家庭
合作学习型家庭的建设,一方面依赖于家长与学校的合作,另一方面依赖于家长和孩子的合作。在家校互相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安排,鼓励孩子多参加学校的读书活动,同时,家长自身也是活动中的教学对象,要与孩子建立起互动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家庭形态,每个家庭成员都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不再是孩子的专属,而是家庭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爱阅读的家长更容易培养爱阅读的孩子,家长应该放下手机,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同探讨书中的问题,交流阅读感受。在家长的陪伴下,多样化的高频度的阅读活动,可以提升孩子的阅读积极性,让孩子觉得读书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自然存在的一件事情,而非刻意为之。
(三)构建家校阅读的链接点
阅读活动中最主要的两个场景就是学校和家庭,阅读教学不单单是学校的任务,它需要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家庭,与家长建立合适的链接,利用学校、教师和家长多方的支持来完善语文课程的综合育人目标。在这个全民阅读的时代,家长不再是单纯地陪伴孩子阅读,而是要“陪”得有质量、有效果。当家长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后,在指导孩子课外阅读的活动中,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应以课程为链接点,开设家长课外阅读指导课。
1.开设阅读外在条件的指导课
阅读的外在条件包括书籍的选择和阅读环境的选择,好的读书条件势必会产生好的读书效果。学生受自身认知能力的限制,导致阅读的随意性比较大,这种随意性不仅体现在阅读时间和场所的安排上,还体现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创造好的条件来帮助孩子进行深度阅读,以此来缓解孩子读书的焦虑。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增加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随之而来的是市面上越来越多的“必读”书籍,鱼龙混杂,很多家长没有辨别能力,就很难帮助孩子进行筛选。有的家长甚至在商家的忽悠之下全部购买,过早地要求孩子博览群书,往往适得其反。因此,学校需要为家长提供这方面的指导,以便家长帮助孩子去选择优秀的作品来阅读,以此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增长人生阅历。
2.开设阅读内在方法的指导课
朱熹认为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阅读不是用眼睛简单地看,而是涉及眼、脑、手等多感官的配合,这是一个大脑获取语篇意义进而带动自身情感共鸣的过程。阅读又可以分为速读、略读、精读,阅读的时候还可以进行批注,批注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家长学习这类阅读指导课,在亲子共读时可以运用这些技巧来训练孩子的阅读能力。孩子只有在大量的阅读中才能感受阅读的乐趣,如果没有科学的指导方法,孩子只会吃力地“啃书”,久而久之,也就会淹没在汹涌澎湃的文字浪潮里而无所得。
3.开设阅读过程性评价的指导课
正确的评价、引导和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更易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首先,增强阅读评价意识。我们都习惯于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奖惩,而对于阅读似乎不太重视评价,其实,外界的奖励措施是帮助学生建立阅读成就感和自信心最直接的手段。
其次,重视阅读过程的评价。家长要观察孩子的阅读表现,孩子在阅读时是否专注沉浸,是否有良好的阅读记录习惯,在阅读分享的过程中能否合理地表达观点。这些评价维度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判定孩子的阅读效果,进而引导孩子科学高效地阅读。
最后,采用科学的奖励措施。家长要以欣赏的态度、激励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奖励可以是物质性的,如奖励孩子喜欢的玩具;
奖励也可以是精神性的,如评选“家庭阅读之星”。家长要通过形式多样的评价,让孩子获得快乐而美好的阅读体验。
课堂的学习远远满足不了学生成长的需要,没有课外阅读的支撑,学科素养的培养只会举步维艰。只有将学校、家庭紧密融合,拓宽家校共育模式,才能帮助家长适应教育改革带来的变化,帮助学生在多元复杂的环境下更好地阅读学习。家长的角色不再只是监督与陪伴,家长可以是孩子的战友,也可以是孩子的老师。学校和家庭就像天平的两端,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二者共建良好的读书环境,共同营造和谐的相处氛围,形成合力,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李思, 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武汉 430079)
参考文献:
[1] 中国法制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法规全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21:55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1.
[3] 王晓岚.关于如何家校合作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30):265-266.
[4] 杨启光,程琳.PISA中家长参与对子女阅读素养的影响及其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2017(2):61-66.
[5]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46-147.
[6] 段立群.语文学科课程群[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15.
[7] 姚梅林.学习心理学——学习与行为的基本规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7-98.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通知[EB/OL].(2018-05-31)[2018-06-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jcys_jyzb/201806/t20180607_3387 12.html.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途径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20年3期)2020-04-21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19年10期)2019-11-25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18年9期)2018-10-09减少运算量的途径湖南教育·C版(2018年3期)2018-06-05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情感读本·理论篇(2016年9期)2016-11-05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6年9期)2016-10-20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