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英 连素娟 严碧云 黄爱妮
摘要: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科研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民办高校在谋求科研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有组织科研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但民办高校在科研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科研项目质量不高、科研成果转化困难等,严重阻碍了有组织科研活动。文章旨在探讨有组织科研背景下,民办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途径,以期为民办高校的科研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有组织科研;
科研管理制度;
民办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有组织科研是高校科技创新实现建制化、成体系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的重要形式。科研管理制度是为了提高科研效率、保证研究质量、规范研究行为而制定的规章制度,其核心目标是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和转化。科研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科研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适应新发展格局下的科学知识生产模式和技术创新规律,民办高校需要优化现有科研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有组织科研,让科技创新建制化、体系化服务地方需求,加快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推动地方行业企业、重点领域的技术升级[1],不断提高科学研究质量。
1 民办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及现状
1.1 民办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民办高校科研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于促进科学研究和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具有重要作用。科研管理部门可以制定科研项目申报、评审和执行的规章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要求,确保科研活动的有序进行,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可以定期组织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科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研究项目的执行效率和质量;
可以对科研工作进行跟踪和评价,对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认定和鼓励,通过正向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创新性;
可以推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促进学校与企业和社会的深度合作,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支撑。
1.2 民办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建设的现状
科研和创新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委和国家科委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的高等学校,也应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争取在某些学科领域内逐步形成优势和特色,成为先进的教学、科研基地[2]。因此,民办高校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科研和创新能力,其在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过程中基本上都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科研管理制度。
民办高校的科研管理制度从科研管理内容来看,主要涉及科研纵向项目管理、横向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管理、奖励管理等制度,其中纵向项目管理制度与经费管理制度是民办高校科研管理制度的根本性制度[3]。从制度的架构来看,主要有统领性制度、导向型制度和实施型制度[4]。从管理模式来看,一般采用集权管理模式为主、分权管理模式为辅。大多民办高校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统一集中管理,二级学院基于学校的科研管理制度,结合学院自身情况,积极展开相应的管理活动,将管理情况及时反馈给学校科研管理部门。
2 有组织科研背景下民办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1 科研评价和考核机制不够健全
大多数民办高校现有的科研评价和考核机制对于有组织科研的界面并不友好。有组织科研要求对焦国家战略需求,指向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高质量发展。而民办高校科研指标主要以项目数量、项目经费、科研成果产出数量(如论文数、专利数、获奖数)等为主。这种过度数量化、简单化的科研评价和考核制度使教师们花过多精力发表论文、争取项目和经费,无心关注学术成果的质量和创新程度[5],有重大前沿价值的高水平科研创新性成果的产出量不多,科研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
另外,“领域锁定”问题也较为突出。当前的评价体系往往要求科研成果与研究者所属学科领域的相关性,以体现专业深度。有组织科研主张跨学科整合力量,科研活动及其成果通常具有交叉学科特征,简单运用分类评价模式很可能会力不从心。评价和考核机制关系到有组织科研参与者的获得感和积极性,应当通过科学论证,设计调整方案。
2.2 科研激励力度不够
缺乏竞争机制,“论资排辈”“平均主义”的现象严重。一方面,在学术领域,科研创新的产出与资历、年龄并不一定相关,年富力强的青年人才或许更有优势。但不少青年科研工作者即使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项目申报、科研经费仍不及有“学术帽子”的前辈。另一方面,不少科研人员评完职称后,即便许多年没有科研成果,科研绩效也基本不受影响,这极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科研氛围[6]。
奖励激励缺乏整体性,忽视了不同层次个体的推进作用。很多民办高校在职称评定、奖励评审等评价激励机制中偏向于“首位偏好”,项目强调“首席”,课题要求是“主持人”,论文必须是“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获奖要求“第一完成人”,其他科研合作者做出的贡献则被低估甚至忽略,没有合理的评价体系解决团队科研成果评价和认定的难题,削弱了科研人员参与有组织科研的积极性[7]。由此,导致科研人员宁愿自己申请科研任务简单的小项目,也不愿意参与重大科研项目,严重阻碍了科研合作与协同创新,不利于有组织科研的实施。
激励缺乏层次性。不同职称、不同层次的科研人员由于社会生活条件、各层次主流价值取向等的差异性,在科研方面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但民办高校在激励约束制度上存在“一刀切”的现象,缺乏由低到高逐渐升级的层次性,不适合处于不同角色、不同需要层次科研人员的激励[8]。高级层次或年龄较长的科研人员往往希望自己的学术影响力、名誉和地位能够得到社会认可;
中等层次或中青年科研人员通常依靠职称评聘来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因此,将科研成果与职称评定挂钩,很难有效调动高级层次或年龄较长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2.3 科研管理过于行政化
在民办高校,科研管理制度的制定、科研资源的分配等主要是由行政主导,科研管理制度行政化色彩浓厚,缺乏科研人员的参与,忽视了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导致制度偏离科研工作和科研人员的实际需要。这是我国科研管理制度建设的共性问题。此外,行政力量往往也影响着科研评价的客观公正性。科研资源主要通过行政分配,行政权力机制的强势导致了学术权力的行政化,出现所谓的“学术官僚化”“官学一体化”现象。行政部门领导往往利用自己的职权及与上级部门建立的关系获得科研资源,或通过操控评审专家影响着项目的立项,从而造成科技资源分配过程的不平等与不公正现象。大量行政制度的约束也使科研管理程序越来越复杂,影响了科研活动的进展效率[9]。
3 有组织科研背景下民办高校科研管理制度优化的对策
3.1 完善科研评价和考核制度
建立以创新价值和贡献为导向的有组织科研多元评价与考核机制。将客观定量标准与主观定性标准相结合,避免简单数论文、算因子、记工分,破解无序“内卷”,要更加注重理论创新的贡献度、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度、推动科研方法创新的引领度。
实施分类评价机制。科研评价不能搞一刀切,不能用一个标准、一个指标去评价所有教师的所有科研成果。要充分考虑不同项目类型、不同学科特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具体成果具体评价,做到因人制宜、因科制宜、因岗制宜。如对于应用基础研究成果涉及支撑技术和产品开发的,可评价其效果;
对技术和产品开发成果,可评价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发展情况;
应用示范类项目本身就是成果转化,可主要评价其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10]。
建立有利于跨学科合作、团队协同攻关的评价体系。既重视对单个成员的评价,也重视对团队的整体评价,对于校内研究人员参与跨学科、跨机构、跨领域科研所产生的不同形式的研究成果,应当形成相应的认定兑换机制。
完善科学公平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充分发挥同行评议机制在科技评价中的主导作用,推行“小同行”评议,与产业应用结合紧密的项目,还应选取活跃在生产一线的专家参与评审。科研主管部门在科研评价时要选取使用合适的评审专家,充分体现“有组织科研”的专业水准。
3.2 建立有效的科研激励制度
健全广泛的科研奖励激励制度。任何一项科研成果的产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依靠一个人的力量都是很难实现的。因此,需破除科研人员在工作绩效、职称评定等涉及个人晋升和发展的制度障碍,在奖励激励的范围和着眼点上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强化协同创新。
科研激励机制应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形成标准多样化的激励机制。针对科研工作中不同年龄、不同职称的科研人员建立符合其实际需求的激励制度,重视科研人员的意见与建议,关心科研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全面带动科研人员积极主动投身科研事业[9]。将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对于高层次的科研人员更应该重视精神激励。
3.3 转变行政服务角色,营造良好科研生态环境
保证科研人员拥有权责统一的科研主体权。把科研活动主体权交给在岗位作战的科研人员,把科研经费使用权交给有实际需求的科研人员,把科研成果评价权交给同领域的科研人员,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进一步破除“官本位”、行政化的传统思维,不能简单套用行政管理的办法对待科研工作,不能像管行政干部那样管科研人才[11]。
4 结语
有组织科研是一种系统的、有明确目标的研究活动,旨在通过团队合作、分工明确、资源共享等方式,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民办高校唯有不断进行科研管理制度创新,构筑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更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才能真正破解民办高校科研发展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民办高校应理顺科研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创新主体激励机制,注重对科研成果科学价值、学术水平、社会效益等维度的评价,坚持“破”与“立”结合,健全以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考核奖励制度,变革科研创新管理模式,为有组织科研提供管理制度保障。同时,构建开放、灵活、创新的科研管理制度也是深化改革、探索建立现代科研组织模式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爱志.地方应用型高校加强有组织科研的路径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22(24):44-46.
[2]周红香.高校科研管理法制化研究:兼论《高等教育法》的完善[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3]张凯泽.我国高校纵向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现状、问题与对策[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36-41.
[4]杨中华,杨才让草.公安院校科研管理制度建设研究[J].新疆警察学院学报,2022(1):58-63.
[5]张喜爱.高校加强科研管理制度建设的若干建议[J].卫生职业教育,2011(7):10-11.
[6]王慧慧,单淇.论高校科研管理制度[J].科技创新导报,2015(30):197-198.
[7]赵毅鑫,李秀坤.行业特色高校有组织科研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23(S2):28-31.
[8]赵海霞,刘雅学,任卫波,等.加强农业科研院所科技管理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6(2):36-39.
[9]王利红,王钰,李崯.产学研协同视角下科研管理制度优化[J].商业文化,2021(22):76-77.
[10]吴寿仁.科技成果转化若干热点问题解析(二十三):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方式与评价政策导读[J].科技中国,2019(1):37-46.
[11]张志刚,徐辉.新时代人才强国的战略布局[J].中国人才,2022(11):18-20.
(编辑 姚 鑫编辑)
Research on inno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in private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rganized scientific research
ZHANG Zeying, LIAN Sujuan, YAN Biyun, HUANG Aini
(Wu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65, China)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ndustry, private univers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nd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to a certain extent affects regional and loc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In the process of seek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scientific research, private universities are increasingly realizing that organized scientific research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private universities, such as low qua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nd difficulties in transform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which seriously hinder organized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and innovative approaches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in the context of organized research,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Key words:
organized scientific research;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private university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项目名称:湖北省民办高校科研管理制度研究;
项目编号:B2022372。
作者简介:张泽英(1980— ),女,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科技管理。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