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范仲淹与苏东坡

范仲淹与苏东坡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10-10 15:19:01

古今中外,崇拜苏东坡的人犹如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也数不清,而苏东坡一生崇拜的人犹如天上的太阳一样,就是范仲淹,有史为证。

——题记

《范仲淹与张载》在《奔流》发表之后,全网阅读量接近百万,真是始料未及,要感谢张富领先生。

彼时,他正在读《张载传》,他说“张载与范仲淹有特殊关系,极具可读性”,我便先写了《范仲淹与张载》。“寻范系列”的稿子每篇都得到他的指导,从结构到文字。这次,他知道我要写《范仲淹与苏东坡》,就说:“去一趟郏县吧,该去拜谒一下三苏坟。”

许是巧合。接到富领先生电话是正月初八,我正在伊川范园,他说今日即可到三苏坟去,我搜了导航,两地相距97公里,两个小时车程。我们各自出发,往郏县茨芭镇苏坟村赶。

苏东坡对范仲淹的评价是空前绝后的:他说范文正公“出为名相,处为名贤;
乐在人后,忧在人先。经天纬地,阙谥宜然,贤哉斯诣,轶后空前。”车上,我打开电脑重读苏东坡为先祖范文正公写的序言——《范文正公文集叙》,因着苏东坡的爷爷叫苏序,故而序言为叙。这篇成稿于元祐四年(1089年)的序言,是苏东坡53岁时写就的,当时的苏东坡已是北宋文坛第一人,名气和成就如日中天,文中说他为这篇序言用了13年做准备,对范文正公的崇拜崇敬之情由此可见。

高手作序,以情引领,文章一上来直接述说自己在孩童时代就对范公产生的敬仰之情。“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从此,第一次从《庆历圣德诗》中知道文中颂扬的11人中有一位是范仲淹,并从先生那儿得知范文正公是“四杰”之一。这段“初识范文正公”的细致描述,具体而又生动。苏东坡在孩童时代私下“认识”范文正公之后,到了嘉祐二年(1057),进京金榜题名,得知范文正公已逝,并说等到看见欧阳修为之写的“碑铭”。他深感悲痛,涕泪感慨道:“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15年中,没有见过范文正公,难道这是我的命吗?深深的遗憾及对范公的崇敬之心同时溢于言表,这是苏东坡第一次表示出遗憾的心情。这一年,见到其他“三杰”欧阳修、韩琦及富弼之后,这几个人又一次对苏东坡说:“恨子不识范文正公。”这是苏东坡的第二次遗憾。苏东坡接着写到,虽未能见到范文正公,但有幸结识了他的儿子纯仁、纯礼、纯粹并与他们“皆一见如旧”。

苏东坡不会忘记,范纯仁的仗义执言曾经救过他和弟弟苏辙,一次苏东坡因劝谏宋哲宗而遭保守势力谮言诬陷,陷入政敌围攻之中,在“万箭穿心”时,宰相范纯仁挺身而出,“奏轼无罪……不可因谮黜官”。数年后,苏辙因在谏书中将宋神宗与汉武帝相提并论,惹得宋哲宗龙颜大怒,将苏辙“下殿待罪”。在众臣噤若寒蝉“不敢仰视”时,范纯仁再次据理力争,救了苏澈。在京都,苏东坡与范纯礼也是挚交之友。当然为《范文正公文集》写序是受范纯粹之托,他与纯粹的关系可以从《送范纯粹守庆州》看出:“才大古难用,论高常近迂。”再就是苏东坡的著名书法作品《春中帖》,就是一封写给范纯粹的信。兴许,苏东坡从范氏三兄弟身上看到了范文正公的影子。那么,苏东坡为什么要写这个序言呢?“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8岁知敬爱公,今47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这段话是苏东坡强烈感情的抒写,其情之笃,感人肺腑。又一次正面指出自己未能见到范公“为平生之恨”,把情感的波澜推到了高潮。因为苏东坡对范公极其崇敬,所以他说,范文正公的功德不用靠文章彰显,他的文章也不用靠我的序言传播。能为范公的文集写序,能把自己的名字排在范公的学生之列的末尾,对我来说也算是一种安慰和荣幸了。

苏东坡不愧是苏东坡,他不仅从正面抒写了自己对范文正公的深情,而且还以古人作比,衬托了范公的功绩。以商汤的大臣伊尹、周初的姜太公、春秋齐桓公的宰相管仲及战国中期的乐毅为例,说明他们称霸的谋略都是在未做官之前就有了,并非做官以后学的。以韩信辅佐刘邦,韩信之言“无一不酬者”及诸葛亮辅佐刘备“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为例,说明无论韩信还是诸葛亮,他们的智谋、预言没有不正确的。言外之意,范文正公也像这些贤士、智者一样,既有忠心又有谋略,更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文章,以便于传于后世。“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颂。”范文正公很早就已“有志于天下”,曾写出万言书《上执政书》,为世人传播;
“今其集二十卷……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意思就是范文正公的文章与他的品德紧密相联。他的文章内容总离不开“仁义礼乐忠信孝悌”“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非有言,德之发于口者也”“非能战也,德之见于怒者也”,这是这篇序言的灵魂所在,因范文正公的品德高尚,所以他名扬四海,受到人们的尊重,因而人们也都传播他的文章;
所以说范文正公的文章,也是因为有“德”才得以传扬。苏东坡的序言通篇表达了他对范文正公品德、功德、行为的赞颂,同时也揭示出《范文正公文集》的传世价值。

可以肯定的是,苏东坡通读了范文正公文集,细读了万言的《上执政书》和大量诗词。因为他的“读书笔记”记载:“范文正公文采独绝,字句精妙,如行云流水,让人陶醉其中;
范文正公正气凛然,言辞中透露出坚定而正直的品性,让人为之折服;
范文正公的句子如同清泉般清新,字字珠玑,让人读来如沐春风;
范文正公文如同山间溪流,清澈而有力,令人心旷神怡;
范文正公的句子简洁而富有力量,一言以蔽之,妙不可言;
范文正公凛然正气,豪情万丈,他的句子犹如激荡人心的战鼓,铿锵有力;
范文正公的文洋溢着深情厚意,读来令人感受到一种温暖和力量;
范文正公的句子如同明月当空,清辉照人,给人以启迪和冲击;
范文正公凛然正义,他的句子如同晨曦初现,充满希望和力量;
范文正公的句子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舒畅,让人感到一种心灵的安宁。”从历史的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出,范仲淹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直接影响了苏东坡的一生,他们两个的人生宦海之路何其相似,为国忧为民忧,一谏一谏又一谏,一贬一贬又一贬,一个是“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一个是“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更有趣的是两个人都在杭州当过“市长”,他俩在杭州任上的政绩和口碑,堪称史上之最,勤政爱民,扶危济困,抗灾救灾,发展生产,兴学重教,宽严相济,特别是在对西湖的治理上,苏东坡在借鉴范仲淹的“治水”理念上又创新实践,使得西湖这颗璀璨的明珠更加夺目。范仲淹前有《忆西湖》“长忆西湖胜鉴湖,春波千顷绿如铺。吾皇不让明皇美,可赐疏狂贺老无”。后有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东坡在杭州当“市长”是元祐四年(1089),距离范仲淹上任杭州“市长”整整50年。不难想象,苏东坡当时“面对”范仲淹的心情——我走过你走过的路,算不算相逢;
我吹过你吹的风,算不算相拥;
我喝过你喝过的水,算不算相融?《范文正公文集叙》就是苏东坡在杭州任知州时完成的,我真的无法感知,苏东坡在杭州是如何感知“老市长”范仲淹的。

导航告诉我:三苏坟近在咫尺,我和富领先生在茨芭镇的小峨眉山下会合。

我们是带着苏东坡对先祖范文正公一样的敬仰之情走进三苏坟的。第一次走近苏东坡,敬佩,仰慕,震撼!

导游送我们人手一本小册子,里面有苏东坡的诗词。竟然一下子翻到了《别子由三首兼别迟》诗曰:

先君昔爱洛城居,我今亦过嵩山麓。

水南卜筑吾岂敢,试向伊川买修竹。

又闻缑山好泉眼,傍市穿林泻冰玉。

遥想茅轩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

“洛城”“嵩山”“伊川”“缑山”几个熟悉的名词一下子跃入眼帘。因为这几个地方和范仲淹墓息息相关,特别是缑山,位于洛阳偃师东南的府店镇府南村,周灵王太子晋升仙于此,这里景色清秀神奇,四周平畴无际。东邻中岳太少,眺水泉,望香山;
西傍龙门伊阙,看马涧,观万安;
南对九龙黄庙,眈恭陵,瞰伊洛;
北瞻邙山黄河。当年,范仲淹在伊川万安山下安葬好母亲之后,和欧阳修同登嵩山并在缑山写下同题诗《拜马涧》。

苏东坡为何葬在中原而没有归葬眉州?多年来,一直有争议,从这首诗中答案几乎呼之欲出。洛阳历史学家郑贞富先生说:苏东坡的父亲苏洵确有“经行天下爱嵩岳,遂欲买地居妻孥”的愿望,可是因时运不济,“有意于嵩山之下、洛水之上,买地筑室,以为休息之馆”而未果。人至终老的苏东坡告诉弟弟苏辙:“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

举目洛阳范园距离三苏坟直线距离不过百里。范仲淹大苏东坡将近50岁,两人都活了64岁,一生没有见过面的两个人都活成了举世敬仰的模样。我想下次再来拜谒三苏坟,要不要带上范园的一抔黄土?在苏东坡墓前拜谒。

导游小姑娘悄悄告诉我,小册子的最后一首诗是苏东坡的《行香子·述怀》,她又说,看看和范仲淹的哪首词相近。我读了,“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这简直是范仲淹《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的翻版啊!我暗自惊喜。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尫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当年,我在新郑欧阳修墓拜谒时曾百般努力,试图找到欧阳公的原作,未果。今天发现这首《行香子·述怀》算是弥补,同时也释怀了《范文正公文集叙》中“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多年来,有人曾拿范仲淹的这首《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质疑他,没想到,900多年前苏东坡早就给出了答案。要知道欧阳修才是苏东坡真正的恩师。而范仲淹也是欧阳修一生的追随者,支持者。

出得门来,从门口的牌匾可以看出,三苏坟和范仲淹墓包括欧阳修墓是2006年被定为同一批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实,三苏坟距离欧阳修墓不足公里,加上范仲淹墓,三座墓地在地理范畴上几乎是个等边三角形。

作者简介:

范小红,洛阳人,范文正公三十一世孙。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农家参谋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曾获2012年度“中国十大旅游风云人物奖”。

猜你喜欢 三苏序言范仲淹 序言法律方法(2022年2期)2022-10-20序言航空学报(2022年4期)2022-06-08序言导航定位与授时(2021年6期)2021-12-02关于“三苏”家风家训的几点探究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2020年3期)2020-11-16《名人传》序言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三苏”文化融入高校质量文化的思考——以四川工商学院为例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2020年2期)2020-08-13“三苏”基因根植工商 传统文化润泽校园——四川工商学院打造“五位一体”“三苏”特色校园文化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2020年4期)2020-02-01范仲淹词的传播与接受新闻传播(2018年6期)2018-12-06范仲淹苦读轶事作文与考试·小学高年级版(2016年2期)2016-09-10关于范仲淹的称谓中学历史教学(2015年7期)2015-11-11
上一篇:天使
下一篇:沉积或飘逝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