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雪娟 刘海元 黄先锋
关键词:自我决定理论;
儿童青少年;
体育活动;
研究主题;
知识图谱
文章编号:1001-747X(2024)01-0037-15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G807.0
DOI:10.16063/j.cnki.issnl001-747x.2024.01.005
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都强调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但在“重智轻体”的传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观念和伴随网络媒体技术发展而生的“低头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之下,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内生动力不足,开展得不够理想。为引导儿童青少年自觉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自主自愿参加体育活动,有必要深入分析国际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自主性动机的相关研究,为探索我国激发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动机的思路提供参考,使其自身对体育活动够重视、感兴趣、有动机,从而真正行动起来。
自我决定理论对激发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自主性动机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该理论认为,个体行为的动机是一个从外部动机到内部动机的动态连续体(见图1),加上无动机这一状态,可从外到内大体分为无动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3段,其中无动机和内部动机在连续体的两端,前者是指个体缺乏行为的任何动机,后者是指个体行为动机来自于行为本身所具有的吸引力,而中间一段外部动机是指个体行为动机来自外部的力量,它可依据动机的内化程度由低到高分为4种调节形式。随着相关理论研究的演进,外部调节和内摄调节被合称为控制性动机,而认同调节、整合调节和内部动机被合称为自主性动机。胜任感、自主感和归属感这3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能够促进外部动机内化为内部动机,使个体行为动机的自我决定成分越来越高。
当前,该领域研究已基本形成共识,即无动机和控制性动机与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呈负相关,自主性动机则与之呈正相关,但如何利用这些规律建立有效的体育活动干预体系,仍在不断的研究当中。国内已有关于该领域的国际研究综述,主要以Meta分析或系统综述的方法对定量研究进行述评,排除了质性研究、个案研究、综述研究等研究类型,无法呈现国际该领域研究的全貌。这些综述也较少结合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工作实际,提出国际该领域研究对我国未来研究的启示。因此,本研究采用科学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对国际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的文献梳理和分析,为我国相关研究提供启发和思路,使其在顺应国际研究发展趋势的同时,能够基于本土情境探讨有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1研究设计
1.1数据来源
与Scopus、PubMed等科学引文数据库相比,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文献范围广、数量多、历时长,影响因子更高,能够全面、权威地反映各学科的研究概况与最新动态。在该合集中,将检索式设为:主题=[self determina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AND(adolescent OR children OR student)],从而将所检索的文献限定在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专注于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的范围,时间跨度设为2000—2022年,以便了解自新世纪以来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检索时间为2023年3月3日,合计检索到1219篇文献,作为本研究的数据集。
1.2研究方法与工具
1.2.1文献资料法
对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以自我决定理论、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为主题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并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在学习查阅的范围上遵循从宽到窄、覆盖中心的路线,了解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同时获取文献数据集。
1.2.2可视化与关键词聚类分析
为梳理已有研究的主题演化特征和最新热点,需要分析本研究数据集的关键词共现和聚类情况,从而了解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研究问题及其发展的时间脉络。相比于VOSviewer等软件的文献分析功能,或不借助专门的文献信息可视化软件,而只采用引文耦合、聚类检测算法进行文献分析,CiteSpace 6.1软件的文献分析功能可为研究者提供文献关键词的参数值,帮助研究者分析研究热点在推动研究演进过程中的作用:其聚类算法既能保证聚类间的异质性和聚类内的同质性,从而保证聚类的可靠性,又能运算聚类中关键词的载荷,从而帮助研究者把握聚类中研究的中心主题。因此,本研究借助CiteSpace 6.1的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分析本研究的数据集,从而揭示国际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
除了对文献数据集的年发文量、产出国家等基本信息进行计量学分析以外,在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中,将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从而对数据集进行逐年的分析,同时选择最小生成树(minimum spanning tree,MIT)辅以对合并后网络进行裁剪(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PMN),来对巨大数量的關键词共现连线进行整理,以提高图谱可读性,并将相似关键词合并,从而得出关键词共现图谱,在该图谱中,本研究主要参考词频(frequency)、中心性(centrality)、突现程度(burst)等参数值,来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关键词聚类分析中,同样以1年为时间切片,以寻径网络(pathfinder net-work,PFNET)辅以对每个切片的网络进行裁剪(pruning sliced networks,PSN)和PMN,从而突出关键词网络的结构特征,作为聚类生成的基础,再运用对数似然比算法(log-likelihood ratio,LLR)生成聚类和提取能代表聚类研究中心主题的标签,从而更精准地把握聚类中的研究内容。
2文献基本特征计量学描述
2.1年发文量
国际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研究文献数量从2000年的3篇到2022年的119篇,呈线性的指数趋势。早期用自我决定理论预测体育活动意愿及其是否转化为体育活动行为的研究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为进一步探讨自我决定动机的何种成分如何影响个体的体育活动意愿和行为,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因而该领域的发文量也逐年增加。从图2可以预测该领域研究仍将保持一定的年发文量。
2.2国家产出与合作
共计有73个国家参与该领域的研究,研究产出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美国(335篇)、西班牙(189篇)、澳大利亚(146篇)、英国(136篇)、加拿大(113篇),而中国排在第6位(63篇)。可见该领域研究中,美国等西方国家产出较多,同时中国在亚洲国家中产出领先。中国的研究产出中,研究对象多为大学生,中小学生次之,研究涉及基本心理需要、自主性动机、基本动作技能、中高强度体育活动、健康生活质量等变量和课内、课外等干预场景,体现出既重视课内技能,又重视课外活动,既重视干预过程,又重视干预效果的特点。由中国学者牵头或独立开展的研究中,根据产出被引量,较有代表性的是上海体育大学学者关于中国青少年休闲体育行为动机的研究和香港教育大学学者关于中国学生运动损伤预防的研究。
在国家合作网络中,中心性最强的前5个国家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美国在该领域研究的桥梁作用最强,其与中国、巴基斯坦、北爱尔兰等36个国家和地区具有合作关系,能在更大程度上通过资源共享提高产出的质量和数量。同时,虽然中国该领域的研究产出量不高,但中国在国际研究中的中心性排在第5位,因而也可以看出中国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较大。其中,与中国合作的国家中前5位分别是新加坡、巴基斯坦、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印度,相应的研究产出主要围绕体育活动心理需求、动机的性别与年龄差异等主题;
然而,合作产出总数量仅为5篇。
3文献热点与演进趋势
3.1关键词共现
关键词共现分析过程形成了由550个关键词节点和4892条共现连线构成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3)。图中节点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频次高低,紫色圆环厚度代表该关键词中心性高低,红色圆点大小代表关键词在某个时期内突然大量出现的程度,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领域研究热点。由于本研究检索文献的主题词为“self de-termination”“physical activity”“adolescent”“chil-dren”和“student”,故将不再讨论这些关键词。
频次最高、中心性最强、突现程度最强的5个关键词分别如表2~表4所示。
其中“内在动机”既是高频词、中心词,又是突现词,说明其不仅长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且其在多个主题的研究中搭建了桥梁,研究者在2001—2013年间集中大量围绕这一关键词开展研究。“教育”“锻炼”“行为”等高频词说明该领域研究将视野放在教育方面,聚焦于儿童青少年的锻炼行为。“拟合指数”“分层模型”的中心性均大于1,说明相关研究极其关注运用数理统计法将多个变量联系起来。“基本心理需要”是当前仍处在突现时期的关键词,其突现起始于2020年,说明国际该领域研究正围绕此关键词集中大量开展,研究成果在近年还会继续爆发性增长。
3.2关键词聚类
关键词聚类分析过程形成了由261个关键词节点和428条共现连线构成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并自动识别出13个聚类,聚类轮廓值介于0.823~0,904,聚类模块值Q=0.722 8,可见聚类中的产出同质性较强,聚类效果显著。这些聚类的产出成果共同呈现了该领域1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对13个聚类生成时区图,可知国际该领域研究热点发展变迁的时间脉络(见图4)。2000—2005年,关于#0内在动机、#1激励氛围、#4屏幕时间、#6自我决定理论、#7风险因素、#9身体满意度和#11态度的研究开始受学者关注,研究热度逐渐提升。2006—2010年,在上述研究热点的基础上,关于#2体育教育、#3自主动机和#5脑瘫的研究也进入研究者的视野,逐步形成研究热点。2011—2016年,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又形成了#8试验、#10体育活动和#12感知自主支持3个研究热点。2017—2022年,#4屏幕时间、#5脑瘫、#6自我决定理论、#10体育活动、#11态度和#12感知自主支持6个热点领域的研究基本达到饱和,而其他领域研究热度仍然持续。在时区图中,聚类标签越大,其所包含的产出越多。根据各聚类中研究的中心主题,可将这13个聚类大致划分为理论验证与应用研究、学校体育工作研究、特殊儿童青少年群体研究、系统化体育活动干预项目研究4大类。
3.2.1理论验证与应用研究
#0内在动机、#3自主动机、#6自我决定理论和#11态度这4个聚类的研究都较专注于理论验证与应用。这部分研究主要分析了儿童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动机类型及其与健康行为的关系,多结合教师教学、家长教养、课外活动、个体态度等主题来设计研究,从而理清理论所涉及的各变量间的关系。这些研究早期探讨动机类型等基本理论问题,如Wang等的问卷调查和聚类分析发现体育活动的动机类型有自决动机、高动机、低动机、适度外部动机和无动机5种。研究也初步提出儿童青少年对体育活动的道德态度(好/坏)、工具态度(有用/无用)和情感态度(愉快/不愉快)影响着自决动机是否转化为体育活动意愿,这启发人们关注思想教育、价值观教育等在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未来研究可探索相关教育方法,从而完善现有的干预策略。
2010年以后,自我决定理论不断被验证,理论框架日渐完善,也是在这一过程中,众多学者共同努力,基本掌握了自我决定动机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及其与体育活动意愿、行为之间的关系(見图5),即基本心理需要越得到满足,动机越从无动机、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个体行为自我决定水平越高,体育活动意愿和行为越高。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基于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儿童青少年样本,未来研究可基于亚洲国家样本梳理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相关研究开始探讨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工作,且开始关注体育锻炼等健康行为的可持续性,同时研究国别日渐增加,也催生了相关量表的测量恒等性研究,研究在总体上更加表现出可靠性、实用性、反思性。Chanal等的纵向跟踪研究验证了所采用的自我决定动机量表的测量恒等性,且发现体育活动与自主性动机随着年级升高发生共变,提出小学生体育活动干预项目必须从学生的动机切入;
启示应从更小的年龄开始干预,未来研究可基于幼儿园、学前班儿童样本探索低龄儿童的体育活动干预策略。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Nogg等开展的国家级研究是近5年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其对美国1661名平均年龄为14.47岁的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该样本在关键人口学变量上与美国人口相匹配,结果发现外部、内摄、认同调节和内在动机与上学日校内中高强度体育活动(MVPA)呈显著正相关,外部、内摄、认同、整合调节和内部动机在上学日校外MVPA呈显著正相关,整合调节和内在动机与周末MVPA呈正相关,由此可知,越是在闲暇时间,青少年从事体育活动的内部动机越重要。
可以看出,这些研究的特点是注重对验证理论涉及的变量给予指标描述的操作定义,以便利用问卷进行测量,注重将变量设计与实际教育教学和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研究结论在实际中的推广性。我国在2010年已有对自我决定理论进行验证的研究,但调查样本在区域、年龄段上存在局限,其涉及的变量主要有3种基本心理需要、内部动机、几种外部动机、无动机与体育活动意愿和行为,较少涉及控制性、自主性动机,有涉及这2种动机的研究也未能检验其与其他变量的关系;
同时,未根据时代发展和本土特色调整变量设计,未能精准描述自我决定动机与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情境的体育活动之间的关系,也未能体现以体强心、近视防控常态化、提升健康水平、缓解焦虑情绪、增强综合素质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愿景。未来可以考虑借鉴国际研究,结合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特点及青少年实际学习生活情境优化相关课题的研究设计。
3.2.2学校体育工作研究
#1激勵氛围、#2体育教育、#10体育活动和#12感知自主支持这4个聚类的研究都较专注于学校体育工作。这些研究主要分析了如何实施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激励和干预策略以提高自我决定动机,并将在课内、校内形成的动机转化为课外、校外体育锻炼行为。这部分研究早期探索自主性动机影响体育活动意愿的中介变量,以及学习环境中认知这一心理变量对体育锻炼的预测作用,试图为体育教学提供一定启发。Hagger等的问卷调查发现12~14岁少年体育行为态度和行为控制感对自主性动机和体育活动意愿的正相关起中介作用。经历约5年的发展后,研究在关注体育活动意愿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行为,探讨了自我决定理论框架内各个要素和人际互动对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影响,但仍偏向理论研究。Jago等的焦点小组访谈发现儿童结伴进行体育活动能够满足归属感需要,从而增加体育活动,提出通过建立儿童团体促进其体育活动行为。
2010年以后,开始大量产出偏向实践的研究成果,Hastie等基于综述研究提出设计小单元综合活动课程(multi-activity curriculum),由学生自选练习单元的伙伴、难度和时长,教师更耐心地评价学生的努力、坚持和进步的程度并教会学生自评。未来研究可在此基础上细化单元设计策略和评价条目与计分法。在这一时期,随着感知自主支持概念的形成,即学生感知来自他人对满足这一心理需要的支持,研究探讨了其来源和功能,试图从更多角度提出实践策略。Gonzalez-Cutre等对400名12~28岁的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发现来自体育教师的感知自主支持正向预测体育课堂上学生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水平,来自同伴和家长的则正向预测休闲时间的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水平,从而确立感知自主支持的3个来源。现有研究对体育教师提供感知自主支持的关注较多,未来研究可增加对家长和同伴提供支持的关注,探索为儿童青少年提供感知自主支持的辅助策略。
发展到近年,研究更加深化了对自我决定动机影响学校体育工作实效的认识并提出更细的策略,如Kalajas-Tilga等基于问卷调查和测量提出体育教师应利用心理需要满足在感知自主支持和MVPA正相关的中介作用,想方设法采取教学策略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享受乐趣。未来研究可利用体育活动乐趣量表(physical activity enjoyment scale,PACES) 等进一步探索具体的教学策略。意大利基耶地一佩斯卡拉大学的Di Battista等开展的体育教学中构建任务参与氛围的研究是近5年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其对470名16~19岁的中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发现胜任感和愉悦性、功能性的心理生物社会状态对任务参与氛围与体育活动意愿的相关起中介作用,提出体育教师应在课堂上构建任务参与氛围,即一种关注个人进步和合作学习的氛围,而非关注社会比较和竞争,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胜任感,增加课堂的愉悦感。
可以看出,这些研究的特点是注重将学校教师这一重要主体纳入研究设计并取得其配合,注重将心理学变量纳入研究设计,注重运用问卷调查,包括以问卷调查为主或在实验中采用问卷调查获取实验数据。我国学者早在2010年就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开展学校体育主题的研究,但这些研究较少引入自我决定理论框架外的心理学变量,所运用的调查问卷为国外问卷的翻译版,较少取得体育教师的配合,有取得体育教师配合的研究中干预策略结构化程度较低,研究结论难以推广。未来可以考虑借鉴国际研究,结合我国体育课程、体育大课间、体育课后服务、体育社团、体育竞赛等学校体育工作实际开发本土化问卷,深化对有关课题的探索。
3.2.3特殊儿童青少年群体研究
#5脑瘫、#7风险因素和#9身体满意度这3个聚类的研究都较专注于特殊儿童青少年群体。这部分研究主要分析了患有身体功能障碍、肥胖等的儿童青少年的康复训练问题以及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与身体满意度之间关系的问题。这部分研究早期主要关注身体功能障碍患者等残疾人的体育活动,研究对象类型和研究内容范围都较有限,如Reid主张将自我决定理论运用于组织开展适应体育活动,帮助残疾人学会独立自主做决定、解决问题、评估风险和自我保护、观察、指导、计划,能够对自身有控制感并能够接纳身体的优势和弱势。
进入2010年以后,研究范围扩大至智力障碍、发育障碍、肥胖和普通儿童青少年群体的疾病预防和康复训练,其中脑瘫伴随的功能障碍引起肥胖风险最受研究者的关注。在这一阶段,研究开始形成系列肥胖风险干预的研究成果,对体育活动效果的衡量指标常为身体成分指标如体重指数(body massindex,BMI)、身体自我感知如身体意象等,这些指标可整合为“身体满意度”。Elad等对脑瘫患儿及其母亲进行测评,发现运动功能和自主感呈显著正相关,且自主感在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的正相关中起中介作用,提出以自主感为改善脑瘫患儿身体功能的切人点。Riiser等的实验研究发现基于自主性支持的网络干预项目对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心肺功能、健康生活质量、BMI产生积极影响,据此提出为超重和肥胖青少年开发量身定制体育活动线上咨询与干预项目。Gillison等的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发现自主性动机都是维持男孩、女孩体育锻炼行为的关键,其中对女孩还应帮助其缓解减肥压力,促进其锻炼期间的人际互动。未来研究可在此基础上探索女生身体意象教育策略,作为提高其锻炼动机和行为的辅助策略。
近几年研究方法更注重一手资料的获取,研究内容开始与科技产品的应用相结合,研究意图逐渐从应对肥胖风险向预防肥胖风险转移。Vanska等的基于个人照片的访谈研究发现自主性是残疾儿童实现有意义参与生活活动的要素之一,提出对基于诊断、机体损伤和活动局限性的传统干预模式进行改革,依据自我决定理论构建培养残疾儿童有意义参与的康复训练干预模式。这启发人们关注直接经验对满足残疾儿童基本心理需要和提高其动机的重要性,未来研究可结合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等理论探索为残疾儿童创造丰富直接经验的策略,从而完善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模式。Kerner等的观察研究发现佩戴可穿戴设备5周后,初中生的自主性动机和MVPA下降,无动机、控制性动机和身体满意度上升,据此提出具有排名、奖赏等外部动机功能的可穿戴设备虽能帮助降低少年的体型焦虑,但不适宜作为单一或主要策略用于14~15岁少年肥胖风险预防。该研究启发人们警惕过分关注可穿戴设备观察到指标的改善可能使体育锻炼外部动机的成分逐渐增加,内部动机的成分逐渐减少。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可穿戴设备和自我决定动机、体育活动意愿与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和中介、调节作用。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的Turner等开展的非理性信念和动机调节对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是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其对781名平均年龄为20.6岁的大学生运动员展开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运动员可分为2类,一类为高非理性信念、低自我决定动机、低健康,一类为低非理性信念、高自我决定动机、高健康,指出非理性信念影响大学生运动员的自我决定动机,从而影响其体育活动行为和身心健康,提出非理性信念也是影响大学生运动员的风险因素之一。
可以看出,这些研究的特点是关注高肥胖风险人群并将影响肥胖风险的因素分析从单一生理因素的单向作用拓展为身心双重因素的双向作用,且同样注重运用问卷调查这一研究方法,注重将幸福感、满意度、理性信念等心理学变量纳入研究设计,注重性别差异,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儿童青少年教育理念。我国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对特殊儿童青少年群体体育活动干预的研究极少,已有研究属于思辨性研究,未能对研究结论提供实证支持。未来可以考虑借鉴国际研究,关注不同儿童青少年群体的特征和群体间差异,关注身心因素的互相作用,据此设计并开展研究,以弥补这方面的空白。
3.2.4系统化体育活动干预项目
#4屏幕时间和#8试验这2个聚类的研究都较专注于系统化体育活动干预项目。这部分研究主要分析了儿童青少年屏幕使用、久坐等非健康行为的心理因素和干预策略等问题,其中尤其关注学校场景中以系统化干预项目的形式实施的策略,凸显出体育活动的工具性。这部分研究早期在验证自我决定动机对儿童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影响作用的基础上,探索如何基于这一理论将校本干预的效果从校内延伸至校外,但所关注的干预场景较单一。Wilson等就基于对照试验指出包含动机和生活技能策略的干预项目比常规项目对学生校外MVPA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2010年以后,屏幕使用、久坐行为、体育锻炼等与儿童青少年健康行為相关的研究点形成研究面,由理论逐渐转向实践,形成系列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儿童青少年健康行为多元干预策略的研究成果,干预场景呈综合化发展趋势。Smith等的对照试验发现,涉及教师培训、器材供应、学生讲座、体育活动、家庭观察、信息化支持等场景的干预项目对超重男生屏幕时间下降和自主性动机上升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且自主性动机对项目与实施项目后第18个月的屏幕时间之间的相关关系有中介效应。
发展到近年,研究涉及的干预场景更加丰富,干预主体更加多元,干预内容更加综合。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的Sevil等开展的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多元行为改变干预项目(multiple health behavior change,MHBC)准实验是近5年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样本为210名12~14岁的初中生,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体育活动、久坐、小憩、营养摄入、早餐、喝软饮等各项行为上改善更显著,男生效果尤其明显。该项目的干预场景有校内外、课内外,主体有组织者、监督者、体育教师、家长、学生,策略有体育活动、体育赛事、专业培训、家长培训等,因而在综合化和系统化上都比较具有代表性。但这些研究较少深入探讨哪个场景中的哪条策略对学生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和体育活动动机、意愿与行为产生影响,未来研究应通过量化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场景、不同策略的功能和价值加以挖掘,从而优化不同策略在不同场景中的搭配组合,提高干预实效。
可以看出,这些研究的特点是注重系统化综合干预项目的设计,注重将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与其他健康行为整合起来,注重探索儿童青少年的重要他人即教师、家长的行动策略。我国设计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系统化综合干预项目并开展项目有效性研究产出还比较欠缺,虽然已有研究关注过多元的干预场景,包括满足基本心理需要的社会环境和为体育活动提供条件的建成环境,但其仅验证了建成环境中的目的地可达性、设施可利用性、安全性和美学性能够直接或间接通过基本心理需要显著影响青少年体力活动,而未能据此得出多场景的系统化干预策略,与“健康第一”理念对学生加强营养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的要求还有差距。未来可以考虑借鉴国际研究,将家庭、社区等干预场景,家长、教练等干预主体,睡眠、饮食、久坐、低头行为等干预内容纳入干预系统,据此进行综合化的研究设计。
4讨论与分析
4.1历年发展趋势
国际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研究的历年发展趋势体现出从宏观理论建构转向微观理论成分分析、从单一变量关系路径转向多重变量关系路径、从单一干预策略转向多元干预模型、从单一情境研究转向跨情境研究、从横断面研究转向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研究、从解决问题转向预防风险、从验证理论转向应用理论、从开拓研究转向回顾反思的特点。在历年研究中注重实证性,对问卷调查法的运用尤其突出(见表5)。
4.2评价分析
总的来说,国际该领域研究推动了动机理论、体育教育理论、健康教育理论的发展,为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增加健康行为、预防和改善身心疾病提供了值得政策制定者、学校管理者、相关专家、体育教师、家长等借鉴的新思路和新策略。然而,从切实改善不同类型的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不足的问题来看,该领域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
4.2.1未解决特殊群体体育活动干预的难点
已有研究未能解决特定类型儿童青少年群体体育活动干预的难点,这些类型主要是来自低收入家庭的、患有精神或身体障碍的、女性身体满意度较低的儿童青少年。这些特定类型的儿童青少年所处的体育活动环境条件或动机状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儿童青少年一般就读于乡村学校,缺少体育活动所需要的物质支持,研究得出了其自我决定动机与体育活动之间的关系,也难以采取有力的干预措施以实施行动研究,即使实施了行动研究,研究结果和建议也难以大范围推广:患有精神或身体障碍的儿童青少年在作为样本时,获取研究数据的难度较大,且对其采取有力的干预措施来开展行动研究也同样比普通儿童青少年要难得多,尤其是在研究已经证明通过构建直接经验来满足这3大基本心理需要,从而提高增加其自我决定动机会很有效,但构建这种直接经验的方法还没形成的情况下,研究开展起来有难度:身体满意度较低的女孩的自我决定动机更容易受自主感的影响,较低的身体满意度会为女孩带来真实或假想的外部压力,导致其实施体育活动是为某种身体形态的评价标准所迫,自主感很难得到满足,且单纯通过操作外界环境因素,很难改变其身体满意度来缓解其压力和满足其自主感,此类儿童青少年的体育活动干预起来,还需要考虑对其认知、情感等心理过程加以干预,这种干预场景和策略的复杂性加大了研究的难度。
4.2.2未明晰干预项目中各策略与场景的作用路径
已有研究未能深入解释系统化干预项目中不同策略和场景对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意愿与行为的影响。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在系统化的干预项目中,不同干预策略和干预场景之间会发生相互的影响,因而开展行动研究时,任一策略或场景的作用都可能被强化或弱化、突出或隐藏。为了实现干预成本最小化、干预效果最大化,有必要考察不同策略和場景的具体效果。然而,每一条策略或每一个场景所产生的效果很难测量,对干预过程与效果的评估,必须将量化和质性分析相结合,才能准确找到干预效果的真正来源和确定不同策略和场景应如何搭配。其中,量化的评价工具尚可借助信效度检验来保证其可靠性,质性的评价工具要实现这一点却很难,在构建出可靠的评价工具之前,此条局限很难突破。
4.2.3未形成系统化干预项目设计的方法体系
在该领域的干预研究中,干预策略与场景综合化的发展至今不到20年,所采取的干预项目是基于理论还是基于实践经验来设计还未达成清晰的共识,项目设计仍处在研究者间互相借鉴的阶段,标准化的项目设计方法或流程还需要大量的干预研究和一定数量的综述研究才能逐渐生成。同时,已有的干预研究在低龄儿童、促进同伴支持、结合具体运动项目的干预策略方面比较欠缺,而观察、测评低龄儿童的动机状态,以及观测儿童青少年社交场域中的同伴支持都具有一定的难度,结合具体运动项目又需要既对某个项目的教和学都非常熟悉,又具有高水平研究能力的研究团队。此外,已有研究在体育思想教育的作用和相应干预策略方面也存在空白。西方国家在该领域中虽然已有研究揭示了体育思想教育、价值观教育对自我决定动机的重要性,并将体育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体育素养体系的一部分,但类似中国这样专门提出“课程思政”的国家并不多,因而专门探讨体育思想教育的作用并构建相应干预策略的研究颇少。有待未来的研究填补这些空白,才能形成构建系统化干预项目设计的方法体系。
5启示与建议
根据国际该领域已有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现存的局限与空白,可对我国相关研究提出如下针对性的建议。
5.1对热度仍持续的主题继续优化研究设计
研究热度仍将持续的主题包括内部动机、激励氛围、体育教育、自主性动机、风险因素、身体满意度,优化和完善研究设计的基本思路应是顺应当前的发展趋势,如增加变量设计、关系路径分析设计、多元范式设计等,从而辨明自我决定动机各成分与教育教学模式、体育活动干预项目、不同时段和不同场景锻炼意愿与行为的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已有研究大多数对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教育教学模式或体育活动干预项目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据此对比不同组别研究对象的教学或干预效果,只有少数研究同时将具体操作,即教学或干预手段和教学或干预结果同时量化并分析变量间的关系,从而确定结果与操作的共变关系,而能够对研究对象所处环境,即教学和干预场景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其对教学或干预结果的影响的研究更是欠缺。未来研究的变量应涉及教学或干预的具体操作、场景和结果,对所有可能的变量间关系路径加以检验,同时结合质性研究的设计,包括对研究对象的质性访谈和教学或干预过程的质性观察,尤其是儿童青少年样本对其基本心理需要如何得到满足的表述,从而验证量化分析的结果。当质性分析和量化分析的结果能够互相支撑,研究结论与建议的可靠性大大提升,将有助于优化现有教学模式和干预项目中各条策略的组合关系,促进实践工作提质增效。
5.2对基本达到饱和的主题结合实际推进本土研究
基本达到饱和的主题包括屏幕时间、脑瘫、自我决定理论、体育活动、态度、感知自主支持,推进本土研究应考虑的实际情况主要是我国体育与健康教育领域发展演进过程中未解决的难题和新突显的问题,如残疾儿童青少年的体育教育、普通儿童青少年屏幕时间和久坐行为的增加等。根据我国最新颁布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文件,要着力推进特殊教育的发展,关注残疾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也要引导儿童青少年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预防儿童青少年沉迷网络。对此,应借鉴国际有代表性的研究,开展本土相似主题的研究,验证已有研究结论在我国的适用性并据此设计更加符合我国政策倡导和儿童青少年实际情况的应用性、开发性研究,从而在攻克特殊儿童青少年的体育课程难以真正培养其体育技能和锻炼习惯等已有难题的同时,争取将可能发生问题的解决路径关口前移,如严重危害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网络成瘾,做到未发生、先预防。
5.3借鉴国际研究成果开展本土实证研究
应利用多重变量关系路径、多元干预模型、跨情境研究、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研究、理论应用研究的成果进一步开展本土的行动研究。一是建立和完善构建系统化干预项目的教学与活动设计、教师和家长培训项目设计等方法体系。为此,首先要补足已有研究在针对低龄儿童、促进同伴支持、结合具体运动项目、涉及体育思想教育干预策略方面的空白,尤其要关注中国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应如何满足,从而为项目设计过程中制定出全面的干预策略打下基础。其中,可考虑结合的具体运动项目包括我国竞技优势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
探寻体育思想教育干预策略的思路可以将体育课程思政研究和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青少年体育活动研究相结合,展示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工作中极具特色的中国力量。二是对实证数据支持充足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试点项目,将效果可靠和成功推广的项目作为地区级或国家级项目,大范围、有力度地推进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
5.4编制、修订相关中国版问卷
应编制、修订中国版的教学风格、基本心理需要、自我决定动机、体育课内外活动意愿与行为等相关问卷,促进其结构化发展。一是要引入具有中国特色的变量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体育精神等,构建并丰富本土化的自我决定理论模型。为此,要将基于国家政策、历史典籍、专家访谈、研究文献的项目构建思路融合起来,为形成适用于本土儿童青少年群体的、有助于检验“以体育德”和“以体育心”等效果的本土问卷打好基础。二是要借助相关问卷的中国版和中国本土问卷,对中国儿童青少年大样本开展数据收集和分析,或运用Meta分析等对多元小样本研究进行综述,从而考察本土背景下自我决定动机各成分,以及其他相关的变量在体育活动意愿和行为作用路径上的载荷。三是借助这些问卷开展国别合作的跨文化研究,检验这些问卷的测量恒等性,在推进国际相关研究的同时,提高中国研究在该领域的影响力。
6结语
在我国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促进儿童青少年體育活动要同向同行、并驾齐驱,因而必须深刻把握儿童青少年内在动机的重要价值。在我国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研究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的情况下,梳理国际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和最新进展,从中获得经验启示,并结合我国本土实际,着眼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体育活动动机,开展本土化干预研究,走出自己的青少年体育发展道路,有助于完成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任务要求,培养出身心健康、热爱运动,并能以体魄强健、积极向上的姿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代新人。
作者贡献声明:
尹雪娟:收集整理资料,处理与分析数据,撰写与修改论文。
刘海元:负责研究整体设计,并对论文撰写给予指导。
黄先锋:参与撰写与修改论文。
猜你喜欢 自我决定理论体育活动知识图谱 合作动机对企业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感知政府支持情境的调节中介作用预测(2016年3期)2016-12-29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农村中学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研究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年11期)2016-11-30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中国远程教育(2016年9期)2016-11-19闽侯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6年9期)2016-10-18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创新动机对民营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自我决定理论的调节中介模型预测(2015年2期)2016-07-07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