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建国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40)
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下文简称“2035规划”)中,上海提出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目标定位,将世博地区划入城市主中心(中央活动区),在更具活力的创新之城中提出“形成小尺度、人性化的城市空间肌理……按照街道功能和人性化要求,强化对城市街坊尺度与规模的控制,通过加密路网,将街坊尺度控制在适宜的步行距离之内”。
上海市已将城市公共空间作为规划重要管控要素。“2035规划”提出构建高品质公共空间网络,建设便利可达、人性化、多样化的公共空间,积极推动各类附属开放空间对外开放。《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在空间管制中,对公共空间广场规模、交通可达性、休憩设施、周边建筑界面等提出要求;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规范》在附件图则成果要求中,对城市空间建筑界面、公共通道、开放空间、标志性建筑等提出要求;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在第二部分目标与导引活力街道中,对功能复合、活动舒适、空间宜人、视觉丰富、风貌塑造、历史传承等提出导引。梁锐等[1]在《高密度街区建筑附属开放空间公共性评价研究》中,选取可达时间、休憩设施、开放程度、视觉感受、面积大小、监控影响六项评价指标;
高旻等[2]在《新数据环境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中,将密度、功能多样性、区域、建筑、道路、景观、生理适应性、美观度、文化内涵、公共管理作为因素层评价指标。本文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公共空间活力评价因子,提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建立基于数字化的公共空间评估体系。
本研究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将公共空间活力作为目标层,选取“整体布局、便利可达、功能复合、活动舒适、空间宜人、风貌塑造”六大指标作为准则层,细分为十七个指标作为因子层,如图1 所示,通过专家打分获取权重。
图1 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小街坊高密度办公街区公共空间构成要素的研究,综合上海市公共空间的规划管控要素、“2035 规划”要求以及世博B 片区的实地调研情况,选取评价指标。
本研究通过专家打分的方式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向从事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学领域研究及设计工作的专家发放16份调查问卷,回收15 份,采用判断矩阵的填写模式,将各层指标根据专家的反馈意见进行完善,计算权重并通过一致性检验,最终得出公共空间活力评价指标体系。
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结合实地调研,对B 片区规划落实情况展开分析。通过百度地图采集工作日及周末热力图数据,开展B 片区人流聚集度分析。通过开源数据爬取世博地区路网模型、建筑模型数据,根据现场照片绘制公共开放空间及建筑附属开放空间定位,分别导入ArcGIS 中,生成三维模型,开展三维可达性分析。获取B 片区的POI 数据并导入GIS 平台进行空间落位,使用Spatial Analyst 工具进行功能密度分析。基于Landsat8 数据,通过ENVI 地表温度反演及GIS 对B 片区冷热岛格局进行分析;
基于上海气候数据,通过scSTREAM 模拟对B 片区风舒适度进行分析。
从公共开放空间与建筑附属开放空间两个层面对世博B 片区展开公共空间整体布局评价。
对照世博B 片区控详规划,公共空间整体布局包括公共绿地系统、广场系统、步行系统、二层连廊系统以及地下公共通道系统,形成地面、二层、地下立体复合的公共开放空间。实地调研发现,规划的公共空间系统未完全落实,二层连廊及地下公共通道系统被取消,东西连通、上下立体的人行交通系统也未完全落实。
B 片区保留的地面公共空间系统由公共开放空间与建筑附属开放空间组成,规划中,二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多样化且分层化的开放空间网络。国耀路与博城路路口的中央花园、标志性建筑退让国耀路形成的中心活动广场及四个街坊庭院构成点状开放空间;
国耀路作为生态休闲主轴线连接黄浦江水岸公园,博成路作为商业活动主轴线连接世博轴及中国馆,与博航路、国展路、世博馆路等街道界面共同构成街道公共空间。实地调研发现,标志性建筑退让国耀路形成的中心活动广场公共性不强,成为相邻使用主体的入口礼仪空间,与中央花园之间存在物理隔离,未实现有机融合。百度热力地图人流聚集度研究发现,博成路商业活动轴线尚未形成。
取重点地段的工作日17:00 人流聚集情况进行分析。在大比例尺下尽管片区有较高的人流聚集,但在小比例尺下仍能看出片区内部的热点分布差异。B 片区人流主要聚集在场地东南部鲁能国际中心D 座及鲁能中心B 座和世博大道地铁站附近,北侧人流聚集较低。博成路虽然是B 片区内的主要道路,但博成路沿线的人流聚集并不多,如图2 所示。博成路周边并不能成为B 片区人群活动或者商业活力高的区域,而控规中将博成路作为商业活动主轴线,目前并未实现。
图2 人流热力变化切片分析
选取工作日7:45 ~8:45 上班高峰时段的人流热力变化切片序列,可以发现随着时间推移,上班人群从地铁站逐渐流向办公区,最终趋于稳定与下午分布一致,如图2 所示。
从三维可达性、沿街出入口两个层面对世博B 片区展开便利可达评价。
对照“2035 规划”提出构建多元融合15min 社区生活圈的要求,经三维可达性研究分析,开放空间的5min 步行可达率达到90%以上。通过网络分析建立以步行时间为指标的OD 成本矩阵,计算人从建筑不同楼层出发到达公共空间的三维可达时间,如图3 所示。分析得出,B 地块内部的可达性较好,但由于世博展览馆等大体量建筑的阻隔,50m 以上高层建筑到达世博轴、中华艺术宫等公共空间的可达性较低。若将大体量建筑的附属空间开放,世博地区的三维可达性将进一步提升。
图3 三维可达性分析
B 片区建筑沿街出入口以办公大堂出入口为主,功能类型较单一,缺少中小规模商铺等复合功能出入口。对照《上海街道设计导则》,“商业与生活服务街道每百米出入口数量(两侧合计)建议不少于16 个,出入口间距不大于50m”,B 片区沿街建筑出入口的密度及连续性仍需加强。
从功能混合、积极界面、临时性设施三个层面对世博B 片区展开功能复合评价。
在功能混合层面,规划设计理念强化功能多元,提出打造24h 活力街区,注重商务办公和配套商业、餐饮、休闲、健身等功能适度混合,满足各类人群的使用需求。经功能密度分布(POI)研究结合现场调研发现,B 片区功能混合度较差,街坊外部建筑底层混合功能多为银行网点,配套商业、餐饮较少;
街坊内部建筑底层均较封闭,餐饮等混合功能多位于建筑大堂内部。街坊内外街道活动强度均较差,未实现功能深度复合。
B 片区建成效果虽呈现出整齐有序的街道空间界面,实现了沿街道及广场贴线率达90%的规划要求,创造了适宜的高宽比和尺度感,但未相应配置积极功能,建筑底层界面多为两层通高的办公大堂,业态多样性较差,难以让公众进入或靠近,产生偶发性活动。公共空间建筑形式较为简单,街坊内存在较多大尺度街边广场、公共通道广场等空间,为凸显总部办公礼仪性导致功能单一,缺少商业、文化等临时性设施。现场调研发现,街坊内存在较多大尺度街边广场、公共通道广场等空间,为凸显总部办公礼仪性导致功能单一,缺少商业、文化等临时性设施。
从街道设施、活动空间、交通协调三个层面对世博B 片区展开活动舒适评价。
B 片区沿街坊外部街道均种植行道树,遮阴效果较好,但建筑与人行道之间通常设置绿化隔离及较大高差变化,除办公大堂入口外,建筑挑檐、骑楼、遮阳棚、雨棚等设施较少,除国耀路与博城路路口外,建筑前区的休憩设施及商业设施较少,未形成开放、连续的室内外活动空间,步行活动与建筑界面交互性较少,体验较差。
经冷热岛格局分析,B 片区局部热岛效应明显,但周边水体及绿带形成较好冷岛,对区域内热岛有一定的消解作用。经风舒适度分析,高密度导致建筑周围风速较低且没有明显的通风廊道,因而对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不明显,但由于建筑的遮挡,片区内风舒适度较好,如图4 所示。
图4 夏季风环境分析
从界面有序、人性化尺度、立面设计、空间多样性四个层面对世博B 片区展开空间宜人评价。
B 片区建筑界面空间形态基本实现了控详对建筑控制线、贴线率、重要建筑界面形式、街道高宽度比提出的控制与引导,街道空间界面建筑协调,尺度宜人。注重沿建筑底部9m 以下近入区域的设计打造,通过建筑进深变化、富有质感的立面材质及细部装饰,创造出细腻的光影关系,虚实结合,视觉体验较好。但缺少对街角与对景位置建筑细部的特色打造,连续街道空间的识别性较差,缺乏引导性。
B 片区基本实现了控规附加说明对立面设计提出的整体形式引导,综合考虑建筑风格的统一,整体以现代风格为主,展现现代技术美感。但未实现控规附加说明对底部商业空间强调商业尺度和商业建筑风格,关注商业街景,营造浓厚独特商业氛围的引导要求。
B 片区空间多样性尚需加强,除博城路与长清北路路口建筑空间结合下沉庭院及底层架空呈现丰富的空间体验外,大量以礼仪性办公大堂功能为主的底层空间未呈现出空间多样性。
从城市形象与地区特征、空间景观特色、环境品质与公共艺术三个层面对世博B 片区展开风貌塑造评价。
对B 地块进行微博文本认知词云分析,发博群体以片区相关企业、从业人员、片区访客和第三方媒体等为主,基本涵盖了社会各个层面,反映了大众对片区发展的认可。从关键词分布可以看出,片区基本形成以会展及商务办公为主的业态群,涉及金融、设计、数字、科技等产业,聚集了区域乃至国际总部,形成了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和中国独特魅力的形象认知,如图5所示。
图5 B 片区整体认知词云
B 片区基本实现了延续世博空间意向,形成整体融协空间体系,突出总部办公特色的规划目标,弱化单体建筑个性,强化整体街道特征。但生态休闲主轴线国耀路、商业活动主轴线博城路等街道空间景观特色仍需加强,内部街道识别性尚待提升。公共艺术作品较少,街道趣味性及体验不足,街道环境设施的艺术品质与细节设计仍有提升空间。
提升独立公共空间的主题与功能,促进国耀路与博城路口中央花园及中心活动空间的有机融合;
推动建筑附属空间对外开放,加强建筑组团内公共空间的监管,杜绝公共空间被使用主体割据的现场,推进建筑景观设计与城市相融合的设计策略[3]。
建筑底层办公大堂局部对外开放,通过内部闸机进行安保管控,增加展览、商业、小型餐饮等混合功能,设置独立出入口,加强沿街建筑出入口的密度及连续性。鼓励建筑底层卫生间对外开放。
街道两侧设置更多商业点等积极功能,在不影响通行需求的前提下,适当鼓励沿街设置外摆区等商业、文化临时性设施。
利用建筑附属开放空间扩大人行道,设置公共座椅及休憩节点,鼓励行人驻留,避免建筑与街道空间之间存在较大高差及绿化阻隔。
在不影响步行连续性及舒适性的前提下,地面设置少量停车位,仅满足临时停靠需求,通过收费等管理措施鼓励短时停靠或不停靠。
世博B 片区作为上海总部办公城市形象窗口,在整体融协的前提下,应形成区域特色,强化社区认同。
生态休闲主轴线国耀路,商业活动主轴线博成路,街道人行道铺装作为公共艺术展示面进行多样化设计,美化城市“第五立面”,加强裙房屋顶、退台等空间的绿化提升和公共开放利用,塑造高品质、特色鲜明的空间环境。
传统以定性为主的规划后评估方法不足以满足小街坊高密度办公街区的要求,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数字化评估体系,可以更加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其复杂特征。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小街坊高密度街区的公共空间改善尤为重要,上海世博B 片区的经验可对公共空间的规划、管理与运营提供决策参考。
(1)高层高密度街区公共空间需考虑三维可达性,将屋顶花园等纳入公共开放空间体系。
(2)在对建筑控制线、贴线率、高宽比等界面空间形态要素提出控制和引导的基础上,宜加强对底层界面的功能性引导,以增强空间活力。
(3)大型公共设施的封闭管理与开放街区存在矛盾,宜开放建筑附属公共空间,提升步行交通可达性及空间活力。
猜你喜欢 世博片区街道 热闹的街道智慧少年·故事叮当(2021年1期)2021-01-16十年磨剑,世博再出发上海工运(2020年8期)2020-12-14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现代经济信息(2020年34期)2020-06-08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商周刊(2019年19期)2019-10-17白塔寺片区地图世界建筑(2019年7期)2019-08-07热闹的街道小学生必读(低年级版)(2017年4期)2017-09-04风居住的街道琴童(2016年7期)2016-05-14街道等小猕猴学习画刊(2015年4期)2015-05-05难忘世博难说再见中国火炬(2010年11期)2010-07-24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