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德学
在敌我经济力量和武器装备对比强弱极为悬殊的情况下,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是取得抗美援朝战争战场胜利的主要因素。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力保证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志愿军总部决心意图的圆满实现。
中国人民志愿军广大指战员知道为谁扛枪、为谁打仗,在朝鲜战场上始终表现出一往无前、拼搏到底的英雄气概,无论什么艰难困苦、多么强大凶狠的敌军,都把他们难不倒、压不垮。
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英雄气概,志愿军发起的每次战役进攻都犹如猛虎下山,以不可阻挡的排山倒海之势压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使其胆寒退缩。特别是在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一举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联合国军”由疯狂进攻转为全线溃退。
在第二次战役中,东线作战的志愿军第9 兵团,由于紧急入朝,部队多未及更换适合北方地区的御寒服装,加之志愿军的后勤运输补给能力弱,跟进保障能力更弱,在美军空军的轰炸封锁下,物资的运输保障更是雪上加霜,且部队不能生火做饭,在零下30 多度的野外趴冰卧雪,冻饿交加,以至个别连队成建制冻死在阵地上。即便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作战条件下,第9 兵团整个部队仍表现出顽强的战斗意志,不但成建制歼灭美军步兵第7 师1 个团级战斗队,而且将随时有空中支援保障的美军“王牌”部队陆战第1 师打得丢盔卸甲、魂飞魄散。
志愿军空军飞行员在喷气式战斗机上的平均飞行时间只有几十小时,几乎谈不上飞行经验,更无空战经验。但他们在同具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空战经验、平均飞行时间1000 小时的美国空军飞行员进行空战时,敢于空中“拼刺刀”。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以被击落231 架、击伤151 架的代价,取得了击落美军飞机330 架、击伤95 架的战绩。
在防御作战中,如第一次战役第42 军部队在东线黄草岭的阻击战,第二次战役第38 军第113 师在三所里和龙源里的阻击战,第四次战役第38、第50 军在汉江南岸的阻击战,第五次战役转移阶段第63军的铁原阻击战等等,志愿军都表现得极为顽强,人在阵地在,没有命令绝不后撤,没有一支部队狼狈溃逃。上甘岭战役中,第15、第12 军的部队顽强坚守作战,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反复争夺43 天,全部恢复并巩固了阵地,创造了世界现代战争史上坚守防御的典范。这些与战场上南朝鲜军的一击就散、一击就溃,以及第三次战役时“联合国军”的如潮水般溃退形成了鲜明对照。
战争中志愿军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可圈可点的英雄事迹。
杨根思式的英雄。在第二次战役东线长津湖地区作战中,志愿军第20 军第58 师第172 团3 连连长杨根思,率本连3 排坚守位于下碣隅里东南1071.1 高地的一个小高岭,阻截由下碣隅里向南突围的美军陆战第1 师部队,先后击退美军的8 次进攻。美军向小高岭倾泻大量炮弹、炸弹、燃烧弹,阵地硝烟弥漫、烈火熊熊。3 排弹药告罄,只剩两名伤员坚守阵地。美军发起第9 次进攻时,有40 多个美军爬近小高岭,而志愿军支援分队尚未赶到,危急关头,已负伤的杨根思抱起仅有的一个5 公斤重炸药包,拉燃导火索,纵身冲入敌群,与敌同归于尽。杨根思式的英雄还有第40 军第120 师第358 团3 连副班长刘维汉、第39 军第115 师第343 团7 连副班长倪祥明、第12 军第35 师第104 团4 连副排长杨春增、第12 军第34师第100 团2 连班长伍先华、第15 军第45 师第135 团7 连排长孙占元等等。在第二次战役著名的松骨峰战斗中,美军投掷燃烧弹将松骨峰阵地烧成火海,阻截美军逃跑的志愿军第38 军第112 师第335 团3连,有10 余名身燃烈火的战士扑向敌人,紧紧抱住敌人,与敌人一同被烧死。
黄继光式的英雄。黄继光是志愿军第15 军第45 师第135 团2 营通信员。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主动请求爆破阻碍反击部队冲锋的美军火力点,在身负重伤、武器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以顽强的毅力爬到美军火力点前,猛然挺身,以自己的胸膛堵住美军的机枪射孔,为反击部队开辟了通路。反击部队迅速夺回了阵地,全歼守敌。在1953 年夏季反击战役中,第23 军第67 师第200 团9 连战士许家朋、第67 军第199 师第595 团1 连战士李家发等,也都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了这样的英雄壮举。
蒋庆泉式的英雄。蒋庆泉是志愿军第23 军第67 师第201 团步话机员,也是电影《英雄儿女》中英雄人物王成的主要原型。在1953 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期间的作战中,蒋庆泉所在的5 连奉命攻占石岘洞北山,攻下阵地后,敌人猛烈反扑。5 连160 余人战斗到最后只剩下蒋庆泉等数人。眼看敌人越来越近,蒋庆泉就冲着步话机嘶吼:“向我的碉堡顶上开炮!”还没等到己方炮火,他就被美军炮弹弹片击中失去知觉,醒来时发现自己已在美军的卡车上成了俘虏。当时部队以为他已经牺牲。第23 军《战地报》记者洪炉将其事迹写成了通讯《顽强的声音》。同年7 月,同是第23 军的第73 师第218 团步话机员于树昌也在战斗中呼唤炮火,与敌同归于尽。洪炉根据尚未发表的《顽强的声音》,将蒋庆泉和于树昌的事迹结合在一起,写了一篇《向我开炮》的通讯。电影《英雄儿女》在创作时用《向我开炮》的情节突出了王成的英雄形像。同类型的英雄还有第65 军第194 师第582 团6 连副指导员赵先有等。
邱少云式的英雄。邱少云是志愿军第15 军第29 师第87 团9 连战士。在1952 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中反击391 高地,他所在连在敌前潜伏,他不幸被敌军发射烟幕弹引起的烈火烧身。为避免暴露潜伏目标,他严格遵守敌前潜伏纪律,忍受烈火燃烧,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保证了战斗发起的突然性和最后胜利。在1953 年夏季反击战役中,第60 军攻打883.7 等高地,将3000 余人秘密潜伏在敌军阵地前。当敌军炮火打到潜伏区时,有的战士腿被打断,有的被击中腰部肠子流出体外,但他们都严格遵守纪律,一动不动,一声不吭。在这次潜伏中,涌现出了15 名邱少云式的战士。
此外,在第五次战役中,第63 军第187 师第561 团2 连战士刘光子,一人俘获英军63 人;
在上甘岭战役中,第12 军第31 师第91 团5 连新战士胡修道,在坚守的阵地上仅剩他一人的情况下,孤身作战,在一天的战斗中击退敌人41 次冲击,毙伤敌人280 余人;
在反登陆作战准备中,第24 军第72 师第214团战士张桃芳32 天中用436 发子弹击毙214 名敌人。志愿军的英雄事迹数不胜数。
美军战史和美军高级将领也不得不对志愿军的顽强战斗精神表示钦佩。美军战史中说:中国军队“不但智勇双全,而且能吃苦耐劳。……‘勒紧裤腰带作战’的提法在许多方面都适用于中国人在朝鲜的全部努力”①[美]沃尔特·G.赫姆斯:《美国兵在朝鲜》第1 卷《停战谈判的帐篷和战斗前线》,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4 年,第582 页。。曾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李奇微在回忆录中说:“中国军队没有装甲车辆,只有少量的炮兵,他们不为复杂的通信手段所累,装备轻便,只携带手中的轻武器。他们习惯于各种极端恶劣的天气,习惯于忍饥挨饿。他们有高度的纪律性,经受过严格的训练。”“中国人是坚强而凶狠的斗士,他们常常不顾伤亡地发起攻击。”②[美]马修·邦克·李奇微:《朝鲜战争》,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译,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3 年,第10、第73 页。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抱起炸药包、手握爆破筒冲入敌群,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敢于‘空中拼刺刀’。……这种血性令敌人胆寒,让天地动容!”③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解放军报》2020 年10 月24 日。这就是志愿军无往而不胜的根本所在。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虽然志愿军占有兵力优势,尽管这本身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来说是一种巨大威慑,但取得战争的胜利决不仅仅是靠中国人多兵多,更不是靠所谓的“人海战术”。在武器装备不如美军的情况下,志愿军赢得战场胜利,靠的是勇敢加战术,靠的是智慧创造能力的发挥。
在作战指导上,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志愿军总部,灵活运用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根据敌我双方的新情况、新特点,实行“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基本作战原则,避强击弱,扬长避短,除充分有效运用人民解放军的传统作战方法外,还创造了许多新经验。
(一)抓住和利用美军作战中难以克服的弱点予以打击。①针对美国空军夜间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且美军部队怕夜战的弱点,志愿军充分发挥夜战特长,充分利用夜间发起进攻作战。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组织的进攻战役和战斗,几乎都是充分利用美军空军不能大规模出动的夜间进行的。一般是黄昏发起进攻,拂晓前结束战斗。②针对美军现代化装备怕离开道路和切断与后方的联系的情况,志愿军在战役上则采取迂回包围战术,切断敌后路,动摇其战役决心。第一次战役的西线作战,志愿军担任战役迂回任务的第38 军,虽未达成切断清川江以北敌军后路的任务,但已到达敌军侧后。进至清川江以北的美军和南朝鲜军明显感到威胁,其主力即全部撤至清川江以南地区。第二次战役,志愿军西线部队发起反击,第38 军在德川完成歼敌任务后,第113 师奉命向敌后穿插迂回。该师于11 月28 日早上7时和29 日凌晨4 时分别抢占了三所里及以西龙源里两个隘口,截断了进至清川江以北地区美第9 军的南撤退路,致使西线美第8 集团军的进攻全线动摇,并于29 日全线撤退。至12 月1 日,美第9 军指挥的美第2 师和土耳其旅遭到歼灭性打击,美第25 师遭到重创。在东线,志愿军第9 兵团于11 月27 日晚发起反击,当夜就将美第10 军指挥的美陆战第1 师全部和美步兵第7 师1 个多团分割包围在长津湖东岸的新兴里、南岸的下碣隅里和西岸的柳潭里等几个孤立的点上。下碣隅里,是新兴里和柳潭里美军南撤必经通路。志愿军第27 军5 个团于11 月30 日夜至12 月2 日,全歼新兴里的美军步兵第7 师第31团级战斗队。12 月2 日,美第10 军军长就下令柳潭里的美军部队突围,向下碣隅里收缩,于12 月6 日拂晓,在空军和炮兵火力支援下,突出下碣隅里的包围,向南撤逃。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志愿军进攻部队左右两翼向敌后穿插,在尚未形成合钳的情况下,美军即全线撤退。③针对美军步兵战斗精神差,怕失去火力支援,怕近战的弱点,志愿军则采取战役上的迂回包围和战术上的分割包围相结合的战法,隔离美军步兵与坦克的联系,派出小分队捣毁敌军炮兵阵地和团营指挥所,实行近战,集中力量打其步兵。这在志愿军组织进行的进攻战役中几乎都有体现。比较典型的有:第二次战役,西线作战中第38 军第114 师部队捣毁土耳其旅两个炮兵阵地,予该旅以歼灭性打击;
东线第9 兵团部队围歼新兴里美第7 师第31 团级战斗队,捣毁其团指挥所,全歼该敌。第四次战役的横城反击战,志愿军部队歼灭美军和南朝鲜军共4 个炮兵营,全歼南朝鲜军第8 师3 个团。金城战役中,西集团第68 军第203 师第607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带领侦察班,伪装成南朝鲜军深入敌后,捣毁南朝鲜首都师第1 团(号称“白虎团”)团部,并与先遣支队全歼美军1 个榴弹炮兵营,为该集团顺利达成作战任务创造了条件。
(二)根据自身装备特点和作战能力确定打法。①鉴于自身攻击火力弱,对美军实现战役包围后难以全歼,志愿军遂改变战略战役性大迂回大包围的战法,实行战术性的小包围,打小歼灭战,“零敲牛皮糖”,向打大歼灭战过渡。打小歼灭战,“零敲牛皮糖”,最典型的体现是1952 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从9 月18 日至10 月31 日,历时44 天,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共选择“联合国军”营以下兵力防守的60个阵地进攻77 次,经过反复争夺后,巩固占领17 个阵地。志愿军以伤亡1.07 万余人的代价,歼敌2.7万余人,完全处于主动地位,打得“联合国军”疲于奔命。到1953 年夏季,则由打小歼灭战逐步过渡到金城战役这样的大歼灭战,一举大部歼灭南朝鲜军4 个师。②鉴于志愿军没有摩托化、机械化装备,实行战役追击困难,遂只进行相应追击。第一、第二、第三次战役,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和金城战役,志愿军都是只进行了相应追击,而未进行大规模战役追击,保持了自己的主动。③鉴于志愿军运输补给困难,持续进攻作战能力弱,遂每次进攻作战更加强调速战速决。志愿军作战物资主要依靠部队自身携带,一般只能维持7 至10 天。所以,志愿军的每次进攻战役基本在一个星期左右解决问题。④鉴于志愿军实行坚守防御困难,遂在前期运动战中采取“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的部署原则,依山傍水节节抗击,而在后期则创造了地面战场上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阵地防御体系,并采取了相应的坑道战术。此外,在战争中后期,还充分发挥了炮兵的作用,实行步炮密切协同作战,越战越强,越战越主动。
战争期间的“联合国军”最后一任总司令、美国陆军上将马克·克拉克在其回忆录中,尽管将中国人民志愿军称为“乌合之众的农民军队”,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彭德怀“是一位战术专家”,“他在韩国把他的军队带得很好”,称自己“不是和一个容易打倒的对手在作战”。①[美]马克·克拉克:《从多瑙河到鸭绿江》,台北:黎明文化出版公司,1956 年,第76 ~78 页。
(三)志愿军保障战线的广大官兵也充分发挥了智慧创造能力。铁道抢修部队为提高抢修速度,多抢通车时间,夜间抢修时均在道钉上涂抹白灰以解决夜暗看不清的问题,并采取枕木排架法代替大弹坑的填土等。为迷惑美军飞机,尽量减少桥梁被炸,则采取了架设活动桥梁的办法,拂晓前拆除几孔桥梁使美军飞机以为是坏桥而不必轰炸,黄昏后再将桥梁架好保证夜间火车通行等。铁路运输也采取了许多特殊措施提高运输效率,针对临时架设的桥梁承受不了机车重压的问题,则采取将车皮顶过桥,而机车不过桥,由对面机车接运的办法,即所谓“顶牛过江”;
为充分利用夜间通车,则采取集中向前突运,再寻机集中向后排回空车的办法,即所谓“片面续行、合并续行”等等。美军轰炸铁路,投掷了大量定时炸弹,这些定时炸弹浸入地下几米深,随时都有爆炸危险。铁道兵官兵以无畏的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相结合,及时排除定时炸弹,大大减轻了定时炸弹造成的威胁和损失,并涌现出了许多排弹能手。其中,第4 师司令部见习参谋钟英3 天中连续排除定时炸弹16 枚,该师第4 团战士吴青山在几天中排除定时炸弹22 枚,第4 团副班长田清洲拆卸定时炸弹18 枚;
第1 师第3 团副班长李云龙,拆卸定时炸弹34 枚,并教会13 人拆卸定时炸弹40 枚;
铁路援朝总队工人郭金升在不到一年时间内,排除各种炸弹1568 枚,其中拆卸定时炸弹386 枚,排除凝固汽油弹4 枚、杀伤弹20 枚、蝴蝶弹(子母弹)512 枚;
第2 师第2团班长张凤梧拆卸定时炸弹60 枚,在拆卸最后一枚时遭遇炸弹爆炸不幸牺牲。
在公路战线上,夏季架设水下桥梁供人员和车辆通行,使美军飞机轰炸时无法找到目标;
汽车司机遇美军飞机轰炸扫射时,将事先准备好的废油桶或擦车布等点燃,迷惑美军飞机。“战争的头一个月,我们的汽车损失很大。怎么办呢?除了领导想办法以外,主要是靠群众想办法。在汽车路两旁用一万多人站岗,飞机来了就打信号枪,司机听到就躲着走,或者找个地方把车藏起来。同时,把汽车路加宽,又修了许多新汽车路,汽车开过来开过去,畅行无阻。这样,汽车的损失就由开始时的百分之四十,减少到百分之零点几。”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第174 页。这些都是志愿军广大官兵的智慧创造,为保存自己、减少损失、消灭敌人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的政治工作具有极强的思想政治鼓动性、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950 年10 月至1951 年6 月的运动战期间,敌我双方武器装备优劣悬殊程度巨大。志愿军依靠落后武器装备,难以对付美军飞机的肆无忌惮和美军坦克的横冲直撞;
物资运输极为困难,战役发起后的跟进保障更为困难,部队常有断粮饿饭情况,即便有了粮食,为防美军空袭,昼间不能冒烟,夜间不能发光,也难以生火做饭,官兵们长时间吃不到熟食、热食;
因作战损耗,被服供应不及,有时部队没有鞋袜,不得不赤脚在寒冷的雪地里行军作战。这期间,战场情况变化急速,战役没有间隙或间隙很短,作战频繁、紧张、激烈,部队连续行军作战,得不到休整补充,加之大部分时间处于朝鲜的冬季,气候寒冷,特别是朝鲜东北部地区风大雪大,气温降到零下40℃,自然环境恶劣,部队长期野外雪地露营。对志愿军来说,战争空前残酷,作战行动空前艰难,物资生活极为艰苦,人员物资和战士体力消耗大。如何战胜和克服这些困难,解决部队随时出现的思想问题,激励部队保持高昂的战斗士气,从而保证作战的胜利,这是志愿军思想政治工作遇到的新问题,也对志愿军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这时期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配合每次战役或战役的不同阶段,进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动员,战后都有政治工作总结。每个战役或战役中的不同阶段,均由志愿军政治部(有时则由志愿军党委)发出政治工作指示,或政治动员令,或告志愿军全体党员书等,对志愿军全体官兵进行思想政治动员。动员中主要明确战役的任务和意义,分析敌我双方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宣传各次战役的胜利,鼓舞官兵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斗志和坚定取胜的信心,号召订立歼敌计划、开展战场竞赛和战场立功,要求各级党委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基层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号召共产党员和干部做克服困难、英勇杀敌的模范等。
第二,组织部队群策群力,开展想办法运动。既对部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又组织部队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志愿军思想政治工作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在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政治工作即组织和发动部队群策群力想办法,根据当时条件研究作战的具体战术,研究如何做工事、如何防空、如何对付美军坦克,研究野外露营如何防冻和如何保证部队吃上饭、如何消除疲劳的具体办法等。在第三、第四次战役时,部队粮食供应极为困难,志愿军政治工作便将为部队筹粮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要求各师、团以政治部(处)主任或本级副政治委员负责,抽调各级政治机关3/5 的干部,与后勤部门一起组织筹粮队,到朝鲜当地政府和朝鲜人民中为部队筹粮。仅第三次战役发起前,东西两线即共筹粮3 万吨,缓解了部队的粮食困难。对于尚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则提倡部队坚忍不拔、忍受艰苦。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亲切、温暖,从而在残酷、艰苦的条件下,有力地保证了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
第三,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开展创造英雄部队和战场立功运动。志愿军从抗美援朝战争一开始,就用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英雄事迹教育部队,号召部队和广大官兵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创造无数的英雄集体和个人。
1951 年6 月至1953 年7 月的阵地战期间,作战与谈判紧密结合,战线稳定,作战主要是依托阵地进行攻防,作战规模由小到大,小规模的战术性作战较多。随着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志愿军部队也出现了新的思想变化,主要是:有些官兵对停战谈判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对长期战争感到厌倦;
阵地条件艰苦,筑城任务艰巨,特别是长期坚守坑道作战,生活枯燥,容易产生精神疲劳和作风纪律松懈。针对这些情况,这期间志愿军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进行打和谈的关系教育,树立“坚决打,争取和”的思想,准备长期持久作战。
第二,开展阵地文化生活和改善部队物质生活条件,保持部队的旺盛士气。进入阵地战以后,特别是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阵地体系基本形成以后,为解决部队长期坚守坑道阵地进行攻防作战生活艰苦、枯燥、单调的问题,1952 年7 月志愿军政治工作会议对改善部队文化、物质生活条件,特别是改善第一线阵地部队的文化、物质生活条件,专门作了强调和要求。据此,志愿军绝大部分连队都在坑道中建立了俱乐部和图书室,大量文娱器材和书报杂志送进了坑道和阵地,留声机、收音机、扑克牌、球类、棋类和锣鼓、口琴、胡琴、笛子等发到基层。军、师、团各级组建文工团、队,深入火线,利用战斗和施工间隙进行演出,连队也组织业余演出队进行演出。演出的节目内容与战斗紧密结合,与所在部队的英雄模范事迹紧密结合,活跃阵地文化生活。二线部队还组织了各类球队,开展军事体育活动和比赛,如篮球、跳高、跳远等,另外还组织开展了步枪、冲锋枪、轻机枪、重机枪、无坐力炮、迫击炮、山炮射击等军事技术比赛。随着运输问题的解决,阵地的物质生活条件也逐步得到改善,纸烟、牙膏、肥皂、手电筒、纸张等日常生活用品有了保证;
条件许可的阵地还修建了暖炕、澡堂、礼堂,并美化了阵地;
伙食质量有了提高,能吃到各种肉类、罐头、豆类、干菜。许多二线部队还开荒种菜,使部队能吃上新鲜蔬菜。这样,从精神上和物质上有力地保证了部队战斗士气的巩固。
第三,普及深入开展立功运动。这期间,在前线和后方,在作战部队和保障部队,在步兵部队和其他军兵种部队,在部队和机关全面深入地开展了立功运动。志愿军政治部制定了立功条例(草案),规定了功臣、英雄、模范和授予称号的等级,规范了相应的标准和评定的办法等,使部队立功运动有了统一的依据。这期间涌现的英雄、模范大大多于运动战时期。立功运动全面深入地开展,极大地调动了部队作战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从而有力地保证了这期间作战任务的胜利完成。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荣立三等功以上的功臣达302724 人,荣立集体功的团以下单位5953 个,荣获英雄、模范光荣称号的494 人。其中特级英雄2 人,即杨根思、黄继光;
一级英雄51 人。此外,还有12 人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正是这样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人民军队,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打败了当时世界上武器装备水平最高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怕和打服了此前从无战争败绩的美国军队,为中国人民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为保卫国家安全、守护人民安宁和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了不朽功勋。
猜你喜欢 志愿军战役阵地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党史纵览(2022年4期)2022-04-25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小哥白尼(军事科学)(2021年9期)2022-01-17“无尾怪”和“独角怪”作文小学高年级(2021年6期)2021-07-05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少先队活动(2020年8期)2020-09-11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08-14战役中的你黄河之声(2020年5期)2020-05-21守卫好这片文化阵地中国火炬(2009年7期)2009-07-24志愿军战俘在美军集中营的斗争军事历史(2002年2期)2002-08-21备而不发,功不可没——评抗美援朝“第六次战役”军事历史(1998年6期)1998-08-21抢占三所里 阻敌建奇功——忆抗美援朝二次战役穿插作战中的先遣团军事历史(1996年1期)1996-08-20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