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度主题教育调研报告:推动第三产业提档升级持续繁荣(完整),供大家参考。
按照主题教育调研工作安排,通过实地察看、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对全县三产服务业发展的成效、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等进行了分析研判,并初步提出了今后发展方向、思路目标和重点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第三产业发展成效
今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商贸物流节点城市和文化旅游特色城市,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充分挖掘释放消费潜力,着力打造区域特色品牌,三产服务业呈现出总量持续扩大、结构日趋优化、业态逐步增加、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
一是规模总量不断增加。今年元至10月,全县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69.1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3.8%;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7.5亿元,同比增长8.4%,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预计到年底,可完成三产增加值103.7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9.4%,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4.2%,拉动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
可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9.3亿元,同比增长9%;
三产领域就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超过60%,第三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城区功能、扩大就业、财政增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是商贸流通繁荣活跃。立足于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开工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大夏建材等商贸流通项目25个,万达广场正式投入运营,新增商业面积8万平方米。着力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建成木材加工、钢材交易、工程机械租赁等3个专业市场,新建蔬菜零售市场6个、农村便民市场4个,现代化市场格局加速形成。引导培育外贸骨干企业,新增嘉瑞种业等进出口企业8户,全县累计达到88户,先后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世博会等境外展会10余次,26户企业发生进出口业务,年底可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67亿元。
三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紧紧围绕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城市,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重点实施了博物馆、汉风文化小镇等文化旅游项目15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建成投入运营,湿地公园正式向游人开放,景观大道年内建成通车,湿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及重点片区详细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文化和旅游呈现出多层次、多领域的深度融合。预计年内可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07亿元,增长20%;
接待游客74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7.4亿元,分别增长23%和28%。
四是新兴业态竞相迸发。大力实施电商“十百千亿工程”,累计建成乡、村级电商服务站点54个,“农广汇”等品牌电商不断壮大,带动注册个体电商及企业110家,预计全年电商交易额将达到13亿元,增长30%以上,电子商务已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全面推进双创工作,省市县级众创空间达到32户,入孵企业数量308户,入驻创业人数1852人。同时,传统运输、仓储物流加速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多元化、多层次的商业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业态初步形成,健康养生、综合体验、科技服务等产业成为三产服务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五是品牌效应逐步彰显。着力引进高端服务企业和知名商业品牌,斯莱德、珂思等20余家高端商业品牌,蓉城印象、黑椒厨房等30余家知名餐饮品牌,锦江之星、如家酒店等20余家星级连锁酒店成功落户我县,新型实体商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有力带动了三产服务业转型升级。聚力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品牌,成功举办了千人徒步挑战赛、马拉松赛等品牌赛事,杏花节、桃花节等乡村文化旅游活动开展如火如荼,小米、蜂蜜、挂面等地方产品成为游客“必购品”,文化旅游影响力明显提升。
二、问题和机遇
从调研情况看,三产服务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增速有所放缓。元至10月,全县开工建设三产项目174项,同比下降5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15亿元,同比下降47.6%。在投资大幅下降的同时,消费需求增势回落,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减弱,与之相关联的第三产业增速由一季度的5.9%、二季度的4.3%,滑落到三季度的1%。二是消费支撑减弱。元至10月,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4%,增速比6月末回落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整体下滑,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3.2%,全县45户限额以上零售企业中,有25户企业零售额同比下降。三是文旅融合不充分。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大项目、大企业支撑力度不够,新型业态培育不足,现有文化旅游企业经营规模小、竞争力弱,还没有形成集群效应。文化旅游市场拓展深度不够,缺乏具有辐射力和影响力的景区景点、文化品牌和节会赛事,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拉动作用不明显。
当前,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从国家层面看,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纵深推进,重大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市场和社会活力不断激发,将带来更多的产业转移,多产业链、多行业将带来更多投资机会,这将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推动。同时,今年国务院及相关部委相继制定出台与文化相关的专项规划、政策、法律20余项,对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政策利好。从省市层面看,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经贸和产能合作,着力打造面向中西亚、南亚、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交通和物流集散枢纽,作为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特别是今年省政府明确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重要节点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这必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政策和发展机遇。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省、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发展旅游业等方面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文件,为第三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特别是在文化旅游体育产业方面,将围绕人文历史遗产和自然山水景观,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明确了三产发展的着力重点和目标方向。从县级层面看,我县作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高度汇集,区位优势明显,集聚辐射能力强,对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随着以物流港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以万达广场为代表的生活性服务业和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的快速崛起,为第三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发展文化旅游、推动一三产业融合上,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机遇期,突出表现在:正在编制的全域旅游规划明确了全县文化旅游发力重点,确保了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正在开展的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极大地改善了乡村面貌,为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已建成通车的湿地景观大道和持续改造提升的乡村道路,健全完善了路网体系,联通了全县湿地资源和旅游观光景点,为景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正在全力推进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势头强劲,为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可以说各项条件都已俱备、各项时机都已成熟,只待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力以赴招引大项目、打造大景区、形成大品牌、实现大发展。
三、今后第三产业发展重点
发展思路: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20D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商贸物流节点城市和文化旅游特色城市建设,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推动产业转型、结构优化的战略重点,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着力点,大力发展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重点行业,加快打造一批集聚载体,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做大做强重点企业,促进结构持续优化、竞争力明显提升,加速形成大开放、大市场、大流通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达到115.6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达到99亿元;
进出口总额增长5%,达到3.86亿元;
电子商务年交易额增长25%,达到16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主要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1.健全完善服务体系,为做大第三产业激发活力。精心打造核心商贸区,按照集群发展、便利消费的要求,加快建设南片区、西片区二期两个大型商业聚集区,发展以北街周边、阳春购物中心和万达广场为主的三大城市商圈,积极培育西桥商业步行街等高端商业综合街区,构建“2+3”商业服务体系。着力改造升级商贸市场,抓好小商品批发、花鸟鱼宠、装饰建材、汽配修理等7个专业市场建设,新建小区蔬菜便民店5个,不断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全力推动对外开放合作,全方位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加大对外合作和投资建设,持续扩大种子机械、节水材料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引导顺天农业等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拓市场,建立营销网络和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开放合作的贸易体系。
2.强化重点项目建设,为繁荣商贸物流夯实基础。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促进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的主抓手,重点实施大百商贸城、、农产品展销中心等10个商贸流通项目,新增商业面积25万平方米以上,不断提升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以打造区域性物流节点为目标,全力推动铁路物流园区招商入园工作等2个物流项目,积极与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商企业对接,力争在我县设立分拨、配送中心,不断提高快递物流行业增加值,推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进一步完善区、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有基础、有特色、有实力的农村物流企业在区、乡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与货运站、客运站联合共建,引导农资和生活消费品统一仓储和配送,提高乡镇邮政、快递覆盖面,解决好农村配送“最后1公里”问题。加快物流大通道建设,积极争取道路交通项目,配合建设投资2亿元的综合客运枢纽站,实现公路、铁路无缝隙衔接、零距离换乘的目标;
新改建农村公路及农业产业园区道路400公里以上,做好绕城高速等4条国省干线公路的提升改造,加快推进通用机场建设,基本形成区域交通一体化、腹地交通网络化的多式联运系统,筑牢商贸流通发展基础。
3.聚力打造湿地景区,为打响旅游品牌创造条件。按照湿地旅游发展总体定位,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主,积极与国内知名生态园林企业对接,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动三大湿地景区保护性建设,启动实施环清水河道路、生态驳岸、节点景观、游客接待中心等工程,配套完善南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景区绿化、植被恢复、主干道路等设施,提升湿地景区基础条件和服务能力,全力打造湿地型生态旅游示范区。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整合串联湿地景观大道沿线湿地和戈壁的壮丽景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文化创作交流中心、漂流等重点项目尽快落地实施,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将湿地旅游景区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以生态观光、农产品采摘、农家园和乡村自然风光为亮点,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提升改造湿地景区及周边农家乐、乡村客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特色农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4.充分挖掘优势资源,为文旅深度融合提供支撑。加大项目建设力度,重点实施文化旅游综合体、养生休闲生态园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坚持保护祖业、推动事业、发展产业并举,统筹各类文化资源要素,持续壮大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网络文化等产业,努力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多元、业态丰富,具有较强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好非遗展馆、博物馆的搬迁布展和免费开放工作;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组级文化室100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5个,配备健身器材和文体设施160套,满足群众文化活动需要。编制完成《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旅游产业向深度和广度空间拓展,实现文旅深度融合。抓好休闲农业特色小镇、红色旅游小镇等8个特色小镇的培育,引导5个村结合区域特色积极创建专业旅游村,完善王村、大阳村等4个专业旅游村的配套设施,逐步形成“一村一特色、一镇一风情”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改造提升文化博览园、生态观光博览园等特色景区和城市公园,着力推动旅游业与健康产业相融合,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5.创新举办节会活动,为释放消费潜能增添动力。顺应新时期健康消费新趋势,深度挖掘多样性地貌和多元化气候资源,以丝绸之路户外示范基地和体育馆为平台,着力引进高端体育产业赛事,大力发展健身服务、体育休闲、竞赛表演等体育产业,开发滑翔跳伞、挑战极限等户外运动新业态,打造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坚持做精做大“魅力”广场文化艺术节、“鼓舞”春节社火汇演、精品文艺剧目调演等文化活动和全民运动会,推动县级品牌活动赛事提档升级。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及民俗文化风情等资源,大力发展以休闲观光、采摘垂钓、农事体验、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鼓励各乡镇继续举办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节会,依托杏花节、桃花节等节会,培育打造1-2个聚集度高、体验性强的全县性节会活动,提升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制定消费促进活动方案,引导商贸企业、汽车销售、旅游服务等企业利用传统销售旺季、重大节假日、重要活动等时间节点,开展特色商品线上线下展促销活动,激发和增强市场消费活力。
6.发展壮大新兴业态,为服务经济社会补齐短板。深入推进实施电商“十百千亿”工程,健全完善区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提升改造村级电商服务点60个,培训电商人员2000人以上。加快培育新媒体服务、影视制作、文学创作、数字出版、纪录片、动漫等文化新业态,引导蓝天集团等实力较强的企业向文化旅游产业转型,不断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开展家政养老服务试点,鼓励扶持社会组织参与发展养老服务业,培育2家以上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家政养老服务机构。支持商品市场向商场化、电商化、信息化转型,鼓励吃住行等生活服务业在线化,引进餐饮及住宿品牌10个以上,不断激发实体商业发展活力。积极培育专业商务服务,力争在法律、会计、咨询、评估等行业培育出2-3个能够进入全省行业前列的企业。规范发展社区服务业,进一步优化配置和充实社区服务设施,健全社区服务组织,完善面向居民的家政、物业、便利商贸和社区医疗卫生等便民利民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