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2023年度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版学习心得(12篇)

2023年度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版学习心得(12篇)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3-02-26 07:00:07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版学习心得(12篇),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版学习心得(12篇)

篇一: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有幸参加我市举办的义务教育阶段音乐学科第一期《义务教育艺术(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培训活动,让我获益匪浅。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胡樱平老师所讲的“任务”,她通过解读“任务”的概念开始,一一细分,并以“学习任务”的设计过程为例,详细讲解了任务的特点。这也让我开始反思,日常教学中,在注重教学目标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学习任务”这一点,反而因为想要完成教学目标,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任务,但在课堂当中更是需要围绕学生,以学生为本。因此在胡老师的讲解下,我更加清晰的意识到“任务”的重要性,并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进行反思与修改。我相信,在新课标的带领下,坚定信念,积极反思,让自己的教学更高效、更优质。

篇二: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学习课程标准对一线教师来说是必须且迫切的,因为课标既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又是教师教学的指针,它为教师理解和落实“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指明了方向。

4月21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紧接着5月3日,北师大团队组织编写者们在线上给全国教师做了整体的培训。通过聆听专家的讲解,我对新《课程方案》以及《艺术课程标准》有了初步理解:

首先,新课标从整体上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发展素质教育;相比之前的课标站位更高,提出了适应时代课程内容的结构方案。

其次从学科角度看,新课标的变动也比较大,美术和音乐将不再单独分科,而是涵盖在艺术课程里。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目录上能明显发现,课程内容涵盖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5项,较之以往美术、音乐单独分科,现在的艺术教育内容和范围更广。

三是基于核心素养要求,细化了实施要求,从认识了解出发循序渐进,加强学生的实践和创作能力。新课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甄选了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例如,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的融合,设立了跨学科主题的学习活动,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同时强化了实践要求。例如通过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教育,提高学生跨学科学习与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艺术教育为推动未来社会发展做贡献等。

四则是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出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形成学业质量标准,提出了“学业要求”“教学提示”,注重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特别是在100页到110页,明确了不同学段,学业质量的内涵,给出每一个阶段学业要求和评价,从整体到局部细化了评价要求。

紧接着,合肥市、包河区也陆续不断安排了一系列的新课标线上培训,可谓来得及时、迫切、应景。很多名师、一线教师现身说法,图文结合声情并茂。在不同层面的学习中,我豁然开朗,同时也感受到疑惑和不解,深刻体会自己的压力不小。

现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希望能得到更多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1。怎样融合?小学的美术教育一直是以图画课或手工课的形式开展,其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描绘能力,也多呈现出重视传授描绘技术的倾向。这一直是美术有别与其他学科的自身特点。如何融合音乐、舞蹈、戏剧呢?不能为了融合而融合,我想今后的教研要着重落实在课程融合中。

2。美术课程应该以学生的需要、经验、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因此教学过程要顺应学生的自然发展。在我看来学习过程比学习结果更为重要,但是新课标给出了具体的评价标准,而美术教学应该更多在育人的指导中,在过程中,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通过美育学习、美术实践,逐步加深学生对美术原理与技能的认识。以往大家都重视技法而忽视美育,怎样在注重“文化自信”的同时,通过多元文化艺术教育,帮助学生理解艺术的多样性,提高国际理解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新潜能。鼓励他们多一些新的尝试、多一些趣味活动、多一些挑战及一些失败这些都应该试一试。比如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发散性的作业,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失败,给学生大胆探索的途径,调动学生思维,进一步地激发对美术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作为艺术学科的老师,时代对我们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我们首先一要要注重发展自己基本功,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其次还是要回到课堂、回到课程中,脚踏实地磨练自己的教学能力;最后要不断学习,从书本中学习、从各大网络媒介中学校、向同伴学习,提高艺术教学的质量。以上是我地一些思考,这还需要我今后在工作中不断地实践、总结和反思,也希望能得到老师们地帮助。

篇三: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今日研读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五部分课程内容中的第二学段(3-5年级)的内容。

这一学段明确指出了五大学习任务,分别是: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表达自己的想法、装点我们的生活、学做传统工艺品和融入跨学科学习。与第一学段不同的是,第二学段在内容要求上开始由体验感受慢慢向尝试制作过渡,开始强调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在“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中外美术作品进行分析鉴赏,对比、探究等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世界各国美术发展状况及特点,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绘画具有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从历史文化角度去审视美术,并学会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的情感和态度。

在“表达自己的想法”中,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尝试,帮助孩子利用传统与现代的工具进行多种形式的创作。如:使用中国画材料,感受国画风韵;使用吹塑板、木板等,体验版画的乐趣;使用纸、泥等材料,体会立体造型的魅力。在“装扮我们的生活”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书”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设计原理,从实用、美观和环保的角度出发,为班级学校的活动进行作品设计。在“学做传统工艺品”中,教师带孩子们欣赏各种手工制品,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出更多有意义的产品。在“融入跨学科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科内相关知识融于主题教学中,以丰富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同时,教师要注重课堂评价的有效性,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总之,基于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2)》的研读,并结合自身多年从事美术教育实践的经验,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给广大同仁带来一些启发。

一、把握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发展的黄金期。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传承与创新对于民族复兴的重要影响,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深入考虑的问题。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的黄金时期。因此,教师应当抓住这个契机,努力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性、艺术性元素。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美、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得更为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最终使其成为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和高尚道德情感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实现资源优化利用。教师应善于发掘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和合理应用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服务。只有把资源有效整合,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达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篇四: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今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美术学科课程标准有哪些新的改革动向?新课标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这个暑假,我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美术学科修订的思路、改革动向、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以及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的新要求等。现撷取点滴感悟分享:

一、美术新课标变化很大,有了一些新的改革动向。

1、强调了学科的融合和跨学科教学。以及对创新的追求,决定不能一个学科单打独斗,需要综合跨学科。解决“三维目标”16年以来相互割裂的问题。例如,美术学科课程内容包括“欣赏与评述”“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和“综合与探索”4类艺术实践,涵盖16项具体学习内容,分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将学习内容嵌入学习任务中。整体结构图更系统,更具有全面性。

2、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时代性和前瞻性。由以往的学科本位取向转到育人本质取向。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课堂、教育取向是全世界课程改革的共同方向。

3、带来美术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每一学段详实阐述具体学习任务,包含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教师和学生更具有任务的明确性,自然带来教与学的变革。

4、实现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科学化、具体化。新美术课程标准解决知识技能如何转化为育人导向、功能的科学化教学设计,将目标落实在具体的课堂环节。

5、落实“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根本要求。美术学习的成果并非仅仅是看到学生的美术作业,更重要的评价指标是学生对美术文化的理解内化于心的内在素养提升,具体反馈点在增添了学业质量的阐述。

二、新课标教学的五大特征:以核心素养为教学中心,以美术为主,跨学科融合,以大概念引领课程教学,提供明确的学业质量标准。新课标对老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美术素养、人文素养、教学素养。跨学科融合:跨学科素养、现代课程理念。任务驱动:美术知识技能、美术创造能力。

1、新课标要求美术教师具备的关键能力:课程领导能力、教学创造能力、美术综合能力,核心是美术技能。在课程理念中,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以美育人;在课程目标中,艺术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2、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时代性和国际视野。由以往的学科本位取向转到育人本质取向。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课堂、教育取向是全世界课程改革的共同方向。

通过对《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的假期阅读,我还停留在认知的舒服区,它的精华,需要我静下心来去梳理、去思考、去实践。我们会用开阔的人生视野为学生们带来更好的美育课程。

篇五: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今天仔细研读了课程标准总目标和学段目标部分,感受颇深!

围绕着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这四个艺术核心素养,学生通过相关课程学习,最终达成“会欣赏、会表达、会创造、会认同”的总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学段划分中,小学6年级和初中7年级被划分在一起,初中8、9年级划为一个年段。这意味着初小将无缝衔接,而初中的后两年将与高中接轨。这个变化非常大!第一学段小学1-2年级,重游戏,于玩乐中感受艺术之美。第二学段3-5年级,重体验,于各种形式的活动中体验艺术之趣。第三学段6-7年级,重创造,在紧密联系生活的创造中理解艺术之本。第四学段8-9年级,重多元,在不同的艺术门类学习中感受和体验艺术的多元化。

1-7年级音乐、美术均为必修内容,到8-9年级,转为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含戏曲)和影视(含数媒艺术)五项择其二进行选修。对于学生而言,对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会有实质性的提升,但对于教师而言,却是巨大的挑战!作为美术教师,深感责任之重,压力之大。需加倍努力,砥砺前行!

篇六: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音乐教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懂得了全面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等基本理念。也了解了音乐课程目标为何要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来分类,通过学习,我还了解了音乐课程所包括的四个教学内容: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和实践上的困惑无情地干扰着我。我们平时还应该以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让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音乐课。

篇七: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也从有“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将推进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根据国家对新时代学校的美育工作提出来新要求、高要求,加强艺术学科之间的融合、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融与联系,遵循教育规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这一思想。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正式对外发布《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此标准与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变化。本次修订主要变化有二个大的方面:(一)关于课程方案;(二)关于课程标准。现关于课程方案的变化涉及三个方面:培养目标、优化课程、实施要求,谈谈个人的感悟。

第一、明确培养目标。此次修订的课程标准修改后,目标很明确。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课程目标是人的核心素养具体到课程的转换枢纽,阐述课程培育的核心素养的内涵、维度、学段特征以及在课程目标上的体现;此课程标准的修订,为我们落实培养什么人指航向。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改为义务教育阶段艺术各学科课程核心素养,引领艺术课程全部的教学实践。

第二、优化课程内容。必须毫不动摇落实“双减”,义务教育阶段9522总课时不变,于是艺术课程的设置也进行了改革,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而原来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课程设置是独立的音乐、美术、艺术(综合),这和本次课程标准在内容上就有了更具体的要求。依据课程分段目标将第二阶段细化为二个学段,形成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5年级,第三学段6~7年级,第四学段8~9年级。

第一学段开设唱游·音乐和造型·美术。第二学段音乐和美术。第三学段音乐和美术。第四学段学生在5科中至少选择2项学习。在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学段划分1~2年级(小学低年级),3~6年级(小学中高年级),7~9年级(初中阶段),从横向和纵向来看,需要我们每一位音乐老师从广度和深度上要有所认识,有效理解和正确掌握课标发生了哪些具体变化。其次,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来说,从审美感知到艺术表现再到创意实践到最后的文化理解,着力将核心素养与课程之间、学段之间贯穿始终,落实到具体的每个学段中、课程内容中、学业要求和学业评价中,而且是层层递进,浸入式的落实核心素养。

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讲述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有5个学科,以艺术实践为基础,以学习任务为抓手,有机整合学习内容,构建一体化的内容体系,这句话其实就告诉我们教什么,怎么教。基础是艺术实践,包括欣赏、表现、创造和联系也可以说是融合,基础部分是学生学习艺术、提升艺术素养必经活动和过程。学习内容是在艺术实践中需要掌握并有效地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体现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最后的学习任务是艺术实践的具体化,那就是着力提升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这也是此课标在教学方面的硬核部分,为编写教材提供了依据,更重要让我清楚怎样培养人。

第三、具体实施要求。在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课程实施中,艺术教学、教学评价、学业水平考试与命题、编写教材理念及要求、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等方面多做明确的规定和建议,指导性和操作性很强,都是以课程教材来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统帅作用,也体现了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把教书和育人分离的,学科育人从未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此课标在教学建议中的第一点明确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强化素养立意,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艺术教学的全过程。变化之大在于从原来学科的三维目标转为以人的发展核心素养,从原来的教书向育人这一教育观念进一步强化。二是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强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强调教师要有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把碎片化的知识,以任务、主题或项目的形式,通过综合性、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层次理解知识、技能、提高综合能力,联系自己的家庭、社区、家乡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艺术及其他学科知识、技能创造性的完成艺术作品解决问题,提升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注重感知体验,营造开放的学习情境。艺术教学要通过各种艺术实践活动,激发想象、调动情感、创造形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认识世界的的途径,尊重学生独特的感知体验和多样化的艺术表达。

艺术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中的情景设置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环节之一,恰当合理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其中,情绪高涨、精神焕发,获得审美直觉和美感体验,与艺术形象产生共鸣,鼓励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形象,迸发创意,在运用艺术语言和方式表现自然美、社会美与科技美,体验创造的愉悦,自我价值的实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第四善用多媒体,有机结合继承与创新。艺术教学中会运用到很多中国传统的器具、材料和现代媒介。如器乐的材质、舞蹈的服饰、头饰、影视光效等,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视、触、动等将想象、思考、创造融为一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具构成学习共同体,提高艺术教学质量。第五是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坚持以学生的长足发展为本,坚信他们有无限艺术潜能,创造更多展示交流的机会,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发展艺术素养,培养艺术特长。利用班级、级组、学校搭建多种平台举办多种类型让学生表演与展示的活动,让他们获得艺术创造感和成就感,增强艺术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评价建议指导性很强:一要有原则,坚持素养导向、以评促学、表现性评价、主体评价。二是要有重点,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期末评价。三是评价结果的呈现运用。其次是学业水平考试。这也正是我们目前要研究的一个课题,是艺术实践考试还是笔试,为国家规定的毕业要求提供有力的依据。如何达到要求,也给我们做了明确的途径,有命题的原则:素养立意、明确指向;基于情境、设计问题;形式多样、综合考查。其次是命题规划,第一是科学制定框架;命题框架具备三要素:(一)是课程目标;(二)是课程内容;(三)是学业质量。命题范围明晰、命题有依据。第二是合理选择测评形式;第三是整体规划测评结构。这些都给我们做了详尽的指导。

在教材编写的建议中,坚持育人导向、精选内容素材、优化组织结构、彰显艺术特色、丰富教材形态。教材的整个体系思想性、经典性、艺术性、时代性等。这一部分我理解为,教材的编写其实最终就是指导我们为谁培养人,教材的编写要严谨、慎重,关乎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家喻户晓毒教材插画师吴勇事件,不正是在颠覆我们祖国未来的三观吗?在此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如何编写教材的明确建议,掷地有声全面落实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要坚持正确导向、保证基础配备、开放课程资源、顺应时代发展。

课程标准,是学校教育教学宪法,是育人蓝图,具有准绳的作用。这次课标修订,重在从学科立场走向教育立场,突出素养立意、育人导向;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强化学科实践及跨学科主题学习;践行素养导向质量观。课程标准有可操作性,很强的指导性,方向性的。(摘自——光明社教育家)对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研读,只是浅尝辄止,也很肤浅,想出真知还需精读细读。只要心怀热爱,定会奔赴山海。

篇八: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从舞蹈课程内容上,包括表现、创造、欣赏、融合4类艺术实践和14项具体学习内容,其中涵盖了例如舞蹈动作元素、舞蹈创编、舞蹈艺术欣赏、舞蹈与其他艺术、学科及生活的融合几个重点板块。这样看来,无论是哪个板块,都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在拥有了经过舞蹈训练的身体,孩子才能进行舞蹈的表现、创造和融合,“先用舞蹈解构,再用舞蹈重构”。因此,也希望正在学舞蹈的学生们能够坚持下去,人生的每一步都算数,相信你的努力,一定会为你带来更多惊喜的收获。

篇九: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2022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颁布,对美术、音乐等艺术类专业的重视大幅度提高。从各科课程时长的安排,详细的课程内容要求,看出国家教育部更加强调了“以美育人”,艺术类学科的重视,更加说明了国家需要培养的是全方面人才,不单单局限于主学科、文化课,领略艺术之美,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接受度等情况,新课标实行分段教育,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新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各年龄段都会组建起相应的审美观、艺术观,通过对美育思想的合理运用,甚至可以引导学生建立起稳定且正确的三观,达到“以德育人”的目的。在这种教学实践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美术相关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学生在每个阶段都与艺术相伴,让艺术作为对学生培养感知、发现、体验美,激发创新思维、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中新增了戏剧和影视课程,个人认为,本次的课程新增给予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性,更多元的审美体验,让学生们能从更多不同的艺术视角,去认识了解、欣赏感悟现实事物,架构出更多样的审美思维。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跳脱出原有的审美逻辑,能够利用不同媒介,创造性地运用综合艺术视角,从而完善原有认知与实践的不足。

从美术学科的角度,新课标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我们的教学重点也从培养艺术赏析能力,逐渐向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方面转变。同时,强调了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这启示我,在日后的教学中,应当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和媒介,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篇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新修订的《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正式发布,我们在绵阳市张晓蓉名师鼎兴工作室的组织下展开了新课标学习和思考。学习新课标,感觉较之旧版相比,有很大变革,我的主要的体会如下:

一、强调核心素养。

首先新课标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目标重在关注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学习。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备课设计中不仅要注意阶段性知识目标,更要深入思考在整个学习阶段中,该堂课能提升学生的哪些素养?怎样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能达到最好效果?知识领域间有哪些联系?又通过什么有效方式更客观、多层面检测学生的学习达成情况。

二、内容扩大、综合性增强。

高中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义务教育阶段综合为艺术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去掉了图像识读,将其包含在美术表现里面。美术表现改为艺术表现,更宽泛包含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审美判断改为了审美感知,更加突出了本次课改更注重感受和体验的特点。“综合”是这次艺术课程改革的精彩亮点。艺术课以人文主题式学习方式为主,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多种艺术综合共生互生。通过听觉+视觉+知觉,促进通感能力,体验+情感+思维提高艺术修养,完善人格。这些让我认识到我们要从一个美术教师的角色努力向着合作型教师、创新型教师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做一个合格的艺术教师。

三、学习方式的转变。

改变往昔以师为主生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以生为主、师为辅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强学生主体人格。而美术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本学科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差异性以及表现的多样性。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老师作为主导,起向导,顾问作用,指导学生快乐地学习。

四、明确学业质量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艺术课学业水平考试与评价结果纳入中考。艺术课的学习成绩评价涉及到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等多方面,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和教学各个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做好过程评价方式的设计,选择科学、实效的方式,客观地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艺术素养的发展。

总之,这次学习是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让我对未来的美术教学有了全新的目标和方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及时更新观念,调整方式方法,做成长型教师,迈向新的征程。

篇十一: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在阅读完《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的内容后,我意识到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升,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以及价值观。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学了知识或技能之后能做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核心素养一定是可教、可学、可评的,不能评价的就不是目标。

篇十二: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在教育部最新颁发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中,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应试等内容,坚持“以美育美”的育人理念,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近日,成都市教育局正式发布《成都市“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其中就有一项重要的评价改革内容是“落实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计分”,把艺术素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帮助每名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这些政策和措施都充分说明育人方向中加强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和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的核心素养导向越来越明确,现就新课标的学习谈谈心得。

一、从美术课程到艺术课程,提升人文素养

此次新课改将以往的美术、音乐等课程统归为艺术课程,强调了艺术课程的重要性,提升了课时的比重,聚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中国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标强调,艺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倾向。

遵循艺术学习规律1-2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美术课定义为造型。美术,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通过造型活动把“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强调体验,丰富学生感受;3-7年级以美术学科为主,融入其他姊妹学科,奠定美术学科的双基;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从感性逐渐到理性达到更高的思维,每个阶段之间要注意衔接与过渡。

二、育人导向更清晰,弘扬文化强自信

之前我们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现在综合为艺术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去掉了“图像识读”,将其包含在“美术表现”里面。“美术表现”改为“艺术表现”,外延更广,包含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审美判断”改为了“审美感知”,更加突出了本次课改更注重感受和体验的特点。“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保留未变。课程内容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讲好中国故事,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追求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相统一,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美术活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学会和领会中华民族艺术精髓,增强中国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开阔视野。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

三、目标设计更综合,促进文化理解

四大学习领域没有改变,更加清晰地确定了各阶段目标,与教学大纲笼统地确定教学目标相比,内容更充实,脉络更清晰。横向理解四个学习领域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纵向理解阶段目标的分层递进特征。

通过义务教育艺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感知、发现、体验和欣赏艺术美,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丰富想象力,运用各种艺术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发挥想象力创作健康向上的艺术作品,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发展创新思维,积极参与创作、表演、展示、制作等艺术实践活动,学会发现并解决问题,提升创意实践能力。

感受和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了解不同地区、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传统,理解文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学会尊重、理解和包容。

四、教学内容倡综合,教学方法重创新

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同时优化了教学内容结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五、优化评价机制,体现艺术学习特点

坚持创新导向,2022新课程标准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除此以外,还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综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不同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为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提供依据。

新课标的颁布,让我们认识到我们要从一个美术教师的角色努力向着以艺术学科为主题,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并借助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开阔艺术视野,和学生一起成长,不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以美育美,美美与共。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