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关于成昆铁路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调研报告【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A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发展,强调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成昆铁路的建设运营历程贯穿党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个历史时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缩影和见证。成昆铁路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弘扬成昆铁路精神、传承铁路红色基因具有重要意义。现结合实际探讨保护利用成昆铁路红色资源的价值和意义,进一步分析在保护利用成昆铁路红色资源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成昆铁路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价值
(一)历史价值
成昆铁路北起成都、南至昆明,全长1091公里,于1958年开工建设,1970年7月建成通车。成昆铁路是人类筑路史上第一次向地球上最为复杂险峻的横断山脉发起挑战,是在我国面临极为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修建的一条战略铁路,先后共计30余万人参加成昆铁路建设,这在中国铁路史乃至世界铁路史上都是空前罕见的。建设时期(1958~1970年),筑路大军发扬“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革命精神,付出巨大牺牲,成昆铁路沿线留下1000多座丰碑,烈士陵园20余处。运营时期(1970年至今),成昆人“先生产后生活,先治坡后置窝”,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涌现出了诸如王明儒、戴启宽、阿米子黑、袁昌友、章显容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流传着数不胜数的动人故事。成昆沿线留下的众多纪念场馆、烈士陵园、历史事迹、光辉足迹等红色资源是历史的记忆、历史的见证,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二)文化价值
成昆铁路铸造了人类铁路建筑史上的奇迹,为新中国铁路史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创造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包括成昆铁路历史文化、成昆铁路精神文化在内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文化成果,形成了诸如《成昆铁路(1974)》《过山车成昆铁路》等影视作品,《卡沙沙》《情满成昆》等主题歌曲,《成昆铁路纪实》《成昆线上》等纪实文学,具有历史印证、文明传承、政治教育及经济开发等不可取代的文化价值,有利于传播成昆铁路精神,弘扬铁路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三)社会价值
半个世纪以来,成昆铁路作为服务民族地区、助力地方经济、巩固国防建设的钢铁大动脉,串起了沿线群众的幸福生活。成昆线上的5619/20次和5633/34次公益性“小慢车”50多年来依旧以最低两元票价服务大凉山,曾获得A总书记的亲自批示,被誉为“脱贫攻坚助推器”;
依托成昆铁路,攀西地区逐步建成了完备的钢铁、能源、有色金属、电子、化学、机械等工业体系,攀枝花被誉为“火车拉来的一座钢城”;
成昆沿线的二滩水电站是我国在20世纪建成投产最大的电站,如今依旧发挥着巨大作用;
成昆线上漫水湾建有我国重要的卫星发射基地,成昆铁路承担着卫星设备的运输任务⋯⋯成昆铁路沿线的红色资源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将有效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实现共同富裕。
(四)教育价值成昆铁路蕴含着深深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韧的革命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人类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典型范例。成昆铁路红色资源是社会大众了解铁路人、铁路史的直接窗口,是社会大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阵地。这些资源生动再现了成昆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奋斗历程,潜藏着铁路人敢于奉献、不怕牺牲的崇高品格,承载着中国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成昆铁路红色资源的历史感、庄重感、悲壮感可以有效提升社会大众的精神境界,激发社会大众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二、成昆铁路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分析
(一)现有成果
红色资源在内容上呈现多样性,学术界主流观点将其分为物质、信息、精神三种形态。物质形态包括如遗址、场馆、文物、纪念设施等;
信息形态包括影像、歌谣、典籍、画册等;
精神形态是指在实践中创造和孕育出来的精神品质。
(二)存在问题
1.保护保全力度不足。目前部分成昆铁路红色资源特别是一些烈士陵园日常管理存在“无专门机构负责、无专业人员管理、无专门资金维护”的问题。比如实地调研中发现,成昆铁路22座烈士陵园中有7座铁路职工因公牺牲陵园,由于铁道兵烈士陵园交给地方政府管理,地方政府负有责任,管理情况较好,而其他铁路职工因公牺牲陵园大量存在荒草丛生、风蚀损毁、年久失修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一是由于自然环境变化导致纪念设施的损坏;
二是群众对纪念设施的作用认识不够,缺乏保护意识;
三是缺乏相关保护政策,一些纪念设施缺乏相应的保护性文件、措施,保护没有相关法律依据,损毁无人问责。
2.开发利用程度不够。成昆铁路红色资源大部分地处山区,分布偏僻且分散,开发利用存在现实难度。同时,对资源背后蕴含的历史故事、光辉事迹等挖掘和总结不够,没有放在中国改革发展实践进程中进行深度把握,这是当前开发利用工作薄弱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这些资源的管理单位多种多样,存在各自为政,片段式开发、分散式利用等不足,尚未形成串点成线、织线成面的协同发展模式。
3.宣传推广不到位。红色资源只有真正活起来、充分用起来,有更多人愿意前往参观,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价值,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成昆铁路红色资源在宣传推广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归纳为:一是宣传工作力度不够。如在2020年成昆铁路建成50周年之际这样一个推广窗口期,大量中央及地方媒体都为成昆铁路宣传背书,民众也对了解成昆铁路历史、文化的热情一度高涨,但是很多场馆没有抓住这个风口期进行宣传,错失了推广的良好时机。二是宣传渠道单一。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人们是先闻其声、后观其貌,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次数越多,才会影响大众对红色教育目的地的选择,而当前宣传工作还停留在传统手段,传播效率不高。
三、成昆铁路红色资源进一步保护利用的对策建议
(一)动员各方力量,加大保护力度
一是政府牵头做好成昆铁路红色资源的挖掘、登记和整合工作,并协调有关单位、部门积极配合,建立系统的成昆铁路红色资源库,便于统筹开展保护管理工作,为后续同质资源合并、开发、利用工作奠定基础。二是建立专项资金开展成昆铁路红色资源常态化修缮维护工作。针对成昆铁路红色资源保护状况参差不齐、管理水平不一的现状,探索形成定级保护制度,将保护经费与资源等级相挂钩,统筹合理分配资金,实现“突出重点、应修尽修”。三是加大教育宣传。引导民众增强成昆铁路红色资源的保护意识,营造“红色资源保护、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良好氛围,增强全社会保护成昆铁路红色资源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
(二)整合多方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一是健全成昆铁路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政策机制。一方面,清晰界定各方职责,加强有关部门监督,形成奖惩机制,确保落实落地,有效解决推诿扯皮现象;
另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保护、开发、利用的中长期规划与思路,纳入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从而推动各部门、各单位形成上下联动、各司其职的工作体系,实现成昆铁路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同向发力、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二是将成昆铁路红色资源的研究纳入区域相关部门核心课题。充分吸收高校、党校历史、文化、旅游等相关专业学者及爱好铁路文化的民间人士进行研究,并给予资金支持,更好挖掘资源背后的历史、故事,着力发掘成昆铁路红色文化的重大意义、思想内涵和当代价值,促进研究阐述不断升级,融人时代发展大局。三是鼓励社会资本、社会力量参与成昆铁路红色资源建设。争取国家或省级相关部门资金补贴,积极动员和吸收多元化资本,以多方资本投入参与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工作。
(三)创新宣传方式,融入时代发展
一是有效运用新媒体手段,赋能成昆铁路红色资源传播与转化。灵活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大众耳熟能详的网络宣传渠道,借助多样化的营销手段和创意活动,传播成昆铁路红色历史、红色故事,提高成昆铁路红色资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对外影响力。二是打造成昆铁路文化IP,提升成昆铁路红色资源的活力与品质。文化IP是具有高辨识度、高商业价值的文化符号。通过提炼成昆铁路文化,传播成昆铁路精神,开发具有铁路情怀的研学产品、党性教育路线,增加游客的选择空间和停留时间,拉长红色游学的产业链条。三是合理借助数字技术,扩大成昆铁路红色资源的社会价值。在资源技术成熟的条件下,将“互联网+”的形式与红色资源有机结合,利用互联网碎片化信息的传播特性,将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数字化,信息形态的红色资源具象化。如纪念场馆建设专门网站,方便民众实时了解场馆动态、参观人数等;
通过VR、AR等技术为民众重现筑路大军的奋斗历程,营造沉浸式体验;
创办网上博物馆,借助电脑、手机客户端便利民众随时浏览相关影像书籍等。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