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师范院校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供大家参考。
高校作为人才、科技、资源的重要集结地,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其使命所在,理应在服务和推动乡村教育振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高校服务乡村教育发展,必须结合学校特色,充分发挥各学院、专业优势,紧密对接农村教育发展实际,在乡村教育振兴之路上出策出力。
一、目前乡村教育面临的“三大难题”
(一)孩子的素质教育—根本难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强调“坚持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素质教育在各地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且在一定地区取得突破性进展。不过,虽然多地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但最终的实践效果在城乡之间还存在较大差异。城市因各种设施、资源较农村丰富,在开展素质教育方面成绩显著;
相反,越是贫穷的乡村地区,应试教育越严重,素质教育的推进越困难。农村素质教育的矛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对素质教育理论的响应,农村学校开设了门类齐全的活动课程和信息课程,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二是为了确保考试质量,农村学校在排课、教师设岗上以主科为中心,不加入统一考试的活动课程、信息课程等便成为应景课,应试教育一如继往地进行着。这一现实情况表明农村地区学生素质教育存在较大漏洞。
(二)家长的家庭教育—基本难题
家庭教育是人们受教育的起点,也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石,“家庭教育是对一个孩子全部教育的最为核心的部分”。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家庭教育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孩子“没人教”,家长“不会教”“教不好”的情况普遍存在。首先,在农村地区存在大量留守儿童。据统计,*市留守儿童*万人,占总数的*%;
隔代监护*万人,占总数的*%;
无人监护*万人,占总数的*%。年轻家长将孩子托付给老人带,然而老人本身存在精力不足的问题,或因为“隔辈亲”过分溺爱孩子,且老一辈的教育方法大多还有不科学的地方,这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将产生不利影响。其次,农村家长文化水平相对偏低。我国农村地区家长大多出生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因家庭贫困无法上学或中途辍学的情况较普遍,自身接受的教育也就十分有限。等到自己为人父母要教育下一代时,很多家长没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基本沿用上一辈的教育经验,这就导致家长的教育与社会发展及当代形势严重脱节。再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观念及官本位等思想依旧在部分家长头脑中根深蒂固,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在家庭中具有绝对的权威,于是将自己的未完成的心愿、期待等强加于孩子,以此来左右孩子的选择,无形中可能会给子女蒙上心理阴影。最后,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法也是一大问题。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家长采用打骂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或许在短时间内能起到一定效果,但长久来看,却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
(三)职业农民的现代化教育—重要难题
乡村振兴要求农业高质量发展,并对农业从业者的生产经营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创新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民群体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其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成果,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队伍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在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上还存在问题。从培育对象来说,培训对象老龄化、低学历的问题比较突出,弱化了农业从业结构的合理性,从而影响了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的进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年龄较低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留守的人员基本为老人和妇女,且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对学习有抵触情绪,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据此可知,培训主体在对他们开展理论教育和鼓励创新方面难度较大。此外,培训对象的文化层次不同,水平不一,经营的产业多样也给培训带来一定的难度。从培训过程角度来说,一是培育主体单一化,没有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一直以来,政府参与农民职业教育相对较多,培育目的主要是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培训内容涵盖面窄,培训内容多为种植、养殖技术的培训指导。而现代职业农民不仅仅要有专业种植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素养、有文化、会经营、有乡村情怀的一群人。三是在教学结束后,对培训对象的跟踪服务上,存在着跟踪不及时、覆盖面不广、措施不得力等现象。
二、师范院校助力乡村教育振兴路径探析
(一)各学科门类教师助力全面提升乡村学生综合素质
首先,明确教育目标,树立教育观念。师范院校教师、专家团队应该积极进行政策解读,纠正当前农村部分学校领导不能正确领悟中央文件精神,错误地将素质教育与升学对立起来,认为开展素质教育会夺取主科学习时间,影响学校升学率,应与给任课教师松绑,将精力放到教学上来。学校应该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过程管理和监督考核机制,以这样的方式调动学校老师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的决心和信心,和高校教师一起形成“*+*”合力,推进学生素质教育有效开展。其次,充分挖掘教育资源,破解资源单一短板难题。实施全学科,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活动,高校可以组建专家团队,针对“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充分利用本校资源,整合社会资源,搞活乡村素质教育生态,助推乡村教育由“五育并举”强调五育协调发展到“五育融合”强调五育有机综合渗透转变。最后,积极创新教育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高校可以支持相关专业的优秀大学生到农村地区开展实习工作。现在农村地区大部分老师的年龄都偏大,且教学方式也比较老旧传统。同时,部分老师已经出现职业倦怠感。而当代大学生相对于他们来说更具活力和创造力,这就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校还可以组织优秀大学生去农村开设各种兴趣班,比如书法班、绘画班、舞蹈班或武术操,劳动实践课等。这些兴趣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情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素质教育真正在农村地区遍地开花。学校还可以选派思政专业优秀研究生去农村开展“夏令营”活动,也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红色文旅资源,或者通过咏唱红色歌曲,讲经典故事等方式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二)教育学相关专业助力农村家庭教育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应具备一定的教育能力。但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父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且对教育内容没有清晰认知、教育方式也简单粗暴,故无法保证家庭教育质量。首先,要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基地。固定的家庭教育基地在农村安营扎寨是开展家庭教育的基础。一是邀请高校专家坐镇,宣讲有关家庭教育的具体方法,或者安排高校学生充当“宣讲使者”,挨家挨户做调查,写记录并普及知识,有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做成纸质版的宣传册,以此达到宣讲目的。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可以开通公众号定期发布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相关案例,推广与家庭教育有关的知识和方法,还可以设置阅读专栏,专门写大学生们在乡村做调研时发现的具有良好家庭教育方法的家庭,在互相学习的同时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三是可以建立家庭教育的个体咨询点,通过建立网上咨询信箱,针对家庭当时遇到的疑难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具有针对性解决对应难题,以便建立起“不漏一户,不忘一家”全方位服务模式。其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一是要进行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宣讲。师范院校组织专家团队形成乡村家庭教育指导热点,结合乡村学校进行集体宣讲和对部分家庭进行“进门服务”的点面结合方式,对家长进行全面、精准的家庭教育重要性的知识培训,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知。另外,高校在重理论宣传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家长的接受能力,纯理论的宣讲活动或许没有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让人更能有所收获。因此,可以组织高校学生下乡开展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文艺演出,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要加大力度宣传家庭教育的内容。师范学校的大学生可以采取发放传单、进户宣讲、开家长会的方式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家长进行普及教育。第一,思想道德教育。毛主席曾把德育放在三育中的首要位置。不仅要指导家长重视孩子的德育,还要指导家长要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发挥好道德榜样作用。第二,孩子的自主意识教育。要指导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理念,在必要时给孩子提供帮助而不是保姆式的事事代办。第三,亲子沟通教育。要指导家长学会主动和子女沟通,积极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以期将亲情的力量转化为子女学习的动力,促成子女学习与亲子沟通的良性循环。第四,择业观念教育。要指导家长教会子女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尊重子女的人生选择,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在子女身上。
(三)生命科学院助力培养农村新型职业农民
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负责任的新型职业农民。师范院校应当充分发挥生科院及相关农学专业的人才、资源优势,在助力培育农村新型职业农民上起到应有的作用。首先,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高校应该有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对策。高校在组织农民培训时,可以将农村的农民教育分为三个层次来开展:一是简单技术应用型,内容包括农业技术、专业技术和适用的经济知识培训。二是理论知识普及型,内容包括农业性质、农业文化、农业管理和农业发展等。三是专业技术提高型,主要是对农村优秀中青年进行较为系统的农业现代化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教育,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有较高水平的专门人才。其次,培训方式应当采取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相结合的方式,针对素质相对较高的,可以采用间接的方式,即尝试开展远程培训和远程诊断服务,依托网络建立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网络平台。通过平台,农民可以向各位专家进行咨询,各位专家可以远程指导和答疑,促进农民终身学习。针对网上开展教育效果不理想的,则采取直接参与的方式,建设农业观摩基地,生科院的专家教授可以采取集中授课、个别指导、上门服务等方式高质量、有针对性地帮助农民突破技术瓶颈,及时解决疑难问题。最后是要做好跟踪服务,巩固培训成果。培训结束后,学校要及时成立跟踪服务指导小组,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在跟踪服务方式上,要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开展工作,充分利用微信、QQ、电话等方式开展送理念、送技术、送资料等方面的服务。针对跟踪服务对象,在重点跟踪服务的基础上尽量扩大服务面,让更多的农民受益,不断巩固培训成果。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