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奋读书,为学求益——在商会“读书活动月”开讲座谈会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各位会员,各位企业家:
**商会决定,在全体会员中广泛开展读书活动,这是一件政治站位高,大得人心,有着深远意义的大好事。商会领导要我在今天的读书开讲座谈会上发个言,来个抛砖引玉,我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务。今天,我想主要同各位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问题。讲话的题目叫发奋读书,为学求益。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谈:
一、为什么要多读书
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叫书?书是人类传播和记录知识的重要工具,是人类交融感情、传承知识、获取经验的重要媒体,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书有两种,一是有字的书,一般指装订成册、印有文字的纸张集合体,或录制在电子板上的音像制品;
一种是无字的书,指自然界和人本身所包含的信息,不是用文字符号等表述的,一般指人类的实践活动,劳动创造,行为准则,道德风范,英雄事迹,民俗风情,民间故事等等。我们今天所说的书,主要是指第一种。无字的书下次有机会再讲。
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号召50周年。1995年联合教科文组织又宣布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至今已走过27个年头了。近几年来,***主席在多个场合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倡导全社加强阅读学习,把读书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生活,做到爱学乐学。当前,一个全民读书的热潮正在蓬勃兴起。据有关部门统计,去年全国人均阅读纸质书本4.76本,电子图书3.3本,均较上年有所提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的*,全民读书也率先走在前面。去年全市人均阅读图书20.5本,其中纸质书本8.8本,电子图书11.7本,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读书热潮的兴起充分说明,阅读已成为一种渴望和追求,读书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所接受。那么,阅读到底有什么好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阅读是民族复兴、国家振兴之举。
大家知道,中华民族既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又是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华大地不断遭受外敌的入侵,国无宁日,民不聊生,中华民族面临任人宰割、亡国灭种的悲惨命运,中华文明也遭遇存亡绝续的严竣挑战。造成这种苦难境地,除了当时政治腐败,经济衰弱、国力空虚、朝廷无能等原因外,就是人民知识贫乏,思想愚昧,长期处于一种被奴役、被禁锢的状态,长期受君权、神权、族权的统治。直到“五四”运动,一批觉醒的知识分子,联合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冲破思想牢笼,发起新文化运动,打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提供了条件。“五四”运动既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又是一场唤醒民众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一批革命知识分子以先知先觉带动后知后觉,以先进思想唤起民众觉醒,以知识的力量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最近,我反复看了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深受教育和启发。特别是剧中有几处情节发人深省:一是为了唤醒民众,李大钊等革命先贤,冒着白色恐怖的风险,到北京、天津、沈阳等地的工厂,举办工人夜校,教群众读书识字,传播革命真理;
二是陈独秀举办的《新青年》杂志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刊物;
三是毛主席主办的《湘江评论》,旗帜鲜明地主张“彻底研究学术,努力追求真理”,庄严宣布,“天下者,我们的天下;
国家者,我们的国家;
社会者,我们的社会;
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一时间,《湘江评论》成为了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刊物,成为了引领新的思想潮流的坐标。这就彰显了书刊的无比重要,知识的无比力量,也彰显了阅读的伟大意义。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应加强学习,研究变局,把握变局,应对变局,承担一个中国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当今时代,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必须发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紧跟时代步伐,为振兴中华献计出力。
第二,阅读是育才成才的必由之路。
古人说,学而优则仕。意思是,凡读书用功,成绩优秀者,定可成为仕大夫,必有出息。历史和现实证明,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我国,从隋朝开始就实行科举考试制度,就是通过严格考试,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只要发奋读书,就有可能金榜题名,中上状元,然后到朝廷任职,一身荣耀。晚清重臣曾国藩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被清朝当局委以重任的。他从14岁开始,先后9年,历经7次考试,到23岁终于考上秀才。还有大清名臣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都是通过科举考试青云直上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从工人、农民和军队中培养和选拔了大批干部,解决了燃眉之急。但这批工农兵干部普遍文化水平较低,不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选拔干部要坚持“四化”方针,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1977年又恢复了中断10年的高考制度,为培养和选拔人才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条件。这些举措的核心,就是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为学求益,广开才路。恢复高考后,全社会的学习气氛大大增强,特别是青少年求学若渴,一大批人才也随即脱颖而出。据有关部门统计,恢复高考后,累计毕业的本科生共达1亿2200多万人。这些学生大都成了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特别是一些知名学府,更是成为了培养人才的智库和“摇篮”。据清华大学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清华毕业或曾在校工作过的校友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30人,工程院院士144人,两弹一星功勋章获得者14人,省部级以上干部280人,其中曾任和现任的中央政治局常委9人,分别是:现任1人,即***(中共中央总书记);
曾任8人,即:胡锦涛(中共中央总书记)、朱镕基(国务院总理)、吴邦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官正(中纪委书记)、黄菊(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国务院副总理)、宋平(中组部部长)、胡启立(中央书记处书记)。其他大学如北大、交大、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为国家培养的各类人才,也非常可观。
在这里,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读书对我人生的影响和成才的至关作用。我于1937年生于长沙,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爆发,国难当头,民不聊生。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我家被烧得精光,沦为难民,被迫逃到*,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直到1949年解放。当时由于家境贫寒,上不了正规学堂,便在乡下苦读私塾,先后读了五年,熟读了《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等启蒙读本,通读了《论语》、《诗经》等“四书五经”。这些经典古书,为我的文学功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1953年,我在没有读完小学的情况下,以同等学历的身份,以作文较高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一中。1956年被保送到株洲第一航空工业学校。毕业后先后在331厂团委和党委办公室从事秘书工作。1962年10月,当时的湖南省委军工部,按照国务院分管国防工业的贺龙副总理的批示,就331厂生产的一架军用教练机的发动机在某航校飞行训练时发生故障一事,派了一个工作组到厂进行调查,要求抓住此事开展质量整风,进行全面整改,责成厂党委写出专题整改报告。厂党委办派我全程陪同,参与调查,并要我负责专题整改报告的起草工作,我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调查组离厂前,厂党委的专题整改报告也打印成稿,厂领导看了很满意。上报省里后,省委军工部的领导看了也很满意,认为写得很好,得知是我执笔的,便于1963年2月,点名将我调到了省委军工部。后来又调到省委办公厅、省委政研室、省政府办公厅等多个重要部门,单独完成或参与了省委、省政府许多重要会议的工作报告、领导讲话、指示决议、情况通报、调查报告等文件的起草工作,获得各方面的好评。说实话,如果我没有读那些古书,就很难写出当年厂党委那份像样的整改报告;
如果没有这份整改报告,我也不可能一下调到省委机关,也没有后来的人生辉煌。这就是读书改变命运的有力证明。
第三,阅读是修身养性之道。
修身养性既是公民自身的需要,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要求。所谓修身养性,就是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心灵纯洁,本性不受侵害,达到完善的境界。我们所说的修身养性,既不主张那种与世隔绝的“闭门思过”,也不提倡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苦行僧”,而是主张通过思想教育、群众监督、纪律约束、自我反省来实现。其中自我反省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而自我反省的内在动力是思想觉悟、知识水平和人文情怀,这就与读书紧密相连。所谓知书达礼,温文尔雅就是这个意思。宋代文学家苏轼曾有一句名言,“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读了书,满腹经纶,品位就高,气质就好。前不久,我在朋友圈里发了一个帖子,叫《论气质》,我认为,气质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评估和考量,也泛指人的风格。衡量一个人的气质好不好,不仅要看长相,看颜值,还要看健康体魄,自身修养,言行举止,文化内涵。如果知识贫乏,长得再漂亮,也称不上有气质,只能说像花瓶,摆设摆设而已。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有这种情况,与读书人交谈,与有知识、有修养的人交谈,话题较多,古今中外,天南地北,人文自然,个人感悟,理想追求等等,无所不及,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果和某些不学无术、修养较差的人交谈,一般话语不多,气氛冷落,令人尴尬。可见阅读不仅是为人之道,也是交友之道,处世之道。
最近,我在微信群里转发了一篇文章,说最好的家风就是,闻到书香,听到安静,看到从容。文中引用清代文坛巨匠、试正考官姚文田一段肺腑之言: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最好的传家宝,不是留给孩子房子、车子、金钱,而是教会孩子读书。苏轼在《三槐堂铭》中也指出,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一个家族,唯有忠诚,读书,才能够长久地发展下去。这就是说,不仅我们自己要多读书,读好书,还要教育后代好好读书。民间有句谚语说得好,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
养崽不学艺,挑破撮箕系。这对我们是很有鞭策和警示作用的。
第四,阅读是兴业之要。
我们是商会会员,是搞企业,做生意,办厂经商的,大家都想成就一番事业,干出一些业绩,展示人生,造福社会。为达此目的,首先要自强不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但光有这种精神还不够,必须苦干实干加巧干,必须创新发展,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模式转变为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模式,以降低成本,改善劳动条件,实现优质高产。这就要求企业领导和员工,开阔思路,扩大视野,以智取胜。而加强学习,多读书刊是实现此举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个“黄金屋”就是知识,就是智慧,就是本事,就是财富。一个企业成功与否,在很大成度上,一靠科学决策,二靠员工素质,三靠严格管理,四靠创新驱动,而这四个方面,都离不开知识,离不开文化。华为公司为什么能一步一步走向世界前列,成为顶尖企业?应该说靠的是独特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员工。任正非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一段话很说明问题。他说,华为员工总数为18万人,其中博士及以上学历的占4%,硕士学历的占44%,本科学历的占42%。全公司有45%的员工是科研人才,这其中包括一批顶级数学家700多人,化学家120多人,物理学家800多人和6万多名工程师。整个华为充满着浓浓的文化氛围。任正非先生本人就是一个博学多才的老知识分子,毕业于重庆大学,后来参军分配在基建工程兵部队,转业后在地方多个企业创业发展。他的女儿孟晚舟,毕业于*大学财务系,华中理工大学管理硕士,大家一看她就很有气质,很有涵养。很多同志都看了去年9月25日她从加拿大回到祖国,在*机场的那篇讲话,短短600多字,讲得多么动情和感人,开头一句“祖国,我回来了!”就催人泪下。其中还有几句更是精彩,如“艰难方显勇毅,磨练始得玉成;
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
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这是一篇充满政治色彩、文学色彩和语言色彩的精彩讲话。如果她没有读很多书是讲不出来的。任先生的家庭,就是书香门第。他非常识才,爱才,重才,非常懂得知识的可贵,人才的重要。任先生虽已耄耋之年,但每天仍坚持阅读,并要求每个员工每年读书10本以上。可以看出,华为公司从领导到员工,总体是知识型的,智能型的,是一个大智库。这个智库,经过综合开发,成了财源滚滚的大金库。据有关资料显示,1987年华为成立时,注册资本仅2.1万元,到2021年其总资产己达2万亿元,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这就是知识的力量,文化的力量,人才的力量。
我们还要看到,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网络经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和技能,正在逐渐改变着人民的生活和生活方式,改变着企业和企业的发展模式与管理模式,正在改变世界和世界的方方面面。如果我们不加强学习,就可能成为新的文盲、科盲、网盲,别说办好企业,成就伟业,恐怕迟早会被时代所淘汰、所抛弃。因此,在学习上,我们应该有一种紧迫感,危急感,决不能有丝毫的怠慢。
二、读什么书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古人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鼓励多读书,多旅游,以增加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具体来说,读什么书,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包括个人爱好、工作性质、行业特点、不同时段等等,因人因时因事而定。这次读书活动,同志们要我推荐读哪几本书,我认为还是从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开始,结合现代的优秀作品,循序渐进吧。因此,我建议,近期先读以下五本为好:
1.《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集结了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通俗易懂,被认定为“三代同读”的好书。
《增广贤文》篇幅不长,通行本只有4780字左右。全书以韵文的形式,将格言排列在一起,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交错而出,灵活多样,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增广贤文》的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
二是谈命运;
三是谈如何处世;
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这些内容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局限,必然打上时代的印记。《增广贤文》中,有不少内容反映了封建伦理和道德观念,甚至带有明显的封建迷信、宿命论的色彩。有的内容以个人为中心,反映了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思想,以及当时社会制度下小市民的消极人生哲学。我们应该带着分析批判的眼光去阅读,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就总体而言,《增广贤文》是一本有益的经典之作,其中一些谚语、俗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许多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内容,经过人世沧桑的千锤百炼,成为警世喻人的格言,如“良言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乐不可极,乐极生悲”等;
一些谚语、俗语总结了千百年来人们同自然斗争的经验,成为简明生动的科学知识,如“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还有鼓励人们读书的警句耐人寻味,催人奋进,如“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好学者如禾如稻,不好学者如蒿如草”、“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过去民间曾流传这样一首顺口溜:熟读增广会讲话,学好幼学走天下。说明《增广贤文》和《幼学琼林》,对我们成长和成才至关重要。
2.《幼学琼林》
从书名看,这又是一本启蒙读本,而且是一本珍贵的启蒙读本,琼者,玉也,玉树琼花,美玉成林,谓之琼林。
《幼学琼林》(以下简称《幼学》)是明末时期的西昌人程登吉先生所作,后经清朝、民国的学者进行增补,成为现在的版本。
《幼学》是采用骈体文形式,全部以对偶句写成,易读、易懂、易记。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是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幼学》共有21300多字(不算注释),分为四卷,每卷若干类,共33卷。书中对许多成语的出处作了简明介绍,读者可从中掌握许多成语典故。此外,还可了解中国古代的著名人物,以及天文地理、文臣武职、饮食器用、官室珍宝、释道鬼神、医术占卜、鸟兽花木、文事科第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至今仍流传不绝。比如卷四·“花草篇”中有这么一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讲的是,桃树和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因其花朵美艳,果实可口,人们纷纷去观赏,去摘取,于是便在树下踩出了一条路。比喻为人忠诚笃实,自然能感动人心。又如,卷三·“人事篇”中有一警句: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就是劝人乐善好施,向善远恶,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再比如,卷一·“岁时篇”中有一句很励志的格言:韶华不再,吾辈须当惜阴;
日月其除,志士正宜待旦。就是说,青春年华一去不复返,我们应该珍惜光阴;
日月不停地穿梭,有志之士应该抓紧奋斗,别让时光付诸东流。
《幼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集古今之大成,把生活中的许多常识、词语、典故,采取“前呼后应”、“前因后果”等形式,进行解答,令人耳目一新。例如卷三·“人事篇”中有这么一段:铭心镂骨,感德难忘;
结草衔环,知恩必报;
自惹其灾,谓之解衣抱火;
幸离其害,真如脱网就渊;
两不相投,谓之冰炭;
彼此不合曰龃龉,欲进不前曰趑趄;
赞襄其事,谓之玉成;
分裂难完,谓之瓦解。这种表达形式,既寓意深刻,又喜闻乐见,便于广大群众所接受。
3.《论语》
《论语》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所编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时期。自宋代以后,《论语》与《孟子》、《大学》、《中庸》列为“四书”,成为古代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约15000字。全书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处世哲学、教育原则等。它的基本思想也就是孔子的基本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保守的,哲学思想是唯心的。但是,社会的发展,各种现实的原因,对他也产生了积极影响。《论语》也记录了他思想中一些有益的、进步的东西,例如,薄赋敛、举贤才、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有教无类、不信鬼神等。尤其是他的教育经验、学习经验、写作经验、生活经验,更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
《论语》在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它的文学性主要是语言富于形象,往往用极简练的言词写出人物的精神语态和性格特征,用极精练的文字描述和表达人们的各种活动和内心感悟。例如,《学而篇第一》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短短10个字,把客人的身份,主人的态度,会客的气氛,表述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如果用白话文来说,就得讲:你是从远方来的好朋友,我们感到无比的高兴啊!不仅文字增加一倍,而且显得平平淡淡。如果用*人的习惯表示,那就变成这样:恩咧嘎从咯远的地方来,硬是一位贵客咧,我们大家都高兴不厌哒。这就显得更哆嗦和累赘了。这样一对比,更彰显了《论语》文学价值的所在,也说明文学语言的巨大魅力。
4.《毛泽东诗词鉴赏》
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作为诗人的毛泽东,不但在当代诗人中独领风骚,就是与历史上的历代诗词名家相比,也很少有人与之比肩。大诗词家柳亚子赞毛主席的诗是,“才华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
同为诗人的陈毅元帅认定毛主席是“诗词大国推盟主”的地位。
毛主席一生中留下了150多首诗,是中华诗库中的瑰宝,是当今最雅致、最精彩、最厚重的一部“诗经”,是留给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主席诗词汇集和赏析的版本较多,有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印的《毛泽东诗词集》,《毛泽东诗词书法鉴赏》,有邓力群同志主编的《文化巨人毛泽东》以及许多地方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赏析》等等。这次我给大家推荐阅读的是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鉴赏》。这是一本阅读毛主席诗词的辞典,它以创作时间先后为序,收录了毛主席的63首古体诗词,特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为每篇作了必要的注释,包括创作背景、发表情况、所用典故,以及人名、地名、史实等,并对其构思、用典、意象、表现手法等艺术风格作了深入的剖析。这本辞典对我们学习毛主席诗词很有帮助。
我们学习毛主席诗词,一方面要学习伟人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自强不息的豪迈性格,永不言败的乐观主义精神,人民至上的治国理念,同时要学习伟人文学艺术的独特风格,博学多才的大师气魄,用笔如神的技能技巧。通过学习毛主席诗词,既在思想上、灵魂上来一次升华,又在文学上、写作上来一次深造。比如,我们学习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就有一种百读不厌的感觉,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享受,一次启迪,一次激励。毛主席写的这首词,以超凡的想象力和非凡的感悟力,借景抒情,谈古论今,纵论上下五千年,横扫神州九万里,以“江山如此多娇”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绝妙景句,抒发了浓浓的爱国情怀和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颠簸不破的真理。这是古今中外诗词中无与伦比的杰作。我们要把学习毛主席诗词当作必修课。
5.《平语近人——***总书记用典》
《平语近人》是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抪电视总台联合举办、康辉担任主持人的《百家论坛》特别节目整理而成的视频制作书。节目从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
节目分为“一枝一叶总关情”、“治国有常民为本”、“囯无德不兴”、“只留清风满乾坤”等12集。每一集将习总书记所引典故的原文、中心主题,由主持人介绍,再由经典释义人释义,解读人解读,朗诵人朗诵,还有嘉宾现场作答,把每一处用典都阐释得清清楚楚、有声有色。我们学习《平语近人》,既可加深对古代经典名言和典故的了解,从而为我所用,同时,对***同志弘扬中华文化,善用典故表示钦佩和敬意。
除上述五本书外,建议有计划地读读中国近代史,以史明鉴,以史增志,以史增信;
再读点哲学,以提高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
三、如何读好书
根据一些勤于读书,善于读书有识之士的经验,结合我的个人体会,要想把读书活动有效开展起来,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培养读书兴趣,提高学习自觉。
读书是利国利己,延年益寿的有益活动,必须带着感情,怀着激情,充满热情,积极参与,不能有丝毫勉强,来不得半点应付。要高度自觉,求学若渴。这种自觉,源于自身的需要,工作的需要,时代的需要,(第一部分业已阐述)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
不是软指标,而是硬任务;
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要把读书当作精神食粮,像物质食粮一样,须臾不可脱离。有了这种自觉,就会有自推力,爆发力,就能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二是勤学苦练,锲而不舍。
勤奋好学,是读好书的基本前提。唐代文学家韩愈有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说的就是,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勤奋。同样,读书学习也是如此。要想获得较多知识,要想学懂弄通,一是要勤学,不离不弃,持之以恒;
二是要勤思,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三是要勤练,温故知新,巩固扩大学习成果。这“三勤”的本质就是学习上一定要用苦功。所谓“学海无涯苦作舟”,“天才源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就是这个意思。古今中外凡是学业有成者,必是勤学苦练者。大家都知道“悬梁刺股”的故事,说的是东汉时期的孙敬,少年好学,经常关起门来读书至深夜,疲倦时打瞌睡,就把头发系在房梁上,一打瞌睡就会低头牵动头发,醒来后继续读书,这就是“悬梁”;
“刺股”说的是战国时苏秦,读书时准备了一把锥子,读到深夜打盹时,就在大腿上一刺,又振作精神再读。孙敬和苏秦后来都成了最有学问的谋士,成为了当时有名的纵横家、政治外交家。
三是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读书切忌浅尝辄止,囫囵吞枣,必须学深学透,“打破沙锅问到底”,把书本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知识,变为指导实践的法宝。知识的海洋,浩瀚无际,书中的奥秘,层出不穷,诸多疑点有的可能自己看不懂,弄不清,这就需要虚心请教,多方求问。一定要甩掉架子,放下面子,甘当小学生,拜能者为师,尊贤者为首,以他山之石攻其玉。只要虚心,再加上用心,老师处处皆是。在家里,夫妻、父子、兄弟、爷孙,都可互相求教;
在单位,领导、员工,亦可互为师生;
在社会,朋友、闺蜜,更可随问随答。还可借助读书工具,过去可查阅辞海、字典,现在更方便,在百度一捜索,什么问题都可找到答案。真可谓是贴心“老师”,“高级顾问”。
四是要注意学习方法,坚持循序渐进。
阅读是门大学问,必须以严肃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求实的作风来对待,方能获得理想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学习方法上,提倡三个结合:一是常态与动态相结合,即平常坚持阅读与临时突击阅读相结合,以前者为主。要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日积月累,细水长流;
二是通读与熟读相结合,在通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主攻难点,记住亮点,把劲使在刀刃上,把时间用在关键处。三是学与用相结合。要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不能成为“读死书,死读书”的“书呆子”,而应成为博学多才、应用自如的大才子。
谢谢大家!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