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这次心得健康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心理健康的真正意义,它是心理和身体的健康而且是能够正确和接纳自我,能正确感知并接纳现实。要实现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春期12篇,供大家参考。
这次心得健康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心理健康的真正意义,它是心理和身体的健康而且是能够正确和接纳自我,能正确感知并接纳现实。要实现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人格全面发展,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这次学习我有很大的收获,感受颇深。
一、补充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许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状。
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对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调适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
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三、学会放松,做一个健康的人。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1、特殊生理原因,是思想冲突的根源
我们一直在说,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总是要与父母反着干,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存在感。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叛逆呢?只是因为激素变化引起的吗?
最新研究表明,人类青春期的大脑虽然在飞速发育,可以拥有思考抽象概念和复杂逻辑等成人拥有的能力,但在人际交往方面,还远远没有成熟。
在医学影象研究中,人们发现青春期的大脑与成人大脑有两个重要区别。
一是青春期大脑的连接会不断发生变化,容易把外界的评价往激动和负面的方面去诠释。比如,父母评论孩子某次不理想的考试成绩。在成人看来,这只是友善的建议,而青春期的孩子却认为是被父母否定了个人价值,甚至会说出自暴自弃的言语。这也是父母无法理解,为什么孩子会突然情绪激动的原因。
其二,这时期的孩子,他们的前额叶皮质正在疯狂成长,就像一株无人修剪的茂密灌木丛。前额叶皮质的工作正是负责我们调节情绪和控制冲动。直到人类长至24岁,大脑才会对不需要的情绪连接进行删除。青少年正是被这些神经系统所支配,才会快速进入防御状态,敌视被他们视为责备的。行为。所有成人都经历过青春期,虽然我们在那时并不知道,如此多的麻烦都是因为大脑发育不完善引起。可是,我们也做出过古怪奇特的行为,做为过来人,不是更能理解他们,更能包容他们吗?
2、寻求科学的沟通方法,多赞扬少责备
近年来,有一个心理学名词流行为父母群里,就是“标签”。家长们虽然明白了不能给孩子“贴标签”,但不明白具体该怎么做?就像,我们会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如果不听话呢?就是坏孩子。这是不是就是标签呢?《赞扬与责备》指出,在一些家庭里,评判的词语像标签一样贴在人的身上,比如母亲对晚起的女儿说:“又要迟到了,你真是个不懂事的孩子。”
而另一些家庭里,则用积极正面的语言为孩子指明未来的方向。同样是女儿晚起,母亲说:“今天要迟到了,明天可以将闹钟再提早十分钟。”我们可以看出,标签与指南的区别在于,标签是对人品的评判,指南是对行为的评判,并且前者是发泄责备情绪,后者却需要指明改正的方向。对于所有家长来说,提出自己孩子的缺点,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然而责备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不仅让孩子开启防御系统,同时也反向伤害了父母自己。我们的大脑在愤怒状态时,会搜索出很多让我们愤怒的理由,甚至于让我们害怕地自问:“要是不改正错误,他这一辈子不就全完了吗?”
负面的责备就像一把双刃剑,即伤害了被责备的一方,也没有放过进行责备的一方。那么,怎样把责备正面化呢?其实,只要给责备再加一个改进的方向,那就成了可以鼓励人的指南,甚至还可以传递“你可以做得更好”,这样赞扬的信息。当我们把责备的对象认定为一件小而特定的行为,帮助孩子去改正,并及时给予孩子赞扬,那我们与孩子之间的爱必然会蓬勃生长。
3、不做情绪化的父母,理解孩子的感受
现实生活中,父母会因为工作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情绪化,无法理解孩子激动或欢快的情感,甚至认为那是无理取闹。
佩格·斯特里普的《恶母》一书中,斯特里普的母亲会因为女儿的快乐而感到愤怒、气恼。
她的理论是:“假如我觉得烦恼、失望,那么别人不应该认为生活是可爱的。”
心理学家卡罗尔·吉利根指出,当我们因自己的感情而受到责备的时候,唯一能维护与对方关系的方式,就是从真正的人际关系中脱离出来,让它变成一个“披着外衣”的人际关系。你为了被对方接受,而宁愿抛弃真情实感。
我们不能只欢喜于孩子表面的顺从,而忽略他们为了被父母接受,而伪装起自己真实的想法,同时也封闭起自己的情感。这也是很多家长所说的,孩子越大,和我们的话也就越少了。当父母的情绪与孩子的情绪不在一个频道上时,我们先要让自己恢复冷静状态,然后告诉孩子对于他现在的情绪我们能够理解。可是,因为我们自身的某些原因,需要一些独处的时间,也希望孩子理解。
沟通是一门艺术,是建立于双方平等的基础上。青春期的孩子有着他们独特的视角,但不代表就是坏孩子,反而需要父母更多的关注与关爱,还有理解与支持。
附:若想与青春期的孩子更好地沟通,父母需要注意以下这些细节:
1、别太“父母”
在孩子面前放下父母的架子,避免强硬态度,不然会影响亲子关系,并会令孩子有恐惧心理。
2、理解在先
即使孩子的想法或行为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多些理解和宽容。然后再耐心地告诉孩子自己对此事的看法,以及自己反对这样做的原因。要杜绝简单地否定或以长辈的身份粗暴地压制孩子的做法。
3、充分信任
信任会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并会让孩子有信心做得更好。
4、减少指责
简单而粗暴的指责会让孩子大失信心,并改变对自己的评价。父母应该变指责为帮助孩子分析事情的本质与发展趋势,引导孩子在反思中进步。
5、少下命令
对孩子过多的要求和乱下命令,不但会让孩子产生压力,还会激增孩子的逆反心理。
6、维护形象和尊严
对孩子的不足和过错,不要在外人面前随意评述,这会让孩子觉得没面子而对父母产生反感。
7、注重孩子感受
凡事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遇到不愉快或委屈的事情,应该适当安抚。
8、切忌唠叨
对于同样一件事情,说得次数多了,肯定会让人烦,也会激起孩子“你越不愿意让我做,我就越做”的心理。
9、适当放权
对孩子有能力做的事情,应该让他们试着自己处理,给予他们管理自己和独自处理问题的机会。孩子会为父母的进一步信任而高兴,并能从中体悟成长。
10、议事表决
对于家中的一些事情,应该引导孩子参与决策,这会增强孩子对家这个概念的理解和感受,也会让孩子因有发言权而拉近与父母的距离。
青春期是孩子与父母张力最大的时期。如果家长能够有效陪伴孩子度过这一时期,孩子将有机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建立起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0xx年12月15日15时20分至16时,xx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青少年项目社工于xx实验第一中学701班举办的“青春期主题班会”完美结束。本次班会通过游戏、知识讲解和情境扮演的设计,让该校的13-14岁青少年学生了解青春期的身心变化及可阶段中常发或多发的心理问题,进而为进入青春期做好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并学会通过放松疗法或者一些其他的放松方法缓解青春期的压力。
班会共分为3个环节,共32位学生参与其中。第一个环节,社工通过提问及分享的环节来了解学生对于青春期的了解,后经由ppt等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讲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第二个环节,社工进行游戏传纸条,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们在情境中了解青春期可能会发生的心理问题的症状,加深学生对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的。了解和认识。第三个环节,社工尝试引导学生们进行肌肉放松训练,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习一些其他缓解压力的方法,在此过程中社工也发现学生都能积极地给出自己行而有效的减压方法来参与到社工的提问之中。最后,下课铃响起,在学生们认可的掌声中本次的青春期主题班会也正式结束。
本次主题班会让所有学生都对青春期的生理及心理变化知识有所了解,也让学生们学会如何缓解自己的青春期压力,希望这次班会课可以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渡过青春期!
为了加强班级凝聚力,建立团结奋进,友爱和谐的班集体,按照工程管理学院主任xx周例会工作部署,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1501班于20xx年11月12日20:10在2120教室召开了以“团结合作,共创和谐班级”为主题的班会,班会由辅导员程浩老师主持。
出席本次班会的领导和老师有:工程管理学院副主任、学生科科长、15级辅导员,14级辅导员。
班会首先由辅导员老师介绍了近期班级管理工作总结,指出班级管理工作中较好方面和存在的个别问题,并以此引出“团结合作,共创和谐班级”的主题。随后向同学们分享了两个关于团结的寓言故事,并和大家交流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告诫同学们要珍惜自己的大学生活,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团结合作。
其次,由本班学生xx做了以“团结合作 共创和谐班级”为主题的激情演讲。随后学生们围绕“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班集体,如何建立和谐的班集体”分组进行激烈讨论,并积极发言。接着班级学生刘榕飞带领全班同学宣读了“团结合作 共创和谐班级”的倡议书,号召全班同学积极行动起来,为共建和谐班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再次,学生科科长对本次班会做总结,并对同学们提出了要求,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刻苦专研专业技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信城轨1501班这条大船也一定会载着大家梦想顺利抵达成功的彼岸。
最后,副主任对此次班会做出了精彩点评,他对本次班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指出此次班会呈现出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学生参与度高,教育目的性强等特点,班会能取得如此高的反响与辅导员的精心策划和学生们的积极参与是分不开。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领会班会的意义,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整个班会过程中,师生交流气氛融洽。伴随着歌曲《朋友》优美的旋律,本次班会圆满结束。此次班会的成功召开,对我们今后班级管理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会后,学生们纷纷表示以后一定树立集体为主,个人为辅的思想意识。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投入到班级建设中,传承和发扬团结奋进,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为创建和谐班级不断努力奋斗,为自己的青春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怎么合理安排大学生活,如何坚持住最初的梦想?为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适应大学生活的角色转换, xx月1日晚18时,法学院xx级在群庐举办了“健康之路,从心开始”精品班会活动。
班会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新生走进大学校门以来面临的困惑和如何适应新生活的转变展开。班级中的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要充分发挥每一个成员的作用,做到班荣我荣,班耻我耻;同时,班级不仅是一个集体,更是一个家庭,要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给每一个成员家的感觉。各小组同学踊跃发言,强调关爱他人,关注身边小事,真诚为他人服务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大学“三颗心”即专心、诚心、爱心,以此指导大学的生活和学习。
“先成人后而成才”,大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学习,还要有一个积极向上、健康的心态,法学院“健康之路,从心开始”精品班会活动有利于学生意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积极的心态认识心理问题,同时主动寻找正确的途径解决问题。
正常人的性幻想和精神病人的幻觉是有本质区别的。性幻想是能自我控制的、暂时的,幻想者能清楚地认识到其内容是虚构的、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是受主观意志所支配;而精神病幻觉则是一种病态,是一种虚幻的知觉障碍,患者不能辨别和批评,甚至在幻觉支配下会产生各种冲动、怪异行为,诸如毁物伤人,指手划脚等等。
性幻想主要是由于对异性的迷恋。在青春发育期,我们常会对一些根本不认识自己的偶像产生倾慕和种种幻想,每天望着偶像的海报编织美梦。这种性幻想对于我们有时还有帮助。性治疗师经常建议利用幻想来刺激性反应。性生活活跃和愉快的女性,往往亦有丰富的幻想经历。幻想的妙处在于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不怕别人窥破,容许我们暂时超脱现实;用幻想可以加强自我价值观,使我们集中注意自己的优点;用幻想还可以舒缓压力和紧张,帮助我们应付情绪压力,并及时减轻妨碍我们获得满足的最大障碍--焦虑。
从本质上讲,自律就是你被迫行动前,有勇气自动去做你必须做的事情。自律往往和你不愿做或懒于去做,但却不得不做的事情相联系。 律 既然是规范,当然是因为有行为会越出这个规范。一个自律能力非常强的人,无论事情大小,他都做得比别人成功,哪怕是日常生活中的刷牙洗脸等小事都会处理得有条不紊。即使有一天当他回家后,已经站都站不住了,他还是不会倒床就睡,他也要克服身体上的疲惫,坚持进行洗漱,绝不放纵自己的行为。这是什么行为呢?这就是自律的行为。而有的人,只要是遇到一些让自己讨厌或使行动受阻挠的事情,他们就会放弃,就会受自己情绪的干扰,也不愿意去争取,他们就开始自己打败了自己。所以,要先让孩子认识到自律的重要性。
招式一:主动交流 每天找一点时间比如饭前或饭后,和爸爸妈妈主动谈谈自己的学校、老师和朋友,高兴的事或不高兴的事,与家人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乐。
招式二:创造机会 每周至少跟爸妈一起做一件事,比如做饭、田里的劳动、打球、逛街、看电视。边做事情、边交流。
招式三:认真聆听 当被父母批评或责骂时,不要着急反驳,试着平心静气地先听完父母的想法,说不定你会了解父母大发雷霆背后的理由。
招式四:主动道歉 如果你做得不对,学习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主动道歉,往往会取得父母的理解。
招式五:善于体谅 可能错不在你,你有很大的委屈。但是先不要去争辩。也许父母过于劳累或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麻烦。换个时间和地点,再与父母沟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呢。
招式六:控制情绪 与父母沟通不良时,不随意发脾气、顶嘴,避免不小心说出或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想动怒时,可以深呼吸、离开一会,或去用凉水洗把脸。
招式七:承担责任 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主动分担家庭的一些责任,比如洗碗,倒垃圾,擦窗,干些农活等。趁机还可以跟老爸老妈聊聊天。
招式八:讨论问题,达成一致 学会遇事与父母讨论,并就如何行动达成一致的意见。例如父母会担心子女沉迷计算机而荒废学业,如果能就玩计算机的时间和学业的平衡作出讨论并达成一致,问题和分歧就能解决。
心动不如行动!想想看,在未来的一个月内,你跟父母沟通时可以尝试用哪些“招式”呢?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是需要时间的。从自己做起,慢慢学习,不轻言放弃。如果你还有什么新的招式,千万别忘了与大家分享。
做一个好听众
随着年龄的增大,许多青少年认为坐下来同父母细诉衷肠是一件很别扭的事。而对于父母来说,必须设法让子女觉得那样做是很自然的,其诀窍就是要让家里时时有一种“聆听的气氛”,这样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要跟人商谈,自然会来找你。要达到这个目的,其中一个好办法就是经常抽空陪伴孩子并做一个好听众,而晚饭是全家共聚的好机会。可惜这一点往往被一些父母忽视。同时,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很少同父母一起吃晚饭。父母如果每天晚饭时肯留心听儿女说话,会让儿女觉得自己受重视,而创造这样的“聆听气氛”会很有效。
与子女平行交谈
用平行交谈的方法跟青春期的儿女谈话往往能引起热烈的反应。所谓平行交谈,即父母与子女一起从事一些普通活动时进行交谈,但重点要放在活动上,而不是谈话的内容,双方也不必互相看着。这种谈话方式会让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轻松自在,而对父母来说尤其如此。几乎从事任何活动都能得到这种相处的机会,例如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或进行体育活动。一位父亲就很会利用这样的机会:“我常常和14岁的儿子在清晨打羽毛球,那时候我们往往谈起某位老师或学校里发生的某件事情,但都只是随便聊聊,不是严肃的讨论。我发现儿子很喜欢这种形式的谈话,从这种活动中我也较好地了解到儿子的情况。”
只做顾问不做“指导员”
有时父母提出的意见即使很好,孩子们也不喜欢,因为他们需要的不是“指导员”,而是顾问——只会细心地聆听,协助他们做出抉择,不是插手来干预他们的事情而是建议他们改弦更张。要是孩子把事情搞砸了,不宜直接干预、批评,孩子不喜欢别人指出他们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更不需要别人教他们如何走出困境。父母应 该协助子女仔细检讨这件事,青少年往往能自行想出叫人拍案叫绝的解决方法。
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天地
青少年需要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并非完全由父母来控制,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都渴望有自己的空间,父母尽量不要擅入他们的房间,不要让他们觉得只有跑到外面才会有这样的空间。我的一位同事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说:“孩子的房间里常常挤满了他的朋友,他们或谈天说地,或吃东西,或玩电子游戏,虽然经常吵吵嚷嚷,但我觉得这并不要紧,因为只要孩子没有变坏,很安全就行了。”
当代的青少年越来越渴求有自己的私生活,他们往往因此变得感情冷淡、喜欢独处,不肯与父母在一起。有些父母被十几岁的孩子避开或推开会感到很难过,其实这是青春期子女正常的表现,很多父母不明白的是,尽管孩子想避开父母,却不希望父母也这样对待他们。
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做父母的把不想直接向子女说或可能不中听的话写下来。因为把话写下来,你的话就会显得很有分量,一般人会认为白纸黑字更加可信,而且可以一看再看。有一位美国的母亲发现她14岁的女儿已经开始同男孩子约会了,她想向女儿强调性爱可能引起的危险后果,但是每次刚刚开口,女儿就不耐烦地说:“这些我早就知道了。”于是这位母亲就写了封信给女儿,她在信中细说了她的忧虑,还说她知道自己不能对女儿凡事都要过问,然后她把信放在了女儿的床上。女儿一直没有表示收到过这封信,直到三年后的一天,母女俩正在厨房里忙着,女儿突然开口说道,她正在等待那个人的出现,因为“那封信影响了我”。
不要无所不问
青少年通常不会把很多有关自己的事告诉父母,如果你的孩子也是这样,你应该把孩子告诉你的任何事情都视为礼物,加以珍视。曾有一位身为人母的同事,有一天她15岁的女儿回家后就抽抽搭搭地哭泣,但没有告诉她原因。于是她陪女儿坐在沙发上搂着她,过了一会儿,女儿就走出房间不哭了。那位母亲始终不知道女儿为什么哭,但她明白那一天女儿需要的不是自己的提问而是慰藉。几年后母女俩谈起这件事时,女儿已经记不起哭泣的原因,但是她说她记得当时母亲在她身边,而对女儿来说,母亲在身边才是最为重要的。
对刚刚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进行教育,是一个需要不断与之进行对话的过程,要不断地重新调整与孩子间的关系,要进行坦率的沟通。青少年真正需要的是这样一个引导者:一个成熟而明白事理、在他们需要帮助时,能够立即伸出双手援助的人。而对于天下所有为人父母者来说,看着自己的儿女慢慢地成长,并且渐渐地了解他们自己,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就是最大的安慰。
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家庭教育的好与坏,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对青春期女孩子进行早恋教育?
青春期女孩子的早恋教育
一、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不使矛盾激化
处于心理发展期的少男少女,对方面多是封闭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做为家长要仔细观察,引导,让他们无意间能把隐私暴露出来,这就给父母提供了教育的机会。家长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赢得他们的信任。别把早恋视为洪水猛兽,它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家长通过讲人生、树理想、论道德、比学习,很好地引导孩子,为孩子答疑解惑。
我和孩子们沟通时,他们帮助我分析过初、高中阶段的同学早恋的原因:
其一、寻找精神依托。激烈的学校竞争使大家神经高度紧张,异性间或许能得到少许安慰,互相倾诉,逃避现实。
其二、受某些爱情小说和影视的影响,甚至课本中的爱情故事……这些对于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无疑有诱惑力。
遇到早恋的孩子,不要打压、呵斥。家长、老师要伸出热情的双手,给予他们真正发自内心的温暖,做耐心细致感化和艰苦的思想工作。必要时,不妨请教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对迷途的孩子予以教诲,相信孩子会转变的。
二、正视早恋,不放弃希望
青春期孩子逆反心理严重,解决早恋的难度大,学校、家长对早恋反感,加上早恋难于启齿,所以容易各方都捂着、盖着、藏着,甚至放弃教育希望,最终酿成不良后果。
如果孩子真的早恋了,家长一定要认真对待,切不可掉以轻心,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努力把家庭营造成一个温馨、和睦的乐园,让孩子有安全感。发现孩子 早恋,要分析原因,对症解决。是因为同学们起哄造成的所谓“事实”?还是一时感情冲动?是青春期的困惑还是学习过于紧张?通过做细致的调查,然后对症下药,耐心做好思想转化工作。
2、积极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不要一开口就问学习如何?成绩如何?名次如何?可以从生活的其它方面,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沟通交流要讲艺术,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找到解决方法,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3、帮助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遇到困惑。譬如,家长期盼孩子成绩优秀,孩子却不理想;学校反对早恋,孩子却陷入恋情;孩子因为违反纪律甚至被误解,遭到严厉批评……这些矛盾冲突会使孩子觉得心里压抑,平时要抓住时机,多与其沟通交流,及时帮他们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4、与学校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孩子发生早恋,家长既不能掉以轻心,也别大惊小怪,视为洪水猛兽,更不要难为情。要及时与学校老师保持密切配合,放下面子,积极沟通,配合老师,共同解决孩子存在的问题。
什么是青春期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
一般来说,女孩子的青春期比男孩子早,大约从10-12岁开始,而男孩子则从12-14岁才开始。不过,由于个体差异很大,所以,通常把10岁至20岁这段时间统称为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的高峰。这一期间,不论男孩或是女孩,在身体内外都发生许多巨大而奇妙的变化。因此,掌握和了解这一时期身体内的变化,对孩子顺利渡过青春期来说,无疑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
青春期是指个体的性机能从还没有成熟到成熟的阶段,在生物学上是指人体由不成熟发育到成熟的转化时期,也就是一个孩子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个性性发育成熟,已经可以生育。由此可以看出,青春期主要是以生理上的成熟为标准而划分出来的一个阶段,它与从心理或社会方面划分出的人生阶段有重叠。在人体生长发育阶段,青春期占一半或更多一些时间。青春期目前在各国并没有一致的年龄范围,一般指13、14岁—17、18岁这个阶段,在心理学上,它又称为青年初期,相当于教育学上的中学阶段,以身体的急速成长为特征。而青年期除了包括青春期外,还将延续至25—30岁。由于男性的成熟比女性晚一年左右,所以可以把男性的青春期年龄范围确定为14—18岁。偏早或偏晚1~2年,都属正常现象。人们通常把这个年龄阶段的男性称为少男,而同样年龄阶段的女性称为少女。在青春期不仅身体上有了明显的变化,而且在心理上也常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学生的态度形成是不稳定、不持久的,有时还具有偶然性。要巩固和强化他们的自律意识,就需要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让他懂得哪些是他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独立完成,自主决定。如:学习任务主动按时完成,休息娱乐时间学会自己控制,与人交往学会判断是非,有些事情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等自己拿主意。当他们做对了,我们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更有信心。
人们的传统观念认为女生比男生文静、乖巧、懂事,可以让老师、家长少操心。
相对男生而言,女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强,对自己需求的表达方式上也要含蓄些,正因为这样,在家庭教育和老师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容易被忽视。
事实上,女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更需要老师家长的关注。
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女生比较关注自己的心理状况,相对来讲心理负担也更重些,因此女生对于抑郁、焦虑和恐怖的体验显著高于男生,这几个指标主要是指在我们的同学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卑、心神不宁、消极应付,日常生活感觉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不足,失望、悲观情绪多,还有就是平时表现有些烦躁,坐立不安,紧张等等,可以看出女生不出问题还好,一出问题可能就比较难受,所以我们还是会更多关心女生。
对于女生心理的困扰,主要是人际交往,早恋问题,还有就是学习(前途及就业)焦虑,这是影响女生心理健康的几个重要方面。
前两个问题都体现青春期心理的特殊性,也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
其实,我发现现在你们仿佛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会,还很老练,说出话来是一套一套的。
但实际上你们还是非常需要指导,而且是科学的、全面的、及时而有效的指导。
比如说早恋(在这里我也想和大家探讨一下,是否应该就叫做中学生情感?)问题,现在的影视剧、文学作品对于爱情的渲染已达到了一个非常高度,中学生(甚至于是低年级的初中学生)也开始“将爱情进行到底”。
家长和学校对于这件事情当然是格杀勿论,“禁止”什么什么,“校规”几条明确列出。
我看到的一个例子是浙江省的一所知名重点中学——温州中学有一个校规是“男女生的单独交往不能脱离公共区域”(话比较拗口,原话不太清楚了,大概是这样了。),可是以身试法的“革命者”却是越来越多。
我当过班主任,做老师十多年来,到我办公室来和我交流的学生也有一大部分是关于男女生交往的,我发现,学生对于男女生交往往往会走两个极端,有的学生对异性同学有了好感,就惊惶失措的,好象自己变得很肮脏了一样,就希望自己赎罪(对不起父母、老师云云)或者要解脱“让我如何不想他(她)”;而另一部分学生则非常热衷于“谈情说爱”,每天迷离恍惚,“幸福”得晕头转向,不能自拨,甚至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性行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又为什么说是片面呢?因为我们的青春期教育没跟上。
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职业高中,短短几年功夫,男生女生在生理上实现了一个大跨越。
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想一想,生理上的成人化就慢慢实现了,很少有爸爸妈妈跟我们的学生讲过在这样的一个时期应该要注意什么问题,只是一味的管吃管住,管穿管用,出了问题又一把泪一把鼻涕的说自己费了那么多的心思,怎么孩子会变成这个样子?光有吃有穿还不行呀,孩子还有好多的问题和困惑没有解决呢,父母那儿没有给出答案,老师那里又只讲ABC,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所以就纷纷走“自学成长”“偷师学艺”的道路。
我曾经看过一个调查:青春期的一些生理卫生常识只有不到百分之八的同学来自于父母和老师。
我到新华书店去看书,总有这样的情形:一本标有“性教育“字样的书,总是被翻得破破烂烂的。
许多都是中学生模样的,在偷偷摸摸的看。
有人一从旁边走过,总是遮遮掩掩的。
有了电脑了,能上网了,就在网上随便乱看,有的父母还以为孩子在家学习呢。
有的人说了,父母当年也没有谁教,不也是平平安安的过来了吗?可是对比一下现在社会环境,网络、杂志、影视、各种动漫(说句老实话,好多动漫书我都不敢翻,太吓人了!)正常的教育之路没有,那就只有走歪路,而且渠道非常多,不就是一些青春期的生理教育吗?哪里都能看到一点。
——而哪里才是真正负责任的教育渠道?哪里才有科学的青春期教育?又都不是,不出问题才怪呢。
比如你们不懂,就会去尝试,失败,就会造成阴影,整个人消极的因素会增加。
而等到真正的青春期教育开场后,我们的学生心理早变得扭曲了——因为感觉“偷学来的东西总不会是好的”,学生的心理本是一张白纸,你家庭教育不讲,学校教育不管,那就只好由社会来教育了,社会却是个大染缸。
有一次我们在上大学的时候去展览馆看艺术展,是毕加索的美术作品,里面有一些人体画。
当时还有一个中学生团体。
参观完后的留言本上,我们看到这样的留言“毕加索是个大流氓!”“色狼……”“谁看谁流氓”。
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学生究竟怎么了?
今天我想跟大家讨论的问题,更强调青春期心理这一方面,因为只有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才是完美的人生。
学生在生理急剧变化的时期性意识也在增长,这是一个自然的规律。
而你们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讲,她的发育更早些,也比男生更早的进入角色,在心理上也早熟。
我们来讲第一个问题:
一、中学生有性心理问题吗?
有的。
初中学生爱慕异性的问题、高中学生追求异性的问题,都是性心理问题。
青春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称为异性接近期。
随着生理发育和对性有了基本了解,中学男女同学都相继表现出了一种喜欢彼此接近的心理。
这种男女生之间彼此愿意接近、互相吸引的心理,是青少年性心理发展中的必然过程。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萌发阶段,体内迅猛增长的性激素分泌,使其性心理的感受和体验明显增强。
但从总体上说,仍然是比较朦胧的。
到了高中阶段,进入了青春期发育的中晚期,兴奋与抑制基本处于平衡阶段,特别是心理上由于高级情感的发展,使他们的性心理受到了极大的牵制。
这是中学生性心理可塑性的内因,家庭和学校的环境影响、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则是他们性心理可塑性的外部条件。
我们注意到,易出现问题的学生,首先在家庭教育方面就出现了问题,要么是父母不闻不问,疏于教育;要么就是教育方式不为学生所接受。
前者是失职,后者是失当。
常见的性心理问题有:
1、异性交往不当
中学生的异性交往活动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社交能力强的、担任学生干部的、性格开朗的学生,一般都能主动地与异性交往;而有近10%的学生基本上与同龄异性保持着实质上的隔绝状态,形同陌路人,这是异性交往不当的表现之一。
有一些学生最后发展成不会与异性同学交往,一有接触就脸红,表情不自然,并不是他(她)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而是异性交往敏感导致的结果。
有的学生在上了大学,走入社会之后就有了异性交往的障碍。
另一表现则相反,那就是交往过密,这种行为有年龄提前、范围扩大、后果严重的趋势,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引起这种趋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①性早熟是该行为年龄提前的生理原因。
性意识萌芽提前,较早对异性产生好感和爱慕,成人感过分强烈,然而生理成熟并不等于社会化成熟,形成了生理水平与心理水平之间的差距,把异性间的仰慕当作是成人间的恋爱,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害怕的“早恋“就是这种矛盾处理不当的结果。
②教育滞后及社会文化的影响是该行为范围扩大、后果严重的外部原因。
在升学率的重压下,学校较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余文化生活,大多数学校还没有系统地及时地进行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
青少年缺乏一个健康正面的了解性的渠道。
他们易受同伴影响,从众心理强烈,校园内流行“没有男(女)朋友就很没面子”的舆论风气。
学校教师对此要不“一刀切”,严打严防,要不就避而不谈,任其自生自灭,收效甚微。
(其实作为学校教育来讲的话:严打是错,放任是罪)整个社会文化的改革激变,令我们的教师自己都需要一个整合适应的过程,更何况我们的学生?宣传媒介在爱情方面的过分渲染对情窦初开的青少年产生了很大的诱惑力,尤其港台、日韩文化已深入人心,接受力强、逆反心重的男孩女孩离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越来越远。
2、青春期紧张症
受第二性征显露以及性格特征的影响,青少年容易出现情绪紧张症,即青春期紧张症。
该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有的表现为过分关注自身发育状况,容貌外表、体重身高是否符合标准;有的表现为“恐人症”,见人就脸红,表情不自然,不敢看别人,总爱低着头,尤其是见到同龄异性;有的表现为神经异常敏感,对别人的行为如吐痰、咳嗽等行为过分注意,以为别人是借此来讥讽自己的言行、体像;有的表现为喜欢用眼的余光去看异性的敏感部位,看时精神紧张,过后会产生一定的恐慌;有的女生表现为一遇到重大事情就会月经失调或者在月经期自信心下降、感到孤独。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对于异性同学的好感?
“可能是由于我和外班的一位男生多说了几回话,同学们戏称我们是一对。
开始,我有点怕,总是有意无意地疏远他。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真的开始喜欢上他了。
1、不要喋喋不休,过犹不及的沟通
很多家长喜欢唠叨孩子,一件事说一遍孩子不听,就开始不停地说,若是孩子出现反抗心理,甚至会出现大声责骂孩子,最后让孩子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听话”。
家长可以和孩子提前约定。
究竟是孩子不听话,还是另有原因呢?喋喋不休的唠叨诉说是一种过犹不及的沟通方式,很多孩子希望妈妈不要太唠叨。家长可以和孩子提前约定,比如把起床、吃饭、做作业、休息、娱乐的时间分配好,这样不仅让孩子有时间观念,家长也免于过多的操心。
2、不要额外给孩子施加压力
家长喜欢给孩子教育,如“一定要给爸妈争气,只有学习成绩好,将来才能出人头地”;你只要考试成绩好,你要什么妈妈都满足你” ;“我所有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了,你可不能让妈妈抹黑…上次考了第五名,这次一定要进前三。”
让孩子背着高分、名利、希望去学习,心理压力自然大。有些学生成绩考得不理想,都不太敢跟爸妈说。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不自信、怕考试、怕给爸妈丢脸的心理。
家长应该设定合理的期望值。
考虑孩子本身的特点和能力,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不能主观地以高标准来要求孩子。因为过高的标准、过大的期望会给孩子带来巨大心理压力,对父母会产生不愿意交流,甚至会害怕面对父母。同时,家长应该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来确定实际的学习目标,以此来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改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交流。
3、不要揭旧伤疤,把孩子越推越远的沟通
当孩子放假在家玩游戏、或者看电视时,总习惯性地拿孩子之前不好的表现行为来反复说教。如“期末成绩不理想,上课不专心,爱玩,你当初是怎么跟我保证的,回房间好好想想,别整天知道玩……”。家长的初衷是希望孩子放假也要看看书,结果孩子反而和您顶嘴,彼此闹得很不愉快。
多看到孩子进步的一面。
家长总揭孩子的旧伤疤,这对于敏感的青春期孩子来说,极有可能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是失败者,甚至放弃努力,与家长关系越来越疏远。如果家长能关注到孩子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让孩子明白,无论他的成绩如何,只要努力了就好。孩子就会觉得家长是真的关心他、鼓励他。有时候,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才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
4、不要因为工作将孩子遗忘
在孩子上初中时,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大了,不用像小时候一样陪着孩子。所以把重心放在忙于工作或者其他的事情,缺少与孩子最起码的沟通。家长没有真正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使孩子从心底产生隔阂。
和孩子一起做朋友。
当孩子放假时,他们的业余时间较多,精力充沛,是与孩子沟通的好时机。家长应多陪孩子一起“玩”,从而“寓教于乐”。找时间和孩子一起走进人文世界,陪孩子去书店看书、博物馆、画展……也可以陪孩子看电影,去游乐场放松。组织一次短途的家庭旅行,家长挑选1-2个目的地,让孩子选择去哪。给孩子布置任务,尝试让孩子做攻略,孩子可以借助旅游书籍、或者上网搜索,寻找必去景点之类的。从而让孩子觉得自己也是小大人了,和家长沟通起来也就轻松多了。
5、了解流行的网络用语
越来越多家长发现,孩子嘴里不时吐出的字眼让自己搞不懂,他们担心:孩子动不动就“吃鸡”、“厉害了我的哥”、“打call”、“尬聊”、“你的良心不会痛吗”……这些会不会影响正常交往?要是把这些词汇用在作文里,老师看不懂怎么办?但更多的是担心无法与孩子好好交流。
家长要主动学习并使用一些网络用语。
孩子在学校,会认识很多朋友,也会接触到很多“网络用语”。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他们口中的潮流,谁不懂谁Low。家长应该用宽容和理解的心态看待这种现象,有时“另类语言”能增加彼此沟通的乐趣。当孩子发现爸妈也在有意识地学习和使用这些网络用语,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和爸妈的距离缩短了,“你懂我的梗”,亲子沟通也会顺畅很多。
从小教育学生学会自己管自己,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可是,学生不会自觉去做的,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我们不妨将教育的内容放到游戏当中。比如,我们班的学生最喜欢玩游戏。每次刚上课,我如果告诉学生这节课可以做游戏,学生一定会大声欢呼。我就故意不理他们,让他们自由叫,我一声不吭,眼睛只看手表。这时,会有几个较懂事的学生坐端正,慢慢地,更多的人坐好了,最后,等大家都坐好后,我告诉他们,他们已经浪费了多少时间,这个时间原本是可以做喜爱的游戏的。这时,大家就会互相埋怨,于是,我就教育他们,每个人都要学会管好自己,才能做更多的事情。在游戏过程当中,就是再喜欢的游戏,也一定会有学生不遵守纪律,我就会让学生停止游戏,使大家明白,只有每个人都管好自己,才能使游戏更加顺利地进行。另外,我找一些只有每个人都遵守纪律才能做好的游戏让学生去做。比如,我让学生做分组比赛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明白,每个人的自律行为直接影响大家的成绩。从而明白自律是非常重要的。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