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雪芳 张翼
摘 要:互联网时代,许多艺术类专业高校增设《陶艺》课程进行选修,一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是为了让学生从之前平面的知识结构向三维立体塑造过渡。但选修课学生没有陶艺基础,在上此课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对陶瓷工艺不够了解、缺乏相应的创新性。因此,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一定的教学创新,将互联网上的信息技术融入《陶艺》课程中,能让学生更加了解这门课程相关知识的同时,为之后的立体塑造打好基础。
关键词:陶艺;
创新;
互联网;
信息技术
1 前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同时,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指出:“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陶艺通指陶瓷艺术,其伴隨着中华文明的文化发展而不断传承和更新。当代教育强调劳育、美育、智育等全面发展,普通高校陶艺课程由此孕育而生,为了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要,通常作为一门极具美育、劳育特色的选修或必修课程进行开展。尤其随着近年来各地逐渐将陶艺制作培训等活动作为网红式休闲方式进行推广,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掌握了我国传统悠远的陶瓷文化,也使在陶艺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担负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愈加沉重[1]。在高校开展陶艺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艺术审美意识、艺术品的鉴赏能力和对创新的思路启蒙的同时,也增加了劳育、美育、智育的育人观念。
2 传统《陶艺》课程中的教学痛点
《陶艺》课程艺术类课程专业必修或选修课程,实行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陶艺的本质为一种材料性的手工艺术,必须借助土、水、火、釉等,通过陶瓷成型方法来实现创作意图。通过课程学习引导学生进行陶瓷艺术创作,培养学生能独立掌握陶瓷艺术制作技法和陶瓷艺术鉴赏的能力。让学生在今后能够运用所学的陶艺相关知识进行艺术创作和支撑转化为其他材料的技能。
随着当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不同领域之间进行了破壁融合,不少先进科学技术融入教学当中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陶艺作为艺术类传统手工艺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一直是老师做,学生看,再练习,这就导致以依靠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冲突,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以下教学痛点,主要有:
2.1浅——陶艺知识结构单一
学生课程上通过传统教学模式的培养,对于陶艺知识的获取只限于老师的教授,而不能从多方面、全方位地去获取。
2.2疏——陶艺制作流程生疏
传统陶艺制作过程当中有七十二道工序,而有些工序是不能够通过直观的方法去了解,导致学生对于一些陶艺制作流程感到陌生。
2.3弱——陶艺作品审美薄弱
在传统的陶艺教学过程当中,只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而忽视了学生艺术审美的培养。
2.4拙——陶艺作品创新不足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吸收知识的过程过于单一,学生一味模仿老师的创作,过于追求技能方面的成长而缺乏个人创新能力的表达。
3 教学模式重构
《陶艺》课程一般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训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理论部分一般就是介绍陶艺的相关作品和技法,实训部分则让学生进行作业创作。基于传统陶艺课程教学模式中的痛点,将传统的《陶艺》课程内容进行了教学重构,从原来的两个部分变为四个部分:
(1)理论部分:针对“浅——陶艺知识结构单一”这一痛点,通过互联网技术中的数字博物馆和数字展览来概述陶艺的历史发展概况,以数字互联网技术来耕种学生的陶艺课程基础和丰富学生的陶艺理论知识。
(2)实训部分:针对“疏——陶艺制作流程生疏”这一痛点,通过互联网技术中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进行课程教授,虚拟仿真技术能够让学生了解一些不能用肉眼直观感受的技术,例如陶瓷在窑炉中烧制时窑内的火的变化或瓷的变化过程。
(3)审美部分:针对“弱——陶艺作品审美薄弱”这一痛点,通过智慧教室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教学。翻转课堂让学生自己发现陶艺作品的美,自主性的学习来分享陶艺优秀案例以此拓展学生的眼界,以此提高学生的作品审美能力。
(4)创新部分:针对“拙——陶艺作品创新不足”这一痛点,让学生在课后通过互联网查找自己家乡感兴趣的事物,然后通过与家乡的品牌IP或具体事物的再创作,以地方特色创新设计来发散学生的专业创新思维能力。
4 教学内容的探索
摒弃传统的、单一的、模式化的实践教学内容,取而代之以开放式的、可自由选择的实践教学内容,对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2]。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教材以及课堂的固定模式,能够借助互联网技术,打破时间与空间元素在教学开展过程中的限制,实现虚拟线上教学、教师与教学资源共享以及实时教学和自主化学习的教学发展目标,这也为高校教育改革中个性化教学开展以及人才培养能力的强化提供了坚强的依托[3]。利用当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融入课程,相比传统课程,能够通过互联网技术让学生能够更加多方面、全方位的了解陶艺的相关知识要点;
理解和掌握更多、更加富有创意的陶艺制作方法;
更加直观的可视化教学也能让学生更快捷的熟悉陶艺制作的各个流程步骤。因此,此次教学创新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以下几点探索:
4.1现代多媒体技术数字博物馆扩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取大多来源于书本内容,基于此,在课程设置上,将现代多媒体实景技术融入课程,让学生即使在学校也能通过互联网技术观看到全国各大博物馆馆藏、机构展览的相关作品,以此来扩展学生的陶瓷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陶瓷艺术审美。以故宫博物院为例,在故宫博物院的线上数字文物库中,将故宫博物院从原始时期的陶一直到现代的当代陶瓷都制作成了高清电子图片放于网上,学生能在电脑前就清楚的观看到故宫博物院的一系列馆藏作品。现如今,还有很多国家的、私人的博物馆开通了线上博物馆技术,此类博物馆除了各省的省级博物馆外,还有国家级博物馆的数字展厅、机构或私人数字展览等等,通过互联网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能多方位、多角度的观看传统与现代的陶艺作品,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在后续的陶艺制作打好夯实的理论基础。
4.2陶艺游戏app寓教于乐
通过陶艺游戏app让学生在体验陶艺游戏的过程中了解和熟悉陶艺拉坯技法。选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的乐趣中进行陶艺知识的获取,达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在游戏中学生可以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来制作陶器,当制作完成时,还可以在市场上出售,出售获取的金钱可以去换取新的图案(图案风格非常多,有中国风、欧美土著、欧洲古代等)。游戏简单而有趣,非常容易就能上手,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验了陶瓷制作乐趣的同时,勾起学生对陶艺课程的学习兴趣。陶艺正是由于其制作过程的随意性以及多种可能性并存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4]。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和当代先进的数字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在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地加强专业技能知识,同时注重培养现代化的专业人才目标,注重对学生艺术素養、学习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4.3虚拟仿真技术带学生直观的探索未知领域
传统的介绍陶瓷烧制技术只能停留在口述和长年不断的烧制实验。虚拟仿真技术的出现革新了这一观念,其实验性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使学生能在不实操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实验探索,沉浸在实验当中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随学生的意图进行多种创新性实验,形成具有交互效能多维化的实践操作环境。不同的虚拟实验数据操作不仅能解决很多专业上口头、书本无法直观讲述的事情,还能极大地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创造的能力。例如郑州轻工业大学在国
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中的项目“钧窑烧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是将钧瓷在气窑和材窑烧制过程进行了虚拟仿真的程序设计,让参与者可以在线上进行钧窑瓷的模拟烧制。通过这款虚拟仿真的程序,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的、直观的了解柴窑和气窑的窑体构造,并了解窑炉各个部分的结构和作用,同时,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对应烧制过程的操控顺序和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了解一遍。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能够解决烧制过程前准备时间长、烧制作品的时间长和费用高、过程无法参与等问题,烧制原理和内部窑炉陶瓷变化等能够更加直观的进行了解和探索。
5 教学特色与创新点
5.1数字博物馆进课堂
受疫情影响,数字博物馆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网络用词,其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博物馆数字虚拟化,将博物馆的展示场馆和展示场景通过数字虚拟的技术手段完全的呈现在网络上。学生通过网络登录数字博物馆进行线上参观,让枯燥的书本知识变成鲜活的数字模型,更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了解当代的先进技术和提高艺术观赏性。传统的陶艺课堂利用教师讲课开启学生的专业学习之旅,但是现在学生对老师口头单纯讲述纯理论的知识兴味索然。因此,本课堂首先通过融入线上数字博物馆让学生在疫情时期也能有种亲临博物馆的感觉,观看中国传统的陶瓷作品,更深刻地了解中国传统陶瓷文化。
5.2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探真知
虚拟仿真实验是采用了虚拟结合现实的方法,在互联网端通过数字技术将实验平台数字虚拟化,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进行虚拟仿真的实验操作。在陶艺课程当中,烧制陶瓷的原理仅单纯地利用口头讲述或是图片展示,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因为窑炉内的高温原因,一般是看不到陶瓷烧制变化过程的,但是通过线上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当中的陶瓷烧制仿真实验,借助平台的 3D 虚拟仿真技术资源开发与应用平台,在虚拟的环境中模仿真实环境进行实验活动,使学生了解陶瓷窑室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柴窑和燃气窑烧制的技术原理;
通过虚拟仿真项目库的资源支持下,能够掌握陶瓷烧制过程中升温曲线的烧制技术,实现柴窑和燃气窑烧成的个性化教学设计。
5.3寓教于乐——利用游戏app让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边玩边学
现如今有专门针对陶瓷设计研究的手机app,是利用数字技术在手机终端创建一个虚拟的陶艺实践环境,通过此技术学生可以在app中通过相应的操作以完成陶瓷作品的设计创作,通过数字app的实践,让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陶瓷的制作和成型过程,开发了学生的创作思路,在不需要熟练陶瓷制作技术的前提下也能通过此app进行陶瓷艺术的设计。在学生兴趣范围内增加游戏体验环节,让学生在游戏过程当中对于陶艺的制作、装饰和烧制都有初步的了解,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边玩边学的过程中掌握和理解陶艺的相关专业知识,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实践当中能够更加投入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6结论
时代的发展推动着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的不断前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亟须在当下寻找适合学生学习的新方式。通过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将互联网数字技术融入课程结构是现在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教学趋势。学习过程是信息的接受和使用过程,学习是主体和大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此次教学模式的探索是将互联网数字技术融入陶艺课程,其特点是注重实际应用,能够很好地将学习理论研究的结果运用于教学实践。将互联网教学模式融入陶艺课程,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将理论所学知识运用到专业课程的实践当中,加深艺术素养,为将来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齐.基于在教改情境下的陶艺课程实践探试教学.中国民族博览[J].2020(12),30-31.
[2]施方也,昝辉.面向素质教育的高校公选陶艺教学探究与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J].2019,36(08),230-233.
[3]陈明睿.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数字技术与应用[J]. 2022,40(05),28-30.
[4]方漫,周芳.论陶艺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中国陶瓷[J].2009(01),47-49.
猜你喜欢陶艺互联网创新“疯狂”的陶艺小学生导刊(2018年1期)2018-03-15学陶艺小学生作文选刊(2017年10期)2017-06-21做陶艺小学生导刊(2017年13期)2017-06-15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对现代陶艺的认识雕塑(1998年1期)1998-06-28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