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梅,张淑东
(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论断。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中,相关的表述为“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学者们普遍认为,这两个用语虽非一致,但是内涵并无差异。因此,本文在文献梳理过程中将二者兼容在内,作为同一主题词进行分析论述。关于现代化的研究由来已久,截至2022 年6 月30 日,在中国知网上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主题词检索,相关文献共计1 567 篇,其中核心期刊文章总计540 篇。系统分析国内学术界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的成果和不足,有利于为今后拓展和深化该主题研究提供潜在的方向参考,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扎实的理论参考。
在不同的研究视角下,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划分就会有所差异。综合学术界现有的研究成果,学者们主要从依托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和结合具体条件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第一,依托党史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发历程。宋学勤[1]在百年党史视域下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即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工业化”,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四个现代化”,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中国式现代化”,最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论断的提出。成龙和郭金玲[2]将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划分为围绕“救国、建国、兴国、富国和强国”主题展开的五个相承发展阶段。熊秋良[3]从被动到主动的探索进程、局部到全域的容量扩充、发展与创新的总体布局三个维度,分析了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百年征程。
第二,结合具体条件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发历程。一是立足独立自主条件进行分析。许多学者都将独立自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发的重要条件,但是对独立自主的理解却存在差异,因此对其生发历程的具体划分也就不尽相同。罗荣渠[4]认为现代化不是中国的舶来品,中国知识分子早在戊戌变法中就进行了初探,并在“五四运动”前后“开始比较明确地讨论探索中国现代化的道路问题”。杨学功[5]从历史观尺度将中国现代化历程分为两大阶段:从洋务运动到民国时期的学习西方阶段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独立自主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李璎珞[6]着重分析了独立自主精神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从百年党史的四个历史时期阐述了独立自主精神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的具体影响。二是着眼多元条件进行分析。学者们主要从理论、历史、实践、制度、价值等方面进行论析。鞠忠美[7]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逻辑、中国发展经验教训的历史逻辑、解决现代化建设难题的实践逻辑、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文化逻辑四重维度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生发历程。李楠[8]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逻辑是总结党的百年探索经验、理论逻辑是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践逻辑是始终遵循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价值逻辑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涵要义的研究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重难点。学者们主要从大历史观、现代化的本质等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一部分学者立足现代化发展潮流,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位势,在此基础上提炼其内涵要义;
一部分学者立足中国视域,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的价值目标、实践策略等为要素,阐释其内涵要义。
第一,立足现代化发展潮流进行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时也融通于世界现代化发展潮流。张润峰[9]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时代逻辑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创和发展,认为其内涵体现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和世界现代化的发展潮流内外部两个方面。宋艳华[10]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以人民为中心、各方面协同发展、成己达人的现代化,具有超越西方现代化的资本至上法则、一元霸权格局和独占通吃逻辑的比较优势。
第二,立足中国视域进行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植根于中华大地,许多学者在立足中国视域宏观审视其生发历程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实践策略、价值取向来阐释其内涵。徐坤[11]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就是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遵循“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两步走”战略规划,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韩振峰[12]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涵包含十大核心要素: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向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五个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实现民族复兴为目标和为人类和平发展贡献力量。
学者们在阐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发历程和内涵要义的过程中,对其基本特征也进行了归纳。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特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关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即“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13],并围绕这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部分学者则着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从中概括基本特征。
第一,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展开研究。段妍[14]详细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段论述,认为其非常精准地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和特征。黄宝成和周育国[15]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五点论述,相对应地提炼出了“主体性、价值性、全面性、和谐性、世界性”五大特征。余斌[16]认为,在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的基础上,还应从四个方面系统地归纳总结:一是锚定方向与循序渐进,二是现代化的内涵不断丰富、拓展,三是既独立自主又善于学习国外经验,四是既立足中华民族的发展,同时也着眼于全世界、全人类的发展。
第二,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百年征程中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征。许耀桐[17]结合党史四大分期,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对应性地分解为初步探索、深入探索、创新探索和拓展探索四个阶段,指出其具有七大鲜明特点: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之路,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之路,是共同富裕之路,是世界和平发展之路,是人类新型文明之路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成功之路。胡鞍钢[18]着眼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四个历史时期,从中总结出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等十大特征。虽然学者们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基本特征的具体表述有所差异,但是从实质上而言,总体共识度较高。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路径也在与时俱进地调整优化。学者们基本上都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整体视域下,透视其中典型的现代化发展实践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
张占斌和王学凯[19]从被动走向主动、外源走向内生、单一走向全面高质量三大维度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具体分析了坚持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指导、独立自主、以人民为中心和改革开放这五大实践举措。董慧[20]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百年历程,从中总结出了七条实践策略: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人民中心、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何爱平和李清华[21]基于马克思的现代化理论,从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科学技术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世界市场新格局建构六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逻辑。
部分学者在具体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过程的基础上,还立足原则性高度抽象总结了其中的成功经验。胡洪彬[22]从理论基础、具体运行、生发立场、方法嵌入和目标实现五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认为其成功密码是实现了继承性与创新性、自主性与开放性、权威性与为民性、统筹性与协调性、整体性与渐进性这五个方面的统一。徐国民[23]从领导体系、制度体系、价值体系和目标体系四个方面论述了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方法论基础。王建明[24]从党史中提炼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探索成功的三条规律: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坚持党的领导和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价值意蕴的研究是学术界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热点,学者们研究视野比较广泛,论述比较全面深入。通过梳理现有的文献资料,学者们主要从世界历史、哲学范畴和整体视野三大维度切入进行了分析,还有部分学者立足人类文明、人的现代化等视角研究了这一具体问题。
第一,从世界历史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意蕴。韩喜平和郝婧智[25]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客观上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世界意蕴:打破了西方现代化模式一家独大地位、为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邢云文[26]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四大世界历史意义:一是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超越,二是对人类文明新模式的探索,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作出了新贡献,四是为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开辟了新道路。艾四林[27]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世界意义总结为三个方面:在全世界范围内突显出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引领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方向和开辟了落后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道路。
第二,从哲学范畴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意蕴。臧峰宇[28]从现代化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历史规律的决定性和历史主体的选择性相统一、社会发展的系统性与实践探索的创新性相统一这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哲学内涵。林于良[29]立足唯物史观视域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发展的意义,将其总结为体现了生产矛盾运动规律、群众史观、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和与时俱进品质四个方面。
第三,从整体视野论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意蕴。颜晓峰[30]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探索进程中的伟大成果,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大意义。唐爱军[31]从中华民族、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社会三重视域全面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大历史性意义,认为其焕发了中华文明的活力,促进了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开启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张浩和邹志鹏[32]通过系统比较中国、西方和苏联三种典型的现代化道路的差异,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鲜明的人民性、时代性和自主性这三大优势。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整体逻辑的研究是一个庞大系统的工程,当前学术界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杨章文[33]梳理学术界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现状之后,认为存在整体性研究不足的问题,从发轫逻辑、运行逻辑和价值逻辑三个方面论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整体状况。王维平和薛俊文[34]立足马克思主义“总体性”视角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体从内涵要义、理论基础、时代背景、历史分期、目标任务、历史主线、动力机制、运行模式和制度设计这九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总体性论述。欧阳康[35]通过解析“数字之谜”“思想之谜”“价值之谜”“特色之谜”,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时代功能、思想境界、价值引领、丰富内涵与制度保障。王慧娟和张琳[36]从本质、主体、历史、现实、战略与价值六个维度系统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经验。
综上所述,国内学术界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研究总体上呈现出问题指向明确、视角多元、内容丰富等特点,产生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成果。一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论析,总体而言廓清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全貌。二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国内与国际方面、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范畴的价值意蕴论述得比较深入透彻。三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特征和实践向度梳理总结得比较全面。但是,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整体性研究、生发历程的具体划分、内涵特质的清晰界定和不同现代化道路之间的比较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今后应从这几个方面来拓展和深化这一主题的学术研究。
第一,加强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整体性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内外部因素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其生成和发展蕴含着深层次的逻辑理路。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整体性逻辑理路有限的研究成果中,虽然学者们从整体视域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成和发展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时代逻辑和价值逻辑等角度进行了多维透视,基本廓清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全貌。但是,在这一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多维分析覆盖不全面、多角度之间逻辑联系不紧密等不足,从而影响了整体逻辑研究的学理效力。因此,还应加强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整体性研究,从宏观层面厘清其生成和发展的内在逻辑,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创新探索进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第二,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发历程的研究。受多元研究视角的影响,学者们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划分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主流观点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依托百年党史的四个时期来审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发的全过程。此外,还有学者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制度逻辑和文化逻辑等视角综合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发全过程。无论从何种视角来展开研究,都要首先阐述清楚具体的划分标准,并且要从学理性视角论析划分标准和划分阶段,而不能纯粹以重大历史事件作为界限,这样才能有理有节地进行论述,为具体阶段的切分提供严谨科学的逻辑依据。
第三,细化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涵特质的研究。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学者们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关于现代化的五条重要论述的研究产生了较大分歧,主要有内涵要义说、基本特征说、实践规划说、价值取向说和综合说这五种主要的学术争论。此外,虽然现有研究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特质总结得比较全面,但是部分学者在具体表述中存在凝练不足的问题,有简单罗列现代化建设策略之嫌,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内涵要义、基本特征和实践策略研究之间的边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生发于中国,同时又在世界现代化潮流之中。因此,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涵特质的阐释要在突显中国要素的基础上,充分糅合进其在现代化发展潮流中的世界位势因子,在融通中外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而不能简单整合其具体策略,这样才能既全面又精练地阐释其内涵特质。
第四,重视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比较研究。关于这一主题现有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单一具象分析,少有基于现代化道路比较视域的研究。要深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逻辑理路,有必要将其置于世界现代化发展历程中进行分析,注重将中国与西方、苏联和其他后发国家现代化道路比较分析,尤其要重点比较中西方两种现代化道路的生发历程,在比较视域下分析不同现代化道路之间的具体异同,避免研究的同质化。在比较研究的过程中,还应结合具体的现代化理论进行审思,立足学理性高度论析其基本特征、具体实践、价值意蕴等方面的差异,这样才能清晰揭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世界现代化发展潮流中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动态统一的内在机制,全面深刻地阐述其理论和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中国式逻辑内涵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法律方法(2022年2期)2022-10-20中国式民主环球人物(2022年5期)2022-03-07逻辑中学生百科·大语文(2021年11期)2021-12-05创新的逻辑纺织科学研究(2021年7期)2021-08-14活出精致内涵读写月报(初中版)(2021年12期)2021-05-25理解本质,丰富内涵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0年135期)2020-12-07挖掘习题的内涵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19年4期)2019-05-20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37°女人(2017年11期)2017-11-14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学习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