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坚持全局视角以统筹思维抓企业安全

坚持全局视角以统筹思维抓企业安全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6-27 17:57:01

何世伟 王喜乐 袁飞

习近平同志指出,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既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寥寥数语,深刻阐释了习近平同志统筹战略思想的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治国理政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关于统筹的战略思想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如何提高改革发展能力,有着极为深刻和广泛的指导意义。作为国有企业的党员干部,如何统筹协调企业类资源,综合分析各类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引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始终是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的核心课题。从广义上讲,企业安全无处不在,不仅涵盖了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安全,同时也包括了经营安全、资金安全、管理机构及体系安全、舆论安全等方方面面。企业的安全健康发展离不开各类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协调、统一,是管理体系以及各类资源、资讯、市场、技术、工艺、设备、安全、环保、职业健康、作业活动、生产流程、产品质量等各类要素有机结合,统筹发展的必然结果。

作为一个开发20年的油田企业,面对油藏资源压力和生产经营压力,以及日益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必须不断完善管理体系,严把产品质量关。企业要发展,安全是根本,必须从安全的角度深刻理解财务经营、体系建设、环保、生产、职业健康、质量控制、网络舆情等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全面推进企业持续安全健康发展。总体来讲,企业各安全要素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间影响极为微妙。企业体系建设、环保、安全、职业健康都离不开财务经营的资金支持,反过来体系建设、环保、安全、职业健康均在为企业财务经营安全提供强力的技术、人力、资源支撑。质量控制安全能够更好地开拓产品市场,保证企业资金链安全和适当的收益率,同时质量安全又离不开生产安全等要素全力保障。舆情安全离不开各项要素工作优质开展搭建起来的良好社会基础,积极的社会反响,对扩大企业影响力,获得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起着积极而显著的推动作用。所以必须站在政治和大局的角度,统筹安排,才能确保企业总体方向正确,战略思路清晰,发展前景广阔。具体而言,财务经营安全是企业各项工作开展的资金保障,是各项工作实施、开展的基础,没有企业的财务经营安全,一切工作开展和规划都将是空中楼阁,组织机构和体系安全是企业各项工作开展的有力支撑,保证了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安全管理工作强力、高效、有序推进;
环境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前提,采油二厂作为资源型企业,必须统筹好地上资源、地下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维持企业长久发展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
生产安全是底线,更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安全有保障,生产有秩序,风险控制有措施,企业才能有效益;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拥有一支體魄健康,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团队,是企业良好经济效益和各项工作开展的强大人才保障;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过硬的产品质量意味着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健康的财务经营状况是企业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更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是开展各项交流与合作的基础。统筹考虑企业经营管理,必须明确各安全要素定位,采取积极有效管理措施,保证企业健康、高效发展。

一、经营安全是基础

国有企业在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基础。

首先,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积极探寻现代化的、高效的财务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保证各项经营指标健康运行。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财务管理,充分结合经营状况和收益率,合理安排资金周转、做好各项投资、成本预算管理;
确保用好企业的每一笔资金。其次,优化产品,根据市场需求,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适应企业发展策略的新工艺、新产品、新服务,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良性循环经济体,在市场经济前提下,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再其次,作为油田企业,必须保证企业自身的运营和资金安全,确保必要的利润空间,采用更为安全高效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设施、深入调研,结合市场供需关系,提高生产能力,适度扩大产业规模,向规模要效益、实现企业的“财务自由”,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做出更大贡献。

二、体系安全是支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出了战略安排和部署,为做大、做优、做强国有资本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必须深刻理解自身的使命和担当,着力构建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保证企业持续安全、高效运营。油气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涉及机构建立、组织引领、风险管控、隐患排查、全区域、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管控等方方面面,总计30多项要素。必须深刻理解各管理要素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协调、统筹各职能部门,明确工作任务,梳理工作流程,划清责任边界,落实主体责任,才能保证管理体系高效、有序运行。

一是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完善企业各项管理工作流程,结合企业资源配置,合理进行科室部门和工作岗位设置,配套搭建科学组织机构框架,确保企业沟通、运行机制畅通、高效。二是明确组织机构内各科室部门权责划分和工作流程,实现各部室工作无缝衔接,避免工作推诿扯皮。三是深入解读体系文件,编制体系运行要素解读和运行要求工作表,形成岗位任务清单,编制岗位责任说明书,形成与体系运行配套的工作流程表单,确保管理具有高度可操作性和明确的工作运行方法。四是基于管理体系,完善体系运行考核工具,建立长效的内部审核和改进提升机制,通过持续高效的内部审核,发现管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改进工作方法,提升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内审工作的开展,形成系统的监督、激励和制约机制,促进各职能部门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五是形成长效的用人机制,通过管理体系建立,激励员工正向发展,培养一批综合素质优的人才队伍,为管理体系安全运行提供强大的技术知识和人才储备。

三、环境安全是前提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统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思想论述,也是我们发展经济,提高人民幸福生活指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石化企业为国家经济腾飞注入了强大动力,而绿色发展则更为充分地体现了大型国有企业的担当和责任。中国人民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200多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进程,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奇迹的20年,但是在高速发展的背后,暴露出了对资源和环境的消耗和掠夺,在追求效益和发展速度的同时,作为有担当和责任感的国有企业,更应该率先垂范,肩负起绿色发展的重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是自上而下,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全力推进。从企业领导层重视环境安全,亲自参与实际工作中,积极组织开展相关教育培训和政策宣贯。二是坚持清洁生产、绿色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将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到企业长期发展规划。注重科技发展对环保工作的积极作用,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变废为宝,降本增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同步提升。三是建立专业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通过聘请环境保护专家现场授课,加强环境保护专职队伍和专业人才教育提升。四是建立环保投入量化管理体系,列入年度环保资金专项计划,从制度层面保证环保投入落实、落地,专款专用。五是加强自我监管和自我约束,设定明确的环保任务和工作目标,层层压实环保责任,确保环保责任落实到人,将环保指标纳入企业各相关部室和责任人员的绩效考核。六是采取积极的环保政策,建立公开透明的环境保护工作机制,主动接受各级政府及社会监督。七是建立企业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专项预案,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应急演练和培训,并纳入全年工作计划,提高全员环保意识和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环境风险受控。

四、生产安全是底线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问题更是不可触碰的红线和高压线。习近平同志强调,生命重于泰山。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把安全生产摆到重要位置,树牢安全发展理念,绝不能只重发展不顾安全,要针对安全生产事故主要特点和突出问题,层层压实责任,狠抓整改落实,强化风险防控,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作为油气生产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更是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必须作为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

一是持续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留死角,明确企业各级领导、部门机构、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在各自岗位上的安全生产职责和义务,层层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极大提高了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高度重视井控安全,切实做好井控安全培训取证、再教育和专项应急培训,定期开展专项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管理规章制度,根据HSSE管理体系要求,充分结合生产实践,制定并完善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安全投入保障制度、领导干部现场带班制度等一系列危化品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强力推进落实。四是持续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力度,尤其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重点监管化工工艺操作人员的培训、取证和再教育工作,全面开展岗位技能、岗位应急处置、应急救援预案、事故案例分析、安全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等培训,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综合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重点加强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投用前的安全和岗位技能培训,确保装置安全开车、平稳运行。五是持续开展風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开展逐区域、逐装置、逐专业、逐岗位的风险辨识活动,将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落实到基层和一线职工,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员参与,压实各层级人员风险管控主体责任,积极排查各类事故隐患,制定管控措施,完善管控方案,从根本上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坚决守住安全生产的底线不动摇。

五、健康安全是保障

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始终离不开人的参与,拥有一支体魄健康,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动力源泉,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是企业对广大职工的最基本承诺,更是《职业病防治法》的明确要求。作为国有企业,必须担负起相应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全力做好全体员工职业健康安全和职业病防治工作。一是坚持“降存量,控增量,保总量”的工作原则。保证职业健康安全投入,确保职业健康安全设施高效运行,利用科学技术手段,优化生产工艺路线,改善作业环境,降低各生产流程及中间产品、辅助药剂的危害性,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在现存职业危害因素总量上做减法;
伴随企业持续发展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以及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的不断引进,不可避免的存在职业危害因素和风险点的增加,在调研、设计阶段必须将职业危害因素防控纳入统筹考虑范围,做好职业卫生安全“三同时”工作,最大限度控制新增危害因素数量;
在降存量,控增量同时,必须坚持定期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现场监测,及时进行职业危害评估,及时公布检测、评估结果,保证职业危害因素总量可控。二是加大我自监管、监控力度,定期开展职业卫生健康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限期整改,落实企业及相关科室部门主体责任,做好职业健康安全宣贯培训和专职管理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员工职业健康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三是严格落实个体防护用品配备和劳动保护用品发放制度,确保岗位个体防护和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充足,足额发放劳动保护用品,确保岗位员工职业健康安全。

六、质量安全是名片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各类产业已经全面融入国际市场,提高产业竞争力,提升民族品牌国际影响力,已经成为国内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市场经济条件下,质量安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企业不断开拓市场,维持经济效益和长期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作为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发展战略的油气生产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产品质量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充分市场调研,了解市场动态和市场需求,对接市场,充分了解下游用户需求,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二是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检测标椎要求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合格。三是各级管理,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基层,提高对产品质量安全关注度,根据生产实际,及时调整工艺控制参数,优化生产工艺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七、舆情安全是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舆情工作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各类资讯传播媒介多、范围广、速度快、透明度高,在特定条件下,舆情问题所发挥的作用及带来的社会影响远比事物本身更为显著。采取积极的舆情政策是国有企业必须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一是主动出击,采取积极主动的舆情政策,设立群众意见箱,收集广大员工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困难、问题,鼓励员工建言献策,解决员工实际困难。二是设立心理咨询室、图书室、活动室等帮助员工疏导心理压力,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为员工营造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三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设立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公众号,积极宣传采油厂新思想新作为、榜样故事、创新之路,引领舆论导向。

财务经营、体系构架、环境保护、生产运行、职业健康、产品质量、社会舆情等七个关键要素的安全,始终贯穿于采油二厂日常经营管理当中。作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把握大局、立足长远、全面掌控、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熟练运用统筹管理的理论,深刻理解企业发展过程中各关键安全要素的内在联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强力推进,狠抓落实,确保人力、物力、财力及行政力量的合理配置,实现企业运营良性循环,确保企业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塔河采油二厂)

猜你喜欢职业工作企业企业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企业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企业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职业写作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不工作,爽飞了?桃之夭夭B(2017年8期)2017-10-25我爱的职业学生天地·小学低年级版(2017年1期)2017-03-29选工作学苑创造·A版(2014年7期)2014-11-15“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推荐内容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