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思考与探索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思考与探索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6-27 14:57:01

崔丽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的重要核心课程,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教学主阵地。文章从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意义、思考、路径3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此提质增效发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作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课程功能。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精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
教学思考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8-0028-03

一、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要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2022年11月25日,教育部党组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

进”座谈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坚持在全面学习上下功夫,全面深入准确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精髓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核心课程,是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主阵地,承担着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传达给青年大学生的光荣使命,是自信自强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武装的主要核心课程。因此,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决定”提出的“九个深刻领会”“七个聚焦”等要求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提出了更明确的政治使命和教学内容,以及守正创新的基本遵循。

二、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看,一是有利于实现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的课程教学探索,充分体现课程的本质属性。在课程教学内容阐释、教学实践探索、教学目标实现中进一步推动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理论研究,不断探索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探索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将教学体系转化为信仰体系,提升课程教学的政治性、学理性。二是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度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学习研究中,是高校思政课的政治任务。一方面有利于思政课教师提升理论知识、政治素养,为做好党的最新理论、精神等全面准确地融入课程夯实基础;
另一方面体现了课程教学适应新时代、践行新要求的首要任务,充分体现了课程教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时效性与实效性相统一。

从实践意义上看,一是有利于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使学生学懂弄通、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更好地发挥党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的积极作用[1]。二是有利于探索思政课改革创新。通过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研究,进一步解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其原因,进而有效地对存在的问题实施解决路径研究,形成较成熟的课程教学理论,提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育人效果。三是有利于培育新时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讲清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等重大问题后,学生能够深入掌握课程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树立理论自信与红色信仰。

三、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習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原则

一是要处理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与其他思政课的

区别与联系。与其他思政课相比较而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全面宣传党的二十大

精神,更具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因此,其他思政课应在教学基础上,找到课程自身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定位。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更侧重从历史纬度、时间逻辑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等重大问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侧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发展、历史地位和主要内容的学习。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更侧重对党的十八大以来

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的理论成果的科学体系的学习。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内容

的接续理论阐释和实践探索,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课程之间的侧重点不同等问题,应紧紧围绕新时代课题、国内国际形势等重大背景下产生的新理论、新思

想、新观点开展专题教学。同时,切实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也必然要形成课程教学的合力,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应与其他思政课形成合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现实依据、理论基础及中国特色,提升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深度学习,并激发学生的使命担当。

二是要立足00后学生学情,因材施教。结合00后学生的思想实际、成长规律、使命担当等开展教学,培育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新时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2]。当下,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教育是00后学生加强思想觉悟、提高政治素养的关键环节。从时间跨度上看,00后学生身处新时代,理论学习更具现实性和直观性。从理论和实践上看,结合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思政元素,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更能够与学生同频共振,产生情感共鸣。从学生未来发展上看,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历史使命与00后学生的命运紧密相连,课程教学实现由历史性学习总结到现实性学习总结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为深刻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等重大问题[3],提供了现实依据和理论支撑,有利于提升育人效果。

三是明确思政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地方服

务”的使命,强化高质量思政课教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在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宣传的同时,也承载着为地方发展建设服务的重任。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教材体系、教学体系、信仰体系中紧密结合省情、地域文化、城市建设发展开展教学创新与改革,具有直接性、现实性和感染性,为思政课育人提质增效。

四是思政课教师应提升理论学习和阐释的能力,增强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能力。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容丰富,内涵深邃,体系庞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三个务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等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4],为课程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内容补充。如何将其中的精神要义、治国理政等重大思想融入教学中,如何有效、灵活、生动地开展教学是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考验与挑战。

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教学路径

(一)与课程内容相融合

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工作是当前思政课教师的首要政治任务,同时也是艰巨、富有挑战性的考验。做好学习宣传工作必然要组建课程团队,发挥集体智慧,进行集中学习与研讨,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九个深刻领

会”“七个聚焦”“五个牢牢把握”等要求作为教学主旋律,形成教学大纲、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章修正案,会议期间提出的新论断、新战略、新部署作为教学依据,在教学内容整体性上始终把握党的二十大的主题主线,即“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伟大复兴”、以“两个全局”为时代背景、以“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为政治定力、以“兩个确立”“四个意识”为价值追求等开展课程教学。在具体章节讲授中将党的二十大报告相关表述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实践表现等进行重难点知识讲授和分析论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例如,教师要讲好讲透自信自强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就需要在具体章节中讲清楚新时代1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变革的实践依据,就需要讲清楚具有开创性的理论依据——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理论创新,就需要讲清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体现的治国理政的重大领域、战略部署等行动依据。

(二)与教学设计相融合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研究主要表现为融入的策略不

是简单的阐述、陈述,而是要做到讲透、听透、悟透。所谓“讲透”就是教师要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容有深刻认识,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质和核心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要在“融”的技艺上多研究,让讲授的内容“有滋有味”,要发挥思政课的本质,即“讲道理”,用理论的真理性、实践的说服性教化学生。所谓“听透”就是教师应运用教学情感、教学语言、教学方法,让学生学懂弄通,起到“答疑、解惑、传道”的育人效果。“悟透”则强调教师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理性和方法论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知识传授过程中,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过程中要敢于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同时,应具备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掌握其中的逻辑性和规律性,培养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维的学生。例如,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专题讲授中,教师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依法治国进行专章论述,使学生深刻领会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及意义;
结合依法治国取得的现实成就及其未来的部署,为学生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刻内涵及重大举措。教师应将理论学习与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相融合,将教学内容与实践发展相融合,体现课程教学的感染性和针对性,从而达到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教学目标。

(三)与教学方法相融合

如何提高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头脑、入行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的重中

之重。在融合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做好内容与形式相统

一,内容是实质、主体,形式是方法、途径。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和案例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实践性、现实性与时效性,与当前国家、社会、民生等各领域息息相关,对学生的教学感染性更为直接、具体,是学生看得见、悟得到的理论。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采取问题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更具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在互动教学上采取“二十大 我来讲”“新思想 我来说”等教学活动,有利于充实课堂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理论的真谛,培养学生的信仰。在课下,教师可以开展党的二十大主题宣讲、竞赛、征文、微视频制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将课上教学与课下活动相结合,将思政专业社团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优秀学生积极带动作用,丰富教学空间与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这些符合课程教学规律、目标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将课程的温度、有用性转化为对学生终身受益的影响,从而达到学生“真学习”的教学目标。通过丰富的载体拉近教与学的距离,构建促进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学习平台,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5]。

(四)与高校地域建设发展相融合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各地方建设发展路径更加清晰,结合地方特色开展教学,亦是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突破点。以黑龙江省高校思政课建设为例,黑龙江省的历史发展、经济模式、红色文化等具有鲜明的地方特

色,是党的精神和治国理政智慧在黑龙江省的具体体现,其所蕴含的典型案例更接地气,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例

如,教师结合黑龙江生态建设、冰雪经济发展与建设等特色讲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意义、战略举措,更有利于学生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生态建设重要论述的重大理论、现实和长远意义的深刻理解,更有利于学生明确从什么角度、立场来看待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布局,使教学紧密联系新时代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提升课程教学的直观性、感染性和说服性。探索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地域建设发展相融合的思政课教学,有利于达到用理论武装青年、用事实教化学生的课程功能,将国家发展与家乡建设相统一,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家乡发展相统一,不仅有利于培养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时代新人,而且能够提升课程育人效果和质量,筑牢民族复兴伟业。

五、结束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是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准确融入思政课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是新时代发挥铸魂育人作用的重要课程。思政课教师必须深刻领会“决定”中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要求,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探索融合路径,不断推进“三进”工作,促进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过程中得以全面推进,切实发挥高质量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向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

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师

范大学,2020.

[2]  曲建武,张晓丹.着力建设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

队伍[J].中国大学教学,2022(4):64.

[3]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

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

2022-10-26(1).

[4]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84.

[5]  王刚,贾雯.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的多维透视[J].思想理论教育,2023(1):67.

编辑∕丁俊玲

猜你喜欢二十大思政特色二十大颂工会博览(2022年33期)2023-01-23喜迎党的二十大金沙江文艺(2022年11期)2022-11-28喜迎二十大品牌研究(2022年29期)2022-10-15喜迎二十大区域治理(2022年35期)2022-09-30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特色种植促增收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中医的特色英语学习(上半月)(2019年9期)2019-10-10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