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从讲“好故事”到“讲好”故事

从讲“好故事”到“讲好”故事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6-27 14:57:01

谭永二 于小轩 张正阳

【摘   要】新聞故事化传播不是融媒体时代的产物,但在融媒体时代,随着移动客户端的出现,以及短视频的兴起,讲新闻故事这一策略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无论是价值评判、要素构成,还是制作理念、考核标准,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以安徽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官方抖音号“沸闻天下”为例,对融媒体语境下的短视频新闻故事化传播策略进行探究。认为要以微小视角切入,凝练故事表达,借助流行元素,巧用场景叙事的方式,弥补传统媒体叙事冗长刻板,枯燥乏味的不足,充分发挥视频新闻故事化的传播优势。

【关键词】融媒体;
新闻故事化;
短视频;
沸腾天下;
讲故事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谁会讲故事,谁就控制世界,谁就拥有整个世界”。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新闻故事化已成为传统媒体最重要的传播策略之一,但在融媒体时代,随着移动客户端的出现,短视频的异军突起,这一策略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从讲“好故事”到“讲好”故事,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故事化在价值评判、要素构成、制作理念、生产流程、分发渠道以及考核标准等多个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以安徽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官方抖音号“沸闻天下”为例,通过对比分析法和拆解分析法,对融媒体语境下的短视频新闻故事化传播策略进行探究。

一、新闻故事化:短视频VS电视新闻

什么是新闻故事化?简单地说,就是以讲故事的手法去呈现新闻。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对此定义为,“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方式,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实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1]

新闻故事化不是融媒体时代的产物,但融媒体时代却赋予了它新的内涵,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

(一 )“好故事”的标准不一样

1.新闻要素构成不一样

传统媒体讲故事,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已经形成一整套完备的话语体系,通常以栏目或者专题节目的形式,运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讲述一个相对完整的新闻故事。

从新闻要素上分析,一般少不了“5个W和1个H”;
从组成部分来说,包括导语和正文,采访和同期声。

也正因如此,传统(电视)媒体的“好故事”的标准,一般来说在题材选择上,应具备相对完备的新闻要素,因而节目时长也相对较长,至少要能把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

相比较而言,短视频由于“短”,“好故事”的选题标准并不像传统(电视)媒体那样,需要一个完整的情节来“填满”时长,更多的时候,展现的仅仅是一个微小视角的新闻片段,往往连基本的新闻要素(“5个W1个H”)也不一定全部具备。安徽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官方抖音号“沸闻天下”自2016年6月开播以来,目前粉丝数量接近250万,7年间累计发布视频1.3万多条,其中绝大多数作品时长都在一分钟以内,甚至一半以上不到30秒,最短的只有7秒,整体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特征。也正因如此,短视频“好故事”侧重的不是故事的完整性、情节的曲折迂回,而是瞬间的视觉冲击力、言简意赅的表达力、场景氛围的感染力。因此,就算是“爆款”短视频,也不一定适合在传统媒体播出,比如“沸闻天下”2023年3月12日发布的短视频《女孩婚礼换上军装后惊艳众人!婚纱很美,军装更美!祝福!》,这则短视频时长仅11秒,全篇只有婚礼现场一个场景,一共四个镜头组成,分镜头脚本如表1。

这则时长11秒的短视频采取单一视角拍摄,镜头中除了新娘和新郎再无其他人物,只是简单地交代了“时间(when)、地点(where)、什么(what)”,至于新娘新郎的身份是谁(who),背后的爱情故事,以及行为动机(why)、内心想法等,都没有交代。相比电视新闻,短视频只是从一个完整故事中抽取一个片段,进行场景化描述,以最简的镜头语言,达到最大的传播效果。

2.新闻价值要素不一样

从新闻价值角度来看,电视新闻包含“重要性、时效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价值要素,一般来说,新闻事实所包含的价值要素越丰富,新闻价值就越大。

相比而言,短视频在价值要素构成上的要求并不严格,题材选择上也要相对宽泛得多,往往一个细节、一段现场、甚至一个“包袱”,都能构成短视频传播的必要条件,比如“沸闻天下”2023年3月23日发布的《老戏迷台下点评赞不绝口,激动到假牙脱落,网友:牙是假的,爱是真的!》,短视频时长15秒,更像是戏剧小品里的一个“梗”,新闻价值要素并不突出,但在短视频平台流量表现不俗。

总的来讲,传统媒体的“好故事”在于细、大、全,注重完整性;
而短视频的“好故事”胜在短、快、精,只提供核心事实。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短视频新闻和娱乐段子、甚至一些戏剧短片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新闻抖音化”现象值得警惕。作为主流媒体,一方面对“来历不明”的信源要保持警惕,防止被动传播假新闻;
另一方面对于核心信息表达,必须遵守新闻专业原则,严谨细致对待,不可大而化之,囫囵吞枣。比如2023年4月份轰动一时的“宝马冰淇淋事件”发生几天后,一些媒体紧跟报道“宝马欧股跌超3%,相当于近5亿个冰淇淋”,把两个相对独立的事件硬生生连在一起。实际上,股市波动受市场多种因素影响,更何况发生在中国的“冰淇淋事件”对于欧股的影响可能微乎其微,但短视频标题把“冰淇淋事件”和“股票下跌”联系在一起,很容易让人误认为两者之间存在某种“因果关系”,甚至一些媒体将其过度解读成为某种“情绪”在市场上的反映,显然不利于客观公正表达。

(二)“讲好”故事的方式不一样

1.从线性结构到非线性结构

所谓新闻结构其实就是新闻作品谋篇布局的整体设计,它揭示的是新闻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的某种规律性的逻辑关系[2],常见的有倒金字塔体、华尔街日报体、新华体等模式。

传统媒体的新闻结构多以线性方式呈现,所谓线性结构就是报道者按照事件或者故事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展开叙事的框架样态,一般由导语、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通过新闻五要素实现新闻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即使是连续报道,一般也会以“本台将持续关注”的方式来结束报道,将新闻事件以线性结构完整地串联起来。

2023年2月6日,安徽廣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夜线60分》栏目播出的系列报道《中健健身馆突然“转让” 拖欠数百名员工薪资》,以超过9分钟的时长,深度解析了合肥中健健身因疫情影响等原因,导致上百名教练“讨薪”的问题。报道以健身房开业被“堵门”为由头,进而引出因疫情被迫“转让”的深层原因,最后联系山东总部协商,由政府牵头,引资解决拖欠工资的办法,三集连续报道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属于典型的线性结构叙事模式。

线性结构逻辑清楚,但弱点在于容易导致内容乏味,很难在瞬间吸引观众,不利于“碎片化”传播,因此短视频多采取非线性结构方式。非线性结构则是打破传统的借事件或故事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展开叙事和安排组织材料的框架,打破完整的叙事结构,围绕片段或场景“讲故事”,将原本复杂的新闻线索简化为单一视角的要素内容。还是以前面《中健健身馆突然“转让” 拖欠数百名员工薪资》的报道为例,时长9分钟的电视新闻到了“沸闻天下”抖音平台,就变成了时长仅40秒的短视频,仅以维权现场为唯一场景,结合当事人采访,配合补充性文字说明,在传达出核心事实之后便戛然而止。

总的来讲,从电视新闻到短视频,是从线性结构到非线性结构的转变,分别表现的是新闻的“纵切面”和“横断面”,前者注重的是故事“行进的过程”,后者注重的是某一个“本质的瞬间”。

2.从完整性叙事到片段化叙事

一般来说,传统媒体报道中的新闻叙事者(通常是记者或主播)作为旁观者,一般不干涉新闻事件,叙事视角侧重于呈现新闻事件的全貌,突出事件本身而有意弱化新闻场景,叙事结构上以倒金字塔结构为主,虽然结构完整,但形式上缺乏新鲜感,容易引起受众的阅读疲劳,难以让他们与媒体所报道的内容建立起情感沟通。

相比而言,短视频叙事更多的是以微小视角切入,从新闻现场发掘最具价值的新闻片段,片段化叙事减少了文字解说,仅对画面配以解释性文案或添加补充性字幕,突出新闻场景,通过其内在逻辑改变人们接受信息的习惯,体现了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解构精神,消解了新闻的完整性结构。

“沸闻天下”2023年3月9日播发的《女儿激动奔跑迎接爸爸下班,像极了宫崎骏的漫画》,短视频18秒时长,由三个镜头组成,内容是一个小女孩看见爸爸回来,呼喊着爸爸奔跑迎接的过程。一个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场景,编导在解构思路上不走寻常路,采取上下分屏模式,将小女孩奔跑的画面和宫崎骏漫画中的“同款”画面拼接在一起,这个不起眼的剪辑技巧,使得视频立马变得趣味盎然,一下子把人的思绪带回美好的童年时光,一个寻常场景因为这个“点睛之笔”而变得有了灵魂。

3.从封闭式传播到开放式传播

如果把传统媒体的一个栏目或者一档节目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再和短视频进行对比,就更能发现两者在叙事特点上的区别。传统媒体多采用封闭式结构,注重开头、中间与结尾的完整性,受众运用线性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按照时间顺序或者内在的逻辑关系,完成作品解读。

短视频创作,由于主体的复杂性、差异性,使得叙事结构更为开放,受众积极发挥探索性与主动性,对文本解读表现为多元化、开放式。

一年一度的“心动安徽·最美人物”评选活动是安徽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最受欢迎的品牌节目之一,其在安徽卫视播出版时长一般在2小时左右,十个人物除了独立成篇之外,彼此之间往往还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入选人物除了故事展播,还穿插了主持人现场访谈、组委会颁奖词、观众互动等多种元素,呈现出一个“流动的整体”,是一种意识流的封闭式表达。

反观“沸闻天下”抖音平台的《心动15年》合集里,人物故事基本以独立的短视频存在,卫视播出版六七分钟的人物展播片,变成了1分钟不到的片段,主持人的现场采访、开场白、谢幕,以及不同故事之间的转承启合、人物关系全被略去了。相比卫视版,抖音版难以表现整台晚会的节奏感,叙事功能弱于卫视播出版。但这种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也最大程度给了受众选择和参与的自由,从而摆脱导演的特意设置和引导,以更加开放的方式去进行解读。

简单来说,卫视长版本讲述的是一个完整的“年度十大心动人物”大事件,而短视频讲述的则是十个相对独立的心动人物小故事。

二、融媒时代短视频如何“以小博大”

融媒时代短视频如何“以小博大”?这里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并不是厚此薄彼的轻重偏废关系,更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对抗关系,而是互融互通、相辅相成的合作共赢关系,是同一个整体诉求下的不同渠道。因此,正确认识短视频的功能定位和传播优势,有针对性地扬长避短,有助于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微小视角 ,凸显细节张力

当选题标准从“大而全”转向“小而精”,短视频的故事化传播方式也随之改变,不再是全方位展示事件全貌,而是从单一的微小视角切入,关注事件的某一个方面。这种微小视角的叙事方式,更符合移动端用户“碎片化”浏览习惯,避免了辅助镜头和内容铺陈,让用户在有限时间内迅速掌握重点信息。比如,2020年2月新冠疫情期间“沸闻天下”发布的视频《安徽援鄂护士周国红,防护服上留言催女儿写作业》,仅一个长镜头,一个背影、几句采访,就轻松打造了一个“爆款”。

对于一些突发事件,这种微小视角也有着特别的优势。由于事发突然,专业记者很难拍到第一现场,视频素材或来自固定的监控镜头,或来自路人移动设备,拍摄手法不专业,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等新闻要素不齐备,也无当事人采访、事后处理等完整信息,但对于短视频而言,这种贴近生活、完全真实呈现的微小视角,更容易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

(二)叙事场景化,提升代入感

短视频在叙事上具有“片段化”的特征,但选取什么样的片段,值得考量。对于一个完整故事来说,事发现场无疑是最具张力的新闻元素,因此,叙事场景化在短视频创作中举足轻重。

什么是场景?借用戏剧学的定义,就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发生的一定的任务行动或因人物关系所构成的具体生活画面,相对而言,是人物的行动和生活事件表现剧情内容的具体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的横向展示。[3]

场景化叙事的最大好处,在于提升受众观看时的代入感和沉浸感。当故事中的关键场景被凝视,人们感知的不仅是单纯的信息接收,更是特定场景带来的穿透力和冲击力,从而大大缩短或减少信息解码过程,瞬间实现现实场景的重构与意义的同构。

场景化应用的案例在“沸闻天下”抖音号比比皆是:温馨浪漫的婚礼、久别重逢的拥抱、扣人心弦的救援……,很多故事片段都是被放在一个具體场景中呈现,矛盾、冲突在短时间内高度浓缩,视觉和情感冲击力瞬间释放,传播力极佳。

(三)删繁就简,提升表达力

传统的视频新闻是基于蒙太奇的叙事法则,不可避免地需要在放大情节,增强戏剧性上做文章,势必会导致大量空镜头以及大段人物采访,冗杂信息夹杂其中,使得新闻故事变得单调乏味,在注意力稀缺的信息碎片化时代,往往吃力不讨好。

因此,用短视频讲故事,必须在“做减法”上下功夫。以“沸闻天下”抖音号为例,绝大多数短视频都没有解说词或者配音,取而代之的是富含核心信息的补充性文字说明和大字幕长标题,化繁为简,言简意赅。

当然,这里的“简”是“简约”而不是“简单”,不能偷工减料、语焉不详,表达清晰准确仍然是新闻的基本原则。比如一些报道将“简”机械地理解为“一句话新闻”,类似“低级红”“高级黑”现象,诸如新冠疫情期间《致敬白衣天使!抗疫女护士因为恰逢生理期……看完感动哭了》 《短发抗疫“90后”女护士剃光头明志》之类,看似正能量的报道,反而引发受众关于人性的讨论,使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四)用流行元素,扩大感染力

对于绝大多数短视频而言,在摒弃旁白解说之后,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后现代流行元素的加持,包括背景音乐、特效字幕、特技动画等。

传统的纪录片音乐,我们一般会尽量减少重复,避免同质化,甚至会有意选择一些相对小众的作品以彰显品位;
而短视频却完全不同,背景音乐一般都是选择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甚至是一些“洗脑”神曲。比如,新冠疫情期间的《孤勇者》单曲循环无处不在;
2022年世界杯期间大火的《早安隆回》播放量更是达到百亿次以上。

短视频新闻中另一个流行元素的运用就是夸张型特效字幕,应该说特效字幕不是小屏幕的专利,而是大屏幕的包装手法在小屏幕上的延伸运用,只不过竖屏夸张型字幕更注重视觉聚焦,信息表达更为直白,更适合受众在碎片时间里获取信息。

特效动画在竖屏环境下,往往是和夸张型字幕、新闻图片、背景音乐等其他流行元素配合使用的,这些元素看似孤立,但是融合在一起,就能完成对同一新闻故事的完整叙事。

综上所述,短视频新闻故事化的传播优势,就是以微小视角切入,凝练故事表达,借助流行元素,巧用场景叙事的方式,弥补传统媒体叙事冗长刻板,枯燥乏味的不足。

结语

融媒体时代,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不可厚此薄彼,更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互融互通,相辅相成,同一文本的新闻故事,在不同渠道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也正因为形态的不同,才导致各自在传播方式和制作理念上的不同,新闻故事化在融媒体时代因此有了新的含义。对于传媒机构而言,唯有与时俱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在新一轮的媒体变革与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注释:

[1]曾东.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技巧[J].记者摇篮,2009(06):34-34.

[2]米尔·巴克.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M].谭君强 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沈贻伟.影视剧创作[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谭永二,安徽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记者;
于小轩,安徽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记者;
张正阳,合肥市广播电视台记者)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短视频融媒体讲故事听冬神讲故事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Max讲故事——逃跑的熊动漫星空(2018年4期)2018-10-26Max讲故事——杀手算命动漫星空(2018年2期)2018-10-26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动漫星空(2018年3期)2018-10-26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青年文学家(2017年8期)2017-03-31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出版广角(2016年24期)2017-03-02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今传媒(2016年10期)2016-11-22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新闻爱好者(2016年10期)2016-11-18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