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鹏举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血液,文化金融的多元构建与产业深度融合,是有效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路径,尽管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文化金融服务体系,但仍然存在着对文化产业的风险认知与管理问题,以及相应的金融制度与政策完善等问题。文化产业虽然经历了资本的低谷,但今年行业回暖趋势明显,尤其是在文化科技领域、文化内容生产和文化传媒领域。数字内容产业及文化科技领域势头强劲,文化价值的投资越来越受到重视。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的要求,将文化金融合作纳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格局。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已基本形成包括债券融资、银行信贷融资、社会投资、资本市场融资等在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我国的文化金融体系服务于优秀的文化资源和全产业链,正在形成政府主体导向、市场辅助导向的立体高效系统。
运用金融手段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能够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是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与文化市场体系建构的基本要素支撑,因此金融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文化金融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文化金融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力争实现文化产业和金融的双向共赢。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产业与文化金融结合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大湾区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地区经济实力雄厚,文化产业发展产业链完整,产业门类丰富。广东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将近1万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8家、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3家、文化产业园区基地300多个。金融行业是广东省支柱产业之一,具有市场持续支撑经济发展、社会融资规模大、发展体量与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等特点。广东省政府不断推动金融与产业融合,加强财政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总的来说,广东省在金融与产业融合方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引领:第一,不断拓宽金融融资渠道,设立了省市两级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以财政资金为杠杆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第二,日益精准投资文化产业赛道,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的“影视通”入选了文旅部金融十大特色案例。广东省其他各地市都推进了各种形式的金融平台探索,如珠海市支持中小微企业“文产贷”融资平台、深圳市招商银行推出的“文创贷”金融服务等。第三,文化+资本,助力文化企业上市,截至2020年,仅广州市的国内外文化上市企业就达45家。可以说,目前大湾区的文化产业正在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转变,初步构建了多元文化金融服务体系,但文化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创新仍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深化探索。
娱乐投资退潮而文化价值投资涨潮
根据中国文化金融数据库(CCFD)统计,2020年—2022年三年里,2021年资本市场较为活跃,整体投融资体量较大,2022年受到新冠肺炎影响较重,市场表现出明显下滑趋势。2021年我国文化企业IPO上市数量为43家,首发融资规模达到了1201.46亿元;
已上市文化企业投资数量841起,投资金额1027.51亿元,融资数量92起,融资金额1336.91亿元,私募股权市场和并购市场的融资次数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4.7%和12.9%,股权再融资次数较去年同期增长63.9%。而2022年文化企业IPO上市数量和投融资数量仅占上年的一半,投融资规模萎缩较为明显。文化产业债券融资情况3年来融资规模都处于递减的趋势。
从细分文化行业来看,2022年文化产业首发融资行业主要分布在广告服务、数字内容、印刷复制、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及广播影视制作行业。在投资方面,数字内容服务投资数量最多,有175起,投资规模达到了92.91亿元,影视行业整体投资数量有所减少。在再融资方面,信息服务终端制造及销售行业融资规模最大,达到了115.97亿元,其次是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行业和工艺美术品销售行业,分别是85.54亿元和68.50亿元,数字内容服务4起融资总规模达到了21.04亿元。从文化企业上市及投融资整体情况来看,数字内容、创意设计、广播电视等内容类行业表现较为活跃。
数字文化产业融资渠道较为多元,包括债券、上市再融资、私募股权融资、上市首次募资、新三板融资和信托等渠道,债券仍然是融资金额最多的渠道,但2022年信托融资则为0。数字文化产业融资也是2021年市场表现较为活跃,共融资2344.51亿元。随着文化+科技的深入融合,5G、VR/AR、AI、元宇宙等技术的深度开发和垂直应用,數字文化产业推动着文化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迈进,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根据《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报告2022》统计,2022年1月至11月,文化企业A股首发融资整体规模较去年同期增长28%。在文化产业景气度不高的环境下,优质文化企业仍保持较强实力和成长韧性。尽管资本市场对文化领域信心有所不足,但在2023年文化产业整体融资低谷正在稳步回升。相较于早期大热的娱乐资本市场,目前娱乐价值的泡沫正在逐渐衰退,文娱生产也从追逐数量转变为更加注重口碑和质量。随着我国高质量发展路线的确立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文化自信及文化自觉带来的国潮热和国潮消费指向了消费心理的认同和文化身份的共鸣。
文化价值投资潮起,不仅体现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上产业逻辑的重要调整,更是文化产业向文化本质的回归,是文化自觉自信的一种具体表达。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国潮热正在成为中国投资者们热切关注的新风口。
国潮热燃起文化经济投资信心
近年来,国潮现象愈发受到社会关注,国潮消费也受到中等收入人群和“90后”群体追捧,拥有巨大的消费群体和消费市场。百度与人民网研究院联合发布《百度2021国潮骄傲搜索大数据》报告显示,国潮在过去10年关注度上涨528%,如今的国潮已经迈入3.0时代。新时代的国潮不局限于新国货,还包括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国潮从早期的国风元素具象产品,比如服装、食品、文创周边等,发展至精神文明象征的阶段,逐渐渗入到文旅、艺术、传媒等领域。
在消费结构不断进阶的过程中,国潮消费的兴起,说明民族品牌进一步崛起,也是国人更注重品质消费的体现。国潮消费的风向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国家软实力的稳健提升、文化自信的稳步构建、青年群体的稳定消费和创造等多方面耦合成的符合我国目前社会发展的普遍经济现象和文化现象。国潮热的背后也指向了消费群体的文化共鸣和身份认同。2022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2022—2025年)》。其中,品牌培育能力提升工程提出,挖掘中国文化、中国记忆、中华老字号等传统文化基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新生消费群体消费取向研究,创新消费场景,推进国潮品牌建设。国潮是产业升级的加速器,它不仅加速了生产要素的创新,更促进了供应链的创新升级。可以预见,虚拟人、大数据、web3.0等前沿科技将逐步渗透到电影、演出、旅游等产业上下游链条中,AIGC(AI generated content,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仍是今年最热门的投资标的。
(本文第二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白一惟)
猜你喜欢国潮文化产业高质量让国潮成为时代的主流华人时刊(2023年1期)2023-03-14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MADE IN CHINA汉语世界(2021年4期)2021-08-27MADE IN CHINA汉语世界(2021年1期)2021-02-23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国潮”崛起,东方IP趁势乘风破浪玩具世界(2020年5期)2021-01-14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文化产业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文化产业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