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训个人总结为了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扎实、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县教体局及镇教办的的工作部署,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集训个人总结3篇,供大家参考。
为了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扎实、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县教体局及镇教办的的工作部署,我校从8月26日至31日进行了为期6天的教职工暑期集训。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暑期集训目标
20xx年暑期集训是为上学年工作的总结,也是对20xx年秋季学期工作的预热。学校利用一周时间集中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师德规则以及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充分认识到教师负着重要的社会职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每个人应该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教师道德水平,以适应社会对教师不断提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师德水平的要求,提高履行职责的师德修养准备。
二、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集训有序进行。
学校首先召开了校委会,传达了教育局的会议精神,并通过讨论制定了集训方案,安排了集训时间、集训形式及集训内容。成立了集训领导小组,由韩晓景校长总负责。为了搞好这次培训,学校召开了集训动员大会,韩校长作了动员报告,同时对这次集训做出了严格规定:一是严格集训作息时间。二是严肃考勤纪律,实行点名制。三是学习期间要求教师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写好学习体会。
三、落实方案
认真学习1.建立考勤、作息制度。
学校教务处把学校教师全部登记造册,每天上午、下午点名。教师无重大特殊事件不得请假、迟到、缺会、旷会。
2.精心组织学习材料,让老师乐学。
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劳动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山东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国家中长期教育政策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20xx年修订)、《济宁市教师“十不准”》、《济宁市师德师风考核办法(试行)》等文件及相关教育法规,广泛营造“做人民满意教师,为人民满意学校,创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服务意识和依法治教意识,全面规范办学行为。
3.分组讨论,检查对照。
讨论的主题是对师德的新认识。认识到提高师德修养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要求自我更新,自我提高的要求。提高师德水平对每位教师都有必要。学习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对照自身的工作和学习,找差距,谈认识,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再塑造大张楼镇一中教师的光辉形象。我们还要求老师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对学校领导工作多作批评。
4.撰写心得体会。
这次集训我们要求老师撰写一篇心得体会交学校集中审阅、检查。
本次集训认真落实了《县教体局20xx年暑期期教师集训方案》和《大张楼镇中小学暑期教师集训实施方案》,通过组织学习师德标兵事迹,组织学习校内师德标兵事迹,组织学习有关的法规及管理规定,开展课堂教学问题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使修养师德成为每位教师内心追求,成为自我提高的动力,增强了干部和教师的法纪意识、改革意识、创优意识,达到了优化行风、鼓舞士气、提高素质、振奋精神的基本的目的,为新学年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我们的教师、学校必然有一个全新的面貌。
新的学年我们将一如既往的以校本制度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为基础,着力塑造办学品位;以干部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全面提升队伍素质;以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管理为核心,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动民主管理,坚持依法治校;狠抓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在整体办学、文明创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质量、学生教育等方面达到我们的既定目标。集训的结束,意味着新学年紧张工作的开始。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崭新的面貌投入到新学年的工作中去,推动我校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为期一周的暑期集中培训,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由衷感谢领导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每天的讲座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确实感到受益非浅。
教师代表着“学生的老师”,也代表着“学生的学生”。作为教师,师德是必备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
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
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更要具有优秀的心理品质与道德意识。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动力和热情。尤其是教师心理调适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平衡,并获得了更多的方法,这对自己是一种鼓励。鼓励我们教师适应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取在教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通过本次学习,使我体会到教师要热爱这个职业,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在工作中不求回报,刻苦地钻研下去,一切为的就是一份热爱和执着,在教学中,不能墨守陈规,要不断地发展,不断去思索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这样,最终自身的价值才能够得以体现。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对终身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有了新的理解。。终身学习,我们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更多方面,如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理念等等。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做事与人际交往。教师从事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于观察、研究、思考;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那么相对来说,工作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我还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喜欢听你的课,进而喜欢听你的指导。心得体会这就要求个人魅力不断提升,在积累经验中获得一种平和优雅的心境,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获得学生的信赖。书是的老师,多读书,提升自己,在实践中反思自我,做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
新的起点需要新的奋斗,新的奋斗需要旗帜作为引导,这次培训就是一面很好的旗帜,在思想、行动和实践工作上给了我切实的指导和鼓励。让我有了明确的定位、坚定的信念、奉献的精神、良好的心态、高度的责任心、热爱学生的行动、进取的意识并且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
我现在虽然不是教师但我热爱教育,我深感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教育人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坚定理想教育的信念。要耐得住寂寞,甘守清贫。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热爱教育是因为我曾经从教十余年,是因为今天我看到理想教育的曙光,是因为我佩服教育改革者的胆识,智慧,是因为教育改革推动教育进步。诚然教育改革在推动教育发展的同时也许触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有反对的人。也许有些人不能眼界不开,境界不高,所以反对。但我坚信理想教育的明天会更好,我愿意做一根蜡烛燃烧自己,也许亮度不够但我矢志不渝,默默奉献。
一对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要性的再认识回顾人类的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到,教育总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迁而面临着自身的变革与创新。教育必须培养人去适应变化,去创造新的、更美好的世界,这是我们现在所处时代的显著特征。
1.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催生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0世纪后半叶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现代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知识生产力成为决定整个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由此对人类生存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变化正在无限地加速,正像人类的知识和科学工作者的人数迅速增加一样(人类历史上90%以上的科学家与发明家都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应用的周期越来越短,新知识不断地涌现,创造发明日新月异,知识呈现无限的增长趋势。我们正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
以计算机科学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在世纪之交迅速崛起,标志着信息革命的发展,并成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的生长点。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以国际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应用为特征的信息高速公路,改变了人们的传统交往方式,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类进入了信息全球化时代。各国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知识与创新。因为拥有知识就意味着拥有财富,而创新则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原动力,所以国际上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即要学会如何学习。“在这个时候,如果还让学生待在远离真实生活,远离生产活动,不能自行决定和担负职责的候车室里消磨时间,一直待到25岁以后,这确是一个很反常的现象”。教育在个人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在促进现代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谁都不能再希望也不可能在自己的青年时代就掌握了足够其一生享用的所有知识。今后,人的整个一生都是学习的时间,而每一类知识都能影响和丰富其他知识。现在,赋予教育的种种使命以及教育可能具有的多种形式,均使教育包括一个人从童年到生命终止的所有活动。这些活动可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灵活地结合起来,使每个人能主动地了解世界、了解他人和了解自己。目前,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终身教育理论已开始为教育界的内外人士所认同。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内涵
对教育带来的影响,其一,教育内容的来源已大大拓宽,人们关心的既有当代世界总体的、高度错综复杂的问题,也有当今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具体的、现实的问题,而当今的社会生活是带有深刻技术印记的、多变的生活;其二,对各门学科之间、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以及教育内容的各种来源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表现出更清晰的认识;其三,向国际生活、地区合作和各种新的交流或合作形式开放。
新的教育理念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成为今天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最后是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
世界的诸多变化,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许多国家都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和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实力的战略措施加以推行。近年来,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无论是反思本国教育的弊端,还是对教育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往往都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入手,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现出了时代赋予的新的理念和内涵: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注重信息素养的养成、注重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经验和发展学生个性等时代赋予的课程改革的理念。
(1)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为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提高儿童的基础学力仍然是各国课程的基本内容,其中包含了适应社会需要的一些基本素质和技能以及伦理道德精神等。
(2)注重信息素养的养成。信息素养的养成是各国课程改革的一大热点。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能力,运用信息工具创造性地发.现、研究、分析、交换、提供信息,迅速地从社会文化中获得有益的信息。
(3)注重创造性思维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各国课程改革都强调创造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的培养,认为教育应该培养胸襟开阔、能够从全球化的视角考察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公民。在这方面,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发展,对别国文化的尊重,认同和欣赏显得越来越重要,因而,外语教学成为当今课程改革的一大热点。
(4)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科技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物质生活的充实并不能代表精神世界的充实,经济的发展样式不能避免价值观的失落与道德沦丧。各国课程改革普遍注重教育的道德文化层面,强调儿童价值观的培养和道德教育。日本“生存能力”的概念,也包含对美和自然的感受力,包括爱善憎恶、崇尚公正、珍惜生命、尊重人权、理解和关怀他人以及参加志愿者活动等道德伦理精神和社会奉献精神。
(5)尊重学生的经验和发展学生个性。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教育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受到一些国家课程改革的关注。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儿童的尊严、尊重儿童的经验,把儿童从大人世界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把儿童的教育交到儿童的手中。日本新的教育改革方案提出了尊重个性、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原则。在课程设置上,小学阶段实施以生存为中心的各科课程,如小学低年级的手工图画、社会科、生活科等
二、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
1.重视学生对民族性的理解,重视价值观教育和学生道德的发展
教育在价值取向上从来都不是中立的。教育与道德、文化和价值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保存和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另一方面也适应并发展民族性、社会文化和价值观。那么,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的课程其价值也不会是中立的,而是必然要体现出一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精神要求的,因此,我国的课程改革首先要积极推进教育民主与教育公平,尊崇和平、人权和民主的教育理念,并使之成为整个教育体系的灵魂。其次,要传递国家和民族优秀的核心价值观和优良传统。其三,加强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加强道德教育,使一代新人明辨是非,理解道德冲突,关心他人并关爱环境。
2.重视学生基本能力的开发
课程改革必须重视学生基本能力的开发。基本能力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尊重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因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养成是基础学力的核心,竞争学习、终身学习是儿童适应未来社会、开展终身学习、促进自身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基础。这不仅对儿童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一个民族的发展也意义重大。
3.课程改革要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的经验
课程改革要回归生活追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就是培养在生活世界中会生存的人,即会做事、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人、在课程目标上要培养既具有健全发展的自主性善于自知,又具有健全发展的社会性善于“发现他人”,在课程内容上要突破狭隘的科学世界的框框,整个生活世界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要突破原来课程的范围,寻求学校课程、社区课程、家庭课程之间的内在整合与相互作用,使整个世界都成为学习的课堂。同时,课程必须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才能成为学生的课程,这样就必须尊重学生的经验,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改革、开发课程,学生才能理解课程,在理解的过程中产生课程意义,因此,课程的设置就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需要来确定,明确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的关系,恰当地处理好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的关系。
4.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培养有个性的学生首先应尊重学生个性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个性的发展包含了社会性,因此个性的成长是在生活中、在持续的社会交往中进行的。其次,个性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因此终身学习应成为每一个人的内在需求。应该把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积极应对信息社会挑战和增强创造力的重要方面加以提倡。因此,在我国的课程改革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并贯穿到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教学内容、课程管理等整个教育之中。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