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亚平
中国(平遥)监察文化博物馆展厅中的藏品——铜匦模型。
在中国(平遥)监察文化博物馆的第一展厅中,有这样一个透明的匣子经常引起参观者的注意,它是根据史料记载制作的模型,它最初的原型是武则天于垂拱二年(公元686 年)三月设置的一种谏议箱,名曰铜匦,用来收集朝野各界人士的谏议,类似于现代的意见箱、举报箱,也就是信访的一种方式。
历史上的铜匦是铜制的,而这件仿品之所以被制成透明的,是想让大家能够看清楚其内部构造。据《资治通鉴》记载:“其器共为一室,中有四隔,上各有窍,以受表书,可入不可出”。铜匦分为四匦,从外表看虽是一个整体,但内部却有四个空间,每个上面都有一个投递口,并且只能进不能出。东边的青匦名曰“延恩”,专门投递歌功颂德、感谢圣恩之类的奏表;
西边的白匦名曰“伸冤”,诉屈伸冤的人可将奏表投入;
南边的丹匦名曰“招谏”,谈论朝政得失、建言献策的人可将奏表投入;
北边的黑匦名曰“通玄”,报告天灾人祸谋反暴乱的人可将奏表投入。
武则天为什么会设置铜匦呢?其实唐代的信访制度在古代算是相对完备的,早在唐初就已经确立了“邀车驾”“挝登闻鼓”“上表”三种信访方式,但它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比如挝登闻鼓,朝廷当时都会在旁边设置守卫,老百姓往往会因为旁有士兵而被吓得不敢去诉冤。武则天曾在垂拱元年(公元685 年)二月下诏:“朝堂所置登闻鼓及肺石,不须防守,有挝鼓立石者,令御史受状以闻。”但效果不是太理想。为进一步革除言路之弊,唯有创新信访制度,于是在“垂拱二年(公元686 年)三月,初置匦于朝堂,有进书言事者,听投之”。
为了专门管理铜匦,让其能起到“申天下之冤滞,达万人之情状”的作用,武则天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就是隶属于中书门下省的匦使院。《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匦使院以谏议大夫、补阙、拾遗一人充使,为知匦使;
御史中丞、侍御史一人,为理匦使”,也就是说匦使院由知匦使和理匦使共同管理,知匦使从谏议大夫、补阙、拾遗中选出;
理匦使从御史中丞、侍御史中选出。每天投递到铜匦中的文书由知匦使收集整理,登记投递人的保人、姓名、住址,然后派人实地调查,如果属实就通知投递人在十天之内随时准备被皇帝“召问”,不属实就直接驳回,不予受理。整理好的投递书最终还会呈给皇帝审阅,如遇十分要紧的事情,皇帝会当场处理,不要紧的会让知匦使转送中书省和理匦使,让他们提出处理意见,然后再交给皇帝作最终决定。
武则天设立的铜匦开辟了一条最高统治者了解下情的渠道,是对唐代信访制度的创新和发展,在我国信访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投递武则天展厅智能投递箱工业设计(2023年1期)2023-03-02传统与文化的“投递”中外文摘(2022年13期)2022-08-02MYTH AND MECHAS汉语世界(2021年6期)2021-12-17不断改变,不断进步 参观KEF展厅后随笔家庭影院技术(2021年7期)2021-08-14BESPOKE ROMANCE展厅现代装饰(2020年10期)2020-10-28GAB展厅现代装饰(2020年8期)2020-08-24NORHOR成都展厅现代装饰(2020年8期)2020-08-24武则天的遗嘱公民与法治(2020年9期)2020-05-30大迷宫红领巾·萌芽(2015年5期)2015-06-16武则天陵墓前“无字碑”解读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6期)2014-02-27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