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非遗雕刻中的匠心传承

非遗雕刻中的匠心传承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6-15 11:00:03

厉锦兰 楼浩彬

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ors, we must think about the issues related to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in the light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n this basis,craftsmanship can be eternally carried forward.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的快速膨胀和互联网的迅猛传播,各种数据化信息被不停地生产、收集、存储、处理与利用,自媒体、大数据时代随之来临。注意力被迅速吸引,对我们传统艺术来说,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是传统艺术有了更多的传播机会,更好的传播形式,提高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有利于技艺的传播和传承;
不利的一面是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注意力被抖音等短视频吸引,追逐简单的刺激和快乐,心情变得浮躁,很难能静下心来传承传统的技艺,更难独立思考进行创作。作为非遗传承人,我们应当如何面对当前形势,去思考非遗的传承问题,让一颗匠心,传之久远。

时代的发展

作为中生代的手工艺人和非遗传承人,我们也许是最后一批按老传统师徒制学艺的一代。正如电影电视所展现的那样,那时候信息闭塞,师傅相对保守,先是两三年杂活,等上手修光,打坯,还得几年,至于设计,那得看造化。有的师傅也只会师传的老三样;
雕刻的类别花鸟山水普遍一点,至于人物一般是轮不到的,学的过程也像隔了几层纱似的,师傅要么讲不透,要么不讲透,得靠自己去悟。如果在工厂,不是自己的门类,别人是不让看的,工位上的雕刻板永远是两种情况,一种花板面朝下,另一种盖着布,大概因为花板太重的缘故吧。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就业路子越来越广,学艺的人越来越少,形势有所逆转,师傅也相对开明了。信息也越来越发达,很多年轻人通过博物参观、参赛、交流学习开阔了视野,很多传统艺人到美院等现代绘画、雕塑系去深造。他们勇于创新,作品越来越精良,涌现了一批批优秀的艺人,省大师,甚至国大师。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动工具以及CAD等现代化工具纷纷为雕刻艺术的工作者所采用,应用电动工具既节省了体力,又提升了速度,对于雕刻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雕刻机床(含打坯机器,激光雕刻机等)的出现,更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工场作坊中本来以斧击凿的嘭嘭之声被电动的呜啦声淹没了。

不少传统艺人开始怀疑:雕刻是否会被电动工具和数控机床取代?传统雕刻还有未来吗?笔者认为在新的雕刻时代,电动工具、数控机床、手工操作三者只是手段的不同,而雕刻的关键还是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首先在于匠心,对于艺术精益求精的追求,对于姊妹艺术借鉴,如绘画、摄影、雕塑等,塑造一颗敏感的心,从而得于心和应于手,随心所欲。

匠心的传承

传统音乐中我们讲“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人声永远是第一位的。我觉得雕刻也一样,最伟大的作品一定是手作,而创作的过程就是人与材料交流的过程,雕刻者要感受材质的性能,肌理,纹路……,根雕更是如此,因为根雕一般先有根,要依根赋形,好的根雕作品体现根的天然之趣。

根雕最具魅力者莫过相材相根。因为在读图,读视频时代,其他工艺如手法、指法、刀法等可以通过文字描述、摄像等手段捕捉,从而转达于他人,而相材相根只能出于艺人之胸臆、头脑之构思。头脑中积累的经验越丰富,艺术品数据越充足,就越容易根据原材料的形状特点设计构画出创意。手工根雕,都是根据一根一原创的设计制作,发掘出材料的自然之性,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趣味和个性,从而提升作品价值,是传统手工艺,技艺,匠心之结晶。

树根和竹根原材料是根雕创作者最好的食粮,根雕艺人往往对形状奇特的原生态根材特别钟爱。许多原材料由于受恶劣天气、土壤环境的影响,阻碍了顺利生长,形成不同程度的受损、增生、扭曲,如苞苞点点的树瘤,大大小小的褶皱,经昆虫咬噬而形成不规则的凹凸,因腐蚀而出现的洞孔,遭雷击而造成的严重损伤,等等,诸多外界因素造成的奇形怪状,非根雕者多数会认为它们丑陋不堪,却是根雕艺人的钟爱,最喜欢斥资购买的创作原材料,因为那些奇特造型的根材可以被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优秀根雕作品。

有了材料,紧接着便是最考验创作者的相根功底了。所谓相根,就是创作者根据根材的自然形态去构画图像。当创作者在脑海里形成的构像图与根材的自然形态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时,就可以画出实操的构像图,相根就完成了。相根是创作根雕艺术品的首务,也可以说相根成功,构像图画出,一件根雕艺术品已经完成一半甚至大半了。所谓功底,第一是指相根者所积累的文化艺术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平时对于民情风俗、传说故事、历史人物事迹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古代历史、诗歌、绘画、珍贵文物等领域的知识需广泛涉猎;
第二是指相根者所获得的经验累积;
第三是指相根者对于物件具有无微不至的洞察能力,对原材料进行正视、斜视、仰视、俯视,把原材料颠来倒去地审视,甚至需要眯眼视(有时需要获得一种模糊景像);
第四需要相根者耐得住孤独和寂寞,因为奇形怪状树根或竹根并不能看上一眼或几眼就在脑子里构像的,通常需要独处一段时间,进行搜肠刮肚的苦思冥想,可能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半载的;
第五用手作三维触摸,摸清根里面的结构,摸清材质走势结构,摸清根材不同部位的软硬程度;
第六具有画好构像图的能力,对于体积小的树根和竹根,我们通常直接在材料上圈点勾勒出雕刻位置即可,而对于体量大、大小根枝结构复杂的巨大根材,画好纸图是必要的,因为大件根雕作品需用较长的时间去完成,有了纸图就可以从启动实操到作品完成保持高度一致;
第七对于实操时遇到的变动要有预见性,孔洞深浅,裂纹大小,局部腐朽等不确定因素,即原材料隐匿较强者要有修改预案。以上是我们相根的经验之谈。相根是根雕艺人的難点,同时又是兴奋点,亦是考验创作者的功力之处。到目前为止,尚未出现有关相根的人工智能产品,电动工具的运用和数控机床是离不开相根的。

为了让读者进一步理解相根的重要性,特举两例,以期细化说明。

例一:竹根雕《春围》,原材料是一个扁平大竹根,根须杂乱,在扁平外形的扁侧方有个黑色的虫洞,对于根材而言,是一个残缺破损的大缺口。根据竹根长势,亦即初步的相根,叶柄粗而有力,叶脉起伏,边上留一些根须做草丛,可以雕刻成一张落在草地上的扁平大芭蕉叶。于是我们开始修剪杂乱的根须,使与杂草浑然一体。根材的表面有自然生成的、大小不等的凸块、颗粒,我们就将最大块刻成一只蓄势待跃的青蛙,其他颗粒则稍作修琢,如叶面上有水珠滚动,有昆虫,有小蛙……再瞧,一只甲壳虫悬挂在芭蕉叶的边缘,似乎急于逃脱灾难的情景。

竹根扁侧方有个黑色的虫洞,是它的瑕疵,又恰恰是创作的亮点。发现这个亮点就是上文提及的遇到“原材料隐匿”处需修改图稿,作局部相根后再决策动刀。在黑色虫洞的中心处有一块像一角硬币大小的正常节皮,这块节皮之所以遭有害物质侵害而不变色,是因为它特别坚硬。在剔除难看的黑色物质后,看清了亮皮下的立体形状,于是构思着刻一只小甲壳虫,亮皮刚好琢磨成漂亮坚硬的甲壳,细腿灵动,看上去就是一只悬挂在芭蕉叶边的甲壳虫。真可谓化腐朽为神奇!一件独具个性竹根雕艺术品就这样完成了。

竹根雕艺术品以其材料天生的质坚皮亮之特质,再经艺人细微的琢磨,不仅可触摸到作品的光滑细腻,温润如玉之感,而且经时间的推移,竹根雕作品会逐渐变幻色彩,约经四五年就会泛出金黄色,再过十年八年就有些金红色,在光照中,会泛出丝丝光亮,呈现竹根雕独特的视觉美。

例二;
木刻作品《香音》。一段雷击老黄金樟木,长220厘米,直径最宽处40多厘米,整段木头最厚处10厘米,最薄处0.5厘米,S形。内中空,在S中间有空洞,只有圆木的半片,洞里坑坑洼洼,好似一段废料。作者经过反复审视,未获图像,于是把木头倒竖起来,细端在下,粗端往上,即上文提及的“巅来倒去”地看。为了让她站稳,就用一些木块支撑着,于是产生了为作品做配座的想法。借助S形可以塑造出神话传说中飞舞妖娆的飞天花神。木材上端比较厚,可以雕刻人物的上身与头部;
下端壁薄,可以雕刻出服饰飘带;
借着孔洞的坑坑洼洼,可以雕刻出空中抛撒的大大小小花朵;
材料的自然纹理刚好与缥缈空灵的裙带自然结合。有了主题定位后,我们就着手描绘构像图,并在原材料上圈圈点点。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全部使用传统工具和手工雕刻,以确保成品的质量。经过一阶段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耐心细致的刻制,综合应用了镂空雕、浅雕等技法,一件飘逸灵动、优美绚丽的木刻艺术品诞生了。取名《香音》,因为黄金樟会时不时散发出香气,犹如花神香音袅袅飞仙,撒播鲜花。

以上笔者创作的两个实例,意在说明匠心,需要一颗敏感的心,去贴近材料,感受材料的气息,贴近生活,感受生活之美,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之境界,这是任何工具都无法替代的,离开这颗匠心,艺术也就成为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也就缺乏了艺术的生命。

经过近三十年的奋发学习艰苦创作,笔者所感到欣慰的是,我们的这颗匠心越来越被同行及艺术界认可。我们创作的作品,受到社会艺术品爱好者的青睐,亦是历史文化与艺术存在的意义。

作为手艺人的我们,以德润身,以文化人,响应党的号召,愿意奉献出积累数十年的经验和技艺传予后人,不管是否入于门下,凡喜欢手工雕刻,德才兼备的青少年,我们都将一视同仁地、无偿地为爱好者提供帮助。江浙沪大批年代形成的手艺人即将老去,趁着中坚力量还在,希望更多的新鲜血脈加入,传承有生命力的手艺活,使中华传统工艺文化再度崛起,并且繁荣昌盛。

猜你喜欢竹根电动工具根雕2021年《电动工具》全年目录索引电动工具(2021年6期)2022-01-08挖竹根作文周刊·八年级版(2018年26期)2018-10-25挖竹根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2018年26期)2018-10-20根雕与古钱币的完美交融收藏界(2018年1期)2018-10-10百岁老人聊养生老友(2017年2期)2017-06-01木根雕艺术创作实践与思考海峡姐妹(2017年1期)2017-02-27根雕艺术成收藏新宠丹青少年(2017年5期)2017-02-06落樱季节中华手工(2016年6期)2016-07-04根雕艺术品正逐步进入收藏领域东方收藏(2015年4期)2015-10-21关注欧盟电动工具新标准大众标准化(2013年2期)2013-03-27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