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6-14 16:00:04

程梅春

摘 要: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化学习优势相结合,既可以发挥教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突出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积极运用混合式学习方式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文章简述高中语文课程中应用混合式学习的重要性,并从合作学习、单元学习、多元评价等多角度探究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开展混合式学习的有效策略,旨在构建交互式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更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学习。

关键词:高中语文;
混合式学习;
探索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开展教学已是趋势使然,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混合式学习方法已经逐渐走入师生的视野。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基于合作学习的方式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较大的帮助。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对此,教师应积极开展对混合式学习的探索和实践,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

一、高中语文课程混合式学习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

混合式学习作为一种将数字化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在时间和功能上的局限性。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课时长短来讲解知识,因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无法将全部知识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更无法实现拓展学生知识面的效果,影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而合理运用混合式学习方法,教师可以不受课时的影响,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知识,课后实践中巩固知识[1]。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部分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心理状态较为稚嫩,不够成熟。随着年龄增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也逐渐丰富,但对新的事物仍会表现出较强的好奇心。而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不具备较强的吸引力,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也很难调動。对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积极运用混合式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助力学生构建新的知识脉络,这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有明显的帮助。

二、基于混合式学习的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策略

(一)倡导独立自主,构建合作学习模式

1.加强引导,构建主动合作学习组织

古语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传统线下课堂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本质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传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很少有机会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也很少会给予教师积极的反馈。久而久之,学生在这种单向传授知识的模式中,自然容易产生倦怠之感。而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课堂中主动参与合作和交流[2]。一般来说,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分为静态建构、动态生成两个类型,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体特点,以异质构建静态合作组织,并在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随着学习任务的变化,逐渐演变为动态生成合作组织。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应利用混合式学习方法开展单元设计,在单元学习任务的引导下,构建动态合作学习小组。首先,教师应立足学生学情,在尽可能满足学生主观意愿的前提下,将其划分为多个合作学习小组,使后续合作探究活动能顺利开展。同时,教师采取直观教学法,向学生呈现单元学习任务的主要内容,要求各小组自行选择任务内容并展开探究。由此,根据各小组选择的任务及探究方向,自然形成动态合作学习小组。随后,当各小组完成合作探究任务后,教师应为学生搭建合作探究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探究成果。如某学习小组选择完成单元学习任务四,制作“班级《致青春》诗集”,在活动初始,小组成员围绕“青春的价值”展开了积极的讨论,教师则借助线上学习平台,为其提供《经典咏流传》相关视频,让学生作为重要借鉴资源使用,然后各小组成员任选本单元内的一首诗进行配乐朗诵,并利用手机、录音笔等电子设备,制作成音频或视频并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中,供大家欣赏和品鉴。在线下课堂中,各小组则围绕诗句展开交流和赏析,在“异质”学习小组成员的交流和补充中,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基于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形式和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合作、交流中也逐渐拉近同学之间的距离,进而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从中收获知识和友谊。

2.引进技术,建设跨媒介学习共同体

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开展必然离不开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教师对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能为语文教学带来更多新的可能,从而丰富课堂学习资源、获取更多知识。因此,教师应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构建跨媒介学习共同体,致力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3]。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学为例,本单元的主题为“劳动光荣”,教师应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构建学习共同体,强化课堂教学效果。首先,教师以“寻找校内最美劳动者”为主题设计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先主动阅读教材文本,深入分析文本中所表达的情感,同时,教师在取得学校支持的前提下,为学生订阅当地的电子版报纸,将报纸上面的通讯和评价文章作为教学重要资源,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人物通讯、新闻评论文体的特点,并对其中形式新颖、内容优秀的文章加以点评。随后,教师结合文章内容,在班级学习群中与学生分享相关人物的介绍视频,而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可以结合已掌握知识加以补充,在线上互动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后,教师还应布置一项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从校园中选出一位“最美劳动者”,可以向教师申请手机、录音笔等记录工具,对其进行访谈和跟拍,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拟写采访稿、访谈稿和通讯稿,制作人物介绍的PPT并在课堂中播放给其他学生看。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调动生活中的各项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在阅读和分析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并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多项信息技术完成任务,进而成功构建跨媒介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

(二)基于认知起点,开展单元学习设计

单元设计是教育改革后衍生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多是以一个学习单位、事件或是故事为背景,将碎片化知识串联起来后,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教学。高中语文课程混合式学习,则可以将单元学习任务作为导向,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习项目为载体,充分整合学习情境、内容和资源,让学生运用语言提升语文素养。

1.研判学情,明确认知起点

混合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其中主要担任着学生学习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身份,而不是单纯的知识讲授者,课堂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独立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实现综合能力发展[4]。对此,在混合式学习中,教师应深入探究学生的学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科基础等,在此基础上明确认知起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之后教学中的任务与活动。

以部編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为了解学生的真实学情,创设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活动,教师应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阅读任务。首先,教师通过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设计“潜读·把握思路结构”“研读·促进深化理解”“化读·知识迁移运用”三个阅读任务。为了保证学生高效完成阅读任务,教师应提前做好导读工作,以线上发布调查问卷的方式,结合《乡土中国》设计相应问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填写问卷,从而掌握学生的阅读心理状态、阅读困惑、阅读经验等。随后,教师借助微信小程序组织学生投票,让学生在明确阅读任务的前提下,自由选择阅读顺序、阅读媒介、阅读形式等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后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了解学生阅读中所掌握的知识、方法等。基于此,以上教学活动充分利用了线上、线下多种资源,既了解了学生的真实学情,助力教师掌握学生阅读认知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保障了阅读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2.整合资源,单元整体设计

当前使用的语文教材,多是围绕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两条线索构成学习单元,通过阐述核心任务整合单元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在这一背景下,课文不再是单篇成课,而是突破问题限制,以主题、内容或写法为核心,将多篇文章组合在一起,形成单元教学资源。另外,单元教学的知识容量更大,对资源的要求也更高。对此,教师应在单元教学中开展混合式学习,提供文本、图形、视频、音频等多样化资源,再围绕“任务、活动、情境”这三个单元的教学支点,积极设计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等[5]。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应围绕“学习之道”这一主题设计单元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逐层递进开展深度学习,深入感悟单元学习内容。首先,教师先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改造”为主题的读书会,鼓励学生在单元导语和学习任务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到阅读学习中,以便明确各篇文章的主要结构和大致内容。随后,教师在单元主题背景下布置第一个学习任务:读书会要求大家以手抄报的形式表达对“读书之道”的看法,并尝试原创一段200—300字左右的议论性或记叙性文字,以第一人称或故事的形式表达真实看法。这一学习任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将其拆分为四个小活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逐一解决:活动一,教师将班级学生划分成多个读书小组,用抽签的形式选出1—2名领读者,小组可以选择单元内任意一篇课文作为精读篇目,结合课后提示、教辅资料认真阅读全文,了解篇章大意和作者观点;
活动二,阅读课文后,让小组成员针对文章主要观点进行交流,要求每个成员选择一个观点构建结构支架;
活动三,小组结合学习任务要求和结构支架进行写作,并在内部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对写作内容进行修改;
活动四,各组提交修改后的写作内容,再工整地抄写在书法纸或手抄报中。学习活动开展的形式可以由各小组成员灵活决定,线上或是线下皆可,细致的活动设计形式能有效分解单元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学习主动权,真正完成深度学习。

(三)创新多元评价,实现素养整体发展

混合式学习,指的是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组织起来,在整合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学习活动,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标。评价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教学评价也应做出相应改变,依赖大数据及其他网络技术,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和评价,重点考查学生的参与程度、思维特征及综合能力发展。评价过程中应做到方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让学生在教师、同学的评价下,完成教学反思活动,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的教学为例,本课是一篇自然科学小论文,对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在原来教学环节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评价环节。首先,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点评,如针对小组合作环节,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的3—13自然段,并快速圈画出每段中关于特征及作用的关键词,三分钟后与小组成员展开交流和讨论,总结关键词在词性、位置等方面的特点。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先阅读课文,再结合问题圈画段落中的关键词,并与小组成员展开讨论,教师则对学生对话、组间质疑、小组代表答疑等部分加以点评,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出相应的总结。由此,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及能力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知。随后,教师在评价中应引入多元化主体,让学生、家长等也参与到课堂评价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在课堂中设计评价量表,多元评价模式下应分为个人自评表、家长评价表、教师评价表等多种类型,个人评价表用于自我反思、提升;
家长评价表则以电子版形式呈现,通过微信群分享给家长,邀请其在特定时间进入班级网络学习空间,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参与线上量化打分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家长的肯定、鼓励和关怀;
教师评价表则是教师结合学生在混合式学习中的表现,对学生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等进行点评。基于此,通过形式多样、评价主体丰富的课堂评价形式,学生能对自身学习情况及课堂表现有更客观的认识,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将混合式教学引入高中语文课堂,能极大地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构建更加精彩的语文世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较大的提升。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信息化背景下,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高效学习,逐渐完成对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灵贵.高中语文线上学习的实践与反思[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27):6-7,97.

[2]罗胜业.谈高中语文线上和线下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J].学周刊,2022(25):166-168.

[3]林慧超.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高考,2022(17):106-108.

[4]张元丽.基于混合学习模式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J].高考,2021(24):79-80.

[5]秦岭.基于SPOC混合式学习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探究[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0(1):69-75.

本文系闽侯县教育教学研究2021年度立项课题“混合式学习环境下高中语文教与学方式变革探究”(课题立项号:闽侯mh2021008)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混合式学习探索高中语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年1期)2022-03-09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与研究科学与财富(2016年29期)2016-12-27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6年11期)2016-12-27开放大学:过去充满传奇但前景依然未卜?中国远程教育(2016年11期)2016-12-27混合式教学法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考试周刊(2016年94期)2016-12-12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