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的软基处理分析

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的软基处理分析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6-14 14:19:01

范旻

摘要 研究软基处理方法,旨在提高公路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文章论述了软基的定义与特点,阐述了常见的软基处理方法,并以某一公路工程为例,探讨了水泥搅拌桩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泥搅拌桩等软基处理方法,可提高公路路基路面的承载能力与结构强度。

关键词 公路工程;
路基路面设计;
软基处理;
水泥搅拌桩法

中图分类号 U41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6-8949(2023)11-0128-03

0 引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公路工程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在公路工程中,路基路面设计工作十分关键。大部分公路工程施工环境较恶劣,地质条件差,经常会遇到淤泥、淤泥质土等软弱土层,因软弱土层的强度低、透水性差、压缩性大,为提高公路软基的承载能力与结构强度,需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软基处理方法[1]。

1 软基的定义与特点

1.1 软基的定义

软基为强度小、压缩量高的软弱土层,在该土层中常含有一些有机物质,路基路面的抗变形能力差[2]。与正常条件下的土壤相比,软基的抗压能力与承载能力差,易出现碎裂、沉降等问题,影响公路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为车辆通行埋下安全隐患。

1.2 软基的特点

软基的强度小、透水性差、压缩性高,加大了公路工程的施工难度[3]。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前,设计工作人员应熟悉软基特点、施工场地的地形与地质条件,制定技术可行、经济成本低的软基处理方案。

2 常见的软基处理方法

2.1 换填处理法

公路工程施工路段存在软弱土层,如淤泥质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素填土地基、杂填土地基等,承载能力差,若软弱土层较浅,土层厚度不超过3 m,宜采用换填处理法[4]。暗塘暗沟、湿陷性黄土、淤泥等地段使用换填法[5];
垃圾填埋地段,需深度清理垃圾,换填中粗砂材料或碾压中粗砂材料,避免路基不均匀沉降,提高路基的密实度;
稻田地填筑地段,挖除淤泥与腐殖土,换填1~2 m山皮石材料,若淤泥厚度大,宜选用抛石挤淤方法;
部分路基位于河塘区域,设堰清淤,回填中粗砂,回填高度需超出地下水位线0.5 m或达到设计水位线,路堤边坡采用浆砌片石护砌方案。其中,换填法加固地基示意图如图1所示。

2.2 桩基法

2.2.1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指根据预定的配合比,均匀搅拌水、水泥、粉煤灰、石屑、碎石等原材料后所形成的一种桩体结构[6]。粉土、黏性土等软基宜选用该桩进行加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力学性质介于柔性桩与刚性桩之间,该桩可处理软基深度20 m,桩体呈等边三角形布设,桩顶上铺设50 cm中粗砂或碎石[7]。该桩技术现已成熟,但也存在一些缺陷,易出现较大的工后沉降,经过一段时间后,路基方可趋于稳定。其中,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成桩示意图如图2所示。

2.2.2 水泥搅拌桩法

水泥搅拌桩具有环境效益好、施工成本低、成桩效率高等优势特点,但该法也存在输浆量、水灰比控制难度大等多种缺陷[8]。黏性土地基的承载力标准值<120 kPa时,宜选用水泥搅拌桩法;
桩间距为1~1.4 m,桩径为50 cm,以加固土体的质量为基准,单位复合地基承载力至少达到150 kPa。

2.3 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是由降水预压法、堆载预压法、塑料排水板预压法、砂井预压法等多种方法构成的一种软基处理方法。排水固结法的基本原理是排出软基土壤中的孔隙水,加固土壤,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与强度。该方法的施工成本低,但其施工效率低,固结效果差。当遇到饱和软黏土时,宜选用排水固结法。

3 工程案例

3.1 工程背景

某一公路工程,道路路线总长度为15 km,路基宽度为24 m,双向4车道,设计速度为50 km/h,断面形式以高填方路堤为主,路基填筑高度约为3.5 m。

3.2 施工路段地质土层情况

3.2.1 场地岩土工程评价

(1)地基土评价。根据岩土性质和工程的特点与要求,场地岩土层的工程特性评价情况如表1所示。

(2)特殊性岩土及不良地质作用。①1层杂填土:杂色,松散,以建筑垃圾为主,含大量碎石、碎砖,非均质。填龄小于5年;
①2层素填土:以粉性土为主,黄灰~灰黄色,呈松散状,局部夹少量黏性土,含少量填龄<6年的碎砖屑;
①a层淤泥:呈流塑状,灰黑色,为河底、塘底淤積物,具臭味,含大量腐殖质(有机质),见碎砖屑、碎石子等杂物,主要分布于现有河塘底面。①层总体不均匀,结构松散,密实度差,长期荷载作用下易产生过大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建议进行夯实压密或换填处理。此外,填土中局部夹碎石、碎砖及混凝土块等硬质物,对路基施工质量有不利影响。

软土:沿线局部分布②2层粉质黏土,试验测得灵敏度St=3.08~3.95,为中等灵敏;
有机质含量0.87%~1.34%,为无机土。②2层强度低,不均匀,工程地质差;
具高压缩性、低强度,为场地内不良工程地质层。

膨胀土:场地③1层粉质黏土自由膨胀率δef=37.0%

~50.7%,平均值42.1%,为弱膨胀土;
③3层黏土自由膨胀率δef=32.7%~60.8%,平均值46.8%,为弱~中等膨胀土,施工时应注意防水,必要时换填、采用非膨胀土做封层及掺灰等。

3.2.2 路基土承载力、路基持力层分析与评价

(1)路基土承载力。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同时结合地区勘察经验,该工程建议的各岩土层地基承载力参数取值如表2所示。

4-1 强风化安山岩 密实 300 0.40 —

(2)路基持力层分析与评价。在该工程中,浅部填土成分复杂、结构松散、不均匀、低强度、欠固结,工程地质性质差,未经处理不可直接利用。③-1层、③-3层的工程地质性质较好;
③-2层工程地质性质一般;
②1层与②2层的工程地质性质差。

3.3 软基处理方案设计

从前面论述可知,该公路部分地基土地质条件较差,例如②2层软塑质粉质黏土:土层厚度约为3.8~10.4 m,灰色,软塑,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粉土薄层可见少量腐殖质及贝类残骸,稍有异味,不均质。

3.3.1 软基设计标准

(1)工后沉降控制标准。该公路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如表3所示。

(2)稳定安全系数。稳定验算按施工期和营运期的荷载,采用固结有效应力法分别计算稳定安全系数,满足施工期按不小于1.1、运营期不小于1.2的要求。

3.3.2 软土路基设计

该设计采用水泥搅拌桩法来处理公路软基。水泥搅拌桩设计方案如下:

(1)水泥搅拌桩采用梅花形布置,间距1.2 m,过渡段间距采用1.5 m。其中,水泥搅拌桩处理平面大样图如图3所示;
水泥搅拌桩处理横断面图如图4所示。

(2)水泥搅拌桩径50 cm,各桩进入持力层不得小于50 cm。

(3)攪拌桩的施工定位偏差小于5 cm,桩身垂直误差不超过1%,喷浆搅拌速度不大于0.5 m/min。

(4)水泥搅拌桩桩体强度≥800 kPa,单桩极限承载力≥180 kN,复合地基承载力≥120 kPa。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软基处理是重点,软基处理技术设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公路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这就需根据公路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可行的软基处理方法,制定详细的施工图设计,提高软基处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为后续公路工程的软基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立群. 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软基的处理技术研究[J]. 运输经理世界, 2022(18):
25-27.

[2]赵顺. 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的软基处理分析[J]. 中华建设, 2022(6):
76-78.

[3]方春. 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软基的处理技术[J]. 四川水泥, 2022(1):
253-254.

[4]李文辉. 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软基的处理策略[J]. 科技与创新, 2021(13):
63-64.

[5]赵子鉴. 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软基处理技术分析[J]. 科学技术创新, 2021(14):
100-101.

[6]洪超. 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软基的处理对策分析[J]. 工程与建设, 2021(2):
318-319.

[7]李佳. 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的软基处理问题与优化对策[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3):
34-36.

[8]尤慧敏. 关于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软基的处理技术分析[J]. 四川水泥, 2020(4):
79.

猜你喜欢软基处理公路工程公路工程创新管理思路探索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6期)2022-04-18公路工程CBR试验检测探讨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24期)2021-02-12各阶段造价控制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江西建材(2018年2期)2018-04-14公路工程中的水泥比对试验中国公路(2017年5期)2017-06-01市政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的软基处理问题建材发展导向(2016年6期)2017-01-17挖沟+翻晒+强夯联合工艺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32期)2016-12-27琅岐环岛路三期塑料排水板施工工艺简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年34期)2016-12-23国道软基处理及观测技术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15期)2016-06-30工程量清单在公路工程招投标中的应用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年4期)2016-02-27公路工程投资快速估算法中国工程咨询(2014年7期)2014-02-16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