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老年群体的数字困境与数字化生存路径探索

老年群体的数字困境与数字化生存路径探索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6-14 10:38:02

张潇文 李汝奇

摘要:如今,我国社会正在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据联合国预测,2035年前后,我国老龄化程度将达到峰值。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数字信息化时代,老年群体面临着数字鸿沟,深陷数字困境。基于此,本文从数字包容理论入手,以在融入数字社会过程中面临较多障碍却缺乏对现代信息技术适应能力的城市老年人为例,通过实证研究,探析数字包容语境之下老年群体面临的具体数字困境,探索如何缩小老年群体数字鸿沟,提高老年群体对于数字产品的获得感和使用感,在数字化时代为老年群体找到有效的生存路径。

关键词:数字包容;
老年群体;
数字困境

引言

在当今中国,与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时代一同到来的还有逐步加深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要特征,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发展和深化则与之相互交织,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社会形态和生产生活方式。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带来了数字机遇和数字红利,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社会治理难题——数字鸿沟。

在社会人群中,老年群体是受到“数字鸿沟”影响最为广泛和深刻的特殊人群,并由此产生了“老年数字鸿沟”这一概念,其含义是指老年群体在使用数字网络技术时相较于其他年龄群体而言处于弱势地位。在数字化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当青年群体不断接触并熟练掌握新兴的信息技术时,属于“银发一族”的老年群体却主动或被动地与信息化时代脱节,导致其社会属性逐步边缘化。

“数字鸿沟”这一理论侧重于社会中不同群体在互联网可及性和使用上存在的差异,而老年群体和青年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不仅体现在简单的接入层面上,还体现在互联网使用的范围和强度层面上,与其他年龄阶段人群相较,老年群体受制度、技术、文化与自身因素等的制约,在信息技术的使用程度上存在着巨大差距,在数字技术应用中处于边缘地位,无法熟练运用互联网,也就无法将其当作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主要工具。

1. 研究设计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以问卷调查及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为主。选取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岳麓区的部分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向320余位老年人发放线上问卷和线下纸质问卷,并以面对面的半结构性访谈方式对研究进行拓展,从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老年人个体案例中提取普适性规律。老年群体的活动范围多集中于老年社区。笔者通过田野调查,长期观察选定的社区老年居民,近距离观察老年群体在使用智能产品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内部行为特征、心理特征以及外部的环境因素,试图总结提炼出当前老年群体面临的主要数字困境及其产生原因。

1.1 问卷调查

本研究通过线上及线下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老年人数字困境与数字化生存情况的相关信息,从中分析、提炼显著影响老年人数字困境的相关因素,以此作为老年人数字困境产生原因的归纳来源。

1.1.1 调查对象选取

为对“银发族”的数字化生存状况得到详细准确的认识,本研究在问卷调查研究阶段选取了居住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湖社区、岳麓区老年大学的部分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以便获得和了解老年人数字困境与数字化生存相关的信息与数据。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向320余位老年人发放线上问卷和线下纸质问卷,最终筛选出210份有效问卷,在回收问卷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1.1.2 问卷设计

在具体统计过程中,本文整理、概括并分析检索了有关文献及相关新闻报道,共总结提炼出23个老年人使用智能产品行为的影响因素,如表1所示。

本文在分析相关文献后对核心观点进行提炼,结合本研究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老年人适老化智能产品使用特征的调查问卷》。该问卷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年齡、性别、学历、居住地、健康状况;
行为特征情况,包括能否独立使用智能产品、每日上网时长、常使用的智能手机功能等;
心理特征情况,包括是否存在焦虑心理及原因、参与免费数字培训的意愿如何;
外部情况,包括无线网及宽带接入情况,智能产品网络连接情况,家庭、人际环境的影响等。

1.2 描述性分析

1.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描述如表2所示。其中,低龄(60~69岁)、中龄(70~79岁)、高龄(80岁及以上)老年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6.19%、48.57%、15.24%;
男性占51.90%,女性占48.10%;
被调查者受教育程度整体较低,本科及以上学历老年人仅占5.24%,初中及以下学历老年人占70.48%,介于两者之间专科学历的老年人占24.29%;
主要依靠退休金养老的人数占44.29%,子女共同赡养的人数为50%;
自己依靠创业获取养老资金的人数占17.21%。在居住状况方面,17.14%的老年人长期处于独居状态,与配偶、子女同住的老年人数占比分别占41.90%与15.71%,有25.24%的老年人居住在养老机构。

1.2.2 行为特征情况

问卷中对智能设备使用情况的数据显示,不使用数字化设备的老年人占到总数的23%,使用台式电脑的人数为48%,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数占79%,使用平板电脑的人数占34%,使用智能手表、手环的人数为27%,使用居家监控设备的人数为3%,使用智能穿戴设备的人数占7%。数据表明,目前在老年人群中主流的上网工具为计算机、便携式电脑与智能手机,其他智能化设备使用率均较低。如何推进智能养老设备的适老化完善改进,提高老年人群的智能化设备使用率有待研究。在老年人群常使用的智能手机功能统计中,使用频数排名前五的功能依次是:基本功能、社交类功能、拍摄功能、新闻类功能、医疗类功能;
使用率最低的三类则分别为网络直播类、外卖类、财务记账类功能。由此数据不难看出,目前老年群体使用率高的软件具有操作简便、功能明确、需求恰当等特性,而操作较繁杂、内容不适宜的软件在老年人群体中受欢迎程度则不高。

1.2.3 心理特征情况

问卷中对是否因智能产品使用障碍产生焦虑情绪的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有167人没有焦虑现象,29人存在比较焦虑的情况,剩余14人则为焦虑。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老年人群并没有因内心焦虑而在智能产品的使用过程中遇到障碍,但也存在着小部分老年人在此方面有所困扰。问卷中对参与免费数字培训的意愿的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有170人对免费数字培训活动持有积极态度,11人对该活动表现出迫切参加的高涨热情,29人则持消极态度,不愿意参加智能产品培训。

1.2.4 外部环境情况

从社区智能生活普及情况来看,大部分社区已经配备了相应的宽带接入服务,但仍存在少部分老年人因某些原因并未能够享受宽带服务,这将严重阻碍老年人的数字化生存。研究调查对象所处人际家庭环境的影响,124位老年人主要通过自己摸索的方式来尝试学习智能产品使用技能,59位老年人通过子女和他人的帮助解决该问题,只有27位老年人参加了针对老年人群的数字化培训课。可见在使用智能产品过程中,大多数老年人习惯于在遇到问题时独立解决,往往成效不高,而主动参与数字培训的人数则偏少。而在银发族的数字包容支持圈层中,老年人群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习对于老年人数字生存能力的提升往往也有较强效用,不能被忽视。

1.3 田野调查

为对调查问卷所获取数据进行必要的补充拓展,本研究进一步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进行田野调查。首先对居住于长沙市芙蓉区东湖社区及岳麓区老年大学、新民小区等地的部分老年人群的智能产品使用情况进行长期定点观察。从中选取了9位个人因素差别较大且具有典型性的老年人作为访谈对象进行深度访谈,请被采访者回顾自己在智能产品使用中的具体经历,对自己记忆深刻的事件进行详细描述,结合对象的描述内容,依据访谈提纲提出系列相应的问题,总结老年人在智能产品使用中的具体困境并归納相应的产生原因,从而为老年群体数字化生存路径探索提供实证研究案例。

2. 老年群体数字困境及产生原因

从数字鸿沟理论视角出发,“银发族”当前所面临的数字困境可分为接入沟困境和使用沟困境。“接入”是从“有无”层面揭示数字融入的内涵,是实现数字融入的首要步骤。老年群体在数字融入过程中最先陷入接入困境,其内涵包括硬件接入困难、网络接入困难和信息接入困难。使用困境是指老年人在使用智能设备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操作问题、相应支持条件与智能产品的易用性问题,可分为技术操作问题以及产品易用性问题。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老年数字困境依旧存在并逐步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老年群体自身因素:身体机能下降与文化程度较低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呈逐步下降趋势。大脑老化后,抑制生活中不重要的讯息并保留重要讯息的稳定性会受损,学习效果下降明显[1]。除了大脑老化,器官退化等症状也会令老年人在浏览文字或者收听语音时面临现有科学技术难以攻克的生理困难。此外,除基本生理条件限制(如年龄导致理解力下降、反应力下降)外,大部分老年人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抵抗心理,主要表现为单纯地、无理由地对智能化数字产品的排斥和抵抗,以及拒绝提升自身数字技能,这类抵抗心理进一步导致了老年数字困境的加深。另一方面,我国老年人群的知识文化程度往往受到时代环境的制约而难以达到较高水平,有高等教育接受经历的人群范围较小,部分农村地区老年人文盲比例较高,这同样导致了老年数字困境的产生。

2.2 家庭:代际反哺现实阻碍

当前我国空心化现象严重,子女多不在身边,无法为老年群体提供耐心、及时的指导,使得老年人最迫切获得的求助、交流的资源减少,即初级群体支持力度不强,子女代际文化反哺不足。尽管老年人存在使用智能产品的需求,但子女往往无法陪伴和帮助老人进行学习。同时,不同成长环境下形成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等导致家庭成员与老年人之间存在代沟,阻碍了代际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造成老年人的思想闭塞,影响代际文化反哺的效果。

2.3 社会层面:供给障碍日趋加重

当前信息社会高速发展,数字信息资源供给障碍日趋加重。然而社会范围内缺乏人文关怀,忽视老年群体的需求,老年尊严缺失。尽管部分老年人存在对智能产品的好奇和探究心理,却找不到合适的方式进行学习。子女不在身边或工作较忙,无法帮助老年人进行学习。各社区街道组织开设智能产品使用相关的课程较少且质量良莠不齐,缺乏专业老师进行授课,总体上趋于形式主义,无法真实有效地帮助老年人解决现实困境[1]。市场对老年群体数字化产品的适配度并不重视,在操作流程、页面设计等方面较少考虑到老年群体的智能产品使用流畅度。

3. 老年数字鸿沟解决原因

老年数字鸿沟的解决不仅关系到老年人自身的数字化生存问题,还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分析调研数据,本文从政治、经济、社会维度出发,总结并分析了老年数字鸿沟亟待解决的原因,以此证明消弭老年数字鸿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1 数字化生存的必然趋势

当前我国老年群体“数字化生存”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当前老年群体接触的传播媒介仍然主要以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为主,而新媒体接触率较低,因此其思维方式停留在传统媒体阶段,数字化思维尚未形成且新媒体素养较低,无法自如地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落后的媒介思维与不断更新迭代的智能产品之间的矛盾,导致了老年数字鸿沟的趋势加深。消弭数字鸿沟,学会使用数字化智能产品,是老年群体更好地融入数字生活、实现数字化生存的前提。

3.2 满足自身基本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数字化时代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足不出户”的便利。无论是购物、出行,还是就医,数字化智能产品都能给人们提供极大的便利,大大节约了人们的时间。然而被排斥在数字社会之外的老年群体却无法享受到此类便捷服务,消弭数字鸿沟、学会使用智能产品能够帮助老年群体在数字化信息时代享受技术便利,从而提高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3 实现积极老龄化的直接需要,拓展老年消费市场的动力源泉

当前我国已处于人口红利末期,退休人口不断增加,在岗人数减少,有效劳动投入不断减少。帮助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生活能够帮助老年人口实现“技术再就业”,提高其劳动参与率,延长在岗时间,保持就业状态,从而缓解由“世代更替”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实现积极老龄化。同时,政府应积极转变政策方向,利用老年人口规模庞大且日益扩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关注老年群体的消费需求,在老龄化趋势的催化下,“银发经济”有望蓬勃发展。帮助老年群体摆脱数字困境,促进与老龄化相关的消费新领域的产生与发展,从而扩大我国科技适老化市场的需求容量,拓展老年消费市场的动力源泉。

4. 老年群体数字化生活解决建议

在明确老年群体数字困境及其产生原因之后,本文对老年群体如何摆脱数字困境、实现数字化生存进行了路径探索,结合调研对象的现实需求,为当前如何帮助老年群体摆脱数字困境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4.1 以政府支持为抓手,改善软环境,建立包容空间

针对我国老年群体数字化生活的现存困境,政府并没有出台行之有效的政策方案,这使得在政策方面老年群体数字化保护措施仍存在改善空间。完善法律和制度政策的保障,提高数字包容重视度,是当前政府亟须做出的重要举措。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各阶层加大对老年群体的关怀包容。加强舆论宣传和意识引导,发挥媒体的宣傳作用。从自媒体和主流媒体出发,在各电视新闻频道上多加推广宣传老年群体积极融入数字化生活的成功案例,打造以老年群体为主要受众的电视频道、宣传媒介,如湖南地方卫视“爱晚”频道[2]。

4.2 以老年群体为核心,优化硬环境,迸发内生动机

老年群体因缺乏相关知识的学习渠道,无法掌握数字化生活相关知识,故而较难挣脱数字化困境。政府应针对老年群体数字鸿沟问题,重视适老化教学的作用,如发展老年大学,组织专业人才投入老年群体数字化教学,培养数字信息化先进手段等。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社会中坚力量,合理运用社会志愿闲散资源,安排社区服务志愿者,从老年群体的智能产品使用学习诉求出发,采取上门教学、面对面教学等适老化的教学方式[3]。同时,在技术层面做到产品赋能,数字化产品的研发和使用需要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使用诉求,从老年群体的使用习惯和使用心理出发,增强产品的适老化、便利性。针对老年群体可以逐步开发其他适老化功能,研发适老化APP,推动手机等数字化智能终端产品适老化改造。鼓励数字化产品的适老化改造,把握老年数字化产品的核心地位,使老年群体能够将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得到巩固和提高。

4.3 以家庭场域为关键,发挥代际反哺作用

相较于由硬环境和软环境构成的外界支持,老年群体更倾向于向内寻求理解与帮助,而内部支持的关键则在于依靠家庭成员的力量,发挥代际反哺作用。家庭成员作为血缘关系的延续,有义务和责任教授老年群体如何适应和使用数字化产品,从而使得老年群体主动、更好地融入数字化社会,消弭老年数字化困境。

结语

作为数字弱势群体的老年人,在面对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技术数字化发展的双重挑战中,其数字生存已成为数字时代政府与社会亟须解决的议题。算法与科技交织出更为清晰的时代脉络,当前国家和社会更应从数字包容的理论逻辑出发,以老年数字困境为切入点,协同政策、经济、教育,开展专项推进举措,从数字生存与生命存在维度探索思考,审视科技创新与发展的初衷与旨归,消弭数字鸿沟,增强数字技术可及性,提高老年群体在智能时代的数字技术获得感。

参考文献:

[1]陈敏,城市智慧养老产品的系统设计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22.

[2]王雨婷,赵心雨,张云杰.老年人数字包容困境现状及解决措施研究[J].才智,2022,(21):136-138.

[3]卞琦.新冠疫情期间老年人健康码使用的影响因素[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21.

作者简介:张潇文,本科,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李汝奇,本科,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老年群体老年危重症患者心衰发病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7年29期)2017-10-28社会学视阈下的城市老年群体钢琴学习探析戏剧之家(2017年17期)2017-10-10老年群体信息技术教育分析与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27期)2017-07-12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人提高预防及控制慢性心血管疾病能力的意义中国实用医药(2017年6期)2017-04-24心理护理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医学信息(2016年37期)2017-03-20农村老年群体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理论观察(2017年1期)2017-03-15海南社区老年群体需求调查研究法制与社会(2017年6期)2017-03-11吉林省城镇老年群体心理障碍分析北方文学·中旬(2016年10期)2017-02-10老年群体的产品便利化设计探究科技与创新(2016年9期)2016-05-28认识老龄事业 做好老年工作企业文化·下旬刊(2016年3期)2016-04-20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