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略论赣西南红六军在万安的组建及贡献

略论赣西南红六军在万安的组建及贡献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6-13 17:38:02

肖居孝 黄红梅

[摘 要]1930年1月底,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在江西省万安县成立。红六军之所以能在万安县组建,一方面是因为万安县有党组织的坚强领导,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传统,有持续不断暴动后形成的武装力量基础;
另一方面是由当时的敌我态势所决定的。虽然以“第六军”的名义存续时间不长,但红六军在创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和巩固发展中央苏区的历程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并以改称后的“红三军”在中央苏区续写辉煌。

[关键词]赣西南;
红六军;
万安县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23)02-0090-09

[收稿日期]2022-12-24

[作者简介]肖居孝(1963—),男,江西泰和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
黄红梅(1972—),女,江西万安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办公厅信息管理处处长,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技术与管理、中共党史。

1930年1月底,在江西省万安县正式宣告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赣西南地方武装升编而成的正规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它以“第六军”的名义前后只存在了约7个月时间,但在创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和巩固发展中央苏区的历程中,红六军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并以改称后的“红三军”在中央苏区续写辉煌。

一、人民军队历史上曾经组建过5支红六军

党的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在各地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开始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但因各根据地处于被敌人分割包围状态,远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和各根据地之间的联系也不够畅通,因而各根据地在组建红军时,全国的苏区并没有统一规范的军队组织序列。这一来,部队番号重复的现象就在所难免。以本文所论“红六军”为例,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人民武装时,先后有5个苏区用过这个番号。

一是广东东江地区的红六军。1929年3月底“蒋桂战争”爆发后,东江地区党组织先后组建多支地方武装部队。5月,为了统一指挥东江地区的武装力量,广东省委经请示中共中央同意,由东江特委和海陆惠紫特委共同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当时没有建立军、师的机构,只在各地以团的建制组建红军队伍。[1]P187

二是鄂西长阳的红六军。1929年6月下旬,湖北省长阳县人民自卫团和游击队500余人趁虚攻占县城。7月初,人民自卫团和游击队转移至资丘镇与我们党掌握的县“保卫团”会合,并根据中共湘鄂西前委指示,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李勋任军长,共1100余人。[2]P278

三是赣西南苏区的红六军。

四是湘鄂西苏区的红六军。1929年9月间,中央决定在洪湖地区成立红六军,并派了孙一中(又名孙德清)、许光达前往工作。[3]P2161930年2月5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监利县汪家桥,将中央独立师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孙德清任军长(因病未到职,由旷继勋接任),周逸群兼政委。到5月,全军发展到6000余人。[4]P54

五是洪湖苏区的新红六军。1930年12月,鄂西特委领导人周逸群、段德昌将红二军团的一部分伤病员,加上湘鄂西苏区红六军在今湖北省松滋市杨林市镇余公岭村战斗失利突围而出的部队共1000余人,组成新红六军,由段德昌任军长,作为反“围剿”斗争的基干力量,在长江南北两岸打击敌人。[2]P326

二、赣西南红军第六軍在万安县组建

1927年8月7日,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提出了整顿队伍、纠正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5]P104会议决定调派“最积极的,坚强的,革命性稳定的,有斗争经验的同志尽量分配到各主要的省份做农民暴动的组织者”,组织工农革命军队,建立工农革命政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6]P241

(一)赣西南地方红军的组建

8月15日左右,中共江西省委和共青团江西省委根据八七会议精神,制定了在全省实行总暴动的计划,派人送中共中央审核。[7]P1469月5日,中共中央向江西省委发出指示信,不同意全省总暴动的提法,要求江西省委“暂时放弃全省整个的暴动计划而变更战略立即开始各地继续不断的局部的零碎的暴动一直到汇合发展到成为整个的暴动”。[8]P35根据中央指示信精神,中共江西省委重新制定了《江西省委对于秋暴的计划》和《秋收暴动煽动大纲》。9月下旬,中共江西省委派宛希俨去九江、刘士奇去鄱阳、曾去非去临川、曾延生去万安、汪群去赣州,帮助整顿党组织,传达贯彻八七会议精神,指导武装暴动。10月,江西省委决定将全省划为赣东、赣西、赣南、赣北四个特区,分别建立中共特委(赣东特委未建立),以便加强对各地武装暴动的领导。[7]P147

在党的领导下,赣西南出现了武装斗争的新局面。1927年冬至1928年春,赣西的万安、泰和、永丰,吉安县的东固、延福、官田,赣南的于都桥头、信丰、兴国、寻乌等地的武装暴动此起彼伏,以农民为主体的地方革命武装迅速发展壮大。在此基础上,江西地方红军的最初部队江西工农革命军第七、第九、第十五、第十六纵队先后诞生,并很快发展成为日趋正规化的工农革命武装。到1929年11月15日,罗炳辉率领靖卫大队在吉安值夏起义并编为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五团时,赣西南已经拥有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团共4个团的地方正规红军部队。这些革命武装,为红六军的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雩田联席会议的决定

1930年1月10日前后,毛泽东率红四军第二纵队从福建进军江西的途中,接到黄公略报告赣西南红军发展情况的信,立即召开前委会议研究,决定成立红军第六军,调陈毅、宋裕和前去协助黄公略做筹备工作。[9]P294此时,中央巡视员彭清泉在湘赣边特委巡视工作后来到赣西特委,红五军也从湘东游击到江西万安、遂川、泰和三县边界并与赣西特委建立了联系,彭清泉提议由赣西特委牵头,召集赣西特委、湘赣边特委、红五军军委联席会议。赣西特委据此在1930年1月初向红五军军委和湘赣边特委发出了召开联席会议的通知。中旬,参加会议的代表到达遂川县雩田镇。

雩田东北部与万安县接壤。1月18日,参加会议的代表在雩田圩的永思堂正式开会,会议开了4天。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巡视员彭清泉、红五军军委代表滕代远以及赣西特委、湘赣边特委代表共9人。[10]P109会议认为,在赣西南赤色区域不断发展,武装力量不断增强,群众斗争情绪日益高涨的形势下,为造成长期和不断发展的斗争局面,有必要将赣西南的红色武装统一编制,集中指挥,以利向中心区域行动,遂决定将赣西、赣南和湘赣边的地方武装统一组编为红六军。[11]P151

(三)红六军在万安县组建

1930年1月底,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在江西省万安县成立。为了加强对红六军的领导,红五军派黄公略、李聚奎、王如痴等43名骨干到红六军担任各级领导职务,同时派干部训练大队全体人员100多人携枪充实红六军的军事力量。黄公略任军长(未到任),刘士奇任政治委员,曾昭汉任参谋长,毛泽覃任政治部主任。全军辖两个旅和一个纵队。柯武东、罗炳辉分别任旅长,李文林、曾炳春分别任政委;
徐彦刚任纵队长,刘作述任纵队政委。[12]P211

不久,军下辖旅改称纵队。全军下设三个纵队。第一纵队由原红二、红三团编成,柯武东任司令员,李韶九任政委,有1500余人,800余支枪;
第二纵隊由原红四、红五团编成,罗炳辉任司令员,王如痴任政委,约600余人,500余支枪;
第三纵队由永新、宁冈、莲花等县赤卫队及吉安西区游击队编成,徐彦刚任司令员,刘作述任政委,约1000余人,500余支枪。

二七会议后,军长黄公略正式到任,陈毅接任军政委。全军共2600余人,仍辖三个纵队,纵队下设七个支队。第一纵队司令柯武东,政委李韶九。下设第二、第三支队。第二支队队长周子昆,政委文武;
第三支队队长柯武东(兼),政委李湘舲。第二纵队司令罗炳辉,政委曾炳春。下设第四、第五两个支队。第四支队队长黄志道(即刘泽民),政委曾炳春(兼);
第五支队队长李天柱,政委刘霞。第三纵队司令徐彦刚,政委刘作述。下设第七、第八、第九支队。第七、第八两支队领导人不详;
第九支队队长李聚奎,政委贺水光。

同时,红六军成立了军委。军委委员由陈毅、黄公略、王如痴、罗炳辉、曾炳春、柯武东、李韶九及士兵数人组成;
军委常委为陈毅、黄公略、王如痴及士兵2名,陈毅任书记。[13]P86

三、红六军在万安县组建的原因

雩田联席会议之所以决定将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三、四、五团和永新、莲花、宁冈等县部分赤卫队合编,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是为了将赣西南的红色武装统一编制,集中指挥,积极向中心区域行动。红六军之所以能在雩田联席会议结束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在万安县正式宣告成立,有以下原因。

(一)万安县党的领导坚强有力,为红六军在万安组建提供了最重要的组织保障

万安县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土地,是中共江西省党组织发展较早的县份之一。早在1925年,“江西三杰”之一的曾天宇就与万安青年张世熙、郭化非、张一道、谌光重等共同创办了《万安青年学会》刊物,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当年下半年,在吉安第七师范读书的万安籍学生郭化非、谌光重由中共南昌支部吸收为党员。1926年二三月间,吉安党小组将一批团员转为党员,其中就有万安学生张一道、张世瞻、刘兴汉。

1926年上半年,为迎接北伐,中共吉安特支派张一道、谌光重等人回万安领导革命斗争,先后发展了张世熙等入党。5月,在吉安读书的彭令由张一道、刘兴汉介绍参加党组织,毕业后回万安上宏自强小学任教,从事党的活动。7月,中共万安县第一个支部干事会在上宏自强小学正式成立,隶属中共吉安特支领导,张世熙为支部书记。[14]P16

1926年秋,北伐军过境后,万安县各种革命组织迅速发展。到是年底,全县中共党员发展到30人。随着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工农运动的不断发展,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1927年6月,于县城大成殿内秘密召开了中共万安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选举张世熙、刘冠军、文章、刘光万、刘黎、萧人俊、萧素民、陈岳生、朱曦东等9人为县委委员,张世熙为县委书记,刘冠军为组织部长,文章为宣传部长,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万安县委员会。至10月,全县党员达500多人,先后成立了15个党小组,20个党支部,建立了5个区委。[14]P16据1928年1月18日《江西省委王××同志关于江西组织的谈话》介绍,江西全省截止1月份大概有党员4000人左右,万安县党员数高居榜首,达2300人,占江西省党员总数的57.5%。当时的万安,一个县就成立了市城、窑头、上宏、良口、罗塘、茅坪、百嘉、大蓼8个区委。[14]P16-17这在江西省都是独一无二的。

(二)万安县党组织抓武装力量建设卓有成效,为红六军的成立提供了重要兵源

1926年10月,中共万安县支部干事会在县立高小组织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胜利9周年纪念大会,会后第二天召开的紧急会议上,作出了收缴民团武装、成立万安农民自卫军、以区为单位建立兵工厂和硝磺厂、加紧制造武器等决定。[14]P27之后,中共万安县支部干事会采取各种措施,设法收集枪械,制造武器,谋划建立地方武装。1926年秋,张发奎率领的北伐军由南昌返回广东,途经万安时,在上宏、潞田、罗塘、窑头、县城等地留下30多支枪,450多排子弹。万安党组织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发动群众收集起来,统一送交罗塘曾天宇处掌握使用。

1927年2月,在曾天宇的组织领导下,从全县各地的农民协会会员中,挑选出年青力壮、思想进步、立场坚定、斗争坚决的40多名优秀青年,在罗塘建立了万安第一支人民武装力量——农民自卫军。共编三个排,九个班。队长为湖南籍中共党员王××,政治指导员张松游,军事教官刘冠三。自卫军成立后,由罗塘农协提供后勤保障,先后在罗塘龙居仙和潞田沙塘坑进行了两三个月的正规训练。[14]P26-27万安农民自卫军是在赣西南成立的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它比此后在赣西东固敖上东龙游击队的成立时间还早了8个多月。自卫军一成立,即进行正规化的军政训练,也开了赣西南各地党组织抓武装力量建设的先河。这支革命武装,后来在吉安延福编入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团,成为红六军的重要来源之一。

(三)万安县党组织积极领导对敌斗争,积累了斗争经验,为红六军的组建奠定了扎实的武装工作基础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为保存革命实力,曾天宇、张世熙、刘光万等先后脱离国民党县党部,退出万安县城,深入罗塘、上宏、茅坪等地农村,继续领导广大党团员和革命群众,持续开展对敌斗争。中共万安县委成立之初提出的今后三项任务之一,就是加强对敌斗争。[14]P16

1927年7月1日晚,曾天宇、张世熙带领罗塘、邓林、窑头等地农军5000余人,携带步枪36支和其他武器,从罗塘出发,突袭驻扎在碧洲的遂川县反动地方武装“军界社”,午夜时分向“军界社”发动猛攻,打得敌人七零八落,四散逃命。7月间,国民党军团长李士连率领300多人,在万安上宏一带农民家中杀鸡宰猪,大肆搜掠。为了打击敌人的疯狂骚扰,二区农会主席刘兴汉遵照曾天宇的指示,发动并组织全区韶口、高陂、上宏等地农民自卫军和群众2000余人,携带长枪20余支,和鸟铳、梭镖、马刀等武器,与敌人在上宏桥激战两天两夜,打得敌人落荒而逃。7月底,万安党组织获悉遂川反动政府将于8月1日屠杀革命同志郭祚深、梁希全、刘唐锦等十多人的情报后,万安县委领导人曾天宇、张世熙和遂川县委领导人陈正人,当天下午即在罗塘至善小学举行了攻打遂川县城、营救革命同志的誓师大会。当晚,由遂川县农会委员长王次楱带路,从罗塘出发,7月29日拂晓开到遂川城外,出其不意从北门攻入县城,打开监牢救出万安县许拨芳、刘唐锦等11位革命同志和20多名遂川县共产党员,还救出了近百名无辜受害的劳苦群众。

党的八七会议后,万安县党组织领导窑头、兰田、潞田、凤形等地农民举行了武装暴动,支援泰和县农军攻打泰和县城,粉碎了泰和、万安、遂川三县靖卫团的联合“会剿”,等等。这些斗争都取得了胜利。尤其是从1927年11月至1928年1月间,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四次攻打县城的“万安暴动”,创建了江西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这对大革命失败后处于革命低潮中的江西革命斗争,起了极为重要的推动和鼓舞作用。正如佚名《江西工农革命的纪录:江西第一个苏维埃——万安暴动的胜利》所描述的:“万安暴动的胜利,是全省苏维埃革命胜利的信号。万安胜利的消息传出以后,全省各地群众暴动的情绪提高万丈,尤其是西南各县工农群众所受的影响更大。遂川的群众继万安之后,奋起从事苏维埃政府的建設。永新农民起来实际参加斗争的,已有十三万多人。赣南的南康、兴国亦先后起来暴动,响应万安。安福、泰和、吉水、永丰、乐安各县群众,都风起云涌的发动了英勇的斗争。吉安、赣州两重镇,也终日在革命的恐怖中,群众也都在磨拳擦掌,准备斗争。”[16]P33-34

(四)万安人民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为红六军在万安成立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随着五四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的开展,新文化运动在万安蓬勃发展起来。1920年,曾天宇从北京回到万安,对万安的文化教育提出了“废除私塾、兴办学校”的改革意见。在曾天宇的提倡下,全县各高小设立了图书室,购置进步书刊,传播新思想。

大革命时期,中共万安县党组织领导下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预章在《江西工农革命之白热化》一文中写道:“群众有组织的地方,以万安吉安泰和等处为最,遂川赣州等处次之。万安的农民有组织的约十万人,计有区农协六个,乡农协三百余个,组织与纪律极严,完全具有斗争的能力。各级农协之执委,均系农民,并且秘书之职,亦均由农民自任(因为万安的文化程度较高),工作的紧张,实令人钦佩无似[以]。”[17]P136-137

1925年6月间,为了支援上海“五卅”反帝爱国斗争,“沪案交涉后援会”在南昌成立。不久,万安县也成立了“五卅惨案”后援会。良口、武术、上宏、窑头、罗塘、县城等地的工人、农民、学生和商人纷纷举行大规模的罢工罢课示威游行。武术文明高小等地的学生还组织了仇货纠查队,开展抵制仇货的斗争。[14]P121926年10月初,北伐军过境万安,县总工会在北伐军的胜利进军中成立,郭定元为委员长。之后,全县各地工会组织纷纷建立。万安县的党组织积极领导工人向资本家展开增加工资和争取政治权利的罢工斗争。

1928年9月14日,陈毅率红四军第二十八团第三营来到万安县罗塘,推动了万安革命形势的高涨。1929年万安县委重新建立,次年5月和8月又领导了全县的武装大暴动,期间还两次攻克万安县城。

(五)选择在万安县组建红六军,是由当时的敌我态势所决定的

雩田会议讨论决定组建红六军,既是为了统一指挥,更重要的是为了攻打吉安。一是方便参编的部队就近集中,二是组建之后容易向吉安出动。从当时的敌我态势看,万安县就同时满足了这两个条件。

一方面,作为红六军主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工农红军江西独立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团,此时有3个团在兴国县、万安县一带游击。1928年9月,工农革命军第七、第九纵队在吉水富田整训期间正式编为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团。“此刻兴国一带土匪蓬起,没有大批驻军,二团为避免受敌人的攻击,开到兴国去了,已经进入了兴国县城。”[15]P80这时一直活动在于都桥头、兴国东村一带的工农革命军第十五纵队和活动在兴国东北部地区第十六纵队前来会合。1929年2月15日,在红二团的帮助下,第十五、第十六两个纵队,吸收于都桥头、兴国莲塘、樟木、东村、崇贤等地的游击队,合编成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四团。第四团成立后,随即和红二团到吉安县东固,与转战而来的红四军会师。一周后,“因反军大队之包围,四军突围东去,二团遂取道兴国之崇贤、高兴等圩,至兴国、恭县(笔者注:此处疑是“赣县”之误)、万安交界处游击,并以一部分驻守兴城”。[16]P4241929年10月18日,在兴桥宁地区(笔者注:即兴国、于都桥头、宁都)游击的红四团,与红二十五纵队一起在于都桥头伏击了国民党军第三十四旅第六十八团,毙伤敌人30多名,缴获步枪60多支、重机枪1挺、迫击炮1门,有力地打击了敌军。[18]P50第五团则在万安县游击。据《万安县志》记载:“民国十八年十月初十日(1929年11月22日),罗炳辉率中国工农红军江西独立第五团来万安游击。在窑头发动群众打土豪、斩劣绅;
并在蓝田、茅坪、大禾田组织三个游击队。”[19]P6591929年11月下旬,红四团游击到万安,攻克万安城,歼灭靖卫团一部。[12]P210

此时兴国和万安都没有部署国民党正规军,其防守力量仅为靖卫队。据1930年2月14日发布的《前委赣西特委五六军军委联席会议通告第一号》通报的敌情,赣西成光耀旅和朱耀华旅,分别部署在吉安、分宜、袁州、新余、峡江、吉水,“新干只靖卫队〈枪〉三十五支,兴国万安均靖卫队守城,在以上各县敌军及统治阶级都非常恐慌。”[16]P167

这种敌我态势,使得在赣南兴国和于都一带游击的独立第二团和第四团开到万安来,与独立第五团一起组建红六军后,再北上配合红四军和红五军攻打吉安。据《万安县志》卷二十八“军事”记载:“民国十九年二月(1930年3月),黄公略领导工农红军来到良口地区,发动群众,打击土豪劣绅,开展土地革命斗争。5月成立中共良口区委和良口区苏维埃政府。”[19]P659同书“大事记”记载:“民国十九年(1930年)四月,萧克率红军从东固来到万安良口。”[19]P16这能从一个侧面说明问题。良口位于今万安县涧田乡的赣江东岸,涧田乡东部就是和兴国县接壤。如果红六军在良口一带组建,那么,既方便在兴国一带游击的红二、红四团就近集中,也便利部队顺赣江而下会合红四军和红五军攻打吉安。

另一方面,在召开雩田会议的遂川县或者离吉安更近的泰和县包括附近其他各县都不具备红六军组建的条件。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国民党当局在这些县驻军较多,有的县反动民团势力还很强大。

从遂川县来看。1928年5月开始,国民党军第二十七师第八十一团驻遂川县黄坳、五斗江一带;
8月,独立第七师进驻遂川;
同年,为“会剿”工农红军,加派国民党军第二十一旅进驻遂川县。1931年至1934年,驻防遂川的是国民党军第二十八师,其第一六五团驻县城,第一六四团驻衙前,第一六六团及第八十三旅旅部驻雩田。[20]P351遂川县反动民团势力一贯比较强大。1927年8月,遂川县即成立了遂川保卫总团(靖卫团),由遂川县长兼任总团长,全县成立了4个区团。大恶霸萧家璧、罗普权分别同时任两个区团长。[20]P343

从泰和县来看。国民党军队历来重视泰和县拱卫吉安城南翼的重要作用,一直在泰和县各地驻有重兵。据《泰和县志》记载,1929年3月,国民党正规军一个营驻县城。同一年,为加强泰和防卫,加派朱耀华旅一部驻泰和县马家洲。1930年,國民党军第六十一师驻防泰和,师长毛维寿亲自率部驻泰和县城。[21]P339

据1930年4月1日《赤光普照的赣西南》介绍自“夺取吉安”口号提出以来红四、红五、红六军的作战情况,“六军战斗力亦不弱,原有的第二第三第四独立团,都是转战千里著闻数年的军队,去冬打峡江,打三曲滩,打袁州商团,打吉安成部,打水东,打张家渡、横口渡,打万安兴国各役,几乎无不胜利。”[22]P34从中可以看出,红六军当时在吉安地区各地转战且获胜,但唯有遂川县和泰和县没去过。这正好反证了遂川县和泰和县当时反动势力的强大,不可能涉险把各独立团和游击队调往这种地方去组建红六军。

从其他各县来看。据1930年3月10日发布于赣州城郊楼梯岭的《分兵争取群众的意义及工作路线——前委通告第三号》:“吉安吉水永丰一带现有成光耀、朱耀华、邓英三旅及唐云山残部,蒋系因对阎作战虽不能分兵到江西,但即此三旅以上兵力,使四军暂时不能走北进的路。”[16]P489可见,“前委通告第三号”发布之前,在吉安、吉水、永丰三个县驻扎的都是国民党正规军,而且每个县都有一个旅以上的兵力,连红四军行动时都有所忌惮,自然不可能在1930年1月底把各独立团和游击队调往这几个县组建红六军。

四、赣西南红军第六军疆场驰骋屡立战功

赣西南红六军成立后,在黄公略、陈毅的率领下,驰骋在赣西南的广大地区,密切配合地方党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建立红色政权,扩大红色区域,有力地推动了赣西南土地革命斗争的深入,红六军自身也逐步成长为疆场驰骋屡立战功的英雄劲旅。

(一)歼敌唐云山旅,刚组建一个月的红六军旗开得胜

雩田会议后,红六军由万安、吉水的水东和水南迫近吉安,与红五军对吉安取包围态势,积极发动吉安附近各县的群众,断绝吉安到南昌和赣州的南北水路交通,为进攻吉安作好准备。

1930年2月6日至9日在吉安县召开的陂头会议,确定赣西南党的主要任务是扩大苏维埃区域,深入土地革命和扩大工农武装,明确了攻打吉安的总目标。2月14日,联席会议主席团发布了第一号通告,对攻打吉安作出战斗部署:红四军和红六军第二纵队在赣江东面展开,会同中鹄群众攻打吉水,消灭水东之敌,并以一部会同永丰赤卫队等地方武装在永丰、广昌一线牵制金汉鼎部;
红六军第一纵队会同北路群众进扰三曲滩、峡江之敌,截断赣江交通。这个作战部署是先打吉安外围之敌,意在“先围后攻”,“目的在使吉安城内生活更加困难,人心更加恐慌,白色统治更形孤立”,[16]P167然后相机夺取吉安。

赣西南革命形势的发展,使国民党当局惊恐不安。蒋介石急调唐云山独立第十五旅、邓英独立第十六旅进驻江西,调朱耀华、戴岳两旅往赣西南集中,令金汉鼎部从福建开来两旅,加上原驻吉安的成光耀旅,共7旅兵力进逼赣西南,妄图一举扑灭革命力量。邀功心切的唐云山独立第十五旅冒进深入赤色区域,2月23日进抵距吉安县富田40里的火烧桥至吉水水南、大湾村一带。此时,红六军与红四军正集中在富田整训,侦知敌人进犯的消息后,两军立即部署战斗。24日晨,红六军第一纵队会同红四军及当地赤卫队从富田出发,红六军进至火烧桥附近埋伏下来。待敌人在宝华山吹吃饭号时,红六军向敌人发起突然进攻。激战半小时,歼敌500余人,残敌向施家边逃窜。26日拂晓,红军发现施家边等地的敌人散在山上修筑工事,企图负隅顽抗,于是再次发动攻击。战斗从上午十时激战至下午五时,将敌全歼。两次战斗,俘敌1600多人,缴获步枪近2000支、机枪24挺、迫击炮8门、子弹百余担。[23]P163这一仗,唐旅几遭全歼,旅长唐云山被俘,后伪装逃脱。攻歼唐云山旅的战斗,是红六军组建以来,会同红四军、地方武装和群众联合作战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这次战斗的胜利,不但击退了国民党军队对赣西南苏区的进攻,而且为红军后来实施“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提供了初步经验。

(二)红六军分兵游击,推动赣西南掀起了土地革命的高潮

水南、施家邊战斗结束之后,红六军第二纵队与红四军退至水南休整。3月上旬,红四、红五、红六军总前委在水南召开军事会议。根据敌金汉鼎、朱耀华、邓英、戴岳等部已在吉水、吉安、乐安、永丰一线集结,正以优势兵力阻挠红军北进或西渡赣江的情况,会议决定红四、红六军移师南下。3月9日,红六军会同红五军进攻安福县城,激战一昼夜,胜利占领县城。10日拂晓,红四军开始围攻赣州,因敌军工事坚固,连攻3天不克,遂主动撤离。红军在围攻吉安、赣州不克的情况下,毛泽东、朱德于3月17日在赣州城郊楼梯岭主持召开军地干部会议,红六军黄公略等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改变集中兵力攻打地方中等城市的单纯军事方针,将工作重心放在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和壮大红军武装力量的基点上,并决定红四、红六军在赣西南和闽西短距离分兵,扩大革命根据地。3月18日,红军总前委发布了《前委通告(第三号)——分兵争取群众的意义及工作路线》。通告客观地分析了当时的敌我形势,对红四、红五、红六军各部队在赣南、赣西、闽西、粤东各县的大范围分兵计划作了详细而周密的部署。红六军各纵队游击区域是:第一纵队在吉安、安福、分宜、宜春、新余、峡江、吉水、永丰、乐安、新干各县;
第二纵队在万安、赣县东乡、于都北乡、兴国东乡、宁都南乡和广昌、石城各县,赤卫队的第二十二纵队配合红六军第二纵队的行动;
第三纵队在泰和西乡、遂川、万安各县。[24]P102-103

红六军遵照前委指示,始终把红军的“三大任务”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有计划地帮助地方党和群众建立政权,建设武装,分配土地,扩大红色区域,出现了“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的大好局面。

红六军在分兵游击时,认真贯彻党的二七联席会议和赣西南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精神,根据“一要分,二要快”地解决赣西南土地分配问题的要求,每到一地,立即配合地方党组织,迅速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争。攻打唐云山旅战斗胜利结束后,红六军抓住有利时机,协助地方党组织在吉水水南、白沙、吉安纯化等地开展平分土地运动。在兴国、永丰、乐安、万安之赣江以东地区及南丰、广昌等地均彻底平分了土地。“各地的农民,自动的将本村居住的人口及土地数目调査,报告到乡政府,并将一切契约田据,概行烧毁;
不分日夜开群众大会,解决土地问题,所以不到半月之久,将赣西南的土地分了廿二县。”[22]P54

(三)红六军帮助赣西南各县壮大地方武装力量,建立苏维埃政权

红六军每到一地,除帮助地方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外,还大力宣传、组织、武装群众,扩大地方武装,推动建立红色政权。1930年3月下旬,在黄公略率领下,红六军第三纵队游击于永新、泰和、万安周边。游击到万安县时,第三纵队会同万安县90名暴动队员捕捉地方大劣绅邓万峰等11名,罚款5000多银元。镇压了伪警察局长。帮助地方党组织深入乡村,建立万安的韶头、陂头、高坪、石富、高桥、里仁、涧田、利民等8个乡苏维埃政府。与此同时,陈毅、罗炳辉率领红六军第二纵队在宁都南部、瑞金西部、于都东北部及会昌西北地区开展群众工作,帮助成立了于(都)瑞(金)会(昌)边区苏维埃政府。

5月16日,红六军一举攻下安源,吸收400多名安源工人参加红军,补充100多支枪。活动到萍乡、宜春等地时,争取了一批国民党军士兵投诚加入红军队伍,并先后帮助建立了醴陵、萍乡、宜春等地游击队。红军在分兵发动群众,帮助扩大地方武装的同时,还派出有经验的干部训练地方武装,使分散的、地方主义色彩较浓的的游击队提高政治、军事素质,逐步成为训练有素、勇敢迎战的坚强队伍,使主力红军有了取之不尽的兵源。到1930年10月,赣西南苏维埃区域有35个县,由南丰到永新,由寻乌到峡江,横断江西半壁。其中占领了县城的有泰和、安福、永新、万安、信丰等14个县。[15]P353

(四)红六军改称红三军后,作为红一方面军的主力部队之一,驰骋疆场,屡立战功

红六军改称红三军前后,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已逐步形成。主张集中全国红军力量攻打大城市,强调“猛烈的扩大红军与坚决的向中心城市发展,是红军当前最主要的任务。”[24]P1311930年6月19日,红四、红六、红十二军在福建长汀组成红一军团。之后,红一军团虽然不得不执行中央“立三路线”的指令,开始了由长汀出发转向南昌推进的军事行动,但鉴于国民党江西省主席鲁涤平下令在南昌、九江抢修工事,蒋介石也下令参加军阀混战的第十八师两个旅返回江西,因而并未作进一步的具体部署,黄公略率领的红六军也仍然在赣西南,全军团并没有立即实施原定由广昌集中准备夺取南昌的计划,而是西进抵达江西兴国休整待机。

在兴国集结休整期间,红一军团指挥部侦悉敌新编第十三师主力集中吉安,凭险死守待援,樟树重镇只有新编第十三师一小部,兵力单薄。毛泽东、朱德根据这一情况,于7月11日在兴国发出《红一军团由兴国出发进攻樟树的命令》。7月12日,红一军团以第十二军为右纵队、第四军为左纵队、第六军第二纵队为总预备队,从兴国出发,向樟树推进,并于7月24日顺利占领樟树。当天,毛泽东主持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决定全军团沿赣江西岸向湘赣边界发展。8月1日,毛泽东、朱德令罗炳辉率红十二军两个纵队在南昌城北牛行车站向南昌敌人鸣枪示威,以纪念八一起义三周年。部队撤退后转向江西安义、奉新地区待机,一边筹款,一边做群众工作。随后,部队向湖南浏阳推进。

8月20日拂晓,红四、红六、红十二军兵分四路,经3小时激战攻占浏阳文家市,取得了红一军团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文家市战斗结束后,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军团进抵浏阳东部的永和市,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三军团从平江县长寿街南下也到达这里。8月23日,红一、红三军团在永和市合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此时已改称红三军的红六军,成为红一军团下辖的5个主力军之一。9月上中旬,红六军在红一方面军首长指挥下,参与“二打长沙”军事行动。虽攻城未克,但打出了声势。诚如毛泽东9月17日在给中央的报告所言:“围困长沙十六天,大战数昼夜,战线延长三十余里。九月三日将敌之出击部队完全击溃,从此缩入战沟,不敢出来一步。到九月十日我军第二次总攻不得手,九月十二日始决议向萍醴撤退。把敌军三十团以上的威风完全打落,使之不敢正眼看我红军,同时给全国以颇大影响,则是这一次战争的胜利。”[25]P169-170

红一方面军从长沙撤围后,1930年9月13日,毛泽东在湖南株洲主持召开总前委会议,初步总结红一方面军围攻长沙的经验教训。会议决定红一军团攻取吉安,红三军团略取峡江、新干,并先在萍乡、醴陵、攸县三县解决方面军的给养问题。[9]P314次日,红六军会同各部从株洲向吉安进发。红六军的行动路线是,经袁州会同红二十军向吉安推进,限9月底到达吉安北路。

10月2日二十时,毛泽东、朱德在江西吉水阜田发布了《第一军团待命攻击吉安的命令》,决定4日拂晓总攻吉安城。红六军遵照总部命令,第三纵队及总直属队由阜田出发,经君子亭、湖源、盘塘、枫冈桥、桐树坪到山前附近布置宿营,第三纵队并派员侦察天华山、神岗山中间及城西南附近的地形;
红六军军部及第一纵队赶到桐树坪的马凫岗附近宿营。10月4日拂晓,总攻击令一下,红四军在真君山、螺子山一线,红六军与红二十军分别在天华山、神岗山一线打响,红十二军赶到后立即投入神岗山的战斗。赣西南特委和苏维埃政府动员赣西各县地方武装和数万工农群众参战。城内敌人抵挡不住,弃城北逃。至10月4日午夜,吉安全城为红军占领。随后,红一方面军乘胜连续攻占泰和、安福、吉水、峡江、新干、樟树,使赣西南苏区连成一片。红六军参与攻占吉安重镇的战斗,是在红军二打长沙撤围后,“反对了立三路线的主张”所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这次的占领吉安,是有极大的政治上意义”,对于中央苏区的建立和红军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也是“有直接意义”的。[25]P327

(五)赣西南红军第六军编入红一方面军

在红六军的组建过程中,中共中央军事部在1930年1月份的工作报告中谈到红军整编问题,根据各地红军武装情况决定统一全国红军的番号和编制,将几支较大的红军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至第八军,“赣西南之第二、第三、第四团编为第三军”。[26]P37因为交通不便,在得到中央指示之前,赣西南的红六军业已组建。鉴于此种情况,中共中央于1930年4月24日在《中央给四军前委(并转三、四、五军总前委)的信》中明确指出:“最近五军政委滕代远同志来,得悉你们已将中央原来计划编成第三军的部队成立了红六军,而且四、五、六军已取得联络,由最高联席会议成立了统一领导机关的总前委。”[24]P173“你们现有第六军的名义,仍应按中央规定改为第三军(六军在鄂西已另成立),军长一职,中央以前未能物色当地的同志,故派蔡申熙同志前来充当,现闻已由黄公略同志充当,黄同志久有斗争经验当然是好的,但黄同志中央曾决定他当八军军长(正在成立),事实上是否可以改变,或不应该改变,均以当地实际情形为定,由你们会议最后决定。”[24]P174

中央这封信送达红四军前委之前,1930年6月中旬,毛泽东在福建长汀县南阳(今属上杭县)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和闽西特委联席会议。会议根据中央指示,决定将红四、红六、红十二军整编为红军第一路军(不久改称红军第一军团)。红一军团的成立,使赣南、闽西战略区的红军进入集中组织、统一指挥的新阶段,开始由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的战略转变。[9]P308-309此时红六军军长仍由黄公略担任,陈毅担任军政委(8月后蔡会文接任政委),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李涛。7月,红一军团前委根据中央4月24日指示信精神,将红六军正式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所辖部队不变。[26]P431930年8月,红三军随红一军团兄弟部队与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会师,两个军团组成了红一方面军。从此,红三军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的一支劲旅。

赣西南红六军的组建过程,是一个把分散的游击队、赤卫队等地方武装集中起来加以锻造,组建成政治上听党指挥、军事上训练有素的正规红军的过程,符合我军地方武装力量发展的规律,反映了人民军队从地方武装到地方红军再到正规红军的正确发展路线,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生动体现。正如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所說:“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27]P98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史》编纂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2]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湖北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传:一[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4]《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一卷(1927年8月~1937年7月)[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

[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6]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重要文献汇编:第11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7]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江西历史: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

[8]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等.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党的系统:1[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修订本: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10]中共遂川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中国共产党遂川历史:第一卷(1919~1949)[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11]中共吉安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中国共产党吉安历史:第一卷(1919~1949)[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12]中共吉安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吉安革命根据地全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

[13]中共吉安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中国共产党吉安县历史:第一卷(1919~1949)[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

[14]江西省万安县文史档案局.中国共产党万安历史:第一卷(1919~1949)[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15]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16]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17]《红藏:进步期刊总汇(1915~1949)》编辑出版委员会.红藏:进步期刊总汇(1915~1949)·布尔塞维克②[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4.

[18]中共兴国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兴国人民革命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9]万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万安县志[M].合肥:黄山书社,1996.

[20]遂川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遂川县志[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

[21]泰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泰和县志[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22]中共江西省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江西党史资料:第23辑[Z].内部资料,1992.

[23]余伯流,凌步机.中央苏区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7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5]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一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26]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大事记:1[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

[27]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Abstract:

In late January 1930,the Sixth Army of the Chinese Workers and Peasants Red Army was founded in Wanan County,Jiangxi Province.The reason why the Sixth Red Army could be established in Wanan County was,on the one hand,because Wanan County had the strong leadership of the Party,the revolutionary tradition of anti-imperialism and anti-feudalism,and the foundation of armed force after continuous riots.On the other hand,it was also determined by the revolutionary situation at that time.Although it did not survive for a long time in the name of “the Sixth Army”,it made indelible achievements in the course of establishing the revolutionary bases in southwest Jiangxi and consolidating and developing the Central Soviet Area,and continued to make brilliant achievements in the Central Soviet Area after renamed the “Third Red Army”.

Key words:

southwest Jiangxi;
Sixth Red Army;
Wanan County

(責任编辑:邱 明)

猜你喜欢万安县“购买”快乐小读者(2021年24期)2021-02-17万安县毛竹产业发展优势及有效对策乡村科技(2020年30期)2020-12-23刘学柱南风(2020年8期)2020-08-06午后扬子江(2020年4期)2020-08-04惠风和畅春满园江西教育A(2020年12期)2020-01-11特别策划中国三峡(2019年11期)2019-02-10江西万安县:脱贫攻坚以村为营精准拔寨百姓生活(2018年10期)2018-11-05万安县2016年油茶歉收成因初探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22期)2018-01-29万安县井冈蜜柚栽培管理技术现代园艺(2017年19期)2018-01-19小姓大家族——万安县潞田村衷姓家族文化研究地方文化研究(2014年2期)2014-02-27

推荐内容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