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指向英语学习活动观,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指向英语学习活动观,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6-13 14:00:04

【摘要】阅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想改变传统的以语言知识为主的碎片化阅读教学模式,就要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开展一系列的阅读活动。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在主题的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学习活动,提升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

【关键词】小学;
英语;
阅读;
学习活动观

作者简介:张玉钰(1991—),女,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新区田庄小学。

教师在开展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学生基本的英语认知,还要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最终提升学科素养。教师开展指向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言知识学习能力、文化内涵理解能力、多元思维发展能力、价值取向判断能力等。可见,指向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要融合英语学习活动观,让英语阅读教学成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围绕文本主题,重新建构阅读文本

教师在开展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时,要围绕阅读文本的主题意义而展开。无论是提升学生的识记思维,还是创造思维、分析思维、比较思维,教师都需要统领全篇,建构多元化的阅读活动,有序地推进阅读进程。不同的学生在理解、创新、迁移等方面的能力是不同的,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文本进行二次建构,更好地对接学生在阅读上的最近发展区。对阅读文本的重新建构包括增加或者删减文本的内容,调整文本呈现的顺序等,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理解主题、发展能力。

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1“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阅读教学为例,文本的内容是从《伊索寓言》改编而来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类文本,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笔者建构相关的背景文本[1]。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已经遇到过《伊索寓言》的文本,因此笔者直接呈现一些画面让学生说一说具体的故事。笔者呈现的画面有:狐狸与山羊、熊与狐狸、狮子和公牛、狐狸与葡萄等。接着,笔者将教材文本的相应画面呈现出来,同时提问学生:“同学们由这些画面能发现《伊索寓言》的哪些特点?”学生回答:“可以看出《伊索寓言》的主角往往是动物,同样的动物在不同的故事里,有不一样的性格,这体现了《伊索寓言》内容的丰富性。”通过背景文本,学生能够走进《伊索寓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主题,笔者建构能够体现作者思想的文本。在《伊索寓言》原作的末尾,作者基本都会对文本的主题做总结与升华。“The lion and the mouse”原作的寓意为“Some friends may at ordinary times seemingly small, but they may provide great help when we are in trouble.”。正如一百个读者心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学生对文本的主题有不同的理解。笔者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再将他们不同的理解整合起来,形成新的文本。有的学生说文本主要表达的是:“Everyone is good at something.”;
有的学生说文本表达的观点是:“Dont look down the weak.”。可以看出,这样的文本建构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主题。

建构文本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够彰显教师的教学机智,提高英语教学活动的质量。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基本学情建构文本,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依托文本内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要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要通过阅读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进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训练学生思维的过程中,要依托文本,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缩小信息差,使学生体会文本的主题意义。当前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无论是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上,还是在主题意义的升华上,部分教师都没有依托文本的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二是部分教师没有基于缩小信息差的目标训练学生的思维,重复地训练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对学生不会的内容却没有涉及。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要依托文本内容,设计问题,拨动学生思维的弦。

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1“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阅读教学为例,笔者先展示一张狮子的图片,提问学生:“Whats the lion like?”。笔者是想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本的主人公,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好地走进主人公的内心。学生回答:“The lion is a big animal.”。接着,笔者展示一张老鼠的图片,提问学生:“Whats the mouse like?”。学生回答:“The mouse is a small animal.”。

在此基础上,笔者展示有关文本的视频以及一系列特殊疑问词,并引导学生用who、where、when、what等疑问词提出问题,同时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同时,理解了文本的脉络、内容以及主人公的行为举止。学生看到“one day”的时候,提出问题“When did the mouse meet the lion for the first time?”;
看到“One day, a mouse walked by and woke the lion up.”的时候,提出问题“Who woke the lion up?”。笔者引导学生将刚才出现的特殊疑问词再梳理一遍,学生发现还可以用“where”来进行提问,如“Where were the lion and the mouse?”。

可以看出,教师依托文本内容开展英语阅读活动,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也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开展交流活动,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教师要开展多样化的英语阅读活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在英语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既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学生与课本之间的交流,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为了给学生更多展示的机会,教师需要给学生更多相互交流的空间。教师可以完善小组合作机制,更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借助集体的智慧发展个人思维品质。

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1“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阅读教学为例,笔者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相问答。学生先将自己发现的问题写在一张纸片上,再放到盒子里。然后,学生轮流抽签,回答抽到的问题。如果学生不能回答自己抽到的问题,小组的其他成员就要帮忙回答;
如果学生认为小组成员的回答是不对的,也可以提出反对的意见。这样的小组交流,能够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问题和不同的观点,获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Did the lion eat the mouse?”“How did the men catch the lion?”“How did the mouse help the lion?”“What did the lion and the mouse become at last?”“Why did the lion laugh at the mouse first?”“Does the lion laugh at the mouse when the lion met difficulty? Why?”,这说明学生有在认真地思考文本中人物的性格与命运问题。学生在提出问题之后,一起交流。在交流中,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对文本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也得到发展。

可以看出,交流活动的开展能进一步地突出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拉近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思维能力。在以往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不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教学往往变成教师单方面的讲授。这样的模式对学生的发展不利,教师要开展更多的活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四、设置高效问题链,促进学生深度阅读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英语阅读教学对教师而言,是要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实践运用与迁移创新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让学生从理解文本表层的意思走向理解文本背后的深刻内涵。教师可以设置问题链,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教师设置的问题链要有一定的梯度,要能对接学生的兴趣点,要能基于不同的角度提问,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1“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阅读教学为例,笔者提问学生:“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来描述时间的?”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浏览文本内容,找到了one day、the next day等短语。接着,笔者提问学生:“文章中还有一些描述时间的词句,同学们没有找到,请同学们再次找一找。”学生再次阅读,找到了just then、from then on等短语。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深化问题道:“请同学们将这四个表示时间的短语写出来,思考能不能在每个短语后面加上一句话描述故事的内容,并将这四句话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表达?”这个问题,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运用短语的能力,另外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将表示时间的短语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写道:“One day, the mouse woke the lion up. The next day,two men caught the lion with a large net. Just then, the mouse saw the lion. From then on, the lion and the mouse became friends.”。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清故事的前后脉络。

教师设置的问题链层层深化,促使学生沿着这些问题,发展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教师设置问题链的目的不是给学生的阅读制造障碍,而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要精心設置问题链,同时又要依据学生的表现及时优化问题链。

五、迁移文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开展英语阅读活动时不能拘泥于教材文本,而要迁移文本,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就是说,教师要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引导他们跳出文本,将知识能力迁移运用于新的文本。

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1“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阅读教学为例,此课包含关于副词的语法知识点。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有一定难度的。基于这样的情况,笔者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感知副词的用法,进而让学生理解其中的规律。笔者用单一的文本就想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语法知识点,显然不现实,因此笔者向学生展示新文本,并给新文本中的副词添加下划线。

“Im very hungry.”The tiger said angrily.“You cant eat me, Im the king of the world.”The fox said proudly.“Really?”The tiger said surprisedly.“Follow me, please.”The fox said foxily.“The king,the king, run, run.” The animals said loudly.“I believe you. You can go now.”The tiger said sadly.

实际上,此新文本是《狐假虎威》的改编,笔者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将这段文本表演出来。在此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没能表现出人物的情感,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关注加了下划线的副词,将愤怒、得意、惊讶等情感表演出来。这样的表演活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

当然,教师也可将迁移文本的机会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由选择和教材文本类似的文本开展阅读活动。这样,能够充分发挥课外阅读文本的效用,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结语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能够让英语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需要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科学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切实促进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金华,冯燕燕.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0,43(2):15-21.

[2]应科杰.核心素养下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及其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42(9):13-18.

猜你喜欢学习活动观阅读小学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9年6期)2019-07-19基于学习活动观开展高中英语教学实践考试周刊(2019年42期)2019-05-18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以听带写”教学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8年12期)2018-03-2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8年12期)2018-02-18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