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论粤港澳大湾区近代报刊文艺副刊的内容与影响

论粤港澳大湾区近代报刊文艺副刊的内容与影响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6-13 10:00:03

摘要:清末民初,粤港澳大湾区新办报刊不断涌现,而且多设置有专门登载南音、粤讴、粤剧班本等岭南民间曲艺的“谐部”板块,既受民众喜爱又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是唤醒民众、呼吁革命的重要阵地。《时事画报》中的粤剧班本以时事新闻事件为主要内容,追踪社会热点,传播革命精神,具备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的特质;
它们与传统书坊刊刻的粤剧班本不同,是有机结合报刊的“新闻性”、戏曲的“叙事性”以及作者的“托物言志”三种性质的新文体。《时事画报》中的粤剧班本体现了近代岭南报刊文艺副刊题材内容时事化和形制多元化的特点,对研究近代报刊、广东俗曲和粤港澳大湾区地域文化都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近代报刊《时事画报》粤剧班本

清末民初,文学革命呼声急迫,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先后提出“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及“戏曲改良”等口号,各界纷纷响应号召,加入文学革命的浪潮。小说、民歌、说唱、戏曲等中国民间文学,以“俚俗近人”且“发人深省”的特点,成为革命志士、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和先进思想的重要工具,发表在各大报刊之中的新编小说和戏剧,一时间蔚为大观。作为革命策源地的广东,更是如此。

除小说外,广东、香港近代报刊中多登载极具岭南地域文化特色的市井流行曲艺,如南音、粤讴、龙舟、板眼和班本等,符合粤地民众的欣赏喜好和阅读口味,从而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较早刊登这类文艺作品的是1900年在香港发行的《中国日报》,该报在附刊的旬报中特辟“鼓吹录”一门,由杨肖欧、黄鲁逸等记者撰写歌谣、戏曲,“或讽刺时政得失,或称颂爱国英雄,庄谐杂出,感人至深”[1]。自《中国日报》开此滥觞,粤、港新创报刊纷纷效仿,例如在香港出版的《广东报》《有所谓报》《香港少年报》和在广州出版的《时事画报》《国民报》《南越报》《平民报》等[2],均设置了内含多种通俗文艺作品的“谐部”,刊载南音、龙舟、粤讴和班本,为振奋国民精神和开发国民智识助力。

一、《时事画报》及其研究述略

在众多近代报刊中,画报因采用“图画为主,文字辅之”的报道方式而独树一帜。据统计,现存已知的清末画报有120种左右[3]。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创办最早且影响较大的当属《时事画报》。

《时事画报》是由潘达微、陈树人、高剑父等粤籍人士发起并创办的石印画报。该画报自1905年9月创刊于广州,1909年至1910年编印发行迁至香港;
1910到1912年间因经济、政治原因停刊;
1912年10月起迁回广州,合并《平民画报》而改名为《广州时事画报》,出版至1913年4月彻底停刊,共计出版了142期[4]。

《时事画报》创办伊始,发起人之一的高剑父在创刊号拟定《本报约章》,指明该画报以“开通群智、振发精神为宗旨”,考物、纪事俱用图画,延聘美术家和“淹通卓识之士”主笔绘事、论事;
画报内容“约分两部,图画纪事为首,论事次之;
论事中先谐后庄,谐部,杂文、谈丛、小说、讴歌、杂剧等附之;
庄部,论说、短评、本省各省要闻等附之,材料丰富,务使餍阅者之目。”[5]

在众多清末画报中,《时事画报》以激进的政治主张、革命意识和丰富的社会文化内容而备受学人的关注和重视。有关该画报的研究,较早的有倪俊明1987年发表的《清末反美爱国运动中的〈时事画报〉》(《广东图书馆学刊》第1期),主要论述《时事画报》在清末反美爱国运动中对时事的报道宣传以及推动革命的重要作用。之后十多年,《时事画报》仅约略出现在近代报刊、清末报刊小说研究等综合性论文的叙述中,而未有专门研究。

自2000年起,学界陆续涌现深入研究《时事画报》的论文。一方面,是在《时事画报》的具体个案研究中涉及对画报的整体研究,较为突出的如颜延亮《黄世仲与〈时事画报〉》(《明清小说研究》,2004年第2期)一文,作者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查阅大量近代史料,考辨《时事画报》的具体出版情况,为厘清画报的出版期数、年份日期等问题做出重要贡献[6];
另一方面,对《时事画报》的图像以及图像叙事的相关研究占比最大,尤以康保成《清末广府戏剧演出图像说略——以〈时事画报〉〈赏奇画报〉为对象》(《学术研究》,2011年第2期)和陈平原《鼓动风潮与书写革命——从〈时事画报〉到〈真相画报〉》(《文艺研究》,2013年第4期)二文为突出。前者以画报中的戏剧演出图像为考察对象,分类评述,认为它们全面反映了清末广府的城乡演剧情境,凸显了粤剧特有的开放性特点;
后文作者陈平原认为《时事画报》及其承继者《真相画报》都通过图文并茂的“叙事”和雅俗共赏的内容,展示了高调的革命论述和浓厚的文人趣味。[7]

2014年,《时事画报》影印出版,文献资料的刊布极大程度推动了该画报的研究进展。[8] 回看以往研究,虽然颇多涉及岭南演剧图像、戏剧史料和城市剧场等方面,但画报中刊载的粤剧班本所受关注并不多。

“班本”,最早是民间用来通称广府戏班剧本的,也被书坊广泛刻印于粤剧剧本封面,从而标榜剧本“正班”属性;
后来“班本”由特指戏班的演出剧本逐步演变为剧本的代名词,成為一种贴合民众喜好和需求的写作“文体”,涌现出大量仅作为案头读物的时事班本。所以,在粤港澳大湾区,“班本”不仅仅指代粤剧戏班的剧本,更包括了清末以后报刊杂志中出现的以粤剧班本形式撰写的案头剧本。[9]

本文以《时事画报》中刊载的班本为研究对象,整理归纳并深入分析它们的题材内容和形制特点,以此为基点进而尝试探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近代岭南报刊文艺副刊中登载的班本有什么特点?第二,创作者和办报人为什么选择“班本”这种戏曲文体?他们如何利用“班本”发表言论,彰显什么样的内心意旨,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班本内容:聚焦时事,追踪报道

1904年,《二十世纪大舞台》首期登载了陈去病的文章《论戏剧之有益》[10]。文章特别强调戏剧是改良社会的有力工具,并详细列出戏剧为何有益于社会。

(戏剧)其词俚,其情真,其晓譬而讽喻焉,亦滑稽流走,而无有所凝滞,举凡士庶工商,下逮妇孺不识字之众,苟一窥睹乎其情状,接触乎其笑啼、哀乐,离合悲欢,则鲜不情为之动,心为之移,悠然油然,以发其感慨悲愤之思,而不自知。以故口不读信史,而是非了然于心;
目未睹传记,而贤奸判然自别。通古今之事变,明夷夏之大防;
睹故国之冠裳,触种族之观念。则捷矣哉!同化力之人之易。而出之神也。犹煊染然,其色立变,可不异夫![11]

陈去病在文章中征引清代戏曲家余治《庶几堂今乐》“自序”中的文字:“惟兹新戏,最恰人情,易俗移风,于是焉在。庶几哉!一唱百和,大声疾呼,其于治也,殆庶几乎?”他十分认同这一说法,并呼吁有识之士能够积极参与,组织班社“或编《明季裨史》,而演《汉族灭亡记》,或采欧美近事而演《维新活历史》,随俗嗜好,徐为转移,而潜以尚武精神、民族主义,一一振起而发挥之,以表厥目的。夫如是而谓民情不感动,士气不奋发者,吾不信也”。[12]

这篇文章颇能代表时人、尤其是革命人士对戏剧的看法和态度。他们最看重戏剧教育民众和改造社会的功能,而不太关注戏剧的其他价值和功用。同样的,《时事画报》的创办者和编绘者也将广东本地的戏曲——粤剧,视为报道时事、宣传革命和开启民智的一种有效途径。

现存书坊刊刻的粤剧剧本多敷演帝王将相、草莽豪杰、才子佳人等故事,与之相较,报刊中发表的班本则更多是根据时事新闻事件新编而成,正如赖伯疆评价辛亥革命前后广东志士班的剧目内容为“离经叛道”,称他们的剧目题材是“古今中外天南地北,大至革命反清,小至家庭争端,几乎无所不包,其中尤以反映现实,抨击朝政,针砭时弊,反对封建,提倡宣扬民主自由,宣扬爱国主义精神,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等题材和思想最为突出。”[13] 以此来形容同时期报刊中盛行的粤剧班本,同样适合。作为广东发行最早且政治上最为激进的石印画报,《时事画报》刊载的班本很好地表现出近代报刊班本在题材内容和文体表达上的普遍性。

据统计,在已经影印出版的139期《时事画报》(十册)中,共有62期刊发了86种新编班本。[14] 根据题材和内容,笔者将这些班本分为两大类:一是在发表数量上占绝对主体的时事新闻班本;
二是仅有数种感时伤怀班本。

时事新闻班本指以报道时事新闻事件为主要内容的班本。《时事画报》中此类班本关涉的时事中,不仅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的革命运动,也有街头巷尾的乡人叹苦、警民争执、门铺关张等市井杂事,可谓包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尤以1905年的“抵制美约运动”和1906年粤汉铁路集股商办两大政治事件相关的班本为多。

《时事画报》创刊伊始,便积极投身“抵制美约运动”的大浪潮,通过图画、时论、旬日要事记、班本等形式追踪报道该运动的发展情况。何剑士、隐庵、拔剑狂歌客等画报同人创作班本,报道拒约时事热点,讲述事情经过,抒发民众愤慨之情。例如自创刊号开始连载三期的《蒋女士生祭曾少乡》,以上海拒约会主席曾公(即曾铸,1849—1908)险遭奸人陷害一事为内容,展现曾公为救国民而不惧艰险和牺牲的革命大义;
《冯夏威诉恨》《冯夏威殉约一周岁纪念》《食月饼哭吊冯夏威》《班本清明节哭祭冯夏威(河调)》四种班本以殉约烈士冯夏威为主角,讲述他英勇殉约的事迹,泣之以泪而叹之已逝,从而警醒国民奋起反抗;
引发广州各界人士强烈不满和救援活动的“马潘夏”被捕事件,也有《竭热诚生祭三士》《华侨电请释三士》两种班本做介绍和后续报道。此外,《华侨失望》《拒约员预筹连州案》《荷兰华侨叹苦》三种班本也是对“拒约运动”中发生事件的情境再现。以上班本的主旨都是希冀以此呼吁民众的觉醒,共同抵制美帝国主义的暴行,同时讽刺和鞭挞政府的软弱无能,宣扬和讴歌革命英雄的斗争精神。

1905年8月,清政府收回粤汉铁路经办权,为防止“官督商办”带来的贪污腐败,广东商民与时任两广总督的岑春煊相互较量,力主粤路商办,由民众自愿筹股、自主经营。由此,掀起一场规模空前的民间集股运动,并成功筹建商办广东粤汉铁路公司。广州总商会、九善堂、七十二行等绅商开会选举公司临时主事人,推举郑观应为总办,黄景棠为副办,许虚鸿、周麟述、左宗藩、罗宝臣等为坐办。[15] 由于这次选举不合商律和路章而引发内部矛盾,股民不承认郑、黄等人的地位,还提出了账目不清的问题,主理人之间亦萌生嫌隙。[16] 这场粤路集股商办引发的社会风潮以及官商矛盾、商民矛盾等一连串事件,在《时事画报》的班本中都有呈现,如陈树人的《仗大义盲丐认路股》和何剑士的《梁鹤琴演说感香娘》,讲述了在全民集股热潮中,有盲人乞丐和火车站中卖香榄的香榄娘为支持铁路自治而热心集股的真实事件;
《梁苹甫闯席》《郑陶斋毒谋败露》《黄诏平电诉背签》《左状元叹病》《罗宝臣自叹》《岑春煊林泉养晦》六种班本是针对粤路公司成立后的违律背章、账目不清以及其他相关事件而写就,揭露官商勾结的阴谋,并抨击他们的所作所为。[17]

除上述两大事件外,《时事画报》中时事新闻班本还包罗丰富的民生百态、社会万象,例如以赞颂和缅怀革命志士(留日学生直隶潘宗礼、福州陈不浮和绍兴秋瑾)为主旨的《潘烈士蹈海》《陈烈士幽魂诉恨》《泉台秋恨》;
劝善惩恶的有《右状元海上怨漂流》《赵凶徒途中伤落魂》;
批判封建迷信、神鬼邪说和烟赌娼妓等社會陋俗的班本有《全套出头迷信镜》《斩菩萨》《辟神权》《烟精自叹》《见出游烟精懊悔》《自强员佛山演说》《巡警叹风流》《留学生恋娼辱国》等;
《明远楼学究哭魁星》《考师范学究落第》《哀学界》《祝优天影出世》《最青年》《周督注重报纸》等班本则是与社会文化教育的新闻事件相关;
还有反映民众生活的《盲妹闹巡警》《剃头铺罢市》《避军锋乡民逃难》《教习栏饮马》《花枝临水》等班本。

最后,《时事画报》刊登班本中还有八种“感时伤怀班本”,分别是《志士感年》《人日游花地》《度中秋秀士伤情》《牛郎道情》《织女诉恨》《牛郎叹情》《重阳菊酒》《逢佳节遗民思国》。这些班本都是创作者在春节、七夕、中秋和重阳等传统节日里的有感而发,或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或借事咏怀。而且除了牛郎织女的爱恋之情外,无一不是借“此情此景”而抒发作者心中忧国忧民的情感和爱国热情。

所以,《时事画报》中刊登的班本题材丰富多样,且极具家国情怀和地域特色。,它们并非单纯为了敷衍故事而创作的“一剧之本”,而是更接近于“新闻评论式”的报刊文学,具有新闻性和纪实性的明显特点。同时,这只是《时事画报》多种新闻报道方式中的一种,时事班本是和新闻图像、“庄部”说论及其他“谐部”文类相互补充、配合的,并共同组成《时事画报》的灵与肉。

三、班本形制:代言立说,抒怀言志

作为发表在报刊上的戏曲剧本,报刊班本较之传统剧本发生改变的不仅有题材内容,还有叙事、抒情的表现形式。

《时事画报》刊登的班本中有近半数附有“小序”说明班本事由,或是在标题下用小字注明。这些补充交代性的文字详略皆有,例如《河清乡农民叹苦》仅在标题下注明“事见本期报是勇是贼一段”[18],《吊粤东新报》《起暴动韩民报国仇》《泉台秋恨》等班本的“小序”则以百余字甚至更大的篇幅来介绍事件始末发展,而且兼有作者的评论。

班本的正文部分多数是以时事新闻人物为剧中人,如陈天华、秋瑾、冯夏威、岑春煊或某个华侨、烟民等,让这些当事人“亲自”演绎,重现事件场景,讲述心理活动,抒发真情实感。同时,创作者也借剧中人物的言语和行动来抒情、言志或评骘。这些班本通常角色行当不明,只是以“鄙人”“本公”来代称剧中人物,而且几乎没有科介和宾白,也只有一位剧中人的曲词,但是这种当事人“现身说法”的真实感和现场感,能迅速牵引读者进入情境,并打动他们的内心。这是“代言体”戏曲在叙事、抒情上相较其他文体的优势。

中国传统戏曲(包含粤剧在内)的文体结构是代言体,它们的话语言说方式主要表现在剧作家代人物立言以及演员扮演人物“现身说法”,以此来叙述故事,表达情感。[19] 所以,无论剧本文本还是舞台演出,故事与情感主要通过剧中人物第一人称的说白和曲词来呈现和传递,剧作家作为隐蔽于剧中人物背后的全知叙事者,只在极少情况下“现身”,通过第三人称的叙述、议论或是后台的帮腔、合唱等方式,给观众以提示。相较之下,《时事画报》中班本的作者则更多地、且随意地“出入”于自己的作品。

《时事画报》刊登的班本中有十多种较为独特。这些班本没有科介宾白、行当以及其他人物,通篇仅是“我”的自我言说和情感表达,而且其中的议论抒情成分远大于叙事成分。如班本《哀学界》里称“本记者每念吾郡数载人才弃于一旦,亦不免怒发冠冲……但今日抚时事我就感慨无穷”[20];
《辟神权》中直言“我这里唱一出辟神权,望众位同胞就此回头觉岸”[21];
《西人无理》则交代了“昨日里有一事真不好睇,待我从头始末来说我地怎样熟亏”[22];
《清明节哭祭冯夏威》也出现了“我本是伤时者、满腔积愤无人可告,没奈何、对死者、抒发牢骚”的表述[23]。

显然,上述四种班本的文体结构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第一人称“代言体”,虽然同样是从剧中人物“我”的视角、口吻来叙述、抒情,但此处的“我”毋庸置疑是作者本人,即本应该隐身于剧中人物或行当中的剧作家,扯去层层遮掩的面纱,张开紧闭的嘴唇,代“自己”言说,成为自己作品中的主人公。这种有别于常态的代言形式,可以视为“班本”文体的一种“变体”,它游离于代言体戏曲和第一人称抒情文之间,并兼有二者之长,是《时事画报》班本创作者有机结合报刊的“新闻性”、戏曲的“叙事性”以及本人的“托物言志”三种特质而共同组成的。同时,也直接印证了画报同人将“班本”看作是一种写作文体的认知,他们用“旧瓶装新酒”的方法,使“班本”既可以是新闻评论,也可以是传统戏曲,成为发表言论、抒发情感的有力载体。

此外,在这些作者自我代言的班本中,还有不满足于仅仅代表“自己”发声而试图通过“大众”的视角来影响和改变读者的情况。如《最青年》中情真意切地呼喊“少年人时刻比较黄金更觉难能可贵,岳武穆已有‘莫等闲、将头白了这句言辞。况我们生当廿世纪时期同立舞台不易,更须要力图振奋方不负志切匡时……唱一声问诸君是否以鄙言为是。(收板)须知道此时候白祸燃眉”[24];
《冯夏威殉约一周岁纪念》里对爱国志士的牺牲感慨万分,追问世人“想鄙人也是国民份子,见此景那能得不到会一表心微……思想起拒约现象,那能忍得住泪落如丝。……想必是死一次死再次,死千万次死到无了之期,众同胞对此情形试问如何心事,馬潘夏缘何事到今日说者人稀……”[25]。曲文中的“少年人”“我们”“国民”“众同胞”等语汇,饱含强烈的身份认同感和民族责任感,受众在阅读和接受过程中,很容易置身于其中,从而引动他们的同理心和同情心,产生感同身受的情感,如此便能更好地达到作者撰写这个班本的目的,即振奋国民的爱国热情,呼唤大众参与革命,救国救民。

综上,限于出版篇幅和画报自身宣传革命、开启民智的取向,《时事画报》中的班本多以时事新闻事件为内容,叙述新闻事件,重现时事场景,同时它们的意旨并不止于此,而是朝着议论抒情的方向走得更远。值得肯定的是,这些班本并没有因为要凸显“新闻性”和“纪实性”而放弃戏曲文学应有的“文学性”,创作者十分擅长使用对比参照、连续排比、反复渲染、层层推进、反讽隐喻、夸张放大等艺术手段来增强班本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对《时事画报》刊载班本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未来还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余 论

1912年《时事画报》复刊号中有《光复辞》一文,称:“健儿之来加盟者,问以香港机关之所在,亦以《时事画报》对焉。……虏吏益疾视《时事画报》,日以七照会使港督勒令停版……”[26]。可见《时事画报》在香港出版阶段,继续从事革命宣传工作,而且参与力度较广州时期更为激烈,成为实际革命活动的现实基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广东美术史研究学人黄大德曾评价《时事画报》有觉醒睡狮之威力,他说:“《时事画报》上一幅幅革命的图画伴着一支支粤讴、南音、班本,有如一阵阵不甘屈于威武的惊雷、一道道独伸正义于天下的闪电!”[27] 正是这种“不甘屈于威武,独伸正义于天下”的创刊态度,以及丰富的报道内容、犀利的图画漫画、贴近人民的文学创作方式,使得《时事画报》在清末民初社会剧变时期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画报发行量从最早的“将及四千”,到1912年复刊时的“计每期输入于新军营中者凡三千余册”[28]。代理发行处从创办之初的广州、香港、澳门、佛山、东莞、大良、江门等处,发展至省外如上海、福建、河北,海外的越南、东京、旧金山、暹罗、檀香山和小吕宋等地数十处。[29]《时事画报》在当时影响力之广,可见一斑。

在同时期的粤港澳大湾区近代报刊中,经统计,有《南越报》《振华五日大事记》《梨影》《半星期报》《农工商报》《侨镜月刊》《新小说》《广东劝业报》《中外小说林》《东莞旬报》等50多种都曾刊登过粤剧班本。[30] 其中,《南越报》和《振华五日大事记》刊登班本的数量几与《时事画报》持平。这些报刊中的班本都具有共同的普遍性,即题材内容时事化和形制多元化。无论报刊同人还是班本创作者,都是将“班本”作为一种写作文体,充分利用它既可生动形象叙述故事又能寄托情感直抒胸臆的特点,最终达到针砭时弊、教化民众和宣传革命的目的。

近代报刊文艺副刊中的文学作品往往同时兼具新闻报道、时事评论和叙事抒情、文学艺术等要素,它们是饱含民间曲艺、历史文化以及社会民俗生活的巨大资料库,需要且值得一一发掘、整理,介绍给更多读者和研究者,从而整体推动报刊文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早期粤剧剧本的著录与研究”(19CZW05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图书馆)

注释:

[1] 冯自由:《广东戏剧家与革命运动》,载冯自由著《革命逸史》第二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53年版,第241页。

[2] 同[1]。

[3] 此晚清画报的统计数据,参考陈平原《图像叙事与低调启蒙——晚清画报三十年(上)》(《文艺争鸣》,2017年,第4期,第30页)所述。

[4] 此出版总期数的推算,见程存洁撰《〈时事画报〉若干问题辨析》,载程存洁、倪俊明主编《时事画报》第一册,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8—18页。

[5] 见《时事画报》,1905年,第1期,载《时事画报》第一册,第2页。

[6] 该文作者另有发表《晚清社会文学小说巨擘——〈廿载繁华梦〉的创作、出版、类别等问题考辨》,《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二文虽以黄世仲及他的小说为研究重点,但都兼有考据和辨析《时事画报》的基本出版情况。

[7] 有关2013年以前《时事画报》的研究情况,参见祝均宙《清末广东〈时事画报〉研究综述》,《东亚观念史集刊》,2013年,第5期,第387—395页。

[8] 有关《时事画报》近十年的研究,可参看周丹杰:《晚清报刊中的粤剧班本及其创作群体探考——以〈时事画报〉为主要考察对象》,《中华戏曲》,第59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9年版,第160—162页。

[9] 同[8]

[10] 该文最初发表于《警钟日报》(1904年),陳去病做删定后于同年9月在《二十世纪大舞台》上重新发表。

[11] 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阿英《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66页。

[12] 同[11],第65—66页。

[13] 赖伯疆、黄镜明:《粤剧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第30页;
赖伯疆:《广东戏曲简史》,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09—210页。

[14]《时事画报》刊载粤剧班本的目录及作者、刊登期数、出版日期及班本的序文等信息,详见周丹杰《晚清报刊中的粤剧班本及其创作群体探考——以〈时事画报〉为主要考察对象》,第163—171页。

[15] 参见陈泽泓、胡巧利主编《广州近现代大事典 1840—2000年》,广州:广州出版社,2003年版,第93页;
杨万秀主编《广州通史·近代卷》(下),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789—790页。

[16] 参见邱捷:《黄景棠与清末广东铁路》,载王美怡主编《近代广州研究》第2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2页。

[17] 除上列八种班本,《时事画报》所刊粤汉铁路相关內容的班本,还有《善棍叹情》《路棍殴股东》和《路棍失败》。

[18] 心时:《河清乡农民叹苦》,《时事画报》,1905年,第8期,第一册,第321页。

[19] 陈建森在《戏曲“代言体”论》(《文学评论》,2002年,第4期)一文中指出除此外,还有行当“代”剧作家“言”、剧中人物“代”剧作家“言”及剧作家巧借“内云”“外呈答云”等形式“代”剧场观众“言”这三种表现方式。

[20] 愤:《哀学界》,《时事画报》,1906年,第15期,第二册,第451页。

[21] 愤:《辟神权》,《时事画报》,1906年,第17期,第二册,第549页。

[22] 愤:《西人无理》,《时事画报》,1906年,第34期,第三册,第681页。

[23] 讱:《清明节哭祭冯夏威》,《时事画报》,1907年,第6期,第四册,第390页。

[24] 温文狂侠:《最青年》,《时事画报》,1906年,第18期,第二册,第598页。

[25] 拔剑狂歌客:《冯夏威殉约一周岁纪念》,《时事画报》,1906年,第19期,第二册,第648页。

[26] 英伯:《光复辞》,《时事画报》,1912年,第1期,第十册,第180页。

[27] 黄大德:《潘达微魂系黄花》,载广东省作家协会编《辛亥风云人物》,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30页。

[28] 同[26]

[29]《本报代理处》,《时事画报》,1908年,第18期,第七册,第607页。

[30] 此处统计基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缩微文献全文数据库”和“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的检索,以及前人著述中提及的相关情况汇总而得。

猜你喜欢粤港澳大湾区以自贸区法治创新推进深港深度合作开放导报(2017年4期)2017-08-23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深化深港合作创新开放导报(2017年4期)2017-08-23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设计圈的建议开放导报(2017年4期)2017-08-23以“双转型”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开放导报(2017年4期)2017-08-23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从设想走向实践科学与财富(2017年20期)2017-07-10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系统开放导报(2017年3期)2017-06-27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几点思考财会学习(2017年11期)2017-06-12湾区经济:国际步伐与中国格调对外经贸实务(2017年5期)2017-05-26“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12期)2017-04-07“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11期)2017-04-06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