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凯
摘 要:随着城镇现代化的迅速推进,在许多中国传统村落色彩滥用或色彩趋同的现象屡见不鲜,过于现代化的色彩审美,忽视了传统村落的地域特色与乡村景观的传统文化色彩。在此背景下,本文立足于传统村落的特色景观,坚持保护特色历史建筑的基本原则,深析乡村色彩规律,将乡村色彩规范化,为传统村落营造一个优质、自然的空间氛围,逐步提高人们居住环境。以期通过文章的研究可以为我国传统村落文化建设提供色彩形象参考。
关键词:传统村落;
色彩景观;
色彩地理学;
优化策略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urban modernization, the phenomenon of color abuse or colorconvergence is common in many traditional Chinese villages. The too-modern color aesthetic appreciation ignores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color of rural landscape. In thiscontex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landscape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adheres to the basic principleof protecting the characteristic historical buildings, deeply analyzes the rural color law, standardizes the rural color,creates a high-quality and natural space atmosphere for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gradually improves people"sliving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color imag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villagecultur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article.
Key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color through landscape;color geography;optimization strategy
近年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域景观,吸引大批游客纷至沓来。但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为了吸纳更多游客,在景区附近增建了新建区,但过度的人工建设破坏了当地原生环境,进而破坏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其营造的色彩景观氛围与传统民俗文化相悖,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影响到整个乡村的形象。传统村落虽然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但大多数村民对色彩的认知与重视严重不足。因此,本文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微观领域下的乡村景观。
1 传统村落色彩景观的优化意义
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近些年,少数民族的旅游业迎来了发展机遇,逐步推进了乡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大幅度地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但也正是因为旅游业的开发力度逐渐加大,为了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兴建了许多新景观,导致大量原始景观被其分割占领。现如今,许多少数民族的乡村视觉环境已经不再是原始的色彩景观,逐渐现代化、同质化,千篇一律的问题较为严重。现阶段人为色彩规划的本质是一种复兴传统文化的行为,其更加注重对精神的表述,反映的是一种意愿。吉田慎悟是环境色彩规划的先行者,他主张以生动的照片来反映灵动绚丽的自然基调色,进而创造出日本各地传统的市街景观与原色基调明显的现代都市景观,同时,凸显出大自然独有的魅力与色彩。这表明了丰富、和谐、规律且辨识度较高的色彩景观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乡村特色风貌的形成,构建更加宜居的环境,以凸显乡土特色。
2 色彩地理学基本概述
色彩地理学由法国学者朗克洛提出,是一种实践应用型的理论,他认为地域色彩特质绝非偶然性。因此朗克洛调查了所在地区的地域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相关色彩并得出结论。即环境色彩是随着地理文化的变化而变化,朗克洛以大量的实证为依据,深入了解了自然与人文的色彩特质,例如,民族装饰、建筑物风格、建材资源、特色植物、土壤色彩以及地貌特征等等。同时细化了建筑色彩设计工作的工作流程,将设计建筑群色彩、规划环境色彩与确认建筑物色卡等工作进一步精确划分。现阶段,色彩地理学的扩展学说主要包括色彩家族学说和新点彩主义。
2.1 色彩家族学说
由于自身的民族、年龄、性格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人们对于色彩的看法也略有不同,从而催生了色彩家族学说。此学说强调了色彩的统一性与相对和谐理论,主张色彩并不孤立,而是在空间中互相影响的和谐共同体,当前社会的审美潮流正是色彩自身与社会文化的和谐与统一。
2.2 新点彩主义
点色的实质是光学中的一种混合形式,是指通过调整空间距离,从而在视网膜中形成混合后的新颜色。而“新”的表现不单指点彩并置的方法,而是更加注重色彩自身的组合方式,让其具有充足的律动感,应用于产品后,凸显产品的色彩效果。
3 传统村落色彩景观特征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聚集地与自然因素息息相关,根据研究可知,大多数的传统村落其所在地地形种类丰富且复杂,例如。以平原为主的黑龙江地区,其地理条件的开放性较强,所以传统村落数量比较少,难以产生文化聚集[1]。而相对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区,由于其地貌类型众多且复杂多样,多数为山地、盆地和丘陵地形,在无形中提高了村落的原始性与封闭性。
3.1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坡地、丘陵特征分布较广
我国当前坡地、丘陵地形分布大多集中在广西地区。以广西富川的深坡村为例,深坡村的地形地貌以坡地和丘陵为主,由于其背山面水、山林环绕的特殊地理环境,村中的人工色彩痕迹较少, 其房屋建筑风格将中原、岭南、瑶族三种建筑风格融为一体,充分反映了瑶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有效融合(图1)。村民的房屋大多以硬山搁檩与插梁的建筑形式为主,呈现砖瓦结构,以三间平列型与天井门楼型为主要建筑风格。但随着传统村落的深入开发,现代化风格与建筑材料也逐渐被应用。通过研究可知,深坡村的大多以乡土植物构成,例如,春季的植物色大多以浅绿色为主,属于高明度和中彩度色调;
夏季以墨绿色为主,属于中明度与中纯度色调;
秋季植物以深黄绿色系为主,属于中明度与低纯度色调;
冬季以灰绿色为主,属于低明度与低純度色调。
3.2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岩溶平原地貌
岩溶地区近于水平的地面。由于长期的岩溶作用,使岩溶盆地面积不断扩大,可达数百平方公里,地表为溶蚀残余的红土覆盖,是和缓起伏的平原地形,局部散布着岩溶残丘和孤峰。一般是在湿润的热带,高温多雨,降水强度大,河流泛滥,岩溶作用加强的条件下形成的,以广西地区最为典型。本段落以广西秀水村为例,秀水村又称小桂林,是较为明显的岩溶地貌,主要产业为旅游业和种植业,村内格局十分自然丰富,以一个自然村、一座后山、一个戏台、一池前水以及一块观戏坪构成,其中又包括四个组团,而组团中又包含门楼、祠堂与戏台等,房屋建筑以组团八房为中心。其中总祠为祠堂,石余、水楼与安福为房系祠堂,列属支祠,将龙凤样式刻于门口之上,以鹅卵石镶嵌地面,配置石鼓、石凳。其建筑楼颇具江南楼宇风格,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建筑色彩大多是深灰色、浅灰色、浅土色、灰白色为主(图2)。
3.3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山地包围谷地的地域特征
传统村落的色彩特征多以人工色彩来呈现,山地包围谷地的地域特征以乡村建筑为核心区,村内一般以“一心二带多点”的空间布局为主,其中“一心”是指村民公共活动中心、“二带”是以青石板铺就的交通枢纽与植被林木、“多点”则村内古建筑物呈点式分布。以广西福溪村为例(图3)。福溪村以传统民居和宗祠为主要建筑类型,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以宋代的青砖绿瓦、青石台阶与木门为主,村中殿堂以莲花、梅花、菊花等字画装饰,门窗样式雕刻着佛祖神公或福禄金元,屋檐、房梁上绘着松竹、龙凤、五彩云鹤。代表颜色多以黄色系、红褐系为主。
4 影响景观色彩的主要因素
4.1 光与气候的影响
光可以将色彩学与地理学进行充分衔接,也是色彩地理学的深层学理。色彩会随着日照时间与日光光源的变化而变化。简单来说,当太阳高度角较小时,光线穿越大气层的用时较长,会显现长光波,吸收短光波,此时早上与晚上的日光色温较低,则日光呈现红黄色,暖色事物饱和度持续上升。当太阳高度角变大,日光色温较高,呈偏白色。
气候的影响多以温度变化为主,即冬季温度低建筑更适宜暖色调,夏季温度高建筑更适宜冷色调;
朝北的建筑适宜暖色调,朝南的建筑适宜冷色调,如果某一地区雨量多、湿度大,那么在构建房屋时,应该选择防水性好、耐久性强的建筑材料,增加建筑的使用年限。同时,光照的差异性所产生的色彩效果也不同。例如,在光照效果中等的村落中,多雨地区的水汽极易汇聚成丰富的云层,而云层则会遮挡部分日光的照射,此时本土村民人工色彩的第一选择则是云层色与天空色组合叠加形成的浅灰调色。在部分地区由于当地人文色彩的影响,逐渐产生了高明度、高纯度的点缀色。
4.2 外饰面材料的影响
少数民族地区传统建筑物,其历史文化特性较为明显。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当地旧景观的保护与新景观的更新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旧景观无论是在建筑形式、建筑工艺或建筑材料方面无一不反映着当地的文化性与地域性,其中最为直观的呈现形式就是采用的建筑材料,独特的色彩组合是民族特色文化的标志。新建筑虽然有着复兴传统文化的意愿,但在现代技术的加持下,新建筑的外观形式始终有所保留。外饰面材料的区分一般分为易褪色和不易褪色两种,易褪色的材料多为木材、涂料或金属表面。不易褪色的材料则多以石材、水泥以及陶瓷为主。通常情况下,色彩越是高彩度、高纯度的材料越容易褪色。如果建筑物外层沾染污渍,也会改变建筑物的色彩饱和度[2]。
5 传统村落色彩景观的现状
目前许多传统村落中古建筑物的损坏严重,村民居住的环境也逐渐呈现衰败景象,村中扶植性与建筑性的破损随处可见。因此,要平衡好提升生活质量与维护旧传统景观之间的矛盾。现阶段,一部分传统村落的建筑景观逐渐丧失本土的地域特色,仿建之风与仿欧式的攀比之风比比皆是。建筑材料的日趋多样化,导致乡村建筑群逐渐缺乏自有的民族特色,存在着为顺应时代需求而建造的现代化景观、为了节省施工费导致墙面涂装规格的巨大差异以及为了强调光泽材料的突出感而采用纯度较高的有色瓦现象[3]。虽然建筑材料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但现代化的建筑风格痕迹明显,与传统的__乡村风格背道而驰。
6 传统村落色彩景观的优化策略
6.1 坚持优化原则
6.1.1 坚持原真性原则
原真性是对传统村落进行优化设计的核心原则。“原真”即为原始性与真实性,要求相关人员在选择建材时,要追求建筑原有相貌,以保护为出发点,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历史痕迹,完整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原始性与真实性,增强人们的归属感与民族认同感。
6.1.2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在“原真性”原则的基础上,可以转变村落景观的视觉效果,即将“绿化”与“色彩化”相结合。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特点选择一些具有观赏价值且存活率较高的植物,进行种植,让多种色彩植物共同生长,增强人们视觉体验,营造特色乡土景观[4]。
6.1.3 坚持名人效应原则
传统民族村落大多以旅游业和种植业为主,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主导产业,进行相应的场地美化设计与图像塑造,发挥名人文化效应,开展特色文化营销活动,坚持原真性原则,让本地区“因景闻名,因文传名”。
6.2 制定优化策略
景观优化策略的设计应以宜居、宜业、宜游、宜文为主。①宜居,创建自然、优美的生活环境,加强公共设施的色彩整治力度。②宜业,发挥当地产业优势,明确村落特色与主导产业。③宜游,合理规划生态色彩旅游资源,凸显独特的乡村色彩。④宜文,将民族传统文化建设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展现当地特色的民族精神。
6.3 分类别维旧建筑群
本文将传统村落的特色建筑群分为:维修保护性、立面改造型、外观调整型、废旧拆除型以及建筑材质的选择几个方面开展维旧措施。
6.3.1 维修保护型
传统村落的历史建筑例如,宗祠类或门楼类等需要重点保护。坚持“旧”形式,以保护为基础,在原有建筑上进行修缮。例如,加固承重墙、修补木门与木窗、清晰建筑物上的灰尘或污渍,逐步还原古建筑风貌。在材料的修补方面,可以用石灰浆填补砖墙与墙缝,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建筑色调[5]。
6.3.2 立面改造型
当维护建筑结构相对完整的建筑群时,如古民居、街巷或石雕等,可以在现有空间的基礎上进行改造或拓宽范围,坚持建新如故的改造形式,通过置换现有的建筑功能,激发传统街巷的商业活力。例如,清除旧建筑中的腐烂砖材,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老砖修补,可以添加一些白色的扇形瓦头作为装饰。在材料色彩选择方面,可以在纸筋草灰浆中混入墨水、铁黑粉等材料,充分搅拌后涂于砖缝并压平[6]。
6.3.3 外观调整型
对于村落中新建的民居以及现代化建筑,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建筑风格与传统村落严重不符。新建民居大多是彩钢屋顶,其饱和度过高,可以根据古建筑调换材料或者选取饱和度较低的色彩,可以利用石材或雾面砖替换现代化的彩色油漆。
6.3.4 废旧拆除型
对于一些已经无法修补的废旧建筑来说,盲目保护并无益处。古建筑的作用是帮助后人了解先辈事迹,展现民族风貌,应该更加注重其贯穿古今的作用。因此,拆除废旧建筑必不可少。可以将临时搭建的废旧小屋、危险性较高且损坏严重的建筑设施、阻碍出行的建筑物以及对空间肌理无益的建筑进行拆除。
6.3.5 建筑材质的选择
在修缮旧建筑景观时,要注意应用乡土建材与传统技艺,关注建筑群色彩的从属性和适应性,可以根据鹅卵石、茅草、黄土、石桥、石磨、常用器具、工艺品或古井等色彩属性进行建筑物的修缮。这样的选择方向更加符合传统村落的特色,发挥石材的质朴感与历史感,强调草木的多样性与芳香性,从而在建筑中展现石木的自然与古朴以及草植的芬芳。例如,将旧材新用,将村中收回的旧材料进行废旧改造与利用,突出材料的自然感;
将现代化材料与传统材料互相融合使用,充分发挥二者优势,取长补短。
7 结语
我国目前传统的民族村落所具备的历史文化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在逐渐减少,其色彩基调也愈发趋于现代化,本文通过对三种村落地形的阐述,深入分析了我国传统村落色彩景观的优化策略,坚持优化原则、优化策略的制定以及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有针对性进行维护与修缮。通过旧景观的维旧,展现出传统村落景观色彩背后的人文价值与民族精神,更好地传承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
8 参考文献
[1] 曹雪芹, 李弢, 高晓勇. 晋中后沟古村传统民居色彩研究[J]. 城市建筑,2021,18(8):77-79.
[2] 杨昱洲, 张腾月, 乔倩. 色彩地理学视角下道口古镇传统色彩研究[J]. 城市建筑,2022,19(19):38-42.
[3] 陈翠珍. 地域文化视角下广府传统村落色彩研究[J]. 中国房地产业,2020(17):8+53.
[4] 付雪晖, 田婕. 地域文化在传统村落古建筑色彩中的表达——以邯郸市传统村落为例[J]. 建筑与文化,2022(7):258-260.
[5] 栗晓晶, 贾思怡. 传统村落民居色彩研究[J]. 中外建筑,2021(2):225-229.
[6] 张锴. 城市色彩景观的规划与设计要素探索[J]. 中国标准化,2019(16):134-135.
猜你喜欢传统村落优化策略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学理论·下(2016年12期)2017-01-19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商场现代化(2016年22期)2016-10-18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科技视界(2016年22期)2016-10-18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旅游纵览·行业版(2016年6期)2016-06-29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戏剧之家(2016年1期)2016-02-25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