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雨的故事作文精彩10篇【精选推荐】

雨的故事作文精彩10篇【精选推荐】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6-10 09:00:03

雨的故事作文精彩今天,我们班举行了“谁是故事大王”的比赛,选手们个个跃跃欲试,就等着比赛开始,我也是其中之一。很快,激烈的比赛开始了,有的人讲《牛郎织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雨的故事作文精彩10篇,供大家参考。

雨的故事作文精彩10篇

雨的故事作文精彩篇1

今天,我们班举行了“谁是故事大王”的比赛,选手们个个跃跃欲试,就等着比赛开始,我也是其中之一。

很快,激烈的比赛开始了,有的人讲《牛郎织女》,有的人讲《灶王爷》,有的人讲《巧儿姑娘》。瞧,我们的故事大王朱恺霆上台了,他讲的是幸福鸟》,讲得有声有色,他模仿的也惟妙惟肖,把故事中的汪嘉的勇气完全表现出来,把幸福鸟的神奇也全体现出来,我仿佛看到一只幸福鸟让汪嘉骑在自己的身上,张开翅膀飞上天,一直飞到汪嘉的家乡。

快要轮到我了,在家里背得滚瓜烂熟也免不了站在台上的紧张,我讲的故事是月老》。上台时,我双手直冒冷汗,把动作也加上,表情也很到位,提出几个问题,把我同学们逗的哈哈大笑,我觉得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对话部分,同学们也听的很入神,我讲完,同学们的掌声就响起了,评委打的分数也很快,我的排名也变的很高。

虽然我没有前三名,但是名次很前,我很快乐,希望下次我能得到一个更好的成绩。

雨的故事作文精彩篇2

如今整个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变得焕然一新,散发出它独特的魅力。

我的姐姐是一名党员,她有一次正在翻阅档案,了解农村近几年的状况,我出于好奇于是打开看了才知道档案中的故事是多么的惊天地泣鬼神。虽然档案的外表很朴素,只是简单的几张略显陈旧的纸张,可是却记载着领导们和干部们十几年来历经千辛万苦,沥尽心血想出的脱贫政我想就是这一份有着历史感的资料,仿佛让我想起了那一个个领导干部们忙碌的身影。

他们必须保持对工作认真的态度,完成事情给农民招揽更多的福利,为人民造福的积极性。

近几年来,农村家家户户的生活日益好转,很多平民从几平方破烂不堪的房子铸成了一座又一座宽敞明亮的房子。使国家的这条脱贫路为平民减少了很多的负担,让他满分作文网们住在新房子过着比较安定的生活,让他们露出会心的微笑,这微笑也足以证明这项措施做得好,做得完美。不仅如此,这几年农村的马路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从当时凹凸不平的泥巴路到现在笔直宽敞的马路,让人民在路上走的安心踏实。再也没有发生惨痛的事故,并且还帮助很多人解决就业困难,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还会一些生活贫困的家庭子女提供了就学机会,让他们不为学费所担忧。

也正因为这些政策才为人民提供了帮助,得到人民的认可,可是却不求回报,默默无闻的奉献。

这条脱贫路是农民百姓们一起见证的,也见证了农村从以前的落后到现在的先进。让平民百姓过着那么好的生活,想有这么好的待遇,让人民们更加安居乐业,这条脱贫路我们相信会越来越好,我们大家一起携手共创小康社会。

雨的故事作文精彩篇3

1948年春,叶嘉莹离开北平南下结婚,之后便再没机会见到顾随。叶嘉莹在怀念顾随的文章中这样写道:“(离开北平)三十年来我的一个的愿望,便是想有一日得重谒先生于故都……”然而直到1974年叶嘉莹第一次回国探亲,她才得知顾随早于1960年在天津病逝。

关于婚姻,对于很多女人来说可能是人生的全部或者说绝大部分,但是对于叶嘉莹来说,只是不愿提起的一小段往事,尽管她不愿提起,然而这段婚姻还是给她带来了太多的不幸,1948年,叶嘉莹在上海和赵钟孙结婚,对于这段婚姻没有爱情的基础,婚后也没有产生任何的爱情,两人的结合不过是叶嘉莹一时错误的选择,这一错,便错了一生。

婚后两人没有住所,借住在大姑姐家,生下大女儿后,初为人母的快乐还未来得及享受,丈夫就因思想问题入了狱,刚刚安下的家也被抄了个干净,叶嘉莹后来也连母带子的被抓入狱,后来她找到警察局长写了自白书出来,带着四个月大的孩子居无定所,借住在朋友家的过道上,晚上不敢早睡,白天不敢晚起,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

为了生活她到处去找工作,同时去很多所学校任教,夜以继日的像个机器一样工作,勉强能够养活女儿和自己,丈夫出狱后,叶嘉莹还未来得及欢喜,另一个阴影立马笼罩上来,丈夫性情大变样,心理扭曲,对叶嘉莹多次实施家暴,在千难万险中都坚强的走过来的叶嘉莹,看见自己遍体鳞伤的那一刻陷入了绝望,她多次产生了自杀的想法,却为了孩子不得不活下去。

随着在教育界的成就越来越大,对诗词的研究愈加深刻,叶嘉莹的教学事业也逐步上升,由中学转到中国台湾大学任教,后来作为交换教师去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任教,受到了很多外国诗词爱好者的喜欢。

1966年,叶嘉莹带着两个女儿来到哈佛做交流者,她打算回国把父亲接到美国,在美国定居,不料遭到阻击,无法返回美国,只得去加拿大,再把女儿丈夫都接到加拿大,在加拿大那段时间,叶嘉莹一个人承受了很多压力,几乎要把她压垮。

首先是语言关,加拿大的UBC大学要求叶嘉莹用英文给学生们讲授中国古典诗词,虽然之前在美国的时候已经接触了英语,但是要用它来授课谈何容易,但是为了生计,她只得答应下来;

第二个是生计,改居家拿大是突然之举,两个女儿要从美国接来加拿大,父亲也要接来加拿大,丈夫也要来加拿大,于是叶嘉莹独自一人到处找合适的房子,添家具和生活用品,这些繁杂的工作在对于一个身在异国他乡的弱女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第三是家庭关系,错的人永远不能指望他会改变,尽管叶嘉莹无数次的容忍,宽容,沉默,丈夫既无用又大男子主义的恶劣性情丝毫都不知收敛,家内家外什么都做不好,那大男子主义的虚荣心和存在感怎么捍卫?那就家暴好了,通过对妻子发威来显示做丈夫权威的作风。这让叶嘉莹身心俱疲,她把所有的苦闷都写进了诗里:

异国霜红又满枝,飘零今更甚年时。初心已负原难白,独木危倾强自支。忍吏为家甘受辱,寄人非故剩堪悲。行前一卜言真验,留向天涯哭水湄。

独木危倾强自支,多么无助,多么无力又多么无可奈何呀!

因为在授课方式和学术成就得到了UBC大学的肯定,不到半年时间,叶嘉莹就被授予了终生聘约,本以为一生的苦难已经结束,不料人生的痛苦还在后面,

1971年,父亲因病去世,叶嘉莹悲痛万分,从此叶嘉莹的人生就没有了来处,写下一首挽诗《父殁》后,开启了自己的欧洲之行。

老父天涯殁,余生海外悬。更无根可托,空有泪如泉。昆弟今虽在,乡书远莫传。植碑芳草碧,何日是归年。

好不容易走出了痛失慈父的痛苦,好景不长,1976年春天,她的大女儿又出事了。在送母亲去机场参加亚洲学会回来的路上,夫妇俩开车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出了车祸,双双身亡。

女儿的骤然离去,让叶嘉莹的人生猝不及防,她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见任何人,她知道:

人与人的理解谈何容易,哪里有什么感同身受。那切肤之痛旁人是无法想象的。因此,所有劝慰的话都是那么的乏力。既然如此,就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和精力。她宁愿自己忍!

她写下了一首又一首的哭女诗,在她人生最痛苦之际,又是诗歌给了她光明和安慰,或许是一个人一生要经历的灾难也是有限的,叶嘉莹之后的人生倒是没有什么大灾大难了,该经历的都经历了,再有什么也只是一阵小风罢了。

1990年,叶嘉莹从UBC大学光荣地退休了。得知叶嘉莹退休后,国内不少大学,包括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都先后向她抛出了橄榄枝。但叶嘉莹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留在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决定建立一个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由叶嘉莹担任研究所所长,叶嘉莹开始雷厉风行的去海外筹款,还把自己在美国领到的九十多万人民币退休金捐赠出来,设立了“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她由衷地希望领到奖学金的同学,所看到的不仅是这一点微薄的金钱,而是透过“驼庵”的名称,了解到薪火相传的重要意义和责任。

南开大学也对这个一生漂泊,半世艰辛的老先生做出了回报,为叶嘉莹先生在南开大学校园里修建了一座以她的号为名的四合院式的书院——迦陵学舍,以此作为叶嘉莹的归宿,庭院种满了莲花,莲心不死,先生永在!

雨的故事作文精彩篇4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要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必须找准路子,实施精准脱贫,切实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激发贫困群众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聚合全社会之力。脱贫攻坚需要形成合力,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要动员全国全社会力量,把所有工作、各种资源、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焦、聚集、聚合,对照标准,彻底整改,高标准完成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加强党的领导力。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脱贫攻坚是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的一把手工程,是一项极其重大、极为严肃的政治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明确责任、尽锐出战、狠抓实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前,扶贫开发已经进入到了啃硬骨头和攻城拔寨的收官冲刺阶段,只能成功,没有退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共庆中国农民丰收节,分享丰收带来的喜悦,凝聚共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积蓄强大力量。

雨的故事作文精彩篇5

1920xx年,叶连平出生于山东青岛。1940年随父亲到上海进光夏中学读初中。18岁时,他随父亲到南京进入到美国大使馆做勤杂工。“我的英语底子就是在美国大使馆打杂时磨出来的。”在大使馆工作的三年零六个月里,叶连平认识了司徒雷登、巴特沃斯,“也见过宋子文、孙科、白崇禧等公众人物,还跟宋美龄握过手。”1949年后,叶连平同几位居民合伙开办了夜校,开始做扫盲工作,后来在江苏南京的琅琊路小学一直工作到1955年。1965年,叶连平辗转来到安徽和县。1978年,因为人员调动,卜陈学校一个毕业班连续一个月没有人上课。有人推荐了叶连平,已经50岁的他重回热爱的讲台。初中不能组织晚自习,他就把40个孩子按照自然村分成五个组,打着煤油灯,一个星期到村里五天辅导孩子学习。他带的第一届毕业班,11人考上中专,比另一个班多9个。发现孩子们成绩下滑,他就会上门家访。

1991年,63岁的叶连平退休了。那天,叶连平捧着教材、参考书,还有两个省下的黑板擦,交到教导处,久久没有走出来,“趴在桌子上哭得不像样”,他舍不得那三尺讲台,不愿意离开他的学生。

退休后,他几乎一天没歇,附近小学有老师请假,都找他代课,短则几天,长则三年,哪有需要,喊一声就去了。“我失去的太多了,怕来不及补偿。整整20xx年啊。现在就想拼命干,能补一点是一点。”

长期的教学中,叶连平独创了“四步教学法”。“叶老师的授课方法,一般在黑板上分成四块,即病句、辨析、新单词、语法。”程雨秋今年读九年级,六年级时,她来这里补过英语。

程雨秋父亲早逝,母亲打工。今年9月,叶连平让程雨秋在他家里吃午饭。“我刚开始觉得很尴尬,但时间久了觉得叶老师就像爷爷一样,我也就自然了一些。到现在,我开始有了家的感觉。”程雨秋告诉记者,“我六年级的时候,英语很差,经常不及格。妈妈把我送到叶老师的英语补习班来补课,因为叶老师从来不收任何费用。今年我初三了,英语考了139分。”

到卜陈村工作生活40年,连同退休后的20xx年来,叶连平教过的学生有1000多名,村民们对他都有着说不出的喜爱和尊敬。57岁的村民曹法银一家三代都是叶连平的学生,“叶老师一毛钱都没收过。有时候我们感觉不过意,把家里鸡下的蛋给他,他都不肯收。”

曾有人问叶连平,为什么退休了不好好享福?“我这样就非常幸福。只要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就是享福,都忘记头上有多少白发了。”叶连平说。

雨的故事作文精彩篇6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一些地方在识贫工作中总结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实践中管用的好方法。各地要通过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确化、规范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各地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对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通过移民搬迁实现脱贫;对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的,通过低保政策实施兜底扶贫;对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通过医疗救助帮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需要看到,现在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由此产生大批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精准扶贫,需要切实解决这一群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供更加精准、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各地要通过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大病保险和新农合等政策,确保留守儿童和老人不成为被遗忘的群体。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要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更加精准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对老年人的关怀照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实现这一承诺,需要各地付出更大努力。贫困不是一两天产生的,要想根治,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和发展相结合。各地要围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相关要求,下定打攻坚战的决心,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让真正需要帮扶的群众享受到扶贫开发的阳光雨露。

雨的故事作文精彩篇7

一、学习她恪尽职守、忠诚担当的专业精神

王娅,1976年成为一名电力工人,1986年进入天津高压供电公司(现国网天津检修公司)工作,先后在220千伏北郊变电站、海光寺基地站任值长,20__年5月退休。在王娅的职业生涯中,始终坚持学习,求知探索,勤奋钻研电力专业技术。她参与编写的《电力系统运行技术问答》作为变电运行专业培训的基础教材,在全国电力系统使用了十几年,她参与主持编写的《监控中心现场规程》等技术规范,在天津市电力公司变电运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始终坚守变电运行一线,一丝不苟落实各项工作要求,累计执行操作票3100多张无差错,仅在退休前一年时间里就发现并紧急处理了7次设备缺陷,实现了26年安全生产无责任事故,展现了一名优秀变电运行职工的风采。

二、学习她扶弱济困、舍已助人的高尚品德

王娅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捐款捐物等活动,用大部分积蓄捐资助学,情暖寒门学子。1989年“希望工程”刚刚发起时,月收入不足200元的王娅就捐出100元。从1998年抗洪救灾到20__年汶川地震,从南方水灾、西南旱灾到青海玉树震灾、甘肃舟曲地质灾害,从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到天津市慈善基金会,王娅爱心捐赠的足迹从未间断。退休后的17年里,她把捐资助学当做毕生心愿,累计捐赠23次以上,她用善心善行弘扬社会公德,生动诠释了志愿精神,善行天下,大爱无疆。

三、学习她淡泊名利、大爱无声的人格力量

王娅为人谦和、不慕名利,她的慈善之举在退休多年之后才为人所知。她尊重每一个受捐助者,处处为别人着想。中央电视台《朗读者》邀请她录制公益节目,她到场支持但婉拒出镜,说“不要给孩子们带来心理负担”。当时一名受助学生就坐在她身后,她始终不肯相认。在她病重时还跟随兴华青少年基金会远赴甘肃山区家访,浑然忘记病痛折磨。她朴实无华的仁爱之心、默默无闻的奉献之心,体现出一名普通职工的高尚品行。

雨的故事作文精彩篇8

菜市场又热闹起来了,好似水开了一样。

菜市场里,都是讨价还价的人,而这些顾客中,有一个令所有菜贩子头疼的顾客——李婶。她就好像《水浒传》里《杨志卖宝刀》那集里的牛二——没脸没皮。

顾客很多,李婶不管站在哪一铺前买菜,就是半小时。菜老板和李婶吵了好长时间,后头的人早就耐不住性子了,老板就这样丢了生意,跟李婶做过买卖的人都晓得。

又过了几个月,来了个卖土豆的菜贩子,叫张大爷。此人不高不低,不胖不瘦,虽然垂暮老矣,但精神还倍儿棒。

李婶见来了个新的,便想去那里砍砍价,来个下马威。

李婶上来就问:“卖土豆的,便宜点行不?”张大爷也不应话,往袋里多放了些土豆,满脸微笑。李婶边走边想:这人真笨,自己亏了还不操心?

又过了几日,李婶仍来这儿买土豆,张大爷也一直让她。李婶却不好意思了,不接土豆。日后,张大爷生意变好了。

菜贩子们见张大爷生意挺好,变来询问:“奇了怪了,都在卖菜,为什么你生意那么好?”

张大爷大笑,道:“碰上那爱磨人的顾客,让他们一点,不误大生意,不挺好吗?”

之后,爱砍价的顾客不好意思砍了,爱敲竹杠的菜贩子也不再那么做了,大家生意却都好多了。

雨的故事作文精彩篇9

又到了桂花飘香的季节,满树金黄的桂花散发着泌人的幽香,我的家乡就掩映在这花香里,多么诱人,多么惬意啊。它让记忆变成一个多情的蝴碟,重新盘旋在童年的记忆里。我的童年的时光就是在奶奶家后院的两棵桂花树间嬉戏……桂花树香一直伴我成长。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的家乡由一个全国最小的江浦县城已经变为一个多彩繁华的江浦街道,繁荣而昌盛,美丽而可爱。从前低矮、破旧的老屋早已被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取代了。我们都住进了钢筋混凝土盖的高楼,再也感受不到儿时在自家院子里桂花树下玩耍的快乐了。家乡的文明和进步难道就是要牺牲这些宝贵的童趣为代价吗?沉浸在家乡变化中的喜悦心头又涌起难以言状的惆怅。

当年泥泞的小道已不见踪影了。宽阔的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在平整、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车辆穿梭来往、川流不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人来人往。以前的瓦房现在变成了豪华的住宅,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栋栋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崭新的高楼大厦。儿童乐园充满着欢乐声,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样。以前交通工具很少,只有三轮车、面包车,而且经常交通堵塞,人们的素质也不高,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排放污水,使周围的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经过整治后的江浦已经看不到那些乱停放的占道做生意的了。放眼看到的都是整洁漂亮的“浦联”的士,许多小区的路口都竖起“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标牌。人们都开始自发的爱护自己生活的家园。大街上那些男男女女人穿着帅气时髦,让人感觉是走进了大都市;各种各样的超市、商店,星罗棋布;新建的长江二桥和三桥连接南京古城和江浦;洁净的街道和彩色的瓷砖,使人们心情舒畅地散步、闲谈;绿色如茵的绿化带中,散发出各种花的香味,令人流连忘返。哦,我忽然闻到了沁人心脾和熟悉的桂花香味,桂花树下孩童在你追我赶,快乐的又蹦又跳。我又找到熟悉的儿时感觉了。啊,原来改革开放并没有将我记忆中有那个桂花树抹掉!

节假日,人们三五成群的到公园、去野外郊游,充分享受闲暇的快乐时光,苏果超市和金浦广场,每天都人山人海,人们逛商店,大量地购物;大大小小的饭馆,各具风味,吸引了八方来客。

最令人难忘的是江浦的夜景了,你看,那五光十色的霓红灯,把大街小巷照得通亮;一排排的路灯,把公路照得如同白昼,远看就像一条条火龙,这样司机们开车就很安全;还有那各种颜色的激光灯,在夜空扫来扫去,使江浦变成了“不夜城”。

只要你任意走进一个家庭,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如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电话等也得到了普及,不少人家还有私家轿车呢,许多家庭还购置了电脑,用以浏览、查询资料和从事文化娱乐活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无穷的乐趣。商场、农贸市场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真是一天一个新面貌,一天一个新气象啊!

我爱我的家乡,我全心全意地爱着我的家乡!将来,等我学好本领后,用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创造我的家乡,使我的家乡变得更加兴旺发达、美丽可爱!

我祝愿家乡人民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讲文明、有礼貌,把江浦建设得更加灿烂辉煌!

雨的故事作文精彩篇10

因为眼睛看不见,朱丽华很少出门,可在20__年的8月她却出了趟远门去了龙泉,那里有她资助的5名大学生。朱丽华坚持到龙泉,她希望自己的故事能激励更多的贫困学生让他们有奋斗的目标。

“我没上过大学,也没有自己的孩子,我把自己一生的心血和希望都放在这些孩子身上,他们替我圆了大学梦,我很高兴。”

朱丽华在资助贫困学子的同时,更关注他们的成长,希望自己对他们的精神鼓励多过金钱资助。平时,朱丽华从不主动联系这些受助的孩子,“我给他们提了一个小要求,在学期末给我打个电话或者发个短信,告诉我学习情况。”

她还让孩子们把她拉进微信群,“他们有了困难我好第一个知道,有些孩子瞒着我不肯考研,要被我骂的。”虽然从未见过这些孩子,但是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家庭背景都在朱丽华的心里。

每年给孩子们开个座谈会,了解他们的动态;结对的时候跟每个孩子握手,传递温暖与爱心。

“我要感谢这些孩子,他们的青春给我带来活力,他们的困境促使我不断前进。”

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总是心怀感激,朱丽华在不断给予中收获幸福。她也相信,这些受到过资助的孩子们也都心怀大爱,一路前行,一路播撒爱与温暖。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