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通用9篇(精选文档)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通用9篇(精选文档)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6-07 12:57:01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通用搞好项目员工年度总结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河北省林业从1990年开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造林,截止目前,已建、在建和拟建的项目已有四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通用9篇,供大家参考。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通用9篇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通用篇1

搞好项目员工年度总结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河北省林业从1990年开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造林,截止目前,已建、在建和拟建的项目已有四期。总投资计划约6亿圆人民币,其中世行贷款4100万美圆,造林任务16万公顷,涉及我省9市的70个县(市、区)。到xx年底,已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3万公顷,提取世行贷款2300万美圆。

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历经10年,尽管每一期项目的具体目标有所不同,贷款的条件和转贷渠道也有所变化,但总体来讲,项目建设不仅加快了河北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的建设进程,储备了大量用材林资源,而且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借鉴世界银行管理办法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造林管理经验,对于我国加入wto后在造林管理上与国际接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项目建设的成效

(—)增加了森林资源。

按照项目的既定目标,一、二期项目主要是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三、四期项目除发展部分速生丰产用材林外,发展部分经济林,以帮助农民在短期内实现脱贫致富。10间完成的13万公顷造林面积中,速生丰产用材林12万公顷,名、特、优、新干鲜果经济林1万公顷。根据幼林摸底调查结果,一、二类林面积达到90%以上。

世行贷款造林项目的实施,为我省实现造林面积和林木蓄积双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首先,增加了项目区的林木资源,使世行贷款造林成为我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的主体工程;

第二,使项目区的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了1.9个百分点,其中一期项目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二期项目平均提高2.2个百分点,三期项目平均提高8.5个百分点;

第三,上述完成的12万公顷速生丰产用材林,按每年每亩平均生长一个立方米计算,可持续生产1600万立方米的木材,将有效地缓解我省木材短缺等诸多问题。

同时完成的1万公顷干鲜果品经济林,进入盛果期后每年可生产15万吨的干鲜果品。

(二)促进了农业发展。

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区主要分布在我省中南部平原以及太行山和燕山贫困山区的70个县(市),项目的造林地重点利用的是各河流两岸多年滚动形成的沙荒地以及进一步延伸的次耕地。

我省的永定河、沙河、滹沱河、漳河的两岸和故道,一直是我省平原农区遭受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3大沙区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开发改造沙荒、沙滩地6万多公顷,新打机井8000眼,修渠256公里,整修道路1020公里,使沙荒地变成了林茂粮丰的稳产田,并涌现出永清、安次、定洲、新乐、大名、临漳等一大批治沙造林先进典型。

世行造林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

第一,栽植的树木防风固沙改善了生态环境。

据河北农业大学在本项目中持续8年的关于杨粮间作的林木生长效应、农田小气候效应、农作物产量效应和杨粮间作的生理生态学基础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杨粮间作使农田小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毛白杨幼林(3x2x18)可以使农田平均气温下降0.4—0.7度,平均相对湿度提高4.5—12.2个百分点,平均风速降低44.5%—76.5%。

第二,小气候的改善提高了粮食单产。

在上述条件下,间作物亩产可比对照提高1.65%—31.8%。

第三,项目建设增加了耕地面积。

在山区,世行项目坚持以项目村为单位,按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凡在5度以上的坡地,都采取反坡梯田、水平阶(围山转)或鱼鳞坑整地、品字型栽植等措施营造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

此举在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时,每亩一般还可开发出3—5成的可耕地;在平原区,则通过开发沙荒增加了耕地面积。

大名县在境内3条古河道形成的5条大沙带范围内(沙荒和流动沙地占60%以上)营造间作式速生丰产用材林8.85万亩,通过开发改造沙荒增加农业种植面积6万亩,林地间作小麦增加产量1000万公斤、花生1200万公斤。

(三)提高了农民收入。

据有关方面测算,目前农民在高产稳产田上种植农作物,两茬纯收入每亩也不足400元,而世行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首先是营造林木的直接收入。

世行贷款造林一、二期项目,重点分布在中南部平原农区,其土地资源主要是沙荒地和次耕地。实行林粮间作后,由于农民的耕作对林木起到了以耕代抚的作用以及林木的边行优势效应,使毛白杨的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比相似条件下的毛白杨纯林提高30%—137%。

保守一点,按每亩每年生长一个立方米计算,每亩每年仅林木一项就可增加收入400元;其次是间作的农作物增加的收入。沙荒地开发后仅种植花生一项,每亩可收获200多公斤,折合人民币400余元,同时,次耕地改造后,农作物产量至少可增长1倍。

截至目前,定洲市共完成项目造林5.55万亩,仅间作物一项平均年增加小麦、花生作物产量500万公斤,增加收入700多万元。永清县、安次区在沙荒次耕地发展的10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第三是发展经济林增加的收入。

三期项目重点分布在山区县的贫困乡村,自1999年实施以来,在以项目村为单位按流域进行全面治理的同时,重点发展名、特、优、新及有市场前景的热杂果经济林,目前已涌现出临城的围场、赞皇的花木、涿鹿的赵庄、丰宁的两间房、承德的东窝铺等项目示范村。

以东窝铺村为例,全村总面积1.48万亩,其中山场面积1.42万亩。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243户,825口人,分别散居在东西两条沟,交通不便,人均收入不足500元。实施世行项目后,共整地造林6000余亩,栽植各种果树9.65万株,并完成退耕还果600多亩,老果园改造120亩,果树高接换头1.4万株。

人均栽植优良新品种果树120株,3—5年进入结果期后,仅此一项就会远远超过其人均收入3000元的目标。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通用篇2

为推进我县农业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经县委、县政府研讨决定,我们组织个乡镇党委书记、有关部分首要负责同志和重点村村书记,于本月16、日赴三县就农业产业化、新民居建设进行了调查学习。实地观赏了涿鹿县矾山镇新民居建设、万全安家堡规划养殖小区、崇礼设备蔬菜基地等个点。经过现场看点、听取状况引见,三县立足县情、发扬优势、科学经营、强力推进的工作姿势以及比学赶超的工作气氛给我们留下了深入印象。在感触三县农业乡村经济迅猛发展的还,我们也看到了本身存在的差距,震动很大。

一、三县首要做法和经历

(一)抓特征,县政府打造优势产业带。

三县都把特征优势产业作为培强农业、发展乡村的重中之重,规划扩张力度大,典型培养条理高,促农增见效果好。涿鹿县依照“区域化结构、产业化运营、专业化生产”的思绪,因地制宜发展葡萄、杏扁栽种、奶牛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并将设备蔬菜、张杂谷子栽种作为后续产业着力培强。特别是,该县建成个葡萄栽种专业乡镇、个专业村、带动万农户从事葡萄栽种,发展栽种面积万亩,年产葡萄近亿公斤,被国家林业局定名为“中国葡萄之乡”,产业化运营率到达%以上。万全县充分审阅本身前提,经过扩展种养规划、盘活闲置资产、统一托付治理、农民入股分红等有用办法,配以完善的治理体制,逐渐构成了“以鲜食玉米为主的特用玉米栽种加工、以燕麦为主的杂粮加工、以暖棚养猪为主的畜禽养殖加工和以果蔬为主的栽种加工”四大特征主导产业。该县产业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明显,先后荣获“中国鲜食玉米之乡”和“中国燕麦之乡”称号,年农大家均纯收入完成元。崇礼县根据地舆、天气等天然资源优势,大力完善农田水利基本设备建设,经过规范化服务和新种类、新技能的推行,着力发展设备蔬菜,率领全县农民走上致富路。该县发展设备蔬菜面积万亩,以崇礼蔬菜为主体的“坝上蔬菜”享誉京津及周边市场,年销售蔬菜万吨,完成产值亿元。

(二)抓机制,县乡村合力推进新民居示范村建设新民居建设是改善乡村生活情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进农民福祉的一件惠民大事,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具体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主要战略意义。涿鹿县从年开展新民居建设以来,各项目标延续两年位列全市第一。该县共有个村列入省级新民居示范村,重点打造了矾山镇东关村和涿鹿镇清宁堡村两个环首都新民居精品示范点。该县在新民居建设进程中,一是严厉土地政策,一直依照县域镇村空间结构规划、新一轮土地应用总体规划,充分寻求农民志愿,合规有序开展施行;二是搞好结对帮扶,坚持“+++”的帮扶工作机制(每个示范村由一名县指导、一个县直部分、一个效益较好的企业和名帮扶工作队员一起帮扶),协助示范村建班子、做规划、定政策、引项目,保证新民居建设强势推进;三是增强资金治理,执行“专帐核算、专人治理、专款专用”,保证悉数资金用于新民居建设。各级财务奖补资金和包村帮扶资金悉数用于示范村配套设备、公共服务设备、乡村建设规划、土地整治及坚苦户建房借款贴息,三措并举,为该县新民居建设供应了有力支持。

(三)抓服务,夯实农业乡村发展基本农业乡村发展迅速,服务到位必不成少。三县在推进农业乡村经济继续发展进程中,立足分歧角度,采取分歧方式进行扶持协助,塑造了一批全县、甚至全市农业亮点。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三县县政府和相关部分翻开思绪出政策,拓宽渠道筹资金,努力协助处理发展中碰到的坚苦,为农业良性发展奠基了坚实基本。涿鹿县经过协调农行、信誉社等金融部分对农业发展赐与信贷支持,特别是在农户小额信贷、中长期借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农户每年供应-万元小额借款,必然水平上破解了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万全县财务每年安排不低于万元的专项资金,对农业产业化进行扶持。并对企业技改扩模赐与借款贴息,对土地依法流转并用于发展设备农业的农户及市场主体赐与补助,极大提高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自动性,构成了一批产业龙头和国家、省、市级产物。崇礼县出台了蔬菜产业扶持政策,安排设备蔬菜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用于设备蔬菜借款贴息、新建大棚膜下滴灌、打井配电、三膜掩盖、规范化技能推行和农民专业协作社补助。县县政府协调农行、信誉社为农户新建大棚供应借款,每新建亩大棚,可借款元,财务贴息元,配套滴灌主管道补助元,打井配电补助%;每个示范村专业协作社补助万元,从基本上保证了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产业龙头带动。三县在努力发展产业的还,积极奔波市场,鼓舞和指导农民成立产业龙头,扛起致富大旗。涿鹿县坚持“群众主体,组织先行”的准则,依照“一村一社、一社‘五化’(组织运转规范化、生产技能规范化、运营销售品牌化、社员技艺职业化、产物质量安全化)”要求,坚持专合组织家;并依据产业发展近况,在强大现有龙头企业基本上,发展了佳禾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张家口金农集团等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条,加强了带动才能。据调查,该县家产业龙头共带动万农户完成增收亿元。万全县采取“协作社(企业)+基地+农户”运营形式,发展龙头企业家,成立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家,经过培树典型、示范带动,构成对主导产业的强势拉动。崇礼县围绕主导产业,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使崇礼县特种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崇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家龙头企业发展成为集新种类和新技能引进、推行,农产物产、加、销为一体的领军企业,在此基本上,合时组建蔬菜协会(协作社),对蔬菜销售渠道、恒温设备、品牌、生意人等资源有用整合,规范治理,成为全国的越夏彩椒生产基地和河北省蔬菜产业示范县。

三是提高土地流转实效。要完成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就必需改动过去涣散的运营形式,完成土地集中、规划种养。为此,涿鹿县积极创新土地流转形式,采取租赁、交换、转包、让渡等方法,托付协作社进行土地流转。该县指导洪大有机蔬菜协作社租赁土地亩建设日光温室,指导黑山寺乡、东小庄镇农民经过土地交换方式,流转土地余亩发展设备蔬菜,经济效益完成翻番。万全县具体增强县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本能机能,规范流转合同,并坚持“土地流转市场准入准则”,客观评价大户、协作社、企业的资信状况,经过土地承包运营权入股,坚持股份制协作组织,加以县政府科学指导协调,ZUI后在各市场主体之间完成土地流转,完成了各方效益的化和产业发展的久远化。

二、几点启迪经过对三县调查学习,我们以为,这种高起点、高规范的农业乡村发展形式,恰是我们要学习借鉴之处。

第一,改变观念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永久主题。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水平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必需把推进思想解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坚持用工业化的思想指导农业,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圈子,加速农业工业化历程。

第二,创新科技是推进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持。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手段。同万全、涿鹿县比较,我县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奉献率低,致使产业规范化水平不高。我们必需全方位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使新技能浸透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以科技创新使用推进农业生产。

第三,健全市场是促进产物销售的关键环节。市场系统是农业赖以发展的载体。我县农业市场还处于低程度发展阶段。我们必需依照“大流通、大市场”要求,重点扩建和新建一批设备完全、功能完善、辐射才能强的农副产物专业市场,促进农产物的区域化生产和规划化销售。

第四,培强龙头是完成农民共富的有用路子。产业龙头是率领农民致富的领头雁,必需把产业龙头作为完成农民共富的强力引擎,把发扬好引领效果作为率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用路子。

三、对我县农业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建议学习借鉴三县经历,ZUI主要的是做好与赤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思想观念上完成改变,在蔬菜、畜牧、林果的规范化生产及乡村新民居建设等方面获得打破。

(一)坚持发展第一,做强主导产业。三县农业乡村发展的实践证实,要想完成农民快速增收,首先要选择一到几个合适当地实践的主导产业,制订可行的施行方案,常抓不懈。就我县而言,要借助环首都扶贫开发和绿色经济圈建设有利机遇,积极跑部进省,争夺扶持,使蔬菜、畜牧、林果业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在全市、全省有位次的大产业。把培植农产物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发展规划农业的关键行动来抓,增强指导,建管并举,并选准二商、战友公司,在发展初级种养的基本上,购进加工设备,引进先进工艺流程,以大带小,由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北方主要的蔬菜、畜牧产物生产加工基地。

(二)坚持龙头带动,抓好规范化生产。把加速龙头企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运营的中心,围绕蔬菜、畜牧产业,大力扶持和培养一批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才能强的主干企业,提高农产物附加值。指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执行规范化生产,发展绿色无公害产物。加速建设农副产物、活畜买卖中心,扩建乡镇农贸市场,构建多条理、多功能、多类型的市场系统。

(三)盘活闲置资源,做好土地流转。可以借鉴万全县经历,发扬村两委效果,指导农民一起参加。应用“龙头企业+农户”形式,鼓舞农民以土地作价入股,使土地集中流转到农业龙头企业或协作社手中,不必投工投劳就可以取得比土地产出更高的净收入。这样既有利于龙头企业完成集约化、规划化运营,添加单产,也能让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解脱土地约束、安心外出务工,还能让不肯外出的农民经过在企业从事劳动添加收入。这是一个符合实践、可以完成的多赢形式,该当大力推行。

(四)营建优越情况,保证良性发展。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县政府在技能推行、品牌创立、营销开辟、查验监测等方面添加扶持资金,着力抓好蔬菜基地的沟、渠、路等基本设备建设,提高生产才能。协调涉农金融机构,探究信誉担保机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和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及农产物营销、加工的借款力度,降低借款门槛,简化借款手续,加强农户、业主、协作社的抗风险才能、自我造血才能和市场竞争才能。二是简化审批手续。经乡村赞同,本村村民可以自立调地,须由县农牧局立案;其他组织和个人建设种养基地的,县农牧局审批后,由国土局立案。农产物加工企业用地,土地出让金除上级收缴和赔偿村集体及农民个人的费用外,当地留成局部按规范的下限征收。设备棚室、乡村道路、农田水利设备等用地一概视为设备农业用地,不收取任何费用。还,在信息服务、税收优惠等方面为企业发明优越情况。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我们花庄村是俞垛镇的一个偏远村落,距离镇里大约12公里,我村地处三县市交界处,全村共有农业人口2358人,非农业人口104人,耕地面积4000多亩,河沟面积3000亩以上,村集体收入18万元,三产总产值一亿元,人均纯收入6480元,村所在辖区私营企业6加,加油站,奶牛场各一家,主要以加工毛绒玩具、石油机械、锻仲、家俱制造、特种养殖为主导产业。就自己近期的调查来看,有许多的因数制约我村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我村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我村的农业生产受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产业化进程慢等因素的制约,其生产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实际机播、机电灌溉率不高。

有这样有句话“要想富,造公路”,现在兴泰公路全线通车了,但是我们村的村级公路还很不发达,村西面跟南面的许多地方现在还是砖头路,有些地方甚至还有危桥,没有好的交通,就没有人来投资创业,农副产品就没有市场竞争力。

(二)农民素质低、适应性差,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目前,我村平均受教育年限7.9年,不足初中文化水平。而在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流动过程中,出现的农民人力资本的“逆向选择”现象:流出就业非农行业的基本是年富力强、受过较多教育的农村“精英”,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人力资本含量和劳动技能较低的儿童、妇女和老人,进一步从总体上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素质。无疑,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其素质偏低,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三)落后的思想观念仍是农户走入市场的障碍。

我村的农民仍然沿续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习惯,思想观念保守,在寻求项目和资金投入上多希望政府给以扶助,“等、靠、要”思想往往相当的严重。相当的一部分村民固守以农为本的生存观念和温饱型目标,小富即安,脱贫致富的心理预期不高。受固有观念的制约,资源开发利用和经营模式停留在初级水平。

(四)经济发展中“短视心理”造成集体实力日渐削弱,对户营经济的扶持存在误区。这里的“短视心理”是指部分村干部群众中存在的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利益,重个人利益,轻群众利益,享乐主义,摆官架子的不利倾向。由于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加之片面地看待户营经济的发展,多数村干部对集体经济发展抱的期望不大,导致近年我村集体经济实力处于缓慢的发展趋势。

由此看来,由于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因素的存在,要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缩小乡村致富的差距,就应该通过合理的规划,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遏制我村农民致富缓慢的势头。

二、多管齐下全面推进

发展现代农业,繁济荣农村经,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此,必须以创新农业发展理念为前提,以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为基础,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以推广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增加投入为保障,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用先进理念引领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树立新理念。要树立用现代工业推动农业发展的理念。要用办工业的方法办农业,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农民工人化、农业现代化。要树立按比较原则参与新一轮市场分工和合作的理念。要通过不断比较、调整、改进、提高,着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发展轨道。要树立抓农业就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理念。要通过解决农民待遇不公、信息不灵、市场把握不准等问题,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改变农民身份,促使农民从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商品生产者。

(二)用现代装备带动农业。

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明年我村公路交通条件会得到改善,我村已经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进行土地整改,修建乡村公路和桥梁,国家明年对经过我村的国家V级航道鲁汀河进行休整。

我村要着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要实施沃土工程,以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前段时间我镇的秸秆还田现场会在我村召开,这不仅是对于我村前段时间秸秆禁烧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一池三改”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六通、六有、六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带动现代农业发展。

(三)根据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的农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兴农,这样才能强村富民。

我村是俞垛镇注水养殖大村,应该发挥自己的产业特色,将养殖业做大做强,联合各养殖户进行规模化生产销售,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降低市场风险,创建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招商引资,今年我村已经引进了四个项目,其中有一项就是蘑菇大棚种植,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要扩大规模,创建食用菌生产基地,创建加工厂,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品牌化经营,包装出口,争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花庄村的农村经济一定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奔小康。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通用篇3

一、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长顺县交麻乡交麻村下辖16个村民组,502户,总人口2053人,耕地面积5410亩。主要产业是以养猪、养鸡、养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烤烟、生姜为主的种植业,全村集体经济偏于薄弱。

今年来,随着中央、省、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种植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XX年,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2万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其中:来源于农业方面的收入25万元,在全乡4个村中处于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1、从业人员分布情况。现全村共有2053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岁以下人数为264人,18—60岁之间人数为1567人,60岁以上人数为222人,劳动力人口数为1567人。根据XX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村1567人劳动力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有1193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76%;从事二、三产业的为374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32%,其中:23人从事交通运输业,35人从事批发与零售业,316人从事其他行业。

2、产业结构情况。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种植为主。以XX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10亩(含复种指数),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530亩,总产量63.25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姜为主,以林果业为补充,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养猪、牛、羊和鸡为主。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设有乡村公路1条,约7.8公里,一事一议项目通组公路硬化正在建设中;现有田间道路25条,约10公里,全部道路均为泥巴路;水利设施建设上,坝塘共8个,小水池120个,沼气池80口。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通电、通电讯。现交麻组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252户1003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847人,参合率90%;全村有17 户农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小学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补”政策已落实到位;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以及相关惠农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实。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两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5人,村民委员会委员 5人;全村共有党员52人,其中:男性党员45人,女性党员7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村委会到鼓扬红岩的乡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全村的16个小组均无垃圾处理池;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基本上还处于“牛耕马驮”的小农经济状态,增加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我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村民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 “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XX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在交麻乡乃至全县村委会中处于中等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除烤烟种植具有一定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生姜、核桃种植才刚刚起步。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我村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宽;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动、不积极,工作方法不多,还存在“等、靠、要”的现象;这些将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整个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和质量。

5、新农村建设,“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十分突出。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组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但“重建设、轻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集体资产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严重的减值和流失的隐患,部分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村组公房、乡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会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组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小学、初中程度文化还占56%的比重,这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后劲不强,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路上力不从心;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还有待完善、加强。目前,塘坎组和大地组两小组组长一职还空缺,无人担任;三是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对策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建一个,成一个,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过多的增加群众和村组集体负担,搞举债、负债建设,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村级“两委”班子须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小学软硬件建设、垃圾处理池建设、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和安排。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明年,我村将加大产业化进程步伐,形成以“科学种植稳村、科学养殖兴村、特色养殖富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在今年推广杂交玉米、烤烟和生姜种植的基础上,明年将大力推广有机高粱的种植和200亩核桃种植;养殖业方面,在稳定商品猪、商品羊出栏数的基础上,加大扶持绿壳蛋鸡养殖户的养殖力度,为我村产业化打下基础,从而可以推动我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必须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在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注意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确保畜禽养殖安全。因为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各项村规民约,增强我村各干部和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我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的过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生产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我相信,只要我们村干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理清我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用3至5年,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通用篇4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位推动下,我县自20xx年下半年开始大力实施县属投融资平台转型升级改革重组工作,截至目前,县城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已经组建完成,“1+N”集团化发展架构搭建成功,市场化运营、实体化运作发展模式基础成型。针对集团公司组建运营以来取得的成效、面临的困难和今后的发展,结合自已的工作实践和到兄弟县市区学习考察以及与金融机构、相关企业座谈,有一些思考和建议。

县城控集团组建概况

xx县城控集团组织架构借鉴了xx市城控集团“1+N”发展模式,“1”即xx县城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县投融资平台改革重组后的母公司。“N”即县城投公司(含其管理的其他四家平台公司)、工投公司、旅投公司(武功山旅游开发公司)、林投公司、水投公司等融资平台和其它县属国有企业,作为集团公司子公司、二级子公司或代管公司。截止目前,已全面组建到位的xx县城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内设专业部室9个(综合部、人力资源部、会计财务部、投融资业务部、工程管理部、工程建设部、资产管理部、造价管理部、档案管理部),下辖一级子公司7家(县城投公司、县林投公司、兆福房地产公司、耀福资产运营公司、兴福建材公司、路特嘉工程公司、县水务总公司)、二级子公司6家(县工投公司、县旅投公司、武功山旅游开发公司、县轻化公司、县金都建材公司、县泸潇砂石公司)、代管公司3家(县泸潇建设开发公司、县鑫达建设开发公司、县城投工程建设公司),总资产近100亿元,净资产达60亿元,估算评级AA,业务范围包括投融资、资产管理、房地产开发、建材经营、建筑施工等多个领域。

县城控集团组建运营以来取得的成效

01

做活了融资贷款

我们充分利用城控集团“1+N”平台,多轮驱动开展融资工作,在3月份就确定了全年的融资计划,并根据政策变化和项目实际灵活实施。今年以来实际开展了19个融资项目和一个企业债券发行工作,共涉及融资额度60。7亿元人民币,其中已完成审批授信7个项目共17。3亿元;完成所有资料已上报待审批授信5个项目共16。6亿元;已确定项目正在完善审批资料5个项目融资金额11。8亿元;已确定融资意向的项目2个金额5亿元;城投10亿元企业债券发行所需的会计财务资料、股权划转、资产注入、评估入账、平台评级等工作推进顺利,绝大部分基础性工作已经完成,四季度可以向上呈报审批。根据县财政测算,今年我县的实际融资资金需求约30亿元左右,因此我们有信心在保证需求的基础上还能尽量多的获得审批授信额度,同时将原有的“到年底时各平台公司找金融机构贷款”低效高成本运作模式真正切实转变到“各金融机构主动争取业务,比年限、利率合理选择合作银行”的高效低成本融资模式,有效的缓解了财政资金压力,保障了项目建设需求,实现了“财政保运转,城控保建设”的目标。

02

盘活了存量资产

为壮大县城控集团资产规模,我们于今年年初启动了国有资产划转工作,截至目前,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名下闲置或已租赁的土地、房产,以及县城规划区内2003—2014年国有划拨安置地权属已办证至城控集团名下,现集团公司名下共有房屋163宗约348024。89平方米、土地57宗约975亩,另有部分新理出的土地及房产、大量商品林、水库和水面经营权、旅游配套设施等优质资源还可注入集团下属相应子公司。下一步,县城控集团将采取分区域公开招标的方式,对上述门店、房产等资产进行挂拍租赁或经营,改变以往部分单位重购置轻管理和国有资产闲置浪费等现象,切实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

03

开拓了资源市场

为构建具有稳定收入和现金流的良性资金链,我们今年在已组建泸潇砂石公司控股全县砂石资源的基础上,又计划通过招拍挂等方式摘牌料石场和探索新建沥青混泥土搅拌站。目前,砂石资源经营正在开拓采砂点,料石场和沥青混泥土搅拌站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待大宗建材企业正式运营后,可优先供给县属重点项目,构建较完整的主材供应链,在降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成本的同时,也能切实增加集团经营收入。

04

践行了实体经营

县城控集团组建以来,我们在扩充资产总量,狠抓融资贷款工作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取得了建筑、房地产开发等资质,在全县范围内承接了大量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片区改造提升、政策性住房投资建设、土地一级开发等项目,承担了政府公益性项目建设和集团自主经营双重任务。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县城控集团2020年共承接重点项目16个,总投资约9。7亿元,目前所有代建项目均达到或超序时建设进度,其它建设任务也紧锣密鼓推进顺利,在县委、县政府的统筹布局推进下,大大提升了城市品质,增进了民生福祉,并解决了部分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城控集团作为项目业主为政府代建的县商务中心配套设施完善工程顺利通过综合竣工验收,并启动了运营招商和物业管理入驻工作,闲置7年之久的城市地标建筑即将盘活;城北幼儿园、城东学校、特教学校、平三小提前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极大程度缓解了县城教育资源供需矛盾;县妇幼保健院(新中医院)即将完工,进一步优化了县城医疗资源配置。又比如城控集团作为项目施工方承建的老旧小区改造、道路微循环等项目全面铺开,将大大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岭上家园项目加速推进,创新了县城规划区预留地处置方式。此外,县城控集团与明月山林场合作启动了城西汽车城建设,并正在和901地质大队洽谈钱山温泉合作开发事宜,目前,两项工作均推进顺利。

05

充实了工作力量

为破解城控集团专业人才匮乏的瓶颈,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陆续通过公开遴选、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招揽了金融、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各类专业人员共计13人,其中最高学历者为博士,大大充实了集团公司工作力量。今年四季度,我们计划通过与专业人才招录机构合作开展985高校招聘和社会公开招聘,再招录各类专业人员12人,让城控集团成为我县各类人才的“洼地”,同时进一步彰显投融资和项目建设“主阵地”作用。

县城控集团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01

还本付息压力巨大

虽然县城控集团目前融资贷款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集团也同时承受着新增贷款和存留债务还本付息双重压力。仅县城投公司转型前就有债务24。1亿元,加上今年已融资贷款的17。3亿元和已确定贷款的16。6亿元,据测算,近两年集团公司还本付息额分别高达8亿元和5。4亿元。

02

资产和平台瓶颈突显

在充分利用现有平台、项目、资产的基础上,我们今年融资工作取得大进展,但与此同时,我们面临可包装有收益性的融资项目越来越少;可用于融资抵押、担保的资产基本都已利用;可用于作为融资主体的各个平台公司均因负债较高无法继续等问题。如何降低平台负债率、扩充有效资产、完善会计报表、夯实募投项目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03

管理模式有待改革

县城控集团虽然已经转企改制,但在具体的经营管理中还并未真正做到企业化运作。一方面,县城控集团承担了大量基本无收入回报的公益性项目建设任务和支出,但未与县财政建立良性收益循环模式,无法获取收益用于还本付息。另一方面,县城控集团目前只较好的体现了“政府的手”作用,没有相应政策支撑,暂还未自主参与市场竞争。

04

业务收入短板突出

在当前县城控集团组建初期,我们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为已划转到位的门店租赁收入(自收自支单位门店收益除外)、建筑公司项目建设收入,以及砂石公司经营收入。上述收入维持公司人员薪酬和集团常规工作开销有余,但相较贷款本息,可谓“杯水车薪”,故开展自主经营、拓宽收入来源迫在眉睫。

今后推动县城控集团发展的建议

01

加快推动政企分离

为使城控集团真正实现自我发展、自负盈亏,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建议出台政策让县城控集团充分发挥出国有企业主体作用,改变以往的管理体制,除县委、县政府交付的工作任务外,其它实体运营事项,给予县城控集团充分的自主权。同时,为加强监管,可专门成立独立的监事会和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组加大监督执纪力度,重点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用完善的监督制度来助推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

02

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对城控集团而言,改革重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为实现这个目标,建议鼓励和支持县城控集团紧扣县域内外一级土地市场、房地产市场、特许经营、重大项目等重点领域,自主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利用融资资金或先预借财政资金,盈利后还本付息等方式,优化国有资源配置,提高集团经营效益及核心竞争力,从而反哺县域经济。

03

广泛拓展经营领域

随着新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经营模式早已无法满足国企的发展需求,建议支持县城控集团大胆改变以往单纯的按计划安排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整体出租门店和商铺等国有资产的经营模式,外出学习考察和引进新兴业态,组建人力资源服务、信用保证担保、资产评估测绘、建筑设计预算、工程监理等公司自主经营,同时,积极在餐饮、影视、宾招、网红小吃等热门行业开创收益点,全方位、多举措增加集团收入,提升公司整体实力。

04

建立良性还贷机制

为加快推动县城控集团构建还本付息良性循环机制,确保融资工作顺利推进,建议县财政积极配合县城控集团做好旧债化解和新债严控工作。一方面,理清与县财政面上的关系,改变现有的资金支付方式,从而根除隐性债务风险,现有的模式虽在金融机构借款时体现为公司债务不作为政府债务,但在实际支付过程中,均是见抄告单或重点项目资金拨付审批表任意支付项目建设资金或其它支出,如被调查也会被认定是政府隐性债务。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改变支付方式,今后需由城控贷款资金拨付的项目,前期都由城控集团作为业主单位,其他项目只能由县财政支付,如财政资金紧张,可通过资金运作的模式(城控摘牌土地、受让资产等方式)解决。另一方面,针对已有的债务,县财政根据财力,每年安排一定数额资金用于还本付息,对新增的债务,通过公益性项目建成后政府回购(资金可以运作)方式,让城控集团获取一定的收益,并明确代建费用让城控集团有一定的现金流,从而逐步化解还本付息只靠“借新还旧”的困境。

“万事开头难”,但平台公司转型是大势所趋,不改革不走市场化,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会被淘汰。我相信,有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决心魄力,“城控人”一定会抓住历史机遇,走好自己改革发展的道路,谋划好发展蓝图,一步一个脚印砥砺前行,为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添砖加瓦。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通用篇5

一、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XX县交麻乡交麻村下辖16个村民组,502户,总人口2053人,耕地面积5410亩。主要产业是以养猪、养鸡、养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烤烟、生姜为主的种植业,全村集体经济偏于薄弱。

今年来,随着中央、省、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种植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xx年,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2万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其中:来源于农业方面的收入25万元,在全乡4个村中处于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1、从业人员分布情况。现全村共有2053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岁以下人数为264人,18—60岁之间人数为1567人,60岁以上人数为222人,劳动力人口数为1567人。根据20xx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村1567人劳动力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有1193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76%;从事二、三产业的为374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32%,其中:23人从事交通运输业,35人从事批发与零售业,316人从事其他行业。

2、产业结构情况。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种植为主。以20xx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10亩(含复种指数),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530亩,总产量63.25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姜为主,以林果业为补充,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养猪、牛、羊和鸡为主。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设有乡村公路1条,约7.8公里,一事一议项目通组公路硬化正在建设中;现有田间道路25条,约10公里,全部道路均为泥巴路;水利设施建设上,坝塘共8个,小水池120个,沼气池80口。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通电、通电讯。现交麻组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252户1003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847人,参合率90%;全村有17 户农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小学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补”政策已落实到位;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以及相关惠农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实。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两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5人,村民委员会委员 5人;全村共有党员52人,其中:男性党员45人,女性党员7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村委会到鼓扬红岩的乡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全村的16个小组均无垃圾处理池;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基本上还处于“牛耕马驮”的小农经济状态,增加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我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村民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 “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20xx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在交麻乡乃至全县村委会中处于中等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除烤烟种植具有一定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生姜、核桃种植才刚刚起步。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我村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组

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宽;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动、不积极,工作方法不多,还存在“等、靠、要”的现象;这些将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整个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和质量。

5、新农村建设,“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十分突出。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组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但“重建设、轻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集体资产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严重的减值和流失的隐患,部分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村组公房、乡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会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组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小学、初中程度文化还占56%的比重,这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后劲不强,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路上力不从心;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还有待完善、加强。目前,塘坎组和大地组两小组组长一职还空缺,无人担任;三是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对策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建一个,成一个,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过多的增加群众和村组集体负担,搞举债、负债建设,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村级“两委”班子须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小学软硬件建设、垃圾处理池建设、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和安排。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明年,我村将加大产业化进程步伐,形成以“科学种植稳村、科学养殖兴村、特色养殖富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在今年推广杂交玉米、烤烟和生姜种植的基础上,明年将大力推广有机高粱的种植和200亩核桃种植;养殖业方面,在稳定商品猪、商品羊出栏数的基础上,加大扶持绿壳蛋鸡养殖户的养殖力度,为我村产业化打下基础,从而可以推动我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必须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在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注意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确保畜禽养殖安全。因为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各项村规民约,增强我村各干部和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我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总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的过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生产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我相信,只要我们村干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理清我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用3至5年,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通用篇6

此次社会实践的主题是:退耕还林,农村经济的革命。由黄前,曾兴,肖游川,袁兰,濮曲波,陈锐,参与完成。实践从7.23日开始,7.30结束,历时七天。我们在这七天中采访调查了铺子湾镇农业部门,当地农民,还有新店镇七星椒种植基地,以及新店清泉七星椒公司的种植加工基地。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7.23日,我们带着满腔热情和大学生的求知欲来到了铺子湾镇政府,由李书记给我们座谈讲解当地退耕还林的成果和艰苦找寻出路的过程,我们从谈话中深切体会到当地发展的不容易,以及政府对农民退耕还林作出的大力支持。在不担心吃饭没保障的情况下,农民都积极配合政府把退耕还林做好。其中ZUI为突出的是当地大规模种植的香蕉,在李书记的安排下,我们由周淑芳阿姨带领参观了他们镇的香蕉种植基地,到达基地的时候,我们都不由自主的惊呼出声,一望无际的香蕉海洋,让我们看到了农民收成时候那幸福的微笑。周阿姨仔细的给我们的疑问作出回答,我们了解到,管理这么大面积的香蕉林,在人力方面还是比较省的,大概2-3个人就能管理40亩,一个星期割一次多余的香蕉叶,在割叶子的过程中,要注意同时观察病害,发现有病害的植株就要马上从地里剔除,避免传染。如果传染病爆发,将带来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每根香蕉种苗多是从外地引进的高产品种,每棵五块左右,要两年才开始结实,在管理阶段每次施肥都超过一千元的投资,如果死亡,损失会很大。我们走了半天才将这片蕉林走到尽头,烈日当空,同学们都露出满足的笑容,汗水绽放在这片土地上,我们都很高兴,虽然这片蕉林不是我们种的,但是它们代表着国家搞退耕还林的成果,农民并没有因为退耕还林变的吃不起饭,而是越来越富裕,生活越来越红火。也更清闲了很多。如果是水稻,有谁能一个人管理近20亩土地。退耕还林,让当地蕉农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7.24日,我们再次来到铺子湾镇,周阿姨和我们轻车熟路的直接去了香蕉种植基地,这天我们将要参观比较现代化的设施,种植香蕉也是一项技术活,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持,也种不了这么大规模的蕉林,上千亩的香蕉林,如果全部用人工挑水灌溉施肥,那得花多少人力啊。周阿姨带着我们来到了他们种植基地的蓄水池,我们到了一看,无数复杂的管道交错在水池四周。向远方的地里延伸。周阿姨给我们解说到,这些水管分向所有的香蕉林,在香蕉林里每十米有一个小型蓄水池,小型蓄水池的水由这个的水池供应,水管连通这些水池,每个水池又有一个放水口,出水口都有一条小水沟,这样就形成了一条灌溉线,管理也方便,要灌溉的时候只要将大水池的水放出,就灌溉完成。这解决了农民很大的问题。为他们省下了很多麻烦。即使五十岁的老年人也能做到。解决了灌溉,还有施肥的问题,适合香蕉的肥料主要有碳铵,复合肥,菜枯等。如果靠农民一棵一棵的松土施肥,也是一项很沉重的负担,对农民的人力要求会提高很多,针对这样的状况,铺子湾农业部门研究之后采取了灌溉和施肥同步的办法,把肥料加在蓄水池中,为了避免造成堵塞,在灌溉时加大水压,灌溉完成都会做一次清水灌溉,达到清理管道的目的。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省了施肥成本,肥料加入水中活化后更易于香蕉吸收。

两天来,我们对铺子湾香蕉种植产业的调查也结束了,走之前周阿姨的一句话让我们印象深刻,她说:你们大学生不要看不起农村,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了,农村干活也不都是体力活了,要不了几年,大学生可都要朝我们农村奔呢。这算是对中国未来的预见,确实,中国的科学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腾飞,这些技术在农村的应用也慢慢的推广了,但是农村缺少眼光开放,真正有技术的人,这对于我们农业大学的学生是一个机会,也是挑战。如果能合理利用资源,用科学的种植观念来发展农村,就像铺子湾这样,科学种植,在有所收获的情况下,必定会带动周边农村跟着发展,ZUI后农民的生活也会彻底改变。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抓紧在大学的学习机会,多吸收些实用的,先进的,科学的知识。中国的农业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中国的农业。

7.25,我们在李书记的指导下来到了铺子湾占地60亩的大型养猪场,由于养猪场的细菌检查极为严格,我们开始并没有被允许进入厂房参观,而是在办公室和厂长刘阿姨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这个养猪场是由私人开的,她只是负责管理和监督,在刘阿姨管理期间,养猪场每年向各地冻场供应两万多头成年猪,年收入上千万之多。是什么让这个起初只有二十多头种猪的小型养殖公司发展到现在年收益上千万的大型养殖场?刘阿姨解答了我们的疑问。他们在刚开始的时候,规模很小,本钱也不多,厂房也是使用的以前废弃了的农贸市场,给他们提供种猪的公司配备了一批技术人员帮助他们发展,保证了在起步的时候没有出现种猪死亡,在科学养殖的保护伞下,仔猪的成活率更是高达百分之九十多,在喂养上,也采用种猪公司提供的高效饲料,每三个月就能让一头仔猪成长到200多斤,对于消毒设施,国家有提供支持,而且国家免费提供消毒药水,解决了大型养殖发病率高的情况,随着收入的增加,养殖场也不断扩大,到现在,养殖场已经将退耕还林的土地都修成了养殖基地,聘请了当地农民70多个,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农民失去土地生活没保障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污水处理,该养殖场花巨资修建了比较现代化的污水处理池,为了节省资源,养猪场用来清洗猪圈的水都从河里抽取,经过污水处理池处理后回收再用,至于猪粪和处理后排出的水都集中给当地农民用来灌溉或者运往外地饲料厂回收。这样就限度的利用了水资源和废弃物。也对周围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更是给其他排污量较大的产业很好的上了一堂可持续发展的课。

这个养殖场给我们队员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似乎大家都兴起了养猪的念头,不仅个人发展了,还给周边农民解决了上岗问题,让大家都有饭吃,有钱拿。国家倡导共同富裕,也许铺子湾的养猪场就是这样的典范。养猪场也让我们见识到了科学的养殖方法和现代化的养猪观念。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增大了养殖效益,也对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保护,污水处理一直都是很多产业不愿意去面对的问题,但是国家既然提出了污水不能随意排放,就应该去做,把污水排放降到ZUI小,要造就一个成功的企业,信誉和声誉同样重要。如果因为处理污水很贵就不去管,影响到周边人民的生活环境,那样的企业迟早倒闭。

次日,我们乘车来到了新店镇,之所以选择这里进行退耕还林与农村经济调查,是经过大家共同商议决定的,七星椒为威远县新店镇历史悠久的特产,具有皮薄肉厚、色鲜味美、辣味醇厚的特点。曾远销韩国、斯里兰卡、菲律宾、新加坡、香港等地。1995年在全国第二届农业食品博览会上荣获全国优质农产品称号,并取得gb认证。XX年8月成为中国吉尼斯吃辣椒比赛指定用椒。七星椒现已开发出干椒、泡椒,椒面、节椒、糍粑椒等5大系列,二十多个品种,在省内外有较高的声誉。听说过威远的人不多,但是没听说过我们新店七星椒的人就太少了。自从国家宣布退耕还林条列以后,新店镇在政府的带领下开始了七星椒的大规模种植,家家户户都动员起来种植七星椒,在新店一看,满山遍野都是七星椒那挺立的身姿。看着不由让人心中一震,好繁茂的七星椒!

到新店镇之前,我们通过铺子湾镇政府的介绍,已经也新店镇七星椒项目组的长辈们取得了联系和沟通,他们表示愿意支持我们的调查和采访。当我们到了新店镇的时候,受到了新店镇七星椒项目组的李老伯热情接待,在办公室我们进行了采访,他给我们看了很多有关新店七星椒报道的报纸,还有很多种植七星椒的获奖证书,我们都慎重的接在手里仔细看着,听李伯给我们讲有关他们七星椒种植的经验和荣耀。新店七星椒ZUI开始的品种个体小,椒内籽粒很多,并不是很好,虽然辣味儿足,但是在市场中并没有多大突出的竞争力。但是自从政府将新店七星椒项目款播放给新店镇后,政府有了经济基础,就能更好的种植和发展七星椒,在新店建起了100多亩的育苗基地,全部由大棚覆盖,增加冬天育苗的成活率,由于很多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让七星椒种苗的成活率高达99%以上,而且在选育高产品种的时候,运用组织培养,转基因技术等,将原来只有半米高的七星椒提升到了2米以上的珠高,更是把亩产量1000-XX斤提高到了令人惊讶的4500斤以上,种植一次七星椒,有七个月的时间都在收获,从七月初到第二年都不断的成熟,让农民享受近半年的收成的快乐。如果袁隆平先生是水稻之父,那新店的七星椒项目组的同志们就是七星椒之父。经过近16年的不停选育,七星椒的品种已经堪称完美,一棵棵两米多高的七星椒植株,一层层火红的七星椒,我们都张大着嘴巴保持着惊讶的姿态久久站在七星椒林里面。

目前威远新店七星椒在以新店为中心的周边各镇行成了五万多亩七星椒生产基地,种植量占全县的80%以上。为保证“七星椒”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优良品质,威远县政府成立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公室,并及时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原产地域产品的市场监控,切实保护“七星椒”独有的地域和品牌特色,为推进威远县农业产业化再上一个新台阶作出贡献。

7.27日这天。我们早早的就起床,按照昨天新店镇李老伯的要求八点就在政府大楼下集合,这天,我们在他的带领下来到了新店镇政府的大棚育苗基地,放眼望去,白色的大棚朝着远方不断延伸,清晨的雾气中脱隐若现,似一白龙,壮观而神秘。我们经过简单的消毒和处理,计入了大棚,现在还没有到育苗期,大棚里也没有空着,我们看到土块并没有其他见过的那样硬梆梆的,感觉一点营养都没有,而是松软的红土地,中间夹杂着点点白星,李老伯解释说这些是石灰粉,用于消毒,每年育苗之前都要对大棚进行消毒和补肥,如果少了任何一步,育苗的成活率就会大大下降甚至是全部发病死亡,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那新店七星椒起码五年无法恢复生产,全国都会受到一定影响,至少四川会出现短暂的七星椒真空,损失是巨大的。我们新店承受不起,四川也承受不起。在原来育苗对于七星椒的种植也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大意不得。

这和我们作人的道理是相通的,育苗是七星椒种植的起点,育的苗子好,种出的椒就差不了哪儿去,作事情也一样,起点就要做好。贯穿始终,才能看到成功。作为大三的一名学生,真想对大一的师弟师妹们说,大学是你们人生新的起点,加油把她做好,抓紧宝贵的四年吸收知识,等将来进入社会才会有所用途。

大棚配备有换气设备和温控设施,可以可能的满足七星椒发育的需要。氧气含量,光照,温度和水分对于七星椒幼苗都非常关键,七星椒项目组的成员都是经过几年乃至十年的种植经历的,对于七星椒的生理习性已经非常了解,每天巡视种苗的生长状况,随时关注大棚的温度变化,对水分更是控制的非常精确,在满足七星椒生理需要的情况下,不多灌水,给种苗提供了ZUI理想的发育空间,每年从这里输出的种苗高达7—9千万株,几乎满足了整个新店镇的需求。而且因为这些种苗的品种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具有很大的潜力,种植后收成很丰盛,农民都争先恐后的联系育苗基地,希望获得更多的七星椒种苗。也是为什么现在七星椒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甚至周边农村也学着种植七星椒了。

这样虽然让七星椒的规模扩大了,也使得种苗将面临供不应求的境遇,也会降低七星椒的价格,而育苗技术不是一般人都会的,造成育苗人力上出现不足,农民的知识吸收能力也有限,像这样的细活他们基本上帮不了什么,所以新店镇七星椒项目组的老辈们经过商议决定,扶持有意愿做七星椒的公司,把技术传给那些公司,然后由他们提供一部分种苗和对外贸易的一致合作。这样,在几年的时间里面,新店就先后出现和发展起来了好几个七星椒公司,主要负责育苗和收购加工七星椒,这对于宣传和发展七星椒是有极大的好处的。

7.28这天,我们就在李清泉总经理的带领下参观了他们的育苗基地和七星椒加工厂,清泉公司的育苗基地虽然也有四十亩,但是跟政府的比起来,少了很多现代化的设备,比如温度调节设备,去年雪宰。造成清泉公司的种苗死亡率高达50%多,也是因此,本来和清泉公司签订了种苗供应合同的农户买到的种苗很少。李清泉经理告诉我们,其他七星椒公司也遭受了同样的灾难,今年的收成大大减少了,本地收购七星椒的价格也从去年的一元多上涨到现在的三块,虽然和国家物价上涨有关系,但主要还是七星椒的产量降低导致的。设备上的落后使得发展七星椒的发展道路变得崎岖坎坷,但是清泉公司以及其他公司都没有放弃,因为他们对七星椒有绝对的信心,他们坚信自己家乡的特产会走出山区,有那么一天,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有吃七星椒,虽然现在种苗受损了,但是明年还可以重新育苗,而且有了失败的经验,他们正在筹备花钱在今年的育苗期将一系列的现代化设备都应用到自己公司的育苗基地上。做到真正的现代化生产。为了七星椒的普及,这些私人公司已经放弃了很多个人利益,都是向着整个新店的七星椒产业贡献着自己的微薄之力。我们社会实践小组的同学们都很为他们的精神索感动。对于太阳的灼热似乎也不那么烦躁了。

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话非常经典—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通过这天的见闻,越发觉得科技的应用真的非常重要,在农业也是这样的,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没有好的七星椒种苗,也就没有农民的丰收和生活状况的改变,谁说农业没前途,现在该改成缺乏科技的农业才是没前途。有了科技的掺入,中国农业必将蒸蒸日上。

7.29日,我们带着团队出钱印刷的七星椒种植技术要领等资料,来到了新店镇的奇龙,高山和金莲等新店七星椒种植示范村进行了调查和七星椒种植技术宣传。经调查,内江市威远县新店镇共21个村子,323个社,总人口53000人,其中农业人口49000人,耕地面积47000亩(其中土地23500亩),交通便宜,自威公路穿境而过,村村通公路。新店的自然条件和土壤条件十分有利于七星椒的生长,XX年12月,新店就被四川省特产协会授予”四川省七星椒之乡”的称号。七星椒的种植技术已经被广大农户掌握,其种植效益很好,亩收入4000到6000元利润,当地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高。而且国家也有支持发展七星椒,给农户每亩80元的补贴金,这样也更增强了农民种植七星椒的信心。同时,威远新店清泉七星椒公司等私人企业在新店开办加工厂,大量收购七星椒,免除了农民种植七星椒的后顾之忧,收获的七星椒随时可以卖给七星椒加工厂,按照市场价格算,一分也不会少。新店共三个大型七星椒加工场地,分别在新店的三个方向上,由于价格都一样,农民可以根据就近原则将椒卖给相应的七星椒加工厂收购站。这样不仅减少了各个公司之间的摩擦,保障了七星椒产业的正常运行,也方便了当地的农民。

7.30号,我们应新店清泉七星椒公司邀请,到清泉公司和他们的技术人员进行了时长5个多小时的交流,和他们一起观看了新店七星椒种植产业发展道路的录像,这是他们公司自己做的,我是看着电视剧和动画片长大的,这是我第一次感觉视频很真实,视频里面都是说着和我一样四川话的农民,他们紧张的表情让我们觉得很可爱,很亲切,看着他们在太阳下忙碌的身影,我们都感到身上有使不完的力气似的,好想上去帮忙,视频里面给我印象ZUI深刻的,就是有个老人家在采摘成熟得红彤彤的椒果,她把椒在并不干净的衣服上擦了擦,居然就那么吃了起来,我是吃过七星椒的,开始有点甜甜的感觉,但是随后就被辣的口水直流,喝了很多冷水都不行,还是痛的厉害。只见老人家一口就将一个七星椒含进了嘴里咀嚼起来,而且看那样子,根本没有一点被辣到了的感觉,我半开玩笑的跟组里的人说七星椒不辣,李清泉就说,她那是吃椒吃的多了,再辣都不怕的。我们才喔一声,那要多么深厚的情感才能吃下那么多辣死人的七星椒啊!随后清泉公司拿出他们的项目企划书给我们看,还有一系列的获奖证书,他们很希望我们大学生,特别是农农业大学的学生毕业了能够回来为七星椒的种植大计作出一点贡献。我在想在场的队员应该也喜欢上七星椒了,但是大学里可能发生很多事情,我们既没有答应什么,也没有拒绝什么,就说我们毕业了再说。我也不希望我的组员一时意气用事,就那么限定了自己人生的发展道路,如果七星椒以后太普及,那她就算不上一个很好的发展道路,我们如果要发展,就要创新,现在的七星椒已经太完美了,无论质量还是产量,都是前所未有的高,而且如此有前景的项目,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估计等两年后我们毕业,再回来,事情就不是想的那样好了。我们才刚刚踏入大三,如果现在不把精力放在努力考研或者为自己找寻出路上,而是把一切都寄托在变化极快的七星椒上,万一毕业七星椒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适应不了那样的变化,无疑会对我们队员造成沉重的打击。从会议室出来,我们留影纪念了这几天陪伴我们的日子。然后一队人浩浩荡荡的回去了。社会实践也自此宣告结束。

主要体会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农村的朴实,真诚和对生活的执着和热爱。农民的要求其实很低,他们要的就是能吃饱饭,家里儿女都听话,争气。只要日子能过得去,即使困难一点也要坚持。农村和城市很不一样,很多人都觉得城市的人更有文化,比农村的人更懂礼节,没有农村人野蛮。其实那是很荒谬的想法,只有亲身和农村朋友接触过的人才知道,农民,其实很可爱。他们勤奋但不是野蛮,他们说话粗俗但是有道理,他们迷信但是他们心里有希望。

国家很重视农村发展,因为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没有农业支持,中国就没有腾飞的可能。xx总理为了老百姓,把物价提高,无非是为了农产品在市场有个好的价格,农民也好有多余的钱扩展农业。XX年在全国范围开展的退耕还林项目,算是彻底改变了农村的面貌。把农村老式的生产模式打破,重新塑造了一个很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这对于农村将来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此次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的队员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学校,没有这样锻炼的机会,学校学的知识只有在这样的实践中才能得以发挥作用,也是这次实践让我们的队员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也让他们提前接触到社会,有利于队员将来的人生之旅。

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引导力度不够,退耕农户对补助期满后“吃什么”心存惶惑。退耕还林针对的就是西部地区水土容易流失的边远山区山坡耕地,这些地区经济落后,农民传统意识浓厚,吃的方面主要靠自耕地。眼下有的农户除留少量菜园地以外,其余土地几乎退完。还“林”的品种中极少有几年就能见效益的经济林,绝大部分属生态林,而在退耕还林地区,同时也是林木禁伐区。国家对退耕农户补助是有限的,补助年限期满后,到底靠什么吃饭,老百姓心里无底,这是退耕地区农民普遍存在的担忧心理。

二、个别村组干部“多吃多占”,形成农民意见大,告状多。山区山高地薄,粮食收入低,经济来源少,种地划不来,一些农民靠在外地打工挣钱,干脆不种土地;有的农户举家外迁,土地随意荒置。但过去农业、林特税费照交不误。为完成任务,年终时就由村干部想办法为他们补缴。近两年,国家免征农业、林特税费后,村干部理所当然就收归集体或据为己有,进行退耕获取补助。另一方面,在退耕还林实施之初,部分农户对政策持观望态度,一些村干部带头执行,当领取补助时,这些农户又后悔当初。此外,张三家多一点,李四家少一点,未全部按坡地程度以及耕地与荒山比例退耕等情况。客观上造成一些农民百姓牢*满腹,告状心理逐渐形成。

三、大户参与承包,加剧了农民的仇富意识。退耕还林政策鼓励大户承包,一些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形式,将土地集中承包进行退耕。但因是先承包退耕,经过检查验收,还要争取国家退耕指标,这些过程往往要经过一年、两年才能兑现补助,本身就有投入风险,因此,只有少数有胆识和资金能力的“大户”才能实现。一旦得到国家补助后,这样又造成了被流转了土地的农户的心理不平衡。

四、重退耕,轻管理。退耕还林工作从争取指标、规划设计、农户实施、检查验收、抚育管理,直到兑现补助,上至林业工作人员,下至退耕农户,程序多、时间长、任务重,量大面广,涉及千家万户。一方面从管理上,工作人员队伍人力不足,经费有限,容易出现疏漏;另一方面,退耕农户只图首次检查验收兑现补助后,就疏于管理,使退耕地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达不到退耕还林的理想效果。

解决问题的方法:

预防对策

一、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农民更新传统观念,加大扶贫力度。目前,山区农民仍然对退耕还林政策缺乏理性认识,依旧是“一碗泥土一碗饭”的耕作。我们各级政府要引导说服他们,就是长江上游流失的一碗泥土,到下游的损失就是一百碗饭。换句话说上游的一碗饭所付出的劳动代价,就能挣到只要保持好水土流失的一百碗饭,这需要我们的干部下功夫,苦口婆心地从大局到细处,耐心地去说服、去引导。另一方面,要尽量多地争取国家扶贫政策,ZUI主要的还是要靠退耕农户自力更生,自我解救,千方百计、想方设法通过迁移式扶贫、多种经营等措施解决退耕补助过后“吃什么”的问题,消除后顾之忧。

二、对村干部“多吃多占”,引发告状多的问题,作为村干部一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清正廉洁;另一方面要像村级财务公开一样,搞好退耕面积及兑现补助的公示公开,必要时要在群众大会上说明白,讲清楚。当然对实属多占白占未经过土地合法流转的,一定要将多领的补助和退耕地退还给原户主或村集体。

三、对退耕面积50亩以上的“大户”,上级主管部门一要查证所办手续是否合法;二要认真核实面积是否准确;三要查看管护是否到位;四要在全面核准的基础上,严格执行中央政策,给予奖励,鼓励“大户”为退耕还林做贡献。

四、退耕还林工程浩大,尤其是一线工作量更大,需要各级党委、政府联合组织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齐抓共管;同时还要教育农民严格按照退耕还林政策,既要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又要履行应尽义务,加强管理,确保“退”得下,“还”得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退耕还林的实质目的。

五、在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对那些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的干部,也只有手中掌管政策、掌管权力的干部才能为之,一经查实,必须给予党纪、政纪处理,触犯刑律的要坚决追究刑事责任,决不心慈手软,姑息迁就。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百姓享受到这项惠民政策,使他们得到真正的实惠,确保这一浩大工*正成为千秋伟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利民工程。(杨伦格王西建)

根据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专家进行的退耕还林工程中期评估,尽管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七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规划滞后、战线过长、重点不够突出。到今年底,退耕还林工程将完成规划数的一半,但由于前期工作不足,退耕还林总体规模和总体规划尚未被ZUI终确定,各省(区、市)的规模及规划也难以制定;25度以上坡耕地应是退耕还林的主要对象,主要分布在西部,而目前退耕还林工程却涉及全国25个省(市、区)的1710个县;退耕地实际操作没有具体标准,耕地统计口径不一,再加上退耕还林政策优惠很多,使各地退耕还林工作出现争指标、争退耕,该退的没有退、不该退的却退了等现象。《水土保持法》明确规定,禁止25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同时,《土地管理法》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但一些地方未优先安排25度以上陡坡耕地的退耕,有些地方甚至将基本农田也实行退耕还林。

二是退耕还林配套保障措施没有得到彻底落实。多数省(区、市)缺乏退耕还林配套保障措施的规划和计划;工程区大部分地方经济基础薄弱,财政困难,配套保障措施由地方各级政府负责,在资金上有很大困难;目前国家各部门对农村的各项资金投入项目分散,各有要求,也没有重点用到退耕还林地区各项保障措施上。

三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乔木过多,初植成活率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历多是草原牧区,干旱缺水、风大以及耕作不当等因素导致当地耕地沙化,理应退耕还草,发展草畜业。但由于退耕还林有8年的补助政策,而还草只补助2年,这些地区退耕还林中灌木林(含灌草间种)和乔木林(含乔草间种)占的比例高,十分不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

四是封山绿化没有被列为工程建设内容。封山绿化是中央退耕还林“十六”方针的重要内容,又是植被恢复见效快、效果好、省钱的好办法,特别是在立地条件差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岩溶地区,人工造林成活率低,成本高,生长慢,抗自然灾害和病虫害能力弱,应提倡封山育林。但目前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只安排了人工造林,没有安排封山绿化。

五是造林种草品种单一,良种率低,对水资源考虑不够,若遇上连续干旱、病虫害及林产品市场等问题,将有一定的风险。

六是退耕还林粮食兑现机制与粮食流通市场化不尽适合,退耕还林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国粮食产量。

七是组织协调不够,退耕地缺乏管理、工程建设责任落实不够。退耕还林工程存在配套保障措施与退耕还林工程脱节,规划与政策不够衔接,部门协调不够,退耕地缺乏管理,工程建设责任不够落实,及前期工作和检查验收工作经费不足等问题。

以上问题和建议均由我们实践总结所得,也许不是很很细腻,如果有所欠缺的地方,我们会继续我们的实践,进行实地调查和修正。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通用篇7

一、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长顺县交麻乡交麻村下辖16个村民组,502户,总人口2053人,耕地面积5410亩。主要产业是以养猪、养鸡、养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烤烟、生姜为主的种植业,全村集体经济偏于薄弱。

今年来,随着中央、省、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种植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年,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2万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其中:来源于农业方面的收入25万元,在全乡4个村中处于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1、从业人员分布情况。现全村共有2053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岁以下人数为264人,18―60岁之间人数为1567人,60岁以上人数为222人,劳动力人口数为1567人。根据2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村1567人劳动力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有1193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76%;从事二、三产业的为374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32%,其中:23人从事交通运输业,35人从事批发与零售业,316人从事其他行业。

2、产业结构情况。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种植为主。以20**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10亩(含复种指数),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530亩,总产量63.25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姜为主,以林果业为补充,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养猪、牛、羊和鸡为主。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设有乡村公路1条,约7.8公里,一事一议项目通组公路硬化正在建设中;现有田间道路25条,约10公里,全部道路均为泥巴路;水利设施建设上,坝塘共8个,小水池120个,沼气池80口。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通电、通电讯。现交麻组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252户1003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847人,参合率90%;全村有17户农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小学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补”政策已落实到位;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以及相关惠农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实。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两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5人,村民委员会委员5人;全村共有党员52人,其中:男性党员45人,女性党员7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村委会到鼓扬红岩的乡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全村的16个小组均无垃圾处理池;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基本上还处于“牛耕马驮”的小农经济状态,增加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我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村民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20**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在交麻乡乃至全县村委会中处于中等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除烤烟种植具有一定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生姜、核桃种植才刚刚起步。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我村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宽;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动、不积极,工作方法不多,还存在“等、靠、要”的现象;这些将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整个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和质量。

5、新农村建设,“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十分突出。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组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但“重建设、轻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集体资产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严重的减值和流失的隐患,部分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村组公房、乡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会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组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小学、初中程度文化还占56%的比重,这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后劲不强,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路上力不从心;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还有待完善、加强。目前,塘坎组和大地组两小组组长一职还空缺,无人担任;三是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对策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建一个,成一个,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过多的增加群众和村组集体负担,搞举债、负债建设,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村级“两委”班子须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小学软硬件建设、垃圾处理池建设、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和安排。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明年,我村将加大产业化进程步伐,形成以“科学种植稳村、科学养殖兴村、特色养殖富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在今年推广杂交玉米、烤烟和生姜种植的基础上,明年将大力推广有机高粱的种植和200亩核桃种植;养殖业方面,在稳定商品猪、商品羊出栏数的基础上,加大扶持绿壳蛋鸡养殖户的养殖力度,为我村产业化打下基础,从而可以推动我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必须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在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注意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确保畜禽养殖安全。因为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各项村规民约,增强我村各干部和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我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的过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生产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我相信,只要我们村干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理清我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用3至5年,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通用篇8

为推进我县农业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经县委、县政府研讨决定,我们组织个乡镇党委书记、有关部分首要负责同志和重点村村书记,于本月16、日赴三县就农业产业化、新民居建设进行了调查学习。实地观赏了涿鹿县矾山镇新民居建设、万全安家堡规划养殖小区、崇礼设备蔬菜基地等个点。经过现场看点、听取状况引见,三县立足县情、发扬优势、科学经营、强力推进的工作姿势以及比学赶超的工作气氛给我们留下了深入印象。在感触三县农业乡村经济迅猛发展的还,我们也看到了本身存在的差距,震动很大。

一、三县首要做法和经历:

(一)抓特征,县政府打造优势产业带。

三县都把特征优势产业作为培强农业、发展乡村的重中之重,规划扩张力度大,典型培养条理高,促农增见效果好。涿鹿县依照“区域化结构、产业化运营、专业化生产”的思绪,因地制宜发展葡萄、杏扁栽种、奶牛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并将设备蔬菜、张杂谷子栽种作为后续产业着力培强。特别是,该县建成个葡萄栽种专业乡镇、个专业村、带动万农户从事葡萄栽种,发展栽种面积万亩,年产葡萄近亿公斤,被国家林业局定名为“中国葡萄之乡”,产业化运营率到达%以上。万全县充分审阅本身前提,经过扩展种养规划、盘活闲置资产、统一托付治理、农民入股分红等有用办法,配以完善的治理体制,逐渐构成了“以鲜食玉米为主的特用玉米栽种加工、以燕麦为主的杂粮加工、以暖棚养猪为主的畜禽养殖加工和以果蔬为主的栽种加工”四大特征主导产业。该县产业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明显,先后荣获“中国鲜食玉米之乡”和“中国燕麦之乡”称号,年农大家均纯收入完成元。崇礼县根据地舆、天气等天然资源优势,大力完善农田水利基本设备建设,经过规范化服务和新种类、新技能的推行,着力发展设备蔬菜,率领全县农民走上致富路。该县发展设备蔬菜面积万亩,以崇礼蔬菜为主体的“坝上蔬菜”享誉京津及周边市场,年销售蔬菜万吨,完成产值亿元。

(二)抓机制,县乡村合力推进新民居示范村建设新民居建设是改善乡村生活情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进农民福祉的一件惠民大事,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具体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主要战略意义。涿鹿县从年开展新民居建设以来,各项目标延续两年位列全市第一。该县共有个村列入省级新民居示范村,重点打造了矾山镇东关村和涿鹿镇清宁堡村两个环首都新民居精品示范点。该县在新民居建设进程中,一是严厉土地政策,一直依照县域镇村空间结构规划、新一轮土地应用总体规划,充分寻求农民志愿,合规有序开展施行;二是搞好结对帮扶,坚持“+++”的帮扶工作机制(每个示范村由一名县指导、一个县直部分、一个效益较好的企业和名帮扶工作队员一起帮扶),协助示范村建班子、做规划、定政策、引项目,保证新民居建设强势推进;三是增强资金治理,执行“专帐核算、专人治理、专款专用”,保证悉数资金用于新民居建设。各级财务奖补资金和包村帮扶资金悉数用于示范村配套设备、公共服务设备、乡村建设规划、土地整治及坚苦户建房借款贴息,三措并举,为该县新民居建设供应了有力支持。

(三)抓服务,夯实农业乡村发展基本农业乡村发展迅速,服务到位必不成少。三县在推进农业乡村经济继续发展进程中,立足分歧角度,采取分歧方式进行扶持协助,塑造了一批全县、甚至全市农业亮点。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三县县政府和相关部分翻开思绪出政策,拓宽渠道筹资金,努力协助处理发展中碰到的坚苦,为农业良性发展奠基了坚实基本。涿鹿县经过协调农行、信誉社等金融部分对农业发展赐与信贷支持,特别是在农户小额信贷、中长期借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农户每年供应-万元小额借款,必然水平上破解了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万全县财务每年安排不低于万元的专项资金,对农业产业化进行扶持。并对企业技改扩模赐与借款贴息,对土地依法流转并用于发展设备农业的农户及市场主体赐与补助,极大提高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自动性,构成了一批产业龙头和国家、省、市级产物。崇礼县出台了蔬菜产业扶持政策,安排设备蔬菜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用于设备蔬菜借款贴息、新建大棚膜下滴灌、打井配电、三膜掩盖、规范化技能推行和农民专业协作社补助。县县政府协调农行、信誉社为农户新建大棚供应借款,每新建亩大棚,可借款元,财务贴息元,配套滴灌主管道补助元,打井配电补助%;每个示范村专业协作社补助万元,从基本上保证了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产业龙头带动。三县在努力发展产业的还,积极奔波市场,鼓舞和指导农民成立产业龙头,扛起致富大旗。涿鹿县坚持“群众主体,组织先行”的准则,依照“一村一社、一社‘五化’(组织运转规范化、生产技能规范化、运营销售品牌化、社员技艺职业化、产物质量安全化)”要求,坚持专合组织家;并依据产业发展近况,在强大现有龙头企业基本上,发展了佳禾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张家口金农集团等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条,加强了带动才能。据调查,该县家产业龙头共带动万农户完成增收亿元。万全县采取“协作社(企业)+基地+农户”运营形式,发展龙头企业家,成立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家,经过培树典型、示范带动,构成对主导产业的强势拉动。崇礼县围绕主导产业,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使崇礼县特种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崇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家龙头企业发展成为集新种类和新技能引进、推行,农产物产、加、销为一体的领军企业,在此基本上,合时组建蔬菜协会(协作社),对蔬菜销售渠道、恒温设备、品牌、生意人等资源有用整合,规范治理,成为全国的越夏彩椒生产基地和河北省蔬菜产业示范县。

三是提高土地流转实效。要完成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就必需改动过去涣散的运营形式,完成土地集中、规划种养。为此,涿鹿县积极创新土地流转形式,采取租赁、交换、转包、让渡等方法,托付协作社进行土地流转。该县指导洪大有机蔬菜协作社租赁土地亩建设日光温室,指导黑山寺乡、东小庄镇农民经过土地交换方式,流转土地余亩发展设备蔬菜,经济效益完成翻番。万全县具体增强县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本能机能,规范流转合同,并坚持“土地流转市场准入准则”,客观评价大户、协作社、企业的资信状况,经过土地承包运营权入股,坚持股份制协作组织,加以县政府科学指导协调,ZUI后在各市场主体之间完成土地流转,完成了各方效益的化和产业发展的久远化。

二、几点启迪经过对三县调查学习,我们以为,这种高起点、高规范的农业乡村发展形式,恰是我们要学习借鉴之处。

第一,改变观念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永久主题。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水平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必需把推进思想解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坚持用工业化的思想指导农业,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圈子,加速农业工业化历程。

第二,创新科技是推进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持。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手段。同万全、涿鹿县比较,我县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奉献率低,致使产业规范化水平不高。我们必需全方位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使新技能浸透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以科技创新使用推进农业生产。

第三,健全市场是促进产物销售的关键环节。市场系统是农业赖以发展的载体。我县农业市场还处于低程度发展阶段。我们必需依照“大流通、大市场”要求,重点扩建和新建一批设备完全、功能完善、辐射才能强的农副产物专业市场,促进农产物的区域化生产和规划化销售。

第四,培强龙头是完成农民共富的有用路子。产业龙头是率领农民致富的领头雁,必需把产业龙头作为完成农民共富的强力引擎,把发扬好引领效果作为率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用路子。

三、对我县农业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建议学习借鉴三县经历,ZUI主要的是做好与赤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思想观念上完成改变,在蔬菜、畜牧、林果的规范化生产及乡村新民居建设等方面获得打破。

(一)坚持发展第一,做强主导产业。三县农业乡村发展的实践证实,要想完成农民快速增收,首先要选择一到几个合适当地实践的主导产业,制订可行的施行方案,常抓不懈。就我县而言,要借助环首都扶贫开发和绿色经济圈建设有利机遇,积极跑部进省,争夺扶持,使蔬菜、畜牧、林果业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在全市、全省有位次的大产业。把培植农产物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发展规划农业的关键行动来抓,增强指导,建管并举,并选准二商、战友公司,在发展初级种养的基本上,购进加工设备,引进先进工艺流程,以大带小,由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北方主要的蔬菜、畜牧产物生产加工基地。

(二)坚持龙头带动,抓好规范化生产。把加速龙头企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运营的中心,围绕蔬菜、畜牧产业,大力扶持和培养一批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才能强的主干企业,提高农产物附加值。指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执行规范化生产,发展绿色无公害产物。加速建设农副产物、活畜买卖中心,扩建乡镇农贸市场,构建多条理、多功能、多类型的市场系统。

(三)盘活闲置资源,做好土地流转。可以借鉴万全县经历,发扬村两委效果,指导农民一起参加。应用“龙头企业+农户”形式,鼓舞农民以土地作价入股,使土地集中流转到农业龙头企业或协作社手中,不必投工投劳就可以取得比土地产出更高的净收入。这样既有利于龙头企业完成集约化、规划化运营,添加单产,也能让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解脱土地约束、安心外出务工,还能让不肯外出的农民经过在企业从事劳动添加收入。这是一个符合实践、可以完成的多赢形式,该当大力推行。

(四)营建优越情况,保证良性发展。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县政府在技能推行、品牌创立、营销开辟、查验监测等方面添加扶持资金,着力抓好蔬菜基地的沟、渠、路等基本设备建设,提高生产才能。协调涉农金融机构,探究信誉担保机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和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及农产物营销、加工的借款力度,降低借款门槛,简化借款手续,加强农户、业主、协作社的抗风险才能、自我造血才能和市场竞争才能。二是简化审批手续。经乡村赞同,本村村民可以自立调地,须由县农牧局立案;其他组织和个人建设种养基地的,县农牧局审批后,由国土局立案。农产物加工企业用地,土地出让金除上级收缴和赔偿村集体及农民个人的费用外,当地留成局部按规范的下限征收。设备棚室、乡村道路、农田水利设备等用地一概视为设备农业用地,不收取任何费用。还在信息服务、税收优惠等方面为企业发明优越情况。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通用篇9

我们花庄村是俞垛镇的一个偏远村落,距离镇里大约12公里,我村地处三县市交界处,全村共有农业人口2358人,非农业人口104人,耕地面积4000多亩,河沟面积3000亩以上,村集体收入18万元,三产总产值一亿元,人均纯收入6480元,村所在辖区私营企业6加,加油站,奶牛场各一家,主要以加工毛绒玩具、石油机械、锻仲、家俱制造、特种养殖为主导产业。就自己近期的调查来看,有许多的因数制约我村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我村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我村的农业生产受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产业化进程慢等因素的制约,其生产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实际机播、机电灌溉率不高。

有这样有句话“要想富,造公路”,现在兴泰公路全线通车了,但是我们村的村级公路还很不发达,村西面跟南面的许多地方现在还是砖头路,有些地方甚至还有危桥,没有好的交通,就没有人来投资创业,农副产品就没有市场竞争力。

(二)农民素质低、适应性差,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目前,我村平均受教育年限7、9年,不足初中文化水平。而在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流动过程中,出现的农民人力资本的“逆向选择”现象:流出就业非农行业的基本是年富力强、受过较多教育的农村“精英”,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人力资本含量和劳动技能较低的儿童、妇女和老人,进一步从总体上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素质。无疑,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其素质偏低,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三)落后的思想观念仍是农户走入市场的最大障碍。

我村的农民仍然沿续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习惯,思想观念保守,在寻求项目和资金投入上多希望政府给以扶助,“等、靠、要”思想往往相当的严重。相当的一部分村民固守以农为本的生存观念和温饱型目标,小富即安,脱贫致富的心理预期不高。受固有观念的制约,资源开发利用和经营模式停留在初级水平。

(四)经济发展中“短视心理”造成集体实力日渐削弱,对户营经济的扶持存在误区。这里的“短视心理”是指部分村干部群众中存在的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利益,重个人利益,轻群众利益,享乐主义,摆官架子的不利倾向。由于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加之片面地看待户营经济的发展,多数村干部对集体经济发展抱的期望不大,导致近年我村集体经济实力处于缓慢的发展趋势。

由此看来,由于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因素的存在,要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缩小乡村致富的差距,就应该通过合理的规划,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遏制我村农民致富缓慢的势头。

二、多管齐下全面推进

发展现代农业,繁济荣农村经,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此,必须以创新农业发展理念为前提,以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为基础,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以推广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增加投入为保障,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用先进理念引领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树立新理念。要树立用现代工业推动农业发展的理念。要用办工业的方法办农业,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农民工人化、农业现代化。要树立按比较原则参与新一轮市场分工和合作的理念。要通过不断比较、调整、改进、提高,着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发展轨道。要树立抓农业就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理念。要通过解决农民待遇不公、信息不灵、市场把握不准等问题,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改变农民身份,促使农民从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商品生产者。

(二)用现代装备带动农业。

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明年我村公路交通条件会得到改善,我村已经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进行土地整改,修建乡村公路和桥梁,国家明年对经过我村的国家V级航道鲁汀河进行休整。

我村要着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要实施沃土工程,以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前段时间我镇的秸秆还田现场会在我村召开,这不仅是对于我村前段时间秸秆禁烧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一池三改”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六通、六有、六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带动现代农业发展。

(三)根据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的农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兴农,这样才能强村富民。

我村是俞垛镇注水养殖大村,应该发挥自己的产业特色,将养殖业做大做强,联合各养殖户进行规模化生产销售,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降低市场风险,创建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招商引资,今年我村已经引进了四个项目,其中有一项就是蘑菇大棚种植,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要扩大规模,创建食用菌生产基地,创建加工厂,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品牌化经营,包装出口,争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花庄村的农村经济一定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奔小康。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