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中考必背知识点专题一生物和生物圈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中考必背知识点13篇,供大家参考。
专题一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
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厚度大约20千米。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有捕食、合作、竞争及共生等。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①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②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③制定计划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⑥表达、交流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6、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①生物适应环境
②生物影响环境
③环境影响生物
7、生态系统
①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②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水、阳光、空气等)。
③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渐积累。
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称为生态平衡。
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⑥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最大的生态系统。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专题二生物与细胞
9、显微镜的应用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略偏左,便于用左眼观察,右眼同时画图。
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镜筒上升时,眼睛注视目镜。转动细准焦螺旋,物像更清晰。
④需要强光时可选择凹面镜和遮光器上的大光圈;需要弱光时可选择平面镜和遮光器上的小光圈。
⑤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视野越暗。
10、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植物细胞: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
动物细胞:擦、滴(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
1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植物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特有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总之,细胞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2、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的进出。
叶绿体:能量转换器,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仅植物具有)
线粒体:能量转换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所有生物)
细胞核:遗传信息库。
液泡:内有细胞液,含有水、糖分、色素等。
细胞质:可流动,并与外界交换物质。
13、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
14、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有关的。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核最先分成两份,然后是细胞质,最后是细胞膜和细胞壁)。形成的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
1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植物细胞除了和动物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外,一般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6、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组织是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
植物的四大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
17、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八大)系统→人体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六大)器官→植物体
18、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①根、②茎、③叶(属于营养器官)④花、⑤果实、⑥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19、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动。
赤潮形成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20、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1)种类:按寄生细胞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2)结构: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
(3)没有细胞结构。
(4)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
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初中生物学习方法
第一,学习生物需要正确认识“记忆”和“理解”的关系。总是有人认为,生物属于理科,不需要太多记忆。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所谓的理解一定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的。同学们试想一下数学中平面几何中常用到的“截长补短”的方法,这是一种巧妙的方法,需要理解,但你如果不知道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那么你根本不知道该做哪条辅助线。同样,生物也需要记忆。当然,只记忆是不够的。有人说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对此我是这样认为的,以北京中考为例,像文科一样背的滚瓜烂熟,最多40左右(满分45),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解决了实验题、阅读题,才能有满分的可能。
第二,生物中的人为规定要“欣然”接受。例如生物里面的动物、植物组织的名称,要接受这些名词。有些人为规定确实没有太多道理,但要接受。例如为什么浮力不叫“漂力”,为什么三角形不叫“三边形”,为什么说两个人不说二个人,没有为什么,约定俗成。
第三,生物需要总结。当然每一科的学习都需要总结,但总结的方法不同。例如初中生物在七年级上册会学习一些植物的有性生殖,七年级下册会学习人类的生殖,八年级下册还会学习动物的生殖,需要对比记忆,总结区别与联系。需要承认生物与数理化相比没有那种提纲携领、一以贯之的公式,所以更需要进行对比总结。应当注意“滚雪球”的学习方法,同类知识学两个就总结两个,学到第三个就再加进来一起总结,起到加深印象的效果。
第四,注意细节的把握。会考生物的重中之重就是细节,会考中许多女生的成绩要比男生高,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女生比较细心,对细节把握的好。说到把握细节,不单单指考场上不粗心,同时更要强调平时学习时要细心,基本概念要理清,不能想当然。例如在很多的实验题的表达中,应该注意类似“多”与“较多”这样的文字区别,以及在阅读图像和长文章做题时,应当准确获取信息。平时在作业中,就要严格杜绝粗心的错误,把每次练习当成考试,培养自己的细心习惯。
中考生物的复习方法
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
现在距离中考的时间非常近了,在中考复习中,生物课还是要回归教材,回归到基础知识上来。一般老师在组织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都会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之后随着习题的增多和复习内容综合性的加强,对于被动建构的知识网络、每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等,一些同学可能会重新模糊起来,这时再次梳理知识就非常必要。要尽可能清晰地知道各块内容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要求。这就需要大家按照《考试大纲》中的知识体系,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框架整理清楚,还应该把做过的或者老师曾经在学校考过的试卷再认真浏览一遍,不管题目以前做对了还是做错了都要看一下。这样可以把主干知识通过试卷串联起来,这是冲刺复习的方法之一。
看纠错本
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地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中考中重现。
加强记忆
对于生物学的学习来说,仅有对知识的理解是不够的,大家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复习的最后阶段,大家一定要注意记牢课本中的一些重要结论,如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等,这些结论往往就是答题的落脚点。另外,通过记牢课本上相关的图解来理解课本中的主干知识,也同样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方法。
选做前几年的中考题
这一阶段,大家应慎做模拟题,但应该选做一些近3年的中考题,以便进一步明确中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方便最后的复习巩固。模拟考对学生的复习效果是一次很好的检查,它不仅评估考生的成绩,更可以帮助考生检查自己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所以一定要仔细分析考试中失分的原因。一般来说,有的失分显示出复习有遗漏,表现在考生对某知识的理解含糊不清;有的失分显示出学习习惯不好,浮躁不踏实,表现在没看清题意等所谓的粗心而做错;有的失分显示出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不强,表现在答非所问或应用性问题失分;有的失分显示出基本能力较弱,表现在简答题出错;有的失分显示出解综合题能力不强,表现在解题不完整或思路混乱或不正确等等。只有仔细地分析失分原因,才能相应地制订本阶段复习策略。
一、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部分指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湿度等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须的生活条件(即:物质和能量)。
生物部分绿色植物
【生产者】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为植物体本身和其他生物以及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必须的物质和能量,因此,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属于生产者。还有些化能合成细菌,如:硫细菌、硝化细菌和蓝藻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也是属于生产者。
动物
【消费者】动物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所以,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属于消费者。
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分解者】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尸体等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还有极少数的腐生动物,如:蚯蚓、屎克螂和白蚁等在生态系统中也是属于分解者;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联系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缺一不可的。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营养结构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链条式的营养联系,叫做食物链。
如:草→昆虫→食虫鸟→蛇→鹰。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条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因此,就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营养联系,叫做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完成的。
重要功能物质循环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如:二氧化碳和水的循环等。(分解者对此起着重要的作用)
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是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的特点:
(1)逐级递减: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一般以所获能量的10%—20%传递给下一个环节而成形成能量金字塔。而有毒的物质由于难以分解,又不易排出体外,所以,通过食物链流动时,是不断积累,逐级增加的。如:农药中的DDT、乐果以及重金属中的汞、镉和水银等。
(2)单向流动:不能循环。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科学探究的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最基本的方法是观察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五、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对照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影响该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4、地球上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还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物必须适应周围的环境,否则将不能生存下去;生物的生存也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又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①生物适应环境例: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②生物影响环境例:大树底下好乘凉。
③环境影响生物例:大雁南飞。
6、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
7、生态系统的组成:
8、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9、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越强,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10、物质(循环)和能量(单向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能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越多;食物链越短,营养损失越少。
11、食物链书写规则:
①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
②箭头从被吃者指向吃者;
③结束时必须是该食物链中没有其它能吃该生物的为止
④食物链不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一般式:生产者→植食性动物→小型肉食型动物→大型肉食型动物
1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5、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一、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道的组成:
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呼吸系统 作用: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2)、肺
(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由无数个肺泡构成,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
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氧气、外界空气、肺泡、二氧化碳,通过呼吸道完成
2)体内的气体交换:
(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氧 气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 血液
二氧化碳
条件:毛细血管与肺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结果:静脉血 动脉血
氧 气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条件: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结果:动脉血 静脉血
三、人体内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1、细胞中的呼吸作用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2、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四、空气的质量与健康
1)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2)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当地空气污染的原因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一、显微镜的常识:
①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即当物像不居中时候,应该同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②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二、显微镜的使用:
①取镜和安放:左托右握,试验台偏左离边缘7cm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③观察: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观察先低倍镜后高倍镜)
④整理:擦拭干净后(镜头要用擦镜纸),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两旁,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植物细胞:净—滴(清水)—撕—展—盖—染(稀碘液)—吸动物细胞:净—滴(0.9%生理盐水)—漱—刮—涂—盖—染(稀碘液)—吸
2、生理盐水:防止口腔上皮细胞吸水变形甚至胀破。
3、稀碘液:便于寻找和观察细胞,可使细胞结构(尤其是细胞核)看得更清楚。
4、气泡:中间白亮四周黑的圆形或者椭圆形结构。
5、盖盖玻片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燃烧):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3、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只有破坏细胞膜,细胞内的"物质才能出来!
4、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植物在晚上必须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1、遗传信息:受精卵内具有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是由父母传下来的,因而叫做遗传信息
2、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克隆羊的实例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①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存在于细胞核中,具有双螺旋结构
②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做基因
3、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整体
4、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三、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
3、染色体
①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由于易被碱性染料染色而得名
②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是遗传信息DNA的载体。
③每一种生物的细胞核中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
④染色体数量的恒定对生物正常的生活和传种接代都是非常要的。
⑤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的,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4、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图:
5、细胞分裂的过程
①染色体进行复制
②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③细胞质分成两份
④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形成两个新细胞
6、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而且新细胞核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有机物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所有的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但是并非所有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比如CO,CO2。除了碳元素外有机物还可能含有其他几种元素。如H、N、S等。虽然组成有机物的元素就那么几种(碳最重要),但到现在人类却已经发现了超过3000万种有机物。而它们的特性更是千变万化。
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指除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以外的一切元素及其化合物,如水。
食盐、硫酸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氰化物等也属于无机物。绝大多数的无机物可以归入氧化物、酸、碱和盐4大类。生物体中的无机物主要有水及一些无机离子,如Na+、K+、Ca2+、Mg2+、Cl-、HCO-3、SO42-、HPO42-等。参见“生物元素”条。人体组织中几乎含有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元素,其中除碳、氢、氧和氮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外,其余的统称为无机物(矿物质或灰分)。
所以,无机物主要是由:水和无机盐组成的,其中水又可以分类为:结合水和自由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运输物质,参与化学反应。
无机盐可分为:离子和化合物,离子是维护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化合物是细胞内化合物的重要组成物分。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一、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概念: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生物分类法 依据: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目的: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进化关系
藻类植物:水绵
无种子(孢子植物) 苔藓植物:葫芦藓
植物的分类 蕨类植物:肾蕨
_子植物:油松
有种子(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玉米(单子叶植物)、向日葵(双子叶植物)
环节动物:蚯蚓
节肢动物:蜜蜂、蜘蛛、蜈蚣、虾、螃蟹
无脊柱(无脊椎动物) 腔肠动物:珊瑚虫、海葵
软体动物:河蚌、田螺
动物的分类 鱼类:鲫鱼
两栖类:青蛙、蟾蜍
有脊柱(脊椎动物) 爬行类:壁虎、蜥蜴、龟、鳖、鳄鱼
鸟类:家鸽
哺乳类:家兔、猫、虎
二 、从种到界
生物分类的目的和依据
生物的单位: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种
马:马种、马属、马科、奇蹄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动物界
桃:桃种、梅属、蔷薇科、蔷薇目、双子叶植物纲、种子植物门、植物界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一、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概念: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生物分类法 依据: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目的: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进化关系
藻类植物:水绵
无种子(孢子植物) 苔藓植物:葫芦藓
植物的分类 蕨类植物:肾蕨
_子植物:油松
有种子(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玉米(单子叶植物)、向日葵(双子叶植物)
环节动物:蚯蚓
节肢动物:蜜蜂、蜘蛛、蜈蚣、虾、螃蟹
无脊柱(无脊椎动物) 腔肠动物:珊瑚虫、海葵
软体动物:河蚌、田螺
动物的分类 鱼类:鲫鱼
两栖类:青蛙、蟾蜍
有脊柱(脊椎动物) 爬行类:壁虎、蜥蜴、龟、鳖、鳄鱼
鸟类:家鸽
哺乳类:家兔、猫、虎
二 、从种到界
生物分类的目的和依据
生物的单位: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种
马:马种、马属、马科、奇蹄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动物界
桃:桃种、梅属、蔷薇科、蔷薇目、双子叶植物纲、种子植物门、植物界
1、植物细胞结构名称及功能:
①细胞壁:支持、保护。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③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④细胞核:遗传信息库。
⑤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⑥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场所。
⑦液泡:内有细胞液,溶解有多种物质,如花青素、酸甜苦辣、甜味物、营养物质。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注意是否是绿色部分,如洋葱内表皮细胞就没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
4、看一个细胞是动物还是植物细胞主要看是否有细胞壁。炒红苋菜流出红色汁液,是因为高温破坏了细胞膜,汁液来自液泡。
5、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①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绿色细胞部分特有的能量转换器。
②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动植物共有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科学探究过程及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实施计划: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收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
得出结论: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变量:在“假设”中,对研究对象有影响的因素就是变量;再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对照实验:是指实验中除这个研究的条件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计算平均值是为了减少误差。
1、使用显微镜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重点在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结构识记口诀:
目镜物镜反光镜,
镜座镜柱和镜臂,
镜筒下连转换器,
准焦螺旋分粗细,
载物台上压片夹,
通光孔下遮光器。
(2)显微镜的使用的图要掌握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①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边向目镜内观察,一边转动反光镜,看到白色光亮的圆形视野,表示对光成功。(光线不足时用大光圈、凹面镜)
③观察: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在一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压碎载玻片)。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当看到物像的时候,改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使物像更加清晰(左、右都要眼睁开)。
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因此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涂片、装片。
(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制作步骤:
①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②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
③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
④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
⑤碘液染色。
⑥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以上临时装片制作过程简称:
“擦”、“滴”、“取”、“展”、“盖”(“染”、“吸”)。
临时装片制作识记口诀:
擦玻片,中滴水,
取材料,放中央,
盖玻片,轻轻放,
染色吸水才在行。
技能训练:
(1)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2)物像在视野中的位置、挪动方向,:如果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是物像往哪偏,标本就应该往哪移。
(3)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X目镜放大倍数
高、低倍镜下观察的物象特点
(4)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怎样判断这个污点是在物镜上、目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
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跟着转动,再移动玻片标本上,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转动目镜和玻片标本污点都不跟着转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5)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3、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细胞核在遗传中起到了主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的最小单位)。
1、孢子植物有
(1)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
(2)苔藓植物:有假根,有茎叶的分化
(3)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2、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和胚(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3、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相同点:都有种皮和胚不同点:菜豆种子无胚乳,玉米种子有胚乳;有胚乳的种子营养物质由胚乳提供,无胚乳的种子营养物质由子叶提供
4、裸子植物的特征:种子裸露,外面无保护它的果皮;被子植物的特征:种子外面有果皮保护,种子被包在果实之中,免受外界环境的危害,更加适应陆地生活
5、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籽粒饱满,胚结构完整,不在休眠期的种子
6、种子的萌发过程: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给胚芽、胚轴、胚根→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7、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枝条由芽发育成
8、植株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9、花的主要结构:雄蕊、雌蕊(必不可少),花要结出果实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过程
10、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一、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类别概念举例
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的物体,叫做非生物。机器狗、电脑病毒等。
生物具有生命现象的物体,叫做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等。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要看它有没有“生命”现象,其依据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特征概念举例
应激性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应激性】向日葵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含羞草叶子一旦被碰到就合拢起来等。
【反射】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生长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小树长成大树;小狗长成大狗等。
繁殖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
新陈代谢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和分类法等,其中“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但一般要与“观察法”的有机结合。
2、实验法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3、以“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为例,说明实验法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作出假设“光”会(或不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制定计划以“光”为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如:“光照与阴暗”。
实施计划做实验、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得出结论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表达与交流写出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温馨提示
对照实验:在探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变量因素”不同以外,而其他条件都必须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如: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过程中,将叶片局部遮光,其目的就是形成对照实验(即:有光与无光)。其中的“光”就是该实验的变量。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