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学前儿童保育学”课程思政教学分析

“学前儿童保育学”课程思政教学分析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5-29 09:57:03

闵洁

摘  要: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学前儿童保育学”课程教学不仅要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还应促进他们思想道德和政治素养的发展,培养其成为新时代国家学前教育事业的接班人和开拓者。基于此,本文围绕“学前儿童保育学”课程思政教学进行分析,结合幼儿园保育工作实务探究相关策略,并给出参考建议,即明确价值导向,渗透思政元素;
基于课程思政,优化整体设计;
引入技术手段,创新教学实践;
结合保育实务,提升教学效果;
把握教学要求,优化评价策略。

关键词:学前儿童保育;
幼儿园保育;
课程思政;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2-0075-04

一、研究背景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根据总书记的要求,各地区高校积极探索并着力构建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将各专业、各学科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深度融入,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学前儿童保育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专业课,幼儿园教育活动具有保教兼施的特点,保育教育知识与经验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而言既是基础知识,也是关键经验。课程通过开展理论授课、专业实训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开端,是人生教育的“关键期”,在教育创新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应深入研究“学前儿童保育学”课程内容,挖掘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创新教学方式,推动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学前儿童保育学”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一)明确价值导向,渗透思政元素

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学前儿童保育学”课程教学应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工作者在课程研究中应明确课程思政的价值导向,深入分析课程,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并有意识地将其融入教育教学实践之中[1]。

例如“学前儿童保育学”课程中包含“卫生与保育”这一主题。这一主题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园保育工作以及各种学前儿童教育有序开展的基础。在这一主题下,学生的学习任务是通过掌握学前儿童的生理结构特点,科学地开展幼儿园保育和教育工作;
通过运用科学的卫生保健知识,维护和增进0~7岁儿童的身心健康。从课程内容分析,教师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品格塑造为宗旨,以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指引设计教学路径,以构建课程思政。具体来讲,“卫生与保育”这一主题的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包括以下重点:第一,优化教学内容,渗透科学教育观、儿童观和保育观,教师将不同学科知识、中华优秀传统保育案例、国家最新学前教育的政策法规、当地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动态等内容融入相应章节,使教学内容有广度、深度和温度,突出交叉性和融合性、引领性和人文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有意识地渗透并塑造学生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和保育观,实现育才和育人相统一。例如教师从儿童膳食的角度引入话题,讲授关于卫生学、营养学的基础知识、学前儿童对营养素的需求,围绕食品卫生安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结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提高学生对“安全第一”的认识,培养学生谨慎负责的专业态度;
第二,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沟通合作能力和思维创造力。在课堂上,教师采用小组讨论、分组辩论、项目式学习、对分课堂学习、问题驱动学习、任务驱动学习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有思想、有思考和有思维的氛围中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未知复杂情境中真实问题的能力;
第三,组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认同教师价值和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思想情感。教师以课程见习、实习和研习的契机,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让学生理解和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热爱学前教育事业,认同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愿意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进而实现专业学习的显性教育和品格塑造的隐性教育有机渗透和相互结合。例如教师利用学校资源组织学生研习工作,让学生与儿童卫生学领域长期进行一线工作、富有经验的专家进行交流,促使学生对学前儿童卫生问题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在实践中提升对教师工作、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

(二)基于课程思政,优化整体设计

在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基于课程思政的要求、围绕课程的育人价值进行挖掘,从整体上设计教学实践方案,将思政教育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保育学”课程重视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教育,教师应根据幼儿园保育工作的重点内容进行教学建构,培养学生发展幼儿园教师岗位所必需的健康教育以及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知识与能力,以真实、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案进一步强化对未来幼儿园教师健康教育价值观、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2]。

例如为了渗透新时代的学前儿童保育理念,教师根据课程思政要求进行了整体设计。具体包括:第一,明确教学目标。学生在課程学习中应实现的目标包括:了解健康行为塑造的正确方式;
懂得反思自己的教学问题,学会从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角度看待教学活动设计;
培养共情能力;
培养家国情怀和使命意识,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第二,设计教学实践的整体思路。整节课围绕《看上去很美》这部电影展开,循序渐进引入幼儿心理教育、健康教育以及对学前教育、教育制度反思等内容,逐渐让学生意识到当施行健康教育为幼儿塑造健康行为时,还要懂得尊重幼儿的个性,不要让幼儿成为制度化、规范化教学的产物。整个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与思考都是与电影内容相联系。如学生反思主人公在幼儿园的心理变化以及当时学前教育环境、教育制度所带来的问题;
反思现代社会是否还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如何解决、如何改善等;
思考现代中国的国民性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回应课程思政的要求,促使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第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师采用问答与研讨相结合的方式,以“经典回顾—感性体验—理性领悟—人生浸润—价值认同”的渐进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从电影片段中学习学前教育制度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现今教育制度的改革情况。通过课程教学,架起教育与人生的桥梁,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第四,评价教学结果。教师组织学生观看《看上去很美》电影以及相关解说,让学生快速了解我国早期幼儿园的发展状况、组织形式与制度管理方式,促使学生将过去与现代的学前教育的理念以及制度进行对比。通过对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以及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从教师、幼儿机构的角度看待过于规范化、形式化的教育方式,会压抑儿童的个性,也认识到了教育工作者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进而认识到教师要坚守道德底线,把握住职业原则,真正发挥育人的作用。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育工作者根据课程思政的要求进行了教学设计,提高了育人效果;
优化整体实施方案,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对有难度的高质量学习的需求,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获得感;
也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价值与立场这三个维度实现了对学生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统一,让学生在“学前儿童保育学”的课程思政中实现了全面发展。

(三)引入技术手段,创新教学实践

当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学前儿童保育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也应该适当引入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中深入理解保育学专业内容,感知思政教育,实现全面发展[3]。

例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学前儿童保育学”课程的重要主题,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中合理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展开学前心理学基础理论教学,结合幼儿园工作实务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深植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在主动探究、互动成长中培养实践能力。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首先分析课程的思政内容,从“感觉适应”的理论解释审视当时的“疫情防控战”,增强学生抗疫必胜的信心,并引导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会应对倦怠心理;
结合专业课程讲解让学生了解儿童感知觉的发展规律,揭示尊重儿童发展的客观规律,促使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儿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措施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其次,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在课前预设中,教师通过确定线上预留任务清单,明确课前学习要求,通过线下指导评价,集中讲授重难点,促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到预期目标。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即根据幼儿园工作实务设计探究式学习问题,基于问题展开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创新意识;
设计案例教学,将教育教学中的真实场景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来分析教育现象;
设计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直观地呈现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新知。最后,做好全面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前发布预习通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及难点,从而带着任务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要求学生课前5分钟在线上平台打卡签到、保证学生的出勤率;
开展“课前暖心三分钟”活动,为学生播放战“疫”微视频——“静待疫情,不负春光”,加强感恩教育,让学生感恩身边的每一位无私奉献的人。

在做好教学准备的基础上,教师利用线上平台展开教学指导。其中在“回顾旧知”环节,教师利用平台发布学前儿童感知觉特点测试,检验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在“问题导入”环节针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难点,设计头脑风暴,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后发布结果,调动小组的积极性,共同思考幼儿园抗疫工作中儿童感知觉的变化。在呈现问题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视频教学让学生结合实际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说一说引导幼儿适应教育工作的方法,明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难点,并通过小组合作加以突破。在“总结反思”环节,教师安排各组学生进行讨论,并总结本节课的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在“线下交流”环节,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接触,并针对学生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答疑,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督促学生线上学习,结合案例讲解使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晦涩难懂的儿童心理学理论知识,并在此过程中渗透思政理念,推动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拓宽课程思政的实践方式,提高了教学实践效果。

(四)结合保育实务,提升教学效果

“学前儿童保育学”与幼儿园保育实务密切相连。在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仅依靠掌握理论知识,并不能完全胜任保育工作者的工作,他们还应参与实践,把掌握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形成应用能力,这样才能实现科学保育,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当前,校企合作不断推进,学校积极组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入幼儿教育机构实习,让学生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与保育工作的特点,巩固加深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提升教育、教学、保育工作的实践与反思能力,在日常活动中体会保育的重要性,科学制订各类活动计划,设计活动方案并合理组织,加深对幼儿园实际工作的全面了解,提升行动反思能力。基于此,在“学前儿童保育学”课程思政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4]。

例如学生在实习中参与幼儿园的主题教育策划活动。为了让幼儿懂得感恩奉献、体会勇于担当、牢记热爱祖国,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设计了不同的活动模块,其中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致敬抗疫英雄”,即要求儿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于抗疫无私奉献的平凡英雄的敬意;
“社会责任感教育——爱劳动”,即要求儿童参与实践,感受劳动的快乐,培养儿童从小懂得关心他人,关心身边的事,尊重和感谢劳动者;
“年级特色——礼仪教育”,即将文明礼仪渗透一日生活中,通过游戏活动指导儿童模仿学习礼仪。“双拥小讲堂”开展以“护我国旗,壮我国威”的双拥小讲堂,让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了解国旗班解放军战士的一日生活,观看升旗仪式,指导幼儿学习解放军,培养他们的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解放军的情怀。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真正参与到了幼儿保育工作中来,真实地面对并解决问题,积累了保育工作经验,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熏陶。

学生参与幼儿园保育工作的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学习过程,是将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教育教学实践相联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向教师角色过渡的第一步。在这一案例中,学生严格遵守见习实习要求,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幼儿园忙碌的一日生活中,根据所学习的“学前儿童保育学”专业知识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设计和安排,进而在实践中对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形成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学生对学前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5]。

(五)把握教学要求,优化评价策略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程思政在设计教学评价时应力求探析学生在专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素养发展状态、轨迹及存在的问题,洞察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施、支持、效能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的目标。在“学前儿童保育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明确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并对学生的“学”进行评价,系统明晰评價的观察点,科学设计评价程序,总结分析学生在知识层面、思想层面和能力层面的发展。加强对教师“教”的评价,帮助教师立足学生思想发展这一核心,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改进,以保证将课程思政融入学前儿童保育学的教学建设全过程之中,更有效地建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总之,“学前儿童保育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关键是高质量讲好专业课的同时,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专业课教学和思政课教学的同向同行[6]。“学前儿童保育学”的实践性很强,学校、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培养,还应结合幼儿园保育实务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接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治学做人、爱岗敬业、诚信质朴、奉公守法等传统价值观教育,让他们在未来能够肩负起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使命,为国家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田静. 高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J]. 科教文汇,2022(17):110-114.

[2] 董雪菲.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及实践[J]. 中外企业文化,2022(08):196-198.

[3] 田茵,谢薇娜. 立德树人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析[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4):41-44.

[4] 魏艳红. “课程思政”在学前教育课程的融合[J]. 经济师,2022(08):213-214.

[5] 王静. 浅谈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运用[J]. 大学,2022(21):181-184.

[6] 程安娜,裴佳楠.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以学前儿童保育学课程为例[J]. 教育观察,2021(44):66-69.

(荐稿人:刘艳金,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科技视界(2017年23期)2017-12-09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科技视界(2017年21期)2017-11-21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年28期)2017-11-15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