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读思达”视域下的初中诗歌教学

“读思达”视域下的初中诗歌教学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5-28 16:19:01

庄雪芬

摘 要 诗歌教学对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理解、审美鉴赏能力有积极意义。结合统编初中語文八年级下册诗歌教学实例,探讨“读思达”视域下落实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策略,组织开展诵读品读活动,深思辨思活动,表达活动,有助于提升诗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关键词 诗歌教学 “读思达” 诵读品读 深思辨思 表达应用

“读思达”教学法以阅读、思考、表达为教学流程,有以读引思、以思助达、达促读思的教学作用。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运用“读思达”教学法,有助于提升诗歌教学效率。

一、读:在诵读品读中感悟诗歌韵味、趣味

“读”是一种阅读行为,包括诵读、品读、鉴读等。“读”是“读思达”教学法的基础教学步骤,做好“读”的教学管理对于增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悟有着积极意义。

1.诵读诗歌,体会诗歌韵味

诵读是指运用丰沛的情感出声读。诗歌教学中组织诵读活动,有利于学生体会诗歌的字韵、词韵,在诵读过程中加深对诗歌的认识、理解。“读思达”视域下,教师组织学生诵读诗歌,使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诗歌内容、诗歌主题、诗歌情感的理解,进一步感悟诗歌中蕴藏的字词韵味、情感韵味及思想韵味。

以《式微》一诗的教学为例。这首诗采取咏叹的方式,以质问的口气直接表达了对劳役者的关怀。教学中,教师可给学生3至5分钟的时间大声诵读,探究、感受诵读此诗该有的语气。比如,在读“式微式微,胡不归”这句诗时,学生应使用疑惑的语气诵读,体现出“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的困惑;
在读“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这句诗时,学生应在疑问的语气中融入愤怒的语气,体现出“如果不是因为你们,何以还在露水之中”的愤怒;
在读“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这句诗时,学生应进一步加强语气,体现出原诗中“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这些统治者,他们何以还在泥浆中劳作”的愤懑。这样,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学会使用正确的语气、情感,体会、感受诗中蕴藏的真实意蕴,对诗歌潜藏的韵味有更深刻的理解。

组织学生反复诵读诗歌,使其明确诵读不同字、词、句、段时应采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助于增进学生对诗歌真情、真意、真韵味的感悟。

2.品读诗歌,生成审美能力

一般来说,诗歌中蕴藏着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只有在语文课堂组织学生深入品读诗歌,才能使学生理解诗歌中蕴藏的思想、情感、哲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在“读思达”视域下,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品味诗歌、鉴赏诗歌,在此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辅助阅读材料,使学生在深入品读、拓展品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诗歌内在的美,生成良好的审美能力。

以《子衿》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感悟诗歌中蕴藏的情感之美,教师可组织学生扎扎实实品读《子衿》。比如,讲解现代汉语的四个声调,即阴平、扬平、上声、去声,让学生在字正腔圆的品读中体会诗的真正含义,如“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再如,教师讲解古代诗歌中的平和仄,并说明《子衿》的读法:在读“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时,平声应读得悠长一些,仄声应读得短促一些。使学生在学会控制长音、短音的过程中感受诗歌语句中情感的起伏与变化,真切体会诗中主人公等待恋人的着急、失望、难过、埋怨的复杂情感,使学生在变化语调进行品读的过程中感受主人公情感的递进发展,体会《子衿》中蕴藏的情感之美。在此基础上,渗透审美教学,即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诗歌教学中,通过讲解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的声调、平仄,使学生有感情、有技巧地品读诗歌,能够增进学生对诗歌中美情、美景的感受,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升。

二、思:在深思辨思中理解诗歌内容、主旨

“思”是一种认知行为,包括深思、质疑、反思等。“思”是“读思达”教学法的关键步骤,做好“思”的教学管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学生的多元思维。教师可以从深思诗歌、辨思诗歌两个角度出发,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深思辨思活动中提升诗歌认知水平,形成对诗歌内涵、主旨的深度理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的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在诗歌学习过程中认识诗歌主题,理解诗人推己及人、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与崇高情怀,教师可以组织深思辨思教学活动。首先,提出简单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内容,如:本诗主要讲解了什么?通过简单问题诱使学生关注诗文并主动翻译诗文含义。这样,学生在深思环节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要描述内容产生了基本认知。然后,提升问题难度,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思辨阅读,使其在进阶思考中体会诗歌真意。如,教师可以提问: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诗歌的情感是怎样递进的?为什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被称为千古佳句?这样,学生可理解诗歌中“秋风破屋,卷走茅草”“群童抱茅,诗人叹息”“屋漏床湿,彻夜难眠”“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主要内容,与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心产生共鸣。

诗歌教学中,通过先简单、后复杂的探究问题使学生深思、辨思,理解诗歌内容,探究诗歌主旨,切实提升学生的诗歌阅读、鉴赏水平。

三、达:在表达应用中通达诗歌的情与意

“达”具体指表达,应用,是“读思达”教学法中的一个关键教学环节。组织“达”的教学活动有利于为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学习观念,使其真正掌握诗歌内容,通达诗歌中的情与意。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题设计表达、应用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表达活动中回顾“读”“思”内容,真正将所学的诗歌知识内化入自身的知识体系。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一词的教学,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等词句中蕴藏的情与意,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相关欣赏表达活动。活动一:用白话翻译此词,并尝试解读这首词所表达的内容。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在转述词中“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等词句中关于事物、景致的描写,关于“有恨无人省”等词句中关于思想、情感的表达。活动二:用表演、绘画、朗诵、作文的方式表达出你对《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一词的阅读感受。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联系教科书中诗歌译注、教辅书中的诗歌翻译、教师所讲的“词眼”等知识,融通词中的情与意,使其在综合应用所学内容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中真正将诗歌内化入自身知识体系,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状态。

诗歌教学中,组织转述表达、二次创作表达等相关活动,使学生将诗歌学习中的“读”“思”与“达”有机结合起来,在表达、应用过程中反刍所学内容,达到通达、练达诗歌情与意的目的。

综上所述,“读思达”视域下的诗歌教学要应以阅读、思考、表达为主要教学环节,做好不同教学环节的衔接与管理,确保学生能够在不同教学环节中习得相关诗歌知识,提升学生的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作者通联:福建泉州市德化第一中学鹏祥分校]

猜你喜欢读思达诗歌教学以学促教 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界·上旬(2020年7期)2020-06-27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3期)2020-05-28“读思达”教学法的数学学科实践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2020年2期)2020-04-09浅谈“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读与写·上旬刊(2020年1期)2020-01-11营造“六和”数学课堂 彰显“读思达”魅力新课程·中旬(2019年10期)2019-12-30“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探究考试周刊(2019年99期)2019-02-03浅析诗歌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博览群书·教育(2016年9期)2016-12-12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职业·中旬(2016年10期)2016-11-28
上一篇:无声的伙伴——自行车
下一篇:风休住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