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方感的培养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方感的培养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5-28 13:00:03

康主草

培养初中生的地理地方感對于丰富其知识视野、拓展其地理思维意义重大。随着地理新课改的实施,地理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地理素养以及灵活运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地方感能够促使学生深入认知地理区域,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设计地理教学“就近发展区”。教师在设计地理教学方案时,应注重区分同一区域中地方性知识与地理基础知识之间的区别,通过比较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应合理设计与学生学习动机、学习需求相匹配的教学方案,综合地理教材内容,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同时应根据不同地理教学内容灵活融入地方感培养元素,科学运用国家情怀进行深度教学。培养初中生的地方感符合地理教学的需求,教师应逐步帮助学生建构自身地方感。地理新课标中指出,地理学科对学生正确理解当前社会地理环境、形成正确价值观有重要的意义。而当学生具备地方感之后,其对社会人口、环境、资源及可持续发展都会有更全面的认识。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方感的意义

(一)加深学生对地理环境、资源的认知程度

地理学科能够促进学生系统理解地理环境和资源,并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地方感能够让学生初步具备自主分析社会发展进程中地理综合元素影响的能力。各地相继开展对学生地方感的培养,学生也逐步适应了地方感培养的教学方案。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学生地方感培养元素,能够突破学生对于地方感认识的局限性。教师可以把“旅游地理学”“环境心理学”以及“人文地理学”相关内容与初中地理教材内容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学生量身打造符合其个性化发展的地理教学方案。

(二)良好的地方感是学生深入区域认知的切入点

地方感可以丰富学生的地理区域认知,这样能够让学生对地理区域的认知更加多维、立体化。地理教材中以区域地理知识为基础进行框架设计,能够让学生逐步认识区域内容,形成正确的区域观。而地方感既包括地方本身所独有的特点,也包括人们对该地方的强烈依附感。地理学者把地方感与人类、地方、景观景象投射相结合,其中涉及体会、情感、评价与信任等多重要素。首先,地方感含有学生与当地地方环境、资源、人文等要素的关系意识,并能让学生把这种关系意识转化为自身的系统认知,进而可以运用意识来分析、体会、解决相关的地理问题。良好的地方感能够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让学生自主运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来理解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其次,地方感作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要素,能够让学生把所学的地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地方感是沟通人与实际生活的重要纽带。

(三)帮助学生构建地理地方感综合体系

地方感可以表现为一种特殊的情感、一个坚定的信念或一段非凡的经历体验,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跳出课本教材的边界,学会自主学习和深度思考。而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地方感教学元素,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构建地方感综合体系,其中包括地方依赖、依恋、认同以及地方特有知识。如地方独有特征包含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专有的人文景观、特殊的纪念日或历史人物。而地方依恋则意味着学生对某一地方产生的安全、舒适的情感。如学生对当地环境、气候、人文风俗的接受理解程度,当学生长期处于某个地区时,能够把自身经历、体验与地理环境相结合,进而实施自我界定。学生会对本地历史、人文、地理环境等元素产生较深的认同,会把地理文化、环境及心理过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深入探索地理知识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方感的培养原则

(一)坚持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地方中思考问题

地理新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地理调查,并善于提出相关的地理问题,结合所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验证自己的猜想。比如,在讲述中东相关国家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地理区位、人文、民族、人口以及资源环境等方面全面审视中东这一特殊地区。让学生结合当前世界政治、经济与历史客观分析看待中东国家所面临的问题,这样学生能够逐步建立中东这一地区的地方感,并在分析与该地区相关的问题时,快速结合自身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分析和客观判断。比如,中东地区“水比油贵”,学生在建立自身地方感的过程中会快速地把这一内容融入地方感的培养中。即学生系统利用中东的人地关系把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侧重点与中东区域特性相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认知。

(二)坚持生本教育理念,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地方感

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需要客观、理性地分析“地”存在哪些问题,“地”与人之间存在哪些联系,若只是机械地记忆相关的地理概念,则难以在短时间内看透问题的本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相关的地理问题。而地方感能够把人与自然相联系,让学生置身于区域性地方去思考问题。因而在给学生讲述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出发综合分析地方感培养的前提,让其了解世界各地区域性地方感形成的文化及地理环境支撑条件。例如,在给学生讲述埃及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金字塔”“尼罗河”等对埃及文明的影响,并从地理区域层面逐步形成正确的认知。同理,在学生学习“秦岭—淮河”作为我国南北分界线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秦岭—淮河区域位置、秦岭—淮河南北生物特点与气候特征角度出发,鼓励学生自主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以培养地方感。

(三)坚持培养学生浓厚的家国、乡土情怀

只有让学生形成浓厚的乡土情怀,才能巩固学生的传统伦理认知,进而培养学生强烈的家国情怀。初中地理教学大纲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关心家乡、国家的发展,并深入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进而逐步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地方感可以由视觉、内在经历两个层面形成,即地方感可以作为一种“乡土感”呈现给学生。通常而言,地方感源自家乡,教师应落实好自身的主体责任,对学生乡土感进行重新分类编码并提取“原汁原味”的乡土感材料,这样学生才能自主地把地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其能够“消化”的地方感内容。地方感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经验积累,也包括对区域地方的建构与想象。教师应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利用情境再现来模拟区域场景,根据课内外教学资料来帮助学生建构地方感。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方感的培养方法

(一)强化同一地理区域的基础性知识与地方性知识的内在联系

地理学科兼具区域性与系统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为学生搜集整理区域地理的独特资料,又要帮助学生站在单元整体的角度客观看待地理知识内容。当学生能够理解地理单一要素的特征,并能统筹多种地理要素综合分析问题时,其地方感就会随之形成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因而教师需要把地理基础知识与地方性知识相结合,灵活培养学生的地方感,提升其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述西伯利亚气候与俄罗斯地理特点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滑铁卢事件”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事件,将地方性知识融入区域地理知识教学中,从而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单调的地理教学课堂变为趣味生动的互动教学乐园。

(二)运用比较式教学方式帮助學生厘清地方感培养流程

由于不同的区域地理内容在地理知识、现象、规律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和共有的特征,基于此而出现的地方性地理知识也具有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特点,当普遍的地理知识中出现了特殊的规律,此时教师实施比较式教学方式更能让学生对地方性地理知识有清晰的认识。同时,抽象、复杂的地理知识也可以变得生动化,学生在把抽象地理知识形象化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培养自身的地方感。比如,当学生学习“河流和湖泊”相关知识时,同样是湖泊,不同的湖泊名字、不同分布位置,也会具有不同的特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其形成的原因。例如,教师可以把江西的鄱阳湖与青海的青海湖做比较,分别从湖泊面积、注入河流、年蒸发量以及湖泊中生物多样性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准确分辨两个湖泊的区别,还能训练学生的地理思维,强化其自身地方感。

(三)构建教学与学习动机相统一的地方感培养体系

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地理教材内容,让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需求处在相同的背景下,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心理依从感、环境熟识感中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而地方依恋能够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入手积极探索周边的未知世界。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分析、体验地理环境,并把学生的地方依恋作为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学生能够形成更深层次的地方感,构建科学的地理学习体系。同时,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元化的地理教学方式,把学生所学知识与地方性区域地理相结合,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地方感的作用。如教师借助地图帮助学生构建校园平面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强化学生的地理体验、地方认同与地方依赖

地理体验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能够“入心入脑”,在分析思考问题时能够“身临其境”,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用地理思维思考问题,用地理情感体会地理环境外溢效应。同时,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地方感时可以借助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来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另外,教师在培养学生地方感的过程中应综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注重体验式教学,强化学生的创新与理解。通常来讲,培养初中生的地方感能够让学生深入区域发展进行探索,并学会运用地理思维进行通盘思考。初中地理教材内容大多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与当地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设计趣味式开放探索教学项目,鼓励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后知识探讨,进而有效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视野,逐步帮助学生形成地方感。

(五)科学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知识体系

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建立地理知识体系,并把自身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内容融入日常生活中,这样学生才能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地理知识之间的相互连接来逐步形成良好的地方感。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可以综合运用互联网教学的优势,把抽象的地理知识融入趣味式教学体系之中。比如,在学习我国地形时,由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缺少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把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如让学生思考《好汉歌》中的“大河向东流”、《临江仙》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些例子中都强调了水向东流的基本事实。再利用多媒体微课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基本情况,并让学生根据动画视频、照片等趣味知识来牢固记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典型标志。

总之,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方感的培养是新课改背景下地理教学的重要发展趋势。教师应立足地理学情,深入分析地理教材内容以制订科学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应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把地方感融入日常教学之中,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进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赵霞霞.适当联系,提升实效: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学科渗透初探[J].学周刊,2022(26):163-165.

[2]王楚薇,苏迎春,胡蓉.地方感培养导向的“城乡空间结构”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探究:以重庆红色教育主题情境为例[J].地理教学,2022(14):34-38.

[3]翁宁远.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策略研究:以云南乡土地理资源为例[J].新课程评论,2022(3):50-55.

[4]葛佳浩,张建珍.基于地方感培养的乡土地理教学策略研究[J].地理教学,2021(22):4-9.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藏族中学)

编辑:赵飞飞

猜你喜欢教师应区域教师最美教师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教师如何说课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分区域小学生导刊(2016年34期)2016-04-11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电测与仪表(2015年5期)2015-04-09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年9期)2014-02-28圆我教师梦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研究(2014年2期)2014-02-27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