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策略

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策略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5-28 11:38:02

刘欣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总体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是反映中华民族特质、民族风貌的民族文化。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古诗词是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古诗词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内涵,而且对培养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价值。那么,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渗入传统文化教育呢?

一、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活跃课堂氛围,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贴近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通过媒体和亲身经历接触和了解到一些传统文化,而同时由于社会发展,部分学生很难深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就导致了传统文化在当代学生的心目中有一种朦胧感,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达到活跃课堂氛围的效果,而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极大地强化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除此以外,传统文化的融入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还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全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新课标改革之后,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成为了教学主要任务之一,而传统文化中蕴含许多当今时代都能应用的思想,它在教学中的融入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爱国思想,教师可以通过在教爱国题材古诗词时融入对爱国精神的传统文化教育,以《春望》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古诗中的“望”字来分析诗人触景伤情、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让学生产生共情,并以此为跳板开展爱国精神的教育,再以《泊秦淮》为例,教师可以融入对爱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抒发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当前古诗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枯燥

古诗词比较注重感情体验,学生如果能和古诗词内容产生共鸣,便更能够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思绪和情感,为教师的课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便利,但是部分教师由于教学口语化严重,古诗词朗读时没有感情,教学模式老套,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无法和课文内容共鸣,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产生不良影响。

(二)教学方式应试化

部分教师受应试思维的影响较深,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把教学的重心过多地放在知识点的学习上,在课堂教学中忽略课文拓展内容和背景故事的介绍,直接进行古诗词重难点字词的翻译,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也只是简单地对所学知识点的巩固工作,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框架化,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抑制了学生的语文联想能力和古诗词阅读能力。

三、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基于课本内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由于古诗词本身便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时必须要结合古诗词内容,否则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突兀,教学效率低下,为了实现传统文化教育和课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师首先必须要有敏锐的眼光,提炼课文主旨,找到可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题,然后再通过互联网来收集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资源,将其优化改良,和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以学生这一主体为中心,进行恰当地选材,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对背景故事的介绍来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例如作者因为看到劳动人民悲惨现状而创作,教师可以借此来进行人文关怀的传统文化教育,例如诗人因为急切投身回报祖国而作诗,教师可以借此来进行爱国精神或者感恩的传统文化教育。

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一古诗为例,教师必须要敏锐地注意到整篇课文的感情基调为悲和悔,而这悲和悔是由于诗人自身年老力衰,无法为国收复失地、报效国家所产生的,教师把握到本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后,可以以关键词和关键字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后可把诗人的内心情感转移到传统文化精神的教育上。以上述的古诗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思”和“愿”,抒发作者想投身回报国家的强烈欲望,并以此为舞台,展开对学生爱国精神的教育。以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为例,教师应该注意到这篇古诗词着重于春天的环境描写,对古诗词中所描写的场景和大自然环境进行比较,突出要敬畏自然、热爱春天的教育主题,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收集儒家生态环保理念——“天人合一”作为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让两块教学内容做到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二)利用信息化设备,辅助传统文化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较差,在古诗词学习中很容易脱离教学节奏,导致课堂氛围不活跃,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也产生了消极影响,此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视听说的形式来辅助课堂教学,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抽象的文字所展现的画面,让学生跟上课堂节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完成古诗词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的自然切换,不突兀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以《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为例,学生仅仅通过课文的朗读很难想象诗人所要表达的场景,导致其无法切身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对此,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收集一些描写《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中国画,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李清照所热爱的自然,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教师在学生观看完之后,可以利用PPT(幻灯片)的形式进行敬畏自然、热爱春天的传统文化教学,实现古诗词课文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再以《泊秦淮》为例,为了实现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师可以利用PPT来做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总结课文的爱国基调和感受到诗人对世间腐败的不甘心情后,教师可以播放《精忠报国》这首音乐,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爱国情绪,随后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现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三)强化情感体验,与传统文化产生共鸣

古诗词在朗读过程中都有一定的韵律,在韵律之中蕴含着整篇古诗词的情感基调,而把握了情感基调之后便能明确古诗词主旨,能够切身地体会作者的心境。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与一篇古诗词产生了情感共鸣,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会得到较大提高,对课文的理解也会变得更为深刻。对于教师来说,情感体验能够使传统文化教育很好地融入古诗词教学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朗读能力,除此以外,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通过自己代入情感来调动学生,最后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逐渐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

以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为例,本首古诗情感强烈,前两句是对开元鼎盛的眷怀之情,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教师可以在课前带头进行朗读,通过从互联网上收集该诗的音频朗读材料带动课堂气氛,为课文教学打下感情基调,让学生更能体会到诗人的愤恨之情,为后面的爱国精神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再以杜甫的《石壕吏》为例,全篇诗词韵律十足,朗读起来朗朗上口,情感沉郁,全篇涌动一股愤怒之劲,教师可以以朗读为切入点,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杜甫为何而怒,为何而恨,转而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为桥梁,进行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主体的人文传统文化教育,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四)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实现传统文化教育

古诗词各有特色,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古诗词的特点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此最大化地发挥教学活动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也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途径。例如在教学情感氛围比较热烈的古诗词时,教师可以组织朗读比赛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采用对应的情感基调来朗读古诗词,在朗读完后教师可以适当提问,让学生用自己的见解来推测古诗词基本内容,判断诗词的主旨对应着什么样的传统文化,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后作业,可以适当剔除课后作业中枯燥、教学意义不大的内容,例如把古诗词抄写任务、背诵任务,替换成一些关联传统文化的内容,例如:“诗词所描写的内容是否体现作者饱含爱国精神?你所认为的爱国精神是怎样的?你在现实生活中认为哪些人有滚烫的爱国之心?”这样的问题,以此在课后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实现课堂课后全方面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要具备从课文内容中提炼传统文化的能力,基于课文古诗词进行合理的拓展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爱上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爱国精神古诗词课文弘扬爱国精神区域治理(2022年37期)2022-10-31弘扬爱国精神区域治理(2022年35期)2022-09-30踏青古诗词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2021年9期)2021-12-06背课文的小偷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我和古诗词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17年11期)2017-10-18趣读古诗词小学生作文选刊(2017年5期)2017-06-26背课文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浅谈陆游作品中蕴含的爱国精神青年时代(2017年2期)2017-02-16古诗词中的新年公民与法治(2016年3期)2016-05-17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