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用户视角下公共图书馆智慧化服务质量指标构建与调查评价

用户视角下公共图书馆智慧化服务质量指标构建与调查评价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5-28 09:00:03

黎玲

摘 要:文章从用户视角筛选了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的评估指标体系,基于图书馆读者的调查数据评价了公共图书馆智慧化服务质量,最后提出了公共图书馆智慧化服务质量的提升策略,包括虚实融合提升阅读体验,拓展智慧化空间;
构建知识网络化组织,丰富智慧化资源;
制定细、精、准服务机制,提供智慧化服务。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智慧化服务;
指标构建;
调查评价;
用户视角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4-0034-05

1 背景

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的普及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也影响了人们获取信息的质量,对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公共服务领域,公共图书馆也受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显著影响,要求其信息资源服务逐步由线下转到线上,要求其服务形式逐渐由人工服务转向智能化服务和智慧化服务。在此背景下,智慧化图书馆应运而生,智慧化图书馆不仅强调智能化设备的广泛使用,也强调读者服务过程的智慧化。智慧图书馆可以通过场馆智慧化建设,打造人机自动化交互环境,实现用户的一体化感知;
可以通过资源智慧化整合,打造泛在共享的资源集合,促进信息的智能化获取;
可以通过用户情境的智慧化塑造,打造个性化的服务模块,促进用户精准化服务的提供。

公共图书馆应立足用户智慧环境下的信息需求,提炼隐性需求和显性需求,结合用户的历史阅读行为和当前阅读状态,挖掘用户的有效需求,由此构建用户阅读兴趣模型,提供相匹配阅读资源。现实中,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不高,影响了用户的阅读需求精准满足、阅读体验深度感知、阅读效果显著提升。因此,笔者从用户视角构建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的影响指标体系,评价图书馆智慧化服务质量,深度挖掘制约用户阅读体验的关键因素。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笔者以公共图书馆为研究对象,构建智慧化服务质量指标,评价智慧化服务质量,针对前者采用因子分析,篩选设定评价指标,针对后者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进行调查统计评估。

2.2 问卷及数据收集

关于公共图书馆智慧化服务质量指标,笔者采取开放式问题直接询问影响智慧化服务质量的指标有哪些,并进行程度评分;
关于公共图书馆智慧化服务质量,笔者采用标准化答案直接询问各个指标的主观得分。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调查对象为公共图书馆读者,首先基于图书馆论坛、小木虫、经管之家、知乎等平台随机抽取100名读者用户,其次基于微信、QQ或电子邮件发送网络问卷。调查时间为2022年7月15日—8月15日,回收有效问卷77份,问卷有效率为77%。

影响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因素指标见下页表1。表1显示,约9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图书馆资源整合”“图书馆资源推送”是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指标;
约8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图书馆交互空间”“图书馆数字资源”是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指标;
约7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图书馆纸质资源”“馆员服务能力”是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指标;
约6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图书馆实体空间”“图书馆虚拟空间”“图书馆硬件设备”“图书馆软件系统”“馆员服务渠道”是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指标;
约5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馆员知识水平”“馆员服务态度”是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指标;
约2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图书馆装修设计”“图书馆光线温度”是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指标。

3 公共图书馆智慧化服务质量指标

笔者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估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指标。

3.1 开展KMO和巴特利检验,验证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

一般采用KMO值和巴特利检验显著性水平,如果KMO值大于0.7,且巴特利检验显著性水平小于0.05,则适合做因子分析。笔者基于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见表2。KMO值为0.798,大于0.7,巴特利检验显著性水平为0.000,小于0.05,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

3.2 确定公共因子,得到公共因子数量

一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如果因子特征值大于1,则确定为公共因子,大于1的成分数个数即为公共因子数量。笔者基于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方差解释结果见表3。在15个旋转因子中,前4个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而后11个因子的特征值均小于1,由此得出公共因子数量有4个。

3.3 旋转因子得到公共因子

笔者采用最大方差法,利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旋转,最终得到旋转成分矩阵,见表4,通过得到的数据可以看出:第一个公共因子主要与“图书馆实体空间”(0.774)、“图书馆虚拟空间”(0.828)、“图书馆交互空间”(0.879)三个“空间”相关,定义其为空间因子。第二个公共因子主要与“图书馆硬件设备”(0.773)、“图书馆软件系统”(0.741)两个“设备系统”相关,定义其为设备系统因子。第三个公共因子主要与“图书馆资源整合”(0.826)、“图书馆资源推送”(0.887)两个“资源”相关,定义其为资源因子。第四个公共因子主要与“馆员知识水平”(0.711)、“馆员服务渠道”(0.736)、“馆员服务能力”(0.759)三个“服务”相关,定义其为服务因子。

综上,本研究界定公共图书馆智慧化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5。

4 公共图书馆智慧化服务质量评估

笔者基于5级李克特量表的调查数据,测算各个指标的平均分,公共图书馆智慧化服务质量指标评分结果见下页表6。

4.1 服务指标方面

关于“馆员知识水平”,评分为1~5分的分别有2人、7人、30人、16人、22人,测算平均得分为3.64分;
关于“馆员服务渠道”,评分为1~5分的分别有1人、8人、28人、26人、14人,测算平均得分为3.57分;
关于“馆员服务能力”,评分为1~5分的分别有4人、12人、21人、22人、18人,测算平均得分为3.49分。最终测算服务指标得分为3.57分,略大于5级李克特量表的中位数3,可见当前公共图书馆智慧化服务的服务因素表现良好,但仍需进一步提升改进。

4.2 空间指标方面

关于“图书馆实体空间”,评分为1~5分的分别有4人、9人、42人、12人、10人,测算平均得分为3.19分;
关于“图书馆虚拟空间”,评分为1~5分的分别有9人、8人、33人、10人、17人,测算平均得分为3.23分;
关于“图书馆交互空间”,评分为1~5分的分别有11人、14人、23人、16人、13人,测算平均得分为3.08分。最终测算空间指标得分为3.17分,略大于5级李克特量表的中位数3,可见当前公共图书馆智慧化服务的空间因素表现良好,但仍需进一步提升改进。

4.3 设备系统指标方面

关于“图书馆硬件设备”,评分为1~5分的分别有2人、11人、37人、14人、13人,测算平均得分为3.32分;
关于“图书馆软件系统”,评分为1~5分的分别有5人、10人、30人、17人、15人,测算平均得分为3.35分。最终测算空间指标得分为3.34分,略大于5级李克特量表的中位数3,可见当前公共图书馆智慧化服务的设备系统因素表现良好,但仍需进一步提升改进。

4.4 资源指标方面

关于“图书馆资源整合”,评分为1~5分的分别有6人、8人、24人、21人、18人,测算平均得分为3.48分;
关于“图书馆资源推送”,评分为1~5分的分别有8人、9人、25人、19人、16人,测算平均得分为3.34分。最终测算空间指标得分为3.41分,略大于5级李克特量表的中位数3,可见当前公共图书馆智慧化服务的资源因素表现良好,但仍需进一步提升改进。

5 公共图书馆智慧化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5.1 虚实融合提升阅读体验,拓展智慧化空间

5.1.1 打造以读者为中心的智慧化服务空间。公共图书馆可以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人与空间的交叉衔接,智能化满足读者的即时需求,提升读者的实时阅读体验。

5.1.2 打造以图书馆为中心的虚拟服务空间。公共图书馆可以依托云计算、5G等先进技术,实现数据之间的高速传播、精准传递和实时共享,突破物理空间壁垒,开辟虚拟空间,通过虚拟场景为读者提供身临其境般的情景式体验,提升读者的沉浸式阅读体验。

5.2 构建知识网络化组织,丰富智慧化资源

5.2.1 加强知识融合发展。在大数据驱动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可以借助语义挖掘、语义关联、语义匹配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资源数据之间的关联与重组,通过数据的二次清洗和多次开发构建不同模块的知识网络,智能化满足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5.2.2 构建知识图谱。在数字化时代,公共图书馆可以借助知识图谱等相关技术,实现资源整合向知识融合转变,形成不同模块的知识结构,智能化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集约化服务需求。

5.3 制定细、精、准服务机制,提供智慧化服务

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应围绕阅读资源精细化目标,整合馆内外资源,推动信息资源的分层分级,依据读者的不同层次需求匹配适宜性资源,实现阅读资源推送的精细化。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应围繞阅读服务对象的精确化目标,挖掘分析读者行为数据,界定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偏好,明确读者个体的阅读倾向,通过关联匹配实现阅读资源推送的精准化。此外,公共图书馆应围绕阅读服务精准化目标,打造读者个人图书馆,允许读者进行个性化标签设置,满足读者的实时动态需求,实现阅读资源推送的精准化。

参考文献:

[1] 王世伟.全媒体时代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及其对图情教育的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0(21):5-8.

[2] 曾子明,金鹏.智慧图书馆个性化推荐服务体系及模式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5(12):16-20.

[3] 张云开.基于标准化和适应性的广西区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测度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7.

[4] 李校红.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关键要素、实现路径及实践模式[J].情报资料工作,2019(2):95-99.

[5] 杜希林,刘芳.关于“十四五”时期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若干问题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9):20-29.

[6]李国新.摹画未来 指引方向 明确任务 促进发展:《“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解读[J].图书馆论坛,2021(8):1-6.

(编校:崔萌)

猜你喜欢公共图书馆浅谈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免费服务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年11期)2016-11-28公共图书馆在引导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散文百家·下旬刊(2016年9期)2016-11-23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新世纪图书馆(2016年9期)2016-11-15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新世纪图书馆(2016年9期)2016-11-15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新世纪图书馆(2016年9期)2016-11-15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商(2016年27期)2016-10-17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