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以大力开展供应链运营业务为抓手,推动大连“三个中心”建设进一步破局

以大力开展供应链运营业务为抓手,推动大连“三个中心”建设进一步破局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5-27 18:19:02

耿世忠

〔内容提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供应链管理水平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我国,供应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应对国内外风险和挑战的重要举措,也是保证经济长期稳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开展供应链运营业务是大连深度参与国内国际大循环发展格局,抢占新时代东北振兴关键高地的有效路径和绝佳选择。本文对厦门三家国有企业拓展供应链运营业务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和做法,提出大连以“三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为引领,建立协调一致、流动畅通、服务到位的供应链运营业务,以厦门三家企业的经营发展经验为样板,以点带线、以线成面开展供应链运营业务,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为重点,建立供应链运营人才培养良性机制的建议,以供应链运营业务的蓬勃发展推动“三年过万亿”和“两先区”建设目标尽早实现。

〔关键词〕供应链;
供应链运营;
新发展格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供应链已经成为产业组织的一种主流生产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开展供应链运营业务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有力举措,通过借鉴厦门三家国有企业拓展供应链运营业务的先进经验,加大支持力度,努力使供应链运营业务在大连生根发芽,以供应链运营业务的蓬勃发展推动“三年过万亿”和“两先区”建设目标尽早实现。

一、开展供应链运营业务是大连深度参与国内国际大循环发展格局,抢占新时代东北振兴关键高地的有效途径和绝佳选择

(一)有利于抢抓供应链运营业务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大连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建立多品类、全球化布局的供应链体系提供关键抓手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多年来,我国一直积极与世界各国发展经贸关系,建设自由贸易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签署RCEP协议,不断深化合作形式。在此背景下,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重要支撑。从国家政策支持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再次提出要提升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供应链;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角度提出“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因此,发展供应链业务,有明确的国家政策支持,符合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向。从全球贸易格局看,俄乌冲突叠加疫情影响,全球能源、矿石、制造、科技等产业链可能重构,贸易壁垒也已经开始引发资源价格大涨,未来商品价格可能长期处于高位。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国和消费国,现代供应链运营业务在整合全球大宗商品资源、提升供应链效率、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从国内经济形势看,在持续推出稳增长政策、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生产企业重组整合背景下,国内大宗商品采购分销及综合服务逐步向高效、专业化企业集中的趋势也愈加明显。在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下,国内大宗供应链市场保有强劲的可持续增长能力,存在可观的提升、优化空间。由此可见,我国供应链业务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有利于提升供应链效率,服务实体经济,为提升大连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供应链提供重要支撑

供应链运营服务是制造企业为寻求高质量、专业化发展,专注于产业链的研发、生产等核心环节,而选择将其他环节外包给专业的供应链服务商,以追求更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和产成品分销渠道、更高效的货物和资金周转、更安全的物流仓储等。以厦门建发集团为例,通过业务流程和数据线上化,公司的供应链体系能够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需求,有效接入行业资讯、商品指数、企业征信等数据,根据不同品种的业务模式进行流程设计。公司在纸浆、纸张、农产品、钢铁等领域的供应链服务规模已形成优势,并将服务领域拓展至消费品和新能源产业链。在专业化经营的基础上,公司通过合资、收购等方式进入产业链上下游制造加工環节,将业务布局向供应链的上下游产业链延伸,为下游终端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深加工产品,在与下游客户深度绑定的同时,获得上游供应商的资源和价格倾斜。除此以外,公司通过与优质龙头企业合作,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建立多品类、全球化布局的供应链体系。

(三)有利于拓展重点产业增值增效空间,为推动大连“三个中心”建设和实现“三年过万亿”目标打造坚实基础

供应链运营业务,特别是大宗商品供应链运营业务的扩张,能充分促进航运、物流、仓储、货物进出口和金融业的发展,对相关经济指标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依托港口城市的基础优势,厦门建发集团、国贸集团、象屿集团作为国有企业,围绕城市定位将供应链运营业务作为主营业务大力推动扩展,有效促进了厦门航运、物流、贸易和金融业的深度融合和快速发展。2021年,厦门建发供应链运营业务经营的黑色、有色金属以及矿产品、农产品、浆纸、能化产品等主要大宗商品的货量超过1.7亿吨,同比增速超36%;
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371亿美元,同比增速为80.10%。厦门国贸实现进出口总额179.42亿美元,同比增长88.19%;
“一带一路”沿线贸易规模近800亿元,同比增长33.33%。厦门象屿实现经营货量近2亿吨,其中黑色金属5425万吨、铝2122万吨、不锈钢1492万吨、粮食经营货量1254万吨、煤炭7406万吨,完成国际物流线路运输量631万吨,进口清关1929万吨,仓储业务量672万吨。

二、厦门三家企业开展供应链运营服务的经验和做法

厦门建发集团的前身是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公司,创立于1980年12月,主要承担厦门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改造老企业、兴办实业投资项目的重担。1984年转为实体企业后,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并涉足房地产行业。目前,主要业务涵盖供应链运营、城市建设与运营、房地产开发、旅游酒店、会展和投资等领域,已发展成为厦门营业收入最大的企业。厦门国贸集团成立于1993年2月19日,为厦门市属国有企业集团,业务布局在供应链、先进制造、城市建设运营、消费与健康、金融服务等五大赛道,现为厦门营业收入第二大企业。厦门象屿集团成立于1995年11月28日,业务涵盖大宗商品供应链、城市开发运营、综合金融服务、港口航运、创新孵化等领域,现为厦门营业收入第三大企业。三家国有企业的供应链运营服务业务迅猛发展,成为核心主业,对厦门经济的贡献巨大(见表1)。通过深入研究,总结出三家企业开展供应链运营业务的经验做法。

(一)建立各具特色的供应链运营服务体系

厦门建发针对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核心诉求,围绕“整合”“规划”“运营”三大核心原则,成功搭建了集资源整合、物流规划、库存管理、风险控制、线上交易、成本优化、供应链金融、信息咨詢等于一体的“LIFT”供应链服务品牌,为客户提供以“物流(Logistics)”“信息(Information)”“金融(Finance)”“商务(Trading)”四大要素为基础的可定制、强复制性的供应链运营服务体系。依托该体系,公司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除基础服务以外的“4→n”个性化定制服务,满足更多行业更多客户的服务需求。目前已与17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业务联系,产品品类深入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细分领域,初步实现大宗商品至消费品的全球化布局。

与厦门建发“LIFT”供应链服务品牌类似,厦门国贸打通公司产业链上下游,打造了涵盖供应商系统、客户系统和仓库系统,为上下游产业客户提供定制化、一体化供应链服务的“国贸云链”平台。

厦门象屿通过整合“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建立了“四流合一”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包括采购分销、门到门全程物流、库存管理、供应链金融、剪切加工、信息咨询等定制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和全程一站式服务,还可以向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形成具有厦门象屿特色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

(二)建立覆盖全国、链接海外的网络化物流服务体系

物流是供应链的重要环节,物流能力也是供应链服务的重要保障。三家企业加强对本地港口、铁路、公路、航空、仓储等各类物流资源的整合,并与全国及海外相关企业合作,建立了覆盖全国、链接海外的网络化物流服务体系。

以厦门象屿为例,公司通过自有与外协相结合、轻资产与重资产相结合的方式,串联“公、铁、水、仓”,形成覆盖全国、链接海外的网络化物流服务体系,包括贯通中西、串联南北的铁路运输网络,辐射全国的公路运输网络,立足国内主要口岸、延伸至“一带一路”沿线的水路运输网络,覆盖东部沿海、中西部大宗商品集散区域的仓储集群,形成了庞大的综合运输网络及仓储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高品质、全流程、定制化的大宗商品物流服务和多式联运综合解决方案。铁路运输方面,有15个铁路货运场站、47条铁路专用线、250万平方米集装箱堆场和仓库、超2.6万个自备集装箱,年发运能力超1600万吨。水路运输方面,与中远海系、日照港、连云港港、青岛港合作,实现国内运量约2000万吨,印尼—中国航线年运量约500万吨。公路运输方面,线下整合运输车辆超10万辆,线上整合车辆4万辆。仓储方面,有7大粮食收购平台,仓容能力约1500万吨,其中自建粮食仓容约1000万吨,配备8条铁路专用线;
有40个自有及包租管理的仓库,仓容能力约300万吨;
有5个堆场,面积逾40万平方米;
有准入仓库超2500家。

厦门国贸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合作管理仓库超3000个,自管仓库面积近280万平方米;
利用公司在各期货上市品种的运营能力和信用,成功成为铁矿石、甲醇、短纤、对苯二甲酸、苯乙烯、乙二醇等商品的指定交割仓库,期货交割仓库数量共8个;
已构建数家区域性分拨中心,配送平台覆盖国内沿海及内陆主要区域,具有全面的综合运输和配送服务保障能力;
自有大型远洋船舶6艘、超万吨载重江船2艘,管理船舶22艘,业务范围涵盖远洋、近洋及海—江联运、长江干支流运输业务等。

厦门建发签约的物流供应商达1600余家,合作仓库达3500余个,公司自有仓库和自管仓库共计78个,总面积超226万平方米。

(三)打造特色数智化、多应用场景的供应链服务体系

随着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导的新一轮科学技术应用能力日趋成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5G等先进技术加速从市场消费端渗透至供应链各环节。三家企业将科技赋能提升到战略层面进行规划,加大系统研发力度,深入打造具有企业特色的数智化、多应用场景的供应链服务体系。以厦门建发为例,该公司的科技应用渗透到供应链运营服务的方方面面。一是在业务流程线上化方面,公司推出供应链运营管理系统(SCM)、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银企直连平台(E2B)、电子签约管理平台(E建签)、远程巡库点管理平台(E建巡)、线上期货点价交易平台(点价APP)、智汇罗盘数据分析系统(BI)、ERP期货管理系统、企业电商服务平台(B2B)等系统,实现了业务的在线化、数字化、可视化;
二是在业务风险管控方面,通过科技手段实时掌握业务进展,加强业务风险管控;
三是在加强管理降本增效方面,聚焦财务、人力、供应链等内部运营环节,应用电子签约、流程自动化(RPA)机器人等最新数字化技术,实现管理运营数字化,降低各环节成本,提升运营效率;
四是在数据线上化方面,公司已实现内部业务数据的对接,并持续接入上下游客商、物流、仓储、资金、信用等多方面数据,努力构建产业联动的一体化大数据生态,实现了期货、银行、工商数据与企业的联通。

(四)整合金融资源,建立全方位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

大宗商品供应链运营业务的背后是资金的流动。三家企业公司的主体信用等级都为“AAA”,拥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融资品种,具有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多品种债务融资工具(DFI)资质,是上海证券交易所适用公司债券优化融资监管的企业,享受国内十多家主要商业银行的总行级重点客户政策,三家企业每年获各类银行授信额度约5000亿元。在大力拓展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同时,大力整合金融资源,将金融服务纳入企业的供应链运营服务平台。厦门建发聚焦产业服务,将期货衍生品工具应用于黑色金属、农林产品、能源化工、有色金属等30多个品种的产业服务环节中,通过基差、点价业务为多行业客户提供灵活有效的价格风险管理,帮助客户平抑现货商品价格周期波动,稳定主营业务收益,终端客户服务规模不断提升。厦门象屿基于产业链整合能力、供应链经营能力、物流资源布局及货权管控能力、智慧物流平台以及可视化数字仓库,利用区块链、AI、物联网、电子签章等技术,搭建“屿链通”服务平台,形成了“屿采融、屿仓融、屿途融”等金融产品矩阵。“屿链通”服务平台可有效实现对货物入库、出库、多式联运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能够保障质押货物“看得见”“控得住”,并与多家金融机构实现了系统对接,搭建起客户与资金方之间的可信数据桥梁。公司通过“屿链通”服务平台,已为客户取得授信超70亿元。厦门国贸通过参控结合拓展金融布局,全资拥有期货、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子公司,参股证券、信托、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范围涵盖普惠金融、产业金融、期货经纪、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公司深度挖掘产业客户的业务需求,强化金融服务业务与供应链管理的协同发展,为实体产业提供优质的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

(五)建立专业化、分级化、流程化的风险管控体系

大宗商品供应链企业需要公司具有优异的风控能力。由于大宗商品交易规模巨大,购买原材料的上下游企业资金周转能力受限,提供分销及相应供应链服务的企业需要进行垫资或为客户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在庞大的交易额及现金流水下,公司的资金周转能力及风控能力格外重要。

厦门建发将风险管控列为经营管理的第一工作,并提升至战略层面,形成了“专业化、分级化、流程化”的风险管控体系。一是在风控理念方面,公司秉持“专业化”的运营战略,针对不同的行业搭建相应的业务管理架构,成立了“四大集团+五大事业部”从事细分品类的经营,各经营单位通过“公司化”运作,独立核算,做到深入市场、深入行业中心,做到“入行入圈”。二是在风控体系方面,采用三级风险管理架构:第一级由董事会下设的风险控制委员会履行风险管控职责;
第二级由公司经营班子和总部多个职能管理部门履行风险管控职责;
第三级由子公司经营管理层和相关职能部门履行风险管控职责。通过分级管理,公司在防范风险的同时兼顾灵活、适度和高效。三是在风控实施方面,制定并持续完善内控制度及各项业务管理流程。制定《内控手册》《供应链业务运作管理条例》《供应链业务流程管理条例》《物流管理条例》《信用管理条例》《期货业务管理规定》等制度,并不断加强、优化流程管控和关键风险点的管控。动态调整关键风险指标,并将关键风险指标与薪酬挂钩,促进经营单位重视并加强风险防范。依托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大数据技术,搭建形成以风控系列产品为代表的“智能风控体系模型”,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从理念、制度到制度执行,完成对业务全流程、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体系建设。

厦门象屿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风控体系。一是制定开展供应链运营业务的基本原则。将制造业企业作为目标客户,构建起稳定的上下游渠道,确保经营需求和客户信用可控;
将“流通性强且易变现”的大宗商品作为主营产品,确保经营产品可通过自有渠道快速变现,保证流动性和高周转;
通过对主要业务板块、主要经营产品进行多维度组合,避免单一业务、单一产品占比过高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二是建立三道识别能力较强的风险管理防线。第一道防线是一线业务部门,第二道防线是总部职能部门,第三道防线是总部审计部门。在各道防线中,公司充分借助智能化信息科技体系、网络化物流服务体系、完善的风险管控制度、专业的风险管控人员,对企业经营风险、客商资信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货权管控风险等进行准确识别和管控,确保每笔交易全程风险可控。三是有效落实应对价格风险的各项措施。建立保证金制度。在与下游客户结算方面,公司要求客户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且如果交易货物价格大幅波动,厦门象屿将根据实际情况相应提高保证金比例或要求下游客户补交保证金。积极使用期货对冲价格风险。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现货远期市场存在对家违约、流动性不足等缺点,因此,公司开展套期保值的期货交易,利用期货交易公平公正、流动性高的特点和保证金交易模式规避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

(六)建立良性的用人机制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三家企业拥有“国有企业的实力,民营企业的活力”,用人以能力为导向,不唯学历,不唯资历,建立了以人为本的人才开发机制,以确保企业在提高专业化经营和进入不同事业领域时都有合适的人与之相适应。一是重视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三家企业对人才的态度是“求贤若渴”,坚持企业发展最大、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人。二是坚持市场化用人。如厦门建发实施全员一年一聘制,即每年由总经理聘任中层经理,中层经理聘任所属员工,并将“一年一聘制”与年终干部员工目标经营责任制考核相结合。这种市场化约束机制迫使干部员工树立危机意识,在工作中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经营业绩。三是注重干部培养。三家企业坚持“高级人才从企业基层逐级培养锻炼成长起来的优秀人才中选拔”的原则,特别是建发集团现有中层干部乃至集团核心领导绝大多数都是由基层培养起来的。厦门建发主张让干部为公司“打长工”,而不是“打短工”,坚持为干部创造人才稳定的企业环境,为他们铺设、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下放一定限额的业务经营权、人事权给部门(子公司)经营,让其在享有自主权条件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

(七)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家企业将激励置于管理工作之首,通过采取有效激励手段调动激发下属的积极性,维持企业的向心力,实现组织目标。坚持以物质激励为主的原则。如厦门建发将各部门的奖金和完成经济指标的情况挂钩、个人奖金和业绩挂钩,让企业员工形成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主人翁意识。实行贡献积累制度,即将员工的职务晋升和工资、奖金、福利等待遇与业绩捆绑在一起,奖金发一部分,留一部分。留下的部分作为退休保障和业务风险抵押金,从而使员工个人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结成一个“命运共同体”,高层领导只拿平均奖金。除奖金外,三家企业还实行股权激励政策。如厦门建发于2020年11月、2022年2月推出首期及第二期股权激励计划,首期授予278名中高层管理人员,第二期授予激励对象达1066名,两期累计奖励核心管理层总股本的0.185%,期权激励计划的股票期权行权限制期为3年。另外两家企业也先后推出两次股权激励计划,让员工分享企业成长的成果。

三、大力开展供应链运营业务,推动“三個中心”建设进一步破局的建议

(一)以大连“三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为引领,建立协调一致、流动畅通、服务到位的供应链运营业务

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大连的战略定位。一是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方面,作为东北地区的桥头堡和改革开放前哨,大连拥有现代化的港口、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初步形成以海空两港为核心、多式联运综合运输枢纽为互联互通手段、重点港航物流园区为支撑的运行格局。大连拥有5个正式对外开放口岸,拥有保税航油和粮食、植物种苗、肉类、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木材等特殊监管货物进境指定口岸资质。其中,水运口岸实现泊位开放126个,泊位开放占比86%,涵盖集装箱、液化天然气、原油、成品油、液体化工品、粮食、煤炭、冷链等主要货种。目前,大连港连通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东北地区96%以上外贸集装箱、100%商品车、60%以上外进原油转运均由大连港口承担。大连机场开通航线255条,通航国内外123座城市。大连建立了覆盖中国、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货运航空网络。二是在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方面,形成了以大连自贸区为核心,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冷链物流基地、大连中铁联集多式联运场站、大窑湾物流基地等为支点的基础设施网络,是国家首批23个国家物流枢纽基地之一。另外,大连以石化、现代装备为主体的市场主体众多,依托于港口的石油、天然气、粮食、煤炭、生鲜食品等仓储设施仓容较大。大连市现有规模以上物流企业400余家,国家A级物流企业73家,星级冷链企业8家。企业加快运用大数据、区块链、5G等信息技术,智慧物流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三是在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方面,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持牌金融机构300家,包括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科技融资担保公司、农业融资担保公司等专业、特色、实力强的地方金融组织。大连已初步形成种类齐全、功能完善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全市金融业总资产达到2.9万亿元。大连商品交易所是东北地区唯一一家商品期货交易所,上市期货品种21个、期权品种11个,2022年上半年成交量居全球主要衍生品交易所第八位,已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农产品、塑料、铁矿石期货市场。

建议充分利用大连的基础设施和优势条件,开展市场主体商品订单管理、采购执行、报关退税、物流管理、资金融通、数据管理、贸易商务、结算等进行一体化的供应链运营服务。应按照共赢原则,整合大连市、沿海经济带六市,乃至东北的港口、铁路、公路、机场、仓储等各类物流资源和金融服务能力,建立协调一致、流动畅通、服务到位的供应链运营业务基础。

(二)以厦门三家企业的经营发展经验为样板,以点带线、以线成面开展供应链运营业务

借鉴厦门三家企业的先进经验,积极把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国家战略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努力在大宗商品的国内采购、销售、进口和出口等方面开展供应链运营业务,大力推动航运、物流、仓储、加工、金融等业态发展,推动大连市“三个中心”和“两先区”建设。目前大连市属20家国有企业中还没有成规模地开展供应链运营业务的企业,建议在市属国有企业或区属国有企业中选择1—2家实力较强,并与供应链运营相关的企业试点开展这项业务,以点带线、以线成面,使供应链运营业务逐步开展起来。另外,可从招商与合作的角度鼓勵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加大与厦门三家企业和其他供应链运营企业合作力度。目前,厦门象屿在黑龙江设立的农产集团在大连市设立了大连象屿农产有限公司,抢抓北粮南运的机遇,大力开展农产品供应链相关业务。厦门建发集团正在与大连良运集团商谈投资入股事宜。良运集团是大连市从事粮食经营与贸易的民营企业集团。该集团有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给予的辽宁地区粮食交易平台,在东北地区有15处粮食仓储设施,仓容近150万吨,2021年销售粮食491万吨,营业收入123.56亿元,具有发展供应链运营业务的良好条件,应大力鼓励企业开展相关业务。

(三)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为重点,建立供应链运营人才培养良性机制

开展供应链运营业务,人才是关键。一是要建立市场化的用人机制。市场化机制的根本原则就是坚持契约精神,建立市场化的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明确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目标责任制。对完成指标的奖励到位,对超额完成指标的加大奖励力度,争取与市场水平一致;
对未完成指标的,考虑“留”“看”“下”,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的优胜劣汰机制。二是选好企业负责人。“头雁带,群雁飞”,优秀的一把手是企业的魂,要以“求贤若渴”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挑选企业负责人,特别是要选择业务经验丰富、开拓能力强、多谋善断,能够理出企业发展脉络和开创一片天地的业内优秀人才,带领企业发展。在企业负责人选择方式上,对于大连市国有企业迫切需要的专业人才,可通过给予高薪、安家费、房租津贴等市场化手段进行招聘,或向全国领先的供应链运营企业引进,尽量避免选择没有企业和行业管理经验的干部任职国有企业一把手。三是保持企业干部的稳定性、成长性。注重企业干部的培养,借鉴厦门三家企业经验,“高级人才从企业基层逐级培养锻炼成长起来的优秀人才中选拔”,鼓励干部为企业“打长工”,通过岗位轮换等方式培养企业的各层级负责人,培养其对企业的忠诚度。对于国有企业的考核,要增加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方面的指标,包括培养和引进企业迫切需要的管理、技术、业务方面的人才等,以人才的长青永葆企业的长青。

(作者单位:大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猜你喜欢新发展格局供应链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1-11-27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进出口经理人(2021年8期)2021-02-12中国经济:从客场到主场的全球化发展新格局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6期)2020-12-15基于问题导向的中国制造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湖湘论坛(2020年6期)2020-12-14新发展格局下对现代流通体系的思考紫光阁(2020年10期)2020-12-09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新发展格局当代世界(2020年11期)2020-12-09“新发展格局”,牵动人心人民周刊(2020年21期)2020-12-03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人民论坛(2020年32期)2020-11-28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英语文摘(2020年9期)2020-11-26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