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加强森林消防队伍战勤保障分队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森林消防队伍战勤保障分队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5-27 08:57:01

石晓光

摘要:研究森林消防队伍转制改革后战勤保障分队的体系建设,基于福建森林消防总队战勤保障分队体系构成和建设现状,分析现有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编组编成、人才培养、资源利用、实战能力等诸多方面。探讨如何依托现有森林消防队伍战勤保障分队编制体系,优化实现“专业化、立体化、一体化、实战化”战勤保障分队体系建设目标。

关键词:森林消防队伍;
战勤保障分队;
体系建设

新时期,森林消防队伍承担的防灭火、地震救援、水域救援等任务愈加繁重,尤其在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通常面临跨区域、大规模、长时间作战。因此,合理优化战勤保障分队建设体系,探索救援保障力、战斗力生成模式,实现“减员增效、提质强能”尤为重要。下面结合福建森林消防总队实际情况进行探讨研究。

1 总队战勤保障分队建设现状

总体看,改制转隶以来,福建森林消防总队按照森林消防队伍“应急保障实战化、后勤保障社会化”原则和“5333”建设思路,建设“平时为战、战时能保”的战勤保障队伍,取得了明显成效[1]。但通过“10·1”湖北孝感、“12·6”广东佛山以及“10·19”江西赣州跨区任务检验,也发现当前战勤保障分队体系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不足。

1.1  编配基础不牢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员额偏“少”。较转制前,总队战勤保障编制减少88人,压减30.5%,但职责增加了装备、采购、社会化保障和机关服务等,尤其是卫生、维修等专业属性较强岗位人员转岗流失后,人少事多的矛盾比较突出。二是构架偏“临”。因仓库、修理所等机构撤编,相关职能只能依托临时抽调、基层代管等方式维持运行,“管、用、建”水平明显下降。比如,仓库撤编后,10万余件(套)防护装具、被装物资抽调特勤大队2名消防员临时管理,风险高、隐患多。再比如,修理所撤编后,特种装备、大型机械在救援一线无人会修,易误时误事。三是机制偏“单”。受困于武警时期“三日内”自我保障固有思维,各级战勤保障分队“编携配装”、保障机制始终过于“自我”、形式偏“单”,没有全面激发“全灾种、大应急”的战勤保障潜能。

1.2  专精人才不多

主要表现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专业人才素质不全面、专精人才不多元等问题。比如,總队现有8名车管干部均非运输专业出身,4人岗位工作经验不满2年,仅3人参加过跨省大项运输保障任务。总队现有164名驾驶员,仅54人持A1证,存在“会开不会修”、人足技不精的问题。卫勤技术骨干长期处于“有工具无阵地”境况,脱离临床环境时间较长,呈现出手熟到手生、不敢到不会的状态。还有,装备骨干技能水平与技术含量高的装备操作要求不匹配,使用不熟练,技术参数掌握不全面等等。

1.3  资源利用不足

随着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完善,队伍“走出去、联起来、签协议”的意识增强,但应急响应“纸上谈兵”,保障机制“联通易、到位难,协调易、指挥难”,以及地方调运能力差,配合程度不托底,地方保障人员保障缺位等问题,始终制约协同保障作用发挥,“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保障目标难以完全实现。

1.4  实战能力不强

面对“全灾种、大应急”要求,队伍在战勤保障队伍的训、管、用上与实战需求仍有差距,主要表现为:物资储备结构不均衡、针对性还不够强;
战勤保障训练“六难一少”(人员难集中、时间难落实、内容难训全、标准难把握、质量难调控、器材(场地)难保障、少教练员);
维修管理标准不够高、能力不够强以及“三断”条件应急救援实战经验不足等问题。

2 影响战勤保障分队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

战勤保障分队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转制以来编制体制与职能任务拓展的战勤保障需求不相匹配的客观原因。但主观上,立足自我、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发掘潜能还不够精准、精细、到位仍是主要原因。

2.1  精编简阵还不够到位

一方面,队伍没有实体的战勤保障分队,保障力量均为预编、预任,有组织无落实、重预案轻演练、重实务轻训练、任务与训练“两张皮”等问题仍然存在;
另一方面,在现有岗位、编制下,部分战勤保障分队指挥员却“身转神不转”,导致工作不专心、强度不适应、减员不增效,长此以往,标准质量难以提升。此外,一些单位对“立足现有精编、转型升级阵容”的关注不够、思考不多,尤其对一线岗位如何兼容、AB角如何转换、定期如何轮岗、专业如何互通等实践调研少、总结分析少,导致始终未能解决分队运转效率不高的问题[2]。

2.2  专攻精练还不够有力

战勤保障专业技能培养需长期磨合、专攻精练、反复夯基,容不得半点虚假,更无法一蹴而就。近年来,各级为体现战勤保障转型成果,不断丰富培训组训形式,追求形式多样,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促进效果,但也造成了“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培养不成体系,培训不成系统的问题。比如,驾驶培训,要通过新训接复训,复训接长途演练,演练接实战检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步稳蹄疾,但个别分队为盲目追求“一专多能”效果,驾驶、维修、特种机械多点开花、连轴开训,导致时间不够、精力不足、收效甚微,浪费人力财力。

2.3  协同发展还不够全面

一方面,近年来,虽各级保障分队积极与政府、社会、地方协调建立保障机制,但国家层面有关政策机制未真正落地,导致队伍与地方的“整体协作、一体响应、全面发展”协同保障局面始终未能完全打开,仅依靠内部协调,效果仍不明显。另一方面,受整合改革影响,森林消防与消防救援“两支队伍”的联勤保障格局尚未全面建立,任务中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现象存在,导致资源浪费、重复保障。

2.4  保障打赢还不够聚焦

相较于消防救援队伍,“任务即是实战、实战就是任务”的意识还不够强,保障理念和实战准备仍不够聚焦。比如,有的单位为演练而演练,召开联席会议走马观花、华而不实;
有的单位为比武而训练,只练考核课目,不注重平时按纲施训。

3 加强“全灾种、大应急”战勤保障分队体系建设的对策

战勤保障分队体系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经常性的重要工作,需要各级紧紧围绕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方向,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筹划推进,严密组织落实。

3.1  立足“专业”需求,优化提升战勤保障编组和专业保障能力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既是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又是国家队,要实现这个目标,所有要素都要向专业化聚焦用力。一要建制化运行。调研发现,相比于消防救援队伍,森林消防队伍无专业化实体建制分队,无论一线后勤保障力量如何弥补,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3]。因此,为全面提升专业保障能力,必须按照“单独建、集中训、统一管”的思路和“小分队、大集中,小模块、多运行,小专业、全保障”的模式,实体建设战勤保障分队,此举不但利于小型、多线任务的灵活机动,更可发挥大型任务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专业保障作用,实现国家队、保障队、专业队的任务目标。二要“虚、实”化编组。鉴于编制情况,为扭转转制初期保障力不足情况,总队“立足现有,虚实结合”,加强战勤保障科学编组模式研究。依据森林消防队伍保障部(处)长集训精神和局《应急保障力量建设指导意见》,我们通过“虚化设置、实体运转”,采取“预编、预任、寓于”模式,建立了總队战勤保障力量,按照“战勤指挥、装备物资、医疗救护、运输维修”组成四个模块化队伍,独立运转、组合运行,实现“平时寓于建制之中搞好服务保障,战时快速响应、迅速集结遂行保障任务”的目标,效果较好。三要属地化补充。调研发现,各类任务中,若仅依靠队伍内部保障,一旦任务升级、时间拉长,也将难以为继、捉襟见肘。因此,战勤保障分队要以“满足队伍一线急需”为最大目标,灵活采取“属地纳入、志愿伴随、主动对接、动态保障”等模式,将属地力量和支援保障队伍全面纳入战勤保障编队,实现为我所用。2022年8月,兄弟单位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在扑救重庆北碚山火时,便将“龙麻子”摩托骑手为代表的大批“临时”摩托保障队纳入了属地战勤保障分队,紧急运送了大批救援装备和保障物资,充盈了一线队伍补给,为一线队伍持续作战提供了必要保障。

3.2  树立“人才”理念,打造“一专多能”的战勤保障人才队伍

战勤保障能力的高低,关键因素还在于人。一要从源头上重视人才培养。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是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人才培养摇篮,更应服务于战勤保障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当前,各级“盲目培训”“随意培养”、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依然存在。要依托学院优势师资力量和丰富教研经验,建立符合队伍专业培训和人才培养的方案,通过建立“现代化、专业化、科学化”培训体系流程,从根本上解决一线队伍“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标准、培训方式、评价体系”不科学、效率低等问题,切实打造一线队伍急需的“工匠型”“综合性”人才矩阵。二要创新“消、校、企结合”。一方面,各级战勤保障分队应结合工作实际与学校、培训机构和装备技术厂家广泛开展重点战勤保障课题研究和“高、精、尖”专业技术培训活动,切实为分队体系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侨龙集团”等战略合作,通过“驻校学习、驻厂培训、巡回维修”等模式,加强“一专多能”人才培养。2022年以来,总队连续2个批次组织装备巡回维修暨操作手培训活动,协调10余名维修专家下队培训,累计培训300余人,获基层一致好评。三要拓宽路径渠道。一方面,借鉴消防救援队伍政府专职消防员招聘模式,采取社会直接引进、吸纳新入职消防员等方式,充实驾驶、急救、烹饪、汽修等专业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完善人才选拔、任用、考核、培训等长效机制,通过专业人才职业化发展路径,解决“留不下”“不愿留”等问题。

3.3  打造“一体”联勤,聚焦主责主业探索共建共享的战勤保障新体系

随着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完善,“一体”联勤的战勤保障优势不断发挥。一要加强“多元化”支撑。参与扑救森林火灾尤其是重特大森林火灾,执行重特大灾害救援任务,往往是“大兵团”“多力量”联合作战,队伍在发挥“国家队、主力军”作用的同时,与其他力量尤其是消防救援力量协作配合必不可少,探索走开联合联勤联保联动的路子势在必行。因此,要更加注重“多元”保障支撑作用发挥,由国家森防指专门出台或在相关规定中,明确全体救援队伍遂行任务期间,与地方党委政府的保障关系和职责分工,解决“政出无门”的问题;
部层面与国家铁路、航空部门协调签订运输保障战略合作协议,打通输送链路,顺畅协作机制,解决本土“协议”难以跨体系“调用”的问题;
建立健全与消防救援队伍联勤保障机制,按照通用力量共享共用、专用力量自我保障的原则,凡是联合行动或单独行动,需要对方提供通用保障力量支援时,可以就近支援保障,尤其是森林消防队伍到未驻防省区执行森林草原灭火任务时,在保障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依托属地消防救援队伍通用保障力量实施支援保障,解决“自给自足”内部保障的问题。二要实行“部门化”纳储。探索建立“战勤保障分队+驻地应急物资储备”模式,通过驻地各行业部门、专业队伍的应急装备物资依托战勤保障基地集中纳储,实行“物资联储、统一建账、分片存放、集中调度”,并完善预警会商、紧急生产、代供收储、采购轮换、调用补偿等机制,进一步拓宽社会联勤供应渠道,实现由内部保障为主,向内外结合转型。三要推动“立体化”投送。依托顺丰、德邦等地方物流仓储,探索“人装分离、异地结合”模式。去年,依托特勤大队,总队在福州闽侯建立了“综合储备库+装备器材库+战勤保障分队+大型集散物流”的“1+1+1+1”投送样板,为多手段立体投送保障提供了可能。

3.4  坚持“实战”导向,提高战勤保障队伍实战保障能力

始终坚持仗怎么打就怎么练、实战怎么保就练什么。一要“实案化”响应。要立足最大、最难、最复杂、最危险的情况,研究完善战勤保障编成、组织指挥、模块组网等实案战法,通过“随机、随时、随地”变换灾情预设、力量调集、保障指挥、注意事项、信息支撑,预设“三断”条件紧急情况响应处置,检验队伍快速分析、科学计算、修正预案、应急响应能力。二要“实战化”训演。要与政府相关部门全面建立实战任务预警机制,坚决杜绝纸上谈兵、华而不实和摆花架子现象,通过将战勤保障分队纳入主体救援保障力量体系,定期组织联席会议,签订多方协议书,确保“信息互通、实战联动、预案保障”。2021年,总队立足实战,与航空、铁路、交通部门开展了系列实兵实装联合演练,建立了启动响应“五个一”(申请一个函、联络一张表、路线一张图、装载一张单、到位一通电)机制,为实战任务奠定了坚实保障基础。三要“编程化”出动。坚持“平时牵引应急准备、战时指导应急保障”的功能导向,结合驻地灾害类型和任务需求,对战勤保障任务、对象、时限、环境进行预测评估,针对各种灾害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保障预案和编程,形成以器材补充、药品补充、远程供水、装备抢修、生活保障、卫勤救护为支撑的战勤保障出动编程,做到“一键式”编程出动。四要“遂行化”保障。树立“实战战保”理念,立足应急救援超前谋划、超前准备,统筹运用、高效融合自主保障、政府保障和社会保障,切实做到“作战物资供应到一线、引入地方外援到一线、装备技术服务到一线、战时生活保障到一线”,实现“后勤”属性与“前勤”内涵有机结合。

參考文献:

[1]樊金伟.消防救援队伍战勤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今日消防,2022,7(8):130-132

[2]邱跃天.关于消防救援队伍战勤保障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今日消防,2021,6(10):71-73.

[3]陈德祥.关于优化战勤保障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以浦东消防救援支队为例[J].今日消防,2021,6(4):67-69.

A few thoughts 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orest fire team"s logistic support system

--Take Fujian Forest Fire Brigade as an example

Shi Xiaoguang

(Fujian Provincial Forest Fire Brigade,Fujian Fuzhou 350001)

Abstract:
Study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ombat duty security detachment after the forest firefighting team conversion reform,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mposi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ombat duty security detachment system of Fujian Forest Fire Brigade, analyze the problems in the existing system, including group form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resource utilization, combat capability and many other aspects. To explore how to rely on the existing forest fire team logistic support detachment, optimize the realization of "professional,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ed, combat-oriented" combat duty security detach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goals.

Keywords:  forest fire team; logistic support detach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猜你喜欢体系建设教学资源数字化体系建设与应用研究东方教育(2016年9期)2017-01-17高校后勤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国经贸(2016年22期)2017-01-16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建设问题的思考山东工业技术(2016年24期)2017-01-12浅谈工厂化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建筑建材装饰(2016年13期)2017-01-04浅谈风力发电企业培训体系建设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年23期)2016-12-26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人民论坛(2016年38期)2016-12-23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中国经贸导刊(2016年32期)2016-12-21警犬使用法制化体系建设初探法制博览(2016年11期)2016-11-14汽车服务类专业学生实景“4S店”实训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科技视界(2016年17期)2016-07-15基于风险管控的工程合同管理体系建设科技视界(2016年6期)2016-07-12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