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伟
摘 要:红色文化电视节目作为一种新的文化传播载体,具有凝心聚力、鼓舞人心的重要现实意义。如何推出导向正确、质量过硬的红色文化作品,正成为全媒体时代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以五档具有典型传播特色的红色文化电视节目为研究对象,从情感凝聚、记忆激活、融合传播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红色文化电视节目在传播层面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
红色文化;
电视节目;
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3)06-0051-04
近年来,红色文化主题成为了央视以及其他省、市、县各级电视台的关注热点和焦点,一大批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电视节目相继亮相荧屏。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开展了优秀影视作品展播活动,将《28岁的你》《闪亮的坐标》《致敬百年风华》《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国家相册———青春讲述》等63档节目,认定为“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广播电视节目”。这些节目立意高远、制作精良,依托互联网技术、新媒体平台、数字化媒介在传播模式上不断求新求变,掀起了一波红色文化电视节目的收视热潮,不仅增进了观众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和记忆认同,有助于观众坚定文化自信,也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情感:汇集红色资源,凝聚情感力量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也是塑造文化自信的必要因素。红色文化电视节目汇集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视听结合的方式礼赞英雄人物,吸引了众多青年关注,呈现出强大的艺术魅力,也折射出强烈的情感力量。
(一)讴歌英雄的创作理念
英雄模范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符号,凝结着民族精神与国家意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1]。”因此,红色文化电视节目要始终秉持讴歌英雄的创作理念,积极展现不同时代的英雄形象,通过节目所展现出的视听效果,召唤红色情感,用真人、真事、真情呈现不同时代的英雄风貌,给予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心灵震撼[2]。比如,《28岁的你》《闪亮的坐标》等节目聚焦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英雄模范,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百年英雄群像图,不仅包含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历届国家领袖,李大钊、赵一曼等革命烈士,还有袁隆平、黄旭华等时代先锋,钟南山、张定宇等抗疫英雄。这些节目围绕英雄人物进行创作,生动地勾勒出了我党百年以来锐意进取、不懈奋斗的壮阔图景,激发了观众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
(二)面向青年的呈现方式
青年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提升当代青年的红色文化认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因此,红色文化电视节目要以激发青年群体情感认同为目标,以“青春化”的传播样态拉近节目与青年群体的距离,并在传播中充分考虑青年群体的接收习惯,以面向青年的呈现方式吸引青年群体的关注,以优质丰富的节目内容获得青年群体的认可。比如,湖南卫视推出的建党百年特别节目《28岁的你》,不仅通过展现革命先辈28岁时的重要经历,引发青年观众的情感共鸣,展现出节目立足青年的定位,还利用青年偶像的人气来提升节目热度,邀请了一批深受青年群体喜爱的明星作为“青春召集人”,用“偶像致敬英雄”的方式,实现了历史与现实、记忆与影像等元素相互交织,在节目与青年群体之间建立了牢固的情感纽带。
(三)视听兼备的内容表达
居伊·德波认为,视觉化的图像生产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作为一种高度依赖视觉与听觉的传播形态,电视节目可以在直接明了的表达中使观众形成独特的“视听认同”。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电视节目要采用视听兼备的内容表达方式,先通过引人入胜的画面吸引观众眼球,再通过讲解、朗诵、演唱等多种形式增强观众的听觉体验。比如,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百集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美术作品中,遴选出了100件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进行展示与讲解,生动地再现了建党百年的伟大时刻和光辉历程[3]。这些画作集文化与艺术之美于一体,搭配电视节目现代化的呈现方式,为观众带来了高品质的视听体验,持续激荡着观众的情感世界。在介绍经典国画《长征》《江山如此多娇》等作品时,节目穿插朗读并讲解了《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等词作,并辅以详实的影像背景资料,为观众打造出一场可听、可观、可感的视听盛宴,从而让观众在观看节目时能够树立起对国家和民族的正面情感,在“视听认同”的激发下获得“情感认同”。
二、記忆:运用多元手段,激活记忆密码
红色文化电视节目是激活红色记忆的重要途径,能够通过艺术化方式再现中国革命和发展历程中的真实人物与事件,利用重塑集体记忆、还原记忆图像、构建记忆之场等手段,激活观众对红色文化的潜在记忆。
(一)共振效应重塑集体记忆
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认为,“集体记忆”是一个群体所共享、传承、共同建构的事物,是共同创造的结果,社会性是集体记忆的核心特征,在集体身份的认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电视节目要积极创新呈现方式,比如,采用“1+N”的节目编排方式,通过两个及以上的传播媒介对同一题材进行多角度呈现,从而实现艺术形式的共振效应,潜移默化地重塑观众对红色文化的集体记忆。《28岁的你》节目组通过“综艺+舞台剧”的方式,将舞台表演与人物访谈两种艺术形式有机融合,产生了“1+1>2”的节目效果。在《致敬毛泽东》中,舞台表演呈现了1921年春节,年轻的毛泽东回到家乡湖南韶山,劝说家人和他一起参加革命的故事;
人物访谈部分,党史专家讲述了毛泽东一家先后6位亲人牺牲的故事。观众在节目中既可以欣赏到感人至深的表演,又可以对红色故事有更清晰的认知,从而加深红色记忆。《闪亮的坐标》通过“访谈+讲演”的模式,用两种艺术形式带来叠加效应,达到了塑造观众集体记忆的效果。在《播火者》中,两位嘉宾分别扮演着“当局者”和“旁观者”的角色,他们通过今人的视角向观众介绍了时代背景、讲述了李大钊的英雄事迹,又通过人物对白与故事旁白的形式,再现了李大钊与女儿李星华的温情对话,刻画了李大钊无畏的革命者形象与慈爱的父亲形象,利用不同艺术的共振效应重塑了观众对红色文化的集体记忆。
(二)沉浸体验还原记忆图像
沉浸体验是指利用人的感官功能营造出让参与者享受的某种氛围,使其注意力集中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如同置身于虚拟世界之中。为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加深观众对红色文化的记忆,红色文化电视节目可通过搭建全景、立体、沉浸式的舞台,形象地还原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记忆图像,营造出沉浸式观看氛围,从而让观众获得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比如,《闪亮的坐标》节目组采用AR、VR、3D投影等新技术手段,构造出了一个个历史与现实相互交融的立体化舞台场景。在《冰雪筑忠魂》中,随着开场白“长津湖,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70多年前的那个最寒冷的冬天,气温低到了零下40度”,舞台在AR、VR技术的加持下立即呈现出寒风呼啸、雪花飞舞的场景;
在《飞天》中,当讲述到“此时的翟志刚,紧紧地握起了手中的五星红旗,毫不犹豫地飞出舱门”这一场景时,深邃而寥廓的宇宙星空与挥舞着五星红旗的宇航员形象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飞天图”[5]。
(三)象征符号构建记忆之场
学者皮埃尔·诺拉认为,“记忆之场”是通过历史与记忆交互影响构筑起来的空间。在党史类电视节目中,由于所述事件与观众之间存在一定的时空隔阂,因此,节目还需借助历史影像、文献资料、遗物遗迹等象征符号来构建“记忆之场”,可以从一处遗迹、一封书信、一张照片入手,深入挖掘它们背后的故事,通过介绍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象征符号,让观众睹物思人、触景生情,构建起关于红色故事的“记忆之场”。比如,《闪亮的坐标》通过展示英烈的相关素材,引导观众建构“记忆之场”,不仅展示了英雄人物的照片、档案、资料,还播放了纪实影像(如英雄故居、纪念馆、纪念碑等代表性建筑),使抽象的红色文化转变成了直观的象征符号。《国家相册———青春讲述》以中国照片档案馆的馆藏照片为素材,每期节目都会邀请高校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讲述,并在其中穿插了诸多与内容相关的纪实照片,每张照片的右上角都标注着拍摄时间、拍摄地点以及摄影师姓名,不仅介绍了照片的背景,也保证了画面的真实性。此外,还利用3D特效、虚拟现实、可视化等技术,对馆藏照片进行了动态编辑和智能上色,使得原本静止的黑白照片变得生动、鲜活起来,有效地发挥了图片的符号作用,有助于构建“记忆之场”。
三、融合:发挥平台优势,实现融合传播
融合传播是红色文化电视节目在创作中的核心面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红色文化电视节目在传播层面的台网融合、叙事层面的空间融合、价值层面的高度融合,均体现了融合传播的核心逻辑,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传播、增强文化自信。
(一)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同时,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62亿,较2021年12月增长了2805万,占网民整体的91. 5%,增长较为明显。为适应互联网用户的收视习惯,各类电视节目要积极转型,依托网络平台打造“台网融合”的新模式,有效结合电视台与互联网的渠道优势,提升节目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台网融合,是一种集播出、宣传、互动、反馈于一体的电视网络合作新形式。近年来,红色文化电视节目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比如,《闪亮的坐标》依托央视频、学习强国、人民网等主流融媒平台在线播出,还专门开设了官方微博号和微信公众号,通过社交媒体拓宽了节目的传播范围。截至2021年7月2日收官,节目共收获了约8亿的新媒体平台话题阅读量,其中,微博相关阅读量达2.3亿次,抖音平台播放量超1.8亿次[6]。这些传播途径是地方卫视与网络平台“台网融合”的深刻实践,有利于红色文化节目进一步“融”入观众。此外,《28岁的你》在开播前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了大力宣传,一方面,在手机游戏《和平精英》中植入了节目的主题动画;
另一方面,在新华社知乎账号发起了连续28小时的话题互动直播,还在微博发起了关于28岁的话题讨论,前后斩获了50多个热搜,有效营造了线上热度[7]。
(二)故事空间与话语空间融合
红色文化与电视节目属于两个不同的时空,存在着历史与今朝的时空隔阂,这对红色文化的传播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紅色文化电视节目要尽可能地打破这一隔阂,让历史与现实展开“对话”,给予观众充分的想象空间,并在节目中设置人物访谈环节,将行为发生的“故事空间”与人物所在的“话语空间”进行结合,比如,在以历史剧场的形式呈现主要内容之后,主持人和嘉宾可以围坐在一起品评节目中的英雄人物和历史故事,从而使观众了解到革命先辈不为人知的往事,学习到更多红色文化的相关知识。江苏卫视推出的《致敬百年风华》就在讲述完中国工农革命军早期将领陈毅安烈士的事迹之后,让其孙子陈正烈将军作为嘉宾诉说祖父的爱国热忱,并回顾家庭沉浮,达到了通过访谈的“话语空间”进一步充盈节目“故事空间”的效果。《闪亮的坐标》则在舞台上明确划分了影视呈现区域、人物访谈区域、演员幕后区域三个部分,不同的区域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影视呈现区域作为“故事空间”,负责演绎和还原历史情境;
人物访谈区域和演员幕后区域作为“话语空间”,负责深入挖掘信息。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观众可以将他们在人物访谈区域和演员幕后区域感受到的情感力量代入到影视呈现区域的观看中,从而以一种全知的视角感受三个区域的相互交叠,更全面地了解节目的台前幕后。
(三)红色文化与当代价值融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在开放与发展的进程中,各种外来思潮也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对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与此同时,当代社会“泛娱乐化”现象较为突出,致使许多年轻人沉迷其中,出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失等问题。在此背景下,从精神层面探讨如何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红色文化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现实土壤,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教育资源,对青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电视节目不仅要随着时代变化不断更新傳播内容,也要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拓展红色文化内涵的新视角,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凝练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比如,以《28岁的你》《闪亮的坐标》《致敬百年风华》为代表的一批红色文化电视节目,在生动的红色故事与鲜活的英雄人物呈现中,将具体的历史内容和发展历程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时代内涵,将红色文化精神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主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指南相结合,实现了红色文化与当代价值的有机融合,有助于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信。
四、结 语
红色文化电视节目通过讴歌英雄、面向青年、增强视听等方式凝聚情感力量,运用共振传播、沉浸体验、象征符号等手段激活记忆密码,借助渠道、叙事、精神三个层面实现融合传播,不仅能让观众对红色文化入脑入心,也能进一步增强观众的文化自信。红色文化电视节目不仅为培育和弘扬红色文化提供了强大的“能量场”,也为其他电视节目在传播层面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参考文献:
[1] 相光洁.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热播文化节目带来的国际传播启示[J].国际传播,2021(4):65-74.
[2] 郭增强,杨柏岭.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国故事的传播与认同[J].电视研究,2022(1):79-81.
[3] 王莹.引领文化潮流,助力文化传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MG)文化类节目传播推广初探[J].广电时评,2021(12):46-48.
[4] 覃晴,白迎港.记忆·情感·共同体: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国族认同”构建———以《故事里的中国》为例[J].传媒,2020(15):91-93.
[5] 杨惠,戴海波.记忆·情感·信仰:仪式性文化节目构建政治认同的实践图景———以《闪亮的坐标》为例[J].教育传媒研究,2022(1):89-92.
[6] 邓遷.讲述英雄故事传播红色基因———《闪亮的坐标》成功原因分析[J].传媒,2022(3):65-66+68.
[7] 王清颖.“28岁的你”系列融媒体报道以“IP集群”推动立体式创新[J].中国记者,2021(8):28-31.
[责任编辑:武典]
猜你喜欢传播策略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北方文学·中旬(2016年9期)2016-12-08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科学与财富(2016年26期)2016-12-01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传播中国市场(2016年40期)2016-11-28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探析公益节目《等着我》的传播策略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全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应对舆论新环境改革研究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21期)2016-10-20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