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馨月 毛楷仁
摘 要:近年来,我国旅游市场较为低迷,与之相伴随的是旅游业人才流失,旅游业人才短缺的问题逐渐突出,出现数量和质量上的结构性问题。为应对新形势变化,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也要应时而变,开设特色课程,打造新专业方向,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加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培育新时代、新环境下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文章针对新时代下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体系创新路径,以此满足旅游产业人才需求。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
教育体系;
旅游行业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高校专业课教师推进课程思政的实践逻辑探索”(Y202147730);
2021年衢州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地方应用型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探析”(JYXM202115)。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随着情况的逐渐好转,旅游行业开始逐渐复苏,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仍存在问题。新形势下,旅游业人才的结构性问题和新的旅游业态模式都呼吁旅游管理专业创新教育体系,因此,研究新时代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体系创新路径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自2020年以来,我国旅游市场长期处于低迷状态[1],损失较大。与之相伴随的还有旅游业人才的流失,旅游市场的低迷使得许多旅游从业者“出走”,旅游发展中问题不断出现[2]。加上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较少,高层次人才稀缺[2],导致我国旅游业人才存在数量和质量上的结构性问题。
随着情况的逐渐好转,旅游行业开始复苏,2023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
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 758.43亿元,同比增加30.0%,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73.1%。可见春节假期旅游市场规模、消费结构、质量和效益都逐步回调,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旅游者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1],对出行有了更高的要求,虚拟体验、实时信息提供等成为游客关注的重点,新的旅游业态和模式逐渐出现,同时也对旅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创新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体系,解决旅游业人才结构方面的问题,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一)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存在滞后性
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出现了一些波折。招生院校规模逐渐缩减,回落至2014年水平,与此同时,有9所大学撤销旅游管理专业,两所大学撤销酒店管理专业,导致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数量减少。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其对旅游从业人员的需求大量增加,显然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数量无法满足旅游业发展需求,这也反映出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滞后于市场需求。此外,旅游行业出现了众多新业态,旅游者对出行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关注旅游本身的体验和感受,而非价格[3]。旅游业新的发展和转变对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有思想、敢创新的复合型人才,还有大量的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而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更多地集中在高职院校[4],高层次人才相对较为缺乏,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缺乏一定的市场把握能力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清晰定位能力。
(二)专业实习缺乏前瞻性
国内旅游管理建设起步较晚,专业实习也开始较晚,部分院校将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完成教学计划的一种手段,其设计和规划仍然有待加强。除此之外,专业实习时间、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培养、校地合作等领域的相关研究也较少,部分学者虽然已对专业实习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尚未形成体系,缺乏指导作用,未能从宏观角度建立一套实习内容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的专业实习体系[5]。因此,目前部分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对学生的积极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学生难以从实习中获得行业相关的前沿知识。新时代,相关院校应发挥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的前瞻性作用,将其打造成为专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关键一环。
(三)学生的专业期待、专业认同度较低
专业认同一般是指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接受与认可程度,以及将专业视作自我同一的程度[6],也指认同所从事专业工作的社会价值,以及认为自身有能力胜任所从事的专业工作[7]。对专业是否认同是学生是否在将来从事相关专业的重要因素。然而,旅游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低迷状态,导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旅游行业失去信心,其专业认同与专业期待下降,不愿意主动学习旅游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成效也会大打折扣。高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应该意识到专业认同的重要性,承担相应的责任,发挥教育在旅游行业发展中的作用,为旅游业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四)学生就业相关度低
新时代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面临诸多挑战。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存在滞后的问题,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错位,这种错位在学生就业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与此同时,旅游市场对高层次的旅游人才需求与日俱增,而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以高职层次为主,缺乏高水平的研究型人才与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受到经济和市场环境的影响不愿意从事旅游相关行业,造成旅游行业人才流失;
另一方面,部分已从事旅游相关行业的学生在工作几年后纷纷跳槽,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就业相关度低的问题,阻碍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开设特色课程,打造新专业方向
旅游业发展日新月异,新的业态也不断出现,旅游管理专业可根据旅游业发展需求开设特色课程,打造新专业方向,如会展管理、旅游电子商务、康体旅游和乡村旅游等。为了避免专业方向选择的盲目性,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建立本科生导师制,由导师指导学生进行专业方向选择,确保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技能的专业性。与此同時,旅游管理专业可加强跨院系合作,让学生选择符合自身人生规划的选修课程进行学习,提升学生知识体系的全面性,丰富学生的专业技能。此外,旅游管理专业还需要优化教师队伍,打造特色教学团队,以科研带动教学,加强产学研合作,实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提质增效。
(二)打造专业认同,提高专业期待
学生的自我干预是打造专业认同、提高专业期待的核心[8]。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认识到本专业的重要性,将自身未来发展与专业相结合,找到自我发展方向,调整自身心态,激发自我潜力。学校应该加强引导,在课堂上,教师应向学生讲解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外,学校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对外接触的机会,让学生近距离了解旅游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工作当中,做到学以致用。与此同时,旅游企业可以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学习机会,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打消其顾虑,让学生意识到该行业向好的发展态势。
(三)在校地合作中完善专业实习环节
校地合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凸显当地特色,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增加知识储备,锻炼对真实就业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加强高校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校地合作仍然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层次的合作,没有学生综合能力判定标准[9],无法评估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否及提高程度。因此,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想创新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体系,也要重视校地合作的专业实习环节。
首先,实习环节应人岗相适。旅游管理专业要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匹配相适应的岗位[10],促使学生以兴趣作为实习动力,在实践中不断夯实理论基础,增强专业能力。
其次,加强校外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新时代背景下,树立互联网思维是旅游管理专业创新打造实训教学基地的重要途径。在硬件上,旅游管理专业要加大设备投入力度、优化技术配置,让学生在实训教学基地中接触到行业内先进的技术,帮助学生更快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在软件上,旅游管理专业要将旅游行业标准、企业的操作规范等融入校外实训课程建设中,通过技术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通,还要开发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突破时空限制,构建大数据资源库,优化学生实训技能培训平台,提升学生学习的便捷性,激发其学习热情。
再次,全面跟踪实习动态,掌控实习情况[11]。在旅游管理专业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全面跟踪学生的实习动态。而在指导教师选择上,旅游管理专业应侧重选择“双师型”教师,如此不仅可以给予学生理论上的指导,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过程中的帮助。在实习前期,面对实践环节中的诸多变化和不同于理论学习的实地情况,学生有可能会产生心理上的落差,面对困难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此时指导教师应给予其相应的心理辅导,避免其因畏难情绪而退缩。在实习中期,指导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与意见,帮助其寻找合适的发展方向,制订职业规划,与学生共同分析实习的收获与不足,以便日后改进。在实习后期,指导教师要加强企业和学生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实习单位发展,巩固实习成果,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
(四)加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体系创新的重要抓手,是适应旅游业新变化的重要方式。加强建设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但不限于综合设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12]。旅游管理专业应最大限度发挥实践基地的作用,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实践环节当中,在增强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学习到最新的行业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优化教学管理,开展启发式教学、闯关式教学,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并实践,将主动实践的思维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此外,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将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融入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是地方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13]。新时代,“变化”成为主题之一,旅游管理專业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对高校自身的建设和社会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具体来说,旅游管理专业要优化实践教学课程,将课程目标、实践环节、学习内容有机融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依托实践环节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其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1]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1-02-28)[2023-02-20].http:// www.stats.gov.cn/sj/zxfb/202302/t20230203_1901004.html.
[2] 杨美霞.新时代旅游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路径[J].社会科学家,2022(1):52-56.
[3] 钱建农.后疫情时代旅游业新趋势:Foliday度假生活方式[J].旅游学刊,2023(2):11-13.
[4] 彭凤.高校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2):120-121.
[5] 朱丽.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习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24-26.
[6] 方敦礼,胡善风.高校旅游专业大学生专业意识的调查与分析:以黄山学院旅游学院为例[J].黄山学院学报,2007(2):31-33.
[7] 李文道,邹泓,赵霞.大学生同一性与职业探索、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63-67.
[8] 吴晓雪.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2:29-33.
[9] 彭凤.高校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2):120-121.
[10] 伏恬舒.“互联网+”时代应用型本科旅游实训教学基地建设与改革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6):102-105.
[11] 林荫.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学生实习体验满意度调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9:35-38.
[12] 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85-86.
[13] 吴松青.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10):16-18.
猜你喜欢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体系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实训课教学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5期)2016-12-26旅游管理专业“3+3”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11期)2016-12-23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27期)2016-12-16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27期)2016-12-16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科教导刊(2016年29期)2016-12-1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科教导刊(2016年28期)2016-12-12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中国市场(2016年32期)2016-12-06乌克兰高等音乐院校专业设置与学位授予探究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