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万春
《劝学》是春秋时期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在作品中,作者对学习的意义、方法、态度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希望世人可以努力学习,将学习视为终生事业,通过努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修养。接下来,笔者就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深刻领会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在文章的开篇,作者便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君子日:学不可以已。”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代的先贤曾经说过,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作者所说的“学”既是一种行为,又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长期的事业。韩愈也曾经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可见,无论是荀子还是韩愈,都认为人并不是生来便懂得知识,对世界的认知也十分有限,而贤明之人之所以通晓事理,是因为他们一直在努力地学习。
荀子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鼓励人们: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获得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变得比老师还优秀。学习不仅能够让人们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而且能帮助人修身养性,提升道德品质。荀子正是借先贤的话来告诫世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学习。只有坚持不断地学习,将学习看成终身的事业,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它,我们才能不断地成长。在此基础之上,荀子重点论述了学习的重要价值。“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在这里,荀子指出,贤德之人本身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但是每天仍然会思考自己是否有过错,是因为他们想要不断地进步,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避免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犯错。在作者看来,那些知识渊博的人尚且需要每天反省,不断地通过学习来完善自我,更何况是普通人呢?学习能够帮助世人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提升自己的修养。可见,学习无止境,值得所有人为之付出毕生的努力。
二、必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文章中,荀子还指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运用正确的方法来学习知识,合理地利用外物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在文章中,荀子将“跂而望”与“登高”进行对比,指出“跂而望”的效果远不如“登高”的效果。荀子借这一事例,形象地诠释了“掌握正确的方法”的重要性,说明用正确的方法学习知识通常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那么,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呢?荀子同樣作了说明:“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人们走路的速度并不快,但是通过骑马、坐车,却可以日行百里或者走更远的路。如果仅仅依靠双腿,哪里能走这么远的路呢?人也并不会游泳,但是却可以横渡江河,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可以依靠船来达成横渡江河的目的。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作者形象地阐释了深刻的道理,说明了借助外物的重要性。对待学习,同样如此,我们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作者在文章中反复强调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指出人们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能力。
三、必须端正学习的态度
端正学习态度是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有的人虽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无法获得成功。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无法持之以恒地学习。荀子在谈论了学习的重要性、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后,还强调了必须端正学习的态度,持之以恒地学习。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如果轻言放弃,即使手中有一块朽木,我们也难以将其折断;
如果坚持不懈地努力,纵然手中是一块金石,我们也可以在其上雕刻出精美的花纹。紧接着,作者又分别以“蚓”和“蟹”的故事为例,指出“用心一者”与“用心躁者”之间的巨大差别。一个人若用心专一,坚持努力,终能学有所成;
一个人若心浮气躁,做事三心二意,终会一事无成。作者借常见的事物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世人唯有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果总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有兴趣时就学,没兴趣了就将学习的事抛诸脑后,那么即使泡在书海之中,有学识渊博的人来教导,这个人依然难以学有所成。可见,坚持不懈地学习也是一种可贵的精神。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荀子的《劝学》,我明白了这样三个道理:一个人只有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才会不断努力地去学习;
一个人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事半功倍;
一个人只有端正学习的态度,才能登上一座座高峰,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