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 李玉倩
[摘 要]语文课程的思政内容其实就是“以文载道”。要想让语文课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就要挖掘本学科的文化特色,立足本学科的学术内涵和传承脉络,从细微之处入手。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巧妙识字、理解课文、拓展延伸、习作教学和课外阅读等途径,将所授内容与思政教育巧妙结合,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塑造学生高尚的灵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课程思政;
以文载道;
润物无声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6-0029-03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简而言之,就是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促进各学科之间的融合发展。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作为执教多年的语文教师,我深深懂得教书育人是我的天职,而语文课程思政就是育人的最佳平台。语文课程思政其实就是“以文载道”,要想让语文课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就要从细微之处入手,积极提炼本学科中包含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法治意识、文化自信和人文精神等要素,使之与思政教育巧妙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语文教师如何将思政教育巧妙地融入自己的课堂中。
一、巧妙识字融思政
小学一开始就进行识字教学,我们除了要让学生详细了解汉字的结构、笔画和笔顺,还要让学生理解字义,学会组词并连词成句。作为语文教师,我会在字词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
如教学“国”字,我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字怎么写,并指导学生认识其中的“口”代表国界、国土,“玉”则代表洁白无瑕,乃高贵之物,人见人爱;
它藏在国土之中,让我们感觉到“国”犹如一块圣洁的宝玉,每个人都应该热爱它、敬重它和保卫它。然后,我引导学生组词,如国歌、国旗、国家等。最后,我联系学校每周一举行的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样的识字方法生动具体,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国”字的记忆和理解,还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同样,教学“武”字时,联想到我们的家乡——武威。我向学生简要介绍武威的历史,让他们知道武威是天马的故乡,举世闻名的铜奔马就出土于4A级景区雷台汉墓,它是我国的旅游标志。采用这样的识字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还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意思是我们要把尊敬、奉养老人放在工作、生活的首位。因此,在教学“孝”字时,我就引导学生特别关注“孝”的结构:“老”在上,“子”在下,既包含着“尊老”的意思,也告诉我们,孩子是在老人的呵护、养育之下成长的,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学会尊老爱幼,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美德。
古人云:“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满足就会经常快乐。那什么是“知足”呢?我引导学生从“福”与“富”两个字的对比中来理解。“福”与“富”这两个字粗看相似,但细看可以发现部首大不同。“富”的部首是宝盖头,代表房子,意思是每“一”“口”人都有房子居住,有“田”耕种,这就算是富有了;
而“福”的偏旁是示字旁,与神灵有关,代表祈求一切顺利、幸运、有福气。这两个字从内部结构看,含有古代劳动人民追求质朴无华、知足常乐的生活思想。在教学中,我会适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没有理由抱怨什么,努力进取才是生活的常态。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要学会知足。只要我们用心感受,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幸福和快乐将无处不在。”
此外,带有“火”“木”“禾”这些偏旁的字,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字时,要巧妙地加以引导,让他们明白:“这些字在作为偏旁时,最后一捺一定要写成点,整个字还要‘瘦身’、和谐。这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写出来的方块字结构紧凑,字形美观,还因为我们的老祖宗在造字时倾注了大量的情感和心血,一笔一画都渗透着中华民族互相谦让的传统美德。正如‘人’和‘入’字,就需要一撇一捺相互支撑、相互成全,这样才能走得直、站得稳,才能做到顶天立地。”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做一个求真、向善和向上的好孩子。如教学“边”字时,有个学生这样造句:“我一边玩一边写作业。”我及时反问:“你觉得这种做法好不好呢?我们应该怎样做才对?”通过引导,学生意识到这是一种很不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懂得了学习要专心致志才会有收获的道理。在学“打”字时,曾有学生组词打人、打架、打骂等。我听后并没有急于否定,而是问学生:“在生活中,我们能打人、打架或打骂别人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能。”当我提出让学生组其他的词语时,他们很快组了打篮球、打开水、打鱼等新词语。
二、理解课文融思政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字词基础,会连词成句的时候,课文教育就要发挥作用了。统编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基本以记叙文和短小的诗歌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找准课文与思政教育的切入点,细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将思政目标具体化,引导学生做有理想、有道德和有文化的人。
例如,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作品——《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就处处隐含着思政元素。如德国家家户户“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而且“就是为了让别人看”,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是学生在阅读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再如,当作者带着这个疑问去请教女房东的时候,她为什么只是“莞尔一笑”,却不以为奇?这时候,为了找到答案,我指导学生一步步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联系时代背景去理解重点词句,并反复朗读和感悟,仔细体会德国民族“奇”在哪里。学生终于明白,这些美丽风景的背后,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包含着耀眼的人性之美。为什么在德国会有如此奇丽的景色呢?正是因为德国人世世代代秉承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美好习俗,即使在战乱年代也不改变。同时,学生也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只要每个人心中有爱,用实际行动为他人着想,为社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会换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美好境界。
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是一篇精读课文,文中的父亲在面对道德难题时,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后,最终坚守了诚实、守信的品格,这是比物质财富更加珍贵的心灵财富。所以,《中彩那天》一文可以作为培养学生诚实、讲信用的品格的典型素材。
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在柏林》是美国作家奥莱尔写的一部微型小说,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以及作者对战争的厌恶、渴望和平的愿望,全文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当学生听到我读“老妇人一声一声地数着‘一、二、三……’”时,教室里沉默了,他们脸上的表情变得凝重。当课文的结尾戛然而止时,学生的泪水长流不止,他们同情那位精神失常的老妇人,更同情刚刚失去三个儿子还要上战场的老兵,是可恶的战争毁了他们的家,毁了千千万万无家可归的难民。此时此刻,对战争的痛恨,对和平的渴望,早已在学生心间蔓延……
古典诗词多以小见大,情景交融。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美丽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我指导学生分析诗句,使他们明白“一个人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从而激励学生从小树立积极向上的远大志向。《锄禾》是学生最熟悉的咏怀诗,通俗易懂,朴实无华,旨在唤起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在教学时,我提醒学生:“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学会节约,学会感恩。”
三、拓展延伸融思政
统编语文教材各个单元都安排了拓展练习和口语交际,其目的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与他人沟通与交流的技巧,提高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能力。
如著名演员吴京导演的电影《战狼2》,曾引发网络热议。我趁热打铁,设计了一堂关于“英雄是谁”的思政教育课,要求学生针对“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英雄究竟在哪里”等一系列问题展開讨论。有一个学生答得特别用心:“有信念、有勇气、有担当的人就是英雄。就像五十多岁的门房保安张爷爷,他不分昼夜在校门口执勤,为每个学生的安全尽职尽责。有几次,他还把躺倒在雪地上的小黄车一辆一辆扶起来,并摆放得整整齐齐。这事虽小,但坚持做的人真不容易。他在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一样可以成为平凡的英雄。”接着他的话题,我深情讲述:“是啊!这个时代不缺英雄,医生、护士、教师、军人……每个平凡的人的背后,都藏着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水稻之父’袁隆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问收获,默默耕耘;
美丽的陈薇医生,为了集体利益舍小家、顾大家;
还有那些情愿用一生为科研奋斗,为中国制造呕心沥血的人们……是他们,凝心聚力、无私奉献,树起了一座座耀眼的丰碑,谱写了一首首不朽的诗篇!是他们,让大国精神永放光芒!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真正的英雄!”此情此景,令学生泪流满面。我知道,他们对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英雄已肃然起敬!这样的思政教育,真可谓入心入境、水到渠成。
四、习作教学融思政
自古以来,习作永远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因此在习作教学中落实思政教育自然也成了关键的一环。
例如,五年级的习作《人间自有真情在》,要求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人物的美好品质。教学时,我提前让学生去搜集身边发生的好人好事,或关注各种媒体报道,或到社区走访收集感人的故事,并记录下来,在习作课上以讲故事、放录像和录音等形式展示给大家。学生通过走访、网络搜索等途径,收集到了许多感人的素材。
如我校有个女生的腿部先天残疾,同学们主动背她上下楼、送她回家,六年如一日,直到小学毕业。这件事虽然很平凡,但十分感人,同学们听的时候都十分感动。许多爱心人士每周都会去东大街社区福利院,为老人梳头、剪指甲,甚至推着坐轮椅的老人晒太阳、散步和唠家常。三年级有个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其老师知道后,每周六都上门帮他辅导作业,还陪他去图书馆看书……这样的事例很多。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从内心深处受到震撼,也深切体会到“人间自有真情在”的道理,写起文章来自然胸有成竹、言之有情。相信这样的思政教育,定能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
五、课外阅读融思政
语文学习光靠课内阅读显然是不够的,高质量的课外阅读才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课外阅读往往又与课内阅读相互补充。所以,在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时,我通常是紧扣教材每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安排一些精品书目,特别是有较高文学价值、追求积极向上、思想内涵丰富和充满正能量、能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作品。通过这样的阅读训练,学生能够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文学修养和道德水平。
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灯光》一课后,我推荐学生认真阅读军旅作家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去了解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真真切切地感受志愿军战士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精神。我还向学生推荐史铁生的文集《我与地坛》。学生从阅读中了解到史铁生在病魔缠身时,靠着顽强的意志坚持写作,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坚韧,他的执着,他的奋进值得我们学习。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学生有必要接受这样的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就是融情于景、融情于事、融情于理、融情于文,深层次地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达到情感共鸣、塑造学生的高尚灵魂的目标。
俗话说:“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小学思政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埋下了一粒小小的种子,点亮了一盏温暖的心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情怀要深,要爱学生、爱职业、爱课程,通过浅显的小故事来讲大道理,让学生真正明白什么该做和该怎么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争取让每个学生永远充满正能量,并勇于传播正能量。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王崧舟.景色、风情及文化意蕴:评金蓓蕾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0(11):23-25.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润物无声课程思政言传身教,润物无声故事作文·高年级(2022年8期)2022-12-27润物无声小学生优秀作文(高年级)(2018年4期)2018-09-11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科技视界(2017年23期)2017-12-09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科技视界(2017年21期)2017-11-21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年28期)2017-11-15让爱国主义教育润物无声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爱在心头 润物无声辅导员(2017年9期)2017-06-01润物无声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渗透分析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