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对良辰美景如何大杀风景

对良辰美景如何大杀风景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4-24 14:57:02

常怀京洛旧事

南宋张端义云:李清照“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贵耳集》卷上)。今人徐培均将李清照生平行事与绍兴年间史实排比对照,从而系此词于宋高宗绍兴九年(1139),可据。南渡以后,李清照流寓浙东,辗转于洪州、台州、越州、金华诸地,至绍兴五年后寓居杭州。绍兴九年,宋、金和议达成,金人归还河南之地,南宋小朝廷稍得喘息,作为行在的临安逐渐恢复歌舞升平,杭州市民得以欢度元宵。李清照此前迭遭国破家亡的灾祸,此时的生活稍为安定,佳节来临,乃作此词。全文如下:“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时令是元宵佳节,地点是三吴都会,堪称理想的良辰美景。然而全词流露的情感却是凄凉悲恻,以至于宋末的刘辰翁读后惨然不乐:“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为何一首描写人间佳节的词会使读者悲不自胜呢?

有意为之的大杀风景

先读上片。上片共四句,前三句皆是问句。首句写暮景。“落日熔金”或本于廖世美《好事近》之“落日水熔金”,廖世美生平不详,其词收于南宋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四,而周邦彦词则在是书卷七,黄书大致上按年代先后为序,可以推知李清照有可能读到廖词。“暮云合璧”则肯定本于江淹《休上人怨别》之“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因为江诗乃选入《文选》的传世名篇。由于江诗含有怀人之意,故李词的“人在何处”固然可为慨叹自身萍踪漂泊(刘学锴持此说,详见上海辞书出版社《唐宋词鉴赏辞典》),但解作思念业已去世的赵明诚,更为合理。所以“人在何处”四字语意陡转,以语带悲苦之蓦然一问消解了前文对优美暮景的赞赏,谓之杀风景,未尝不可。次句写春景。初春柳色渐浓,可是梅花已残。“吹梅笛怨”指笛曲《梅花落》颇有哀怨之情,意即此时梅花已残,虽有柳色渐浓,但春意毕竟不够浓厚。“几许”的原意是询问多少,此处之“春意知几许”则含有嫌弃春意不多之意,所以也对前文的“染柳烟浓”云云产生了“杀风景”的效果。第三句写天气。“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是说今年元宵天气晴朗,可是紧接着就来了充满疑虑的一问:“次第岂无风雨?”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四云:“次第,进展之辞,犹云接着也,转眼也……李清照《永遇乐》词:‘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言转眼恐有风雨也。”初春本是阴晴不定的时节,李词此问符合物理。更重要的是,此日明明是“融和天气”,词人却偏要说未必没有突然而来的风雨,堪称有意为之的大杀风景。第四句写友朋邀约。如此佳节,自有友朋前来邀请。“酒朋诗侣”,可见是贤主人。“香车宝马”,更是隆重的接待方式。佳节与友朋聚会,本是赏心乐事,然而词人偏偏谢绝。“谢他”二字,语气决绝且带有几分冷漠,这更是一种杀风景。总之,上片共有四层意思,手法都是先扬后抑,分别从暮景、春景、天气、聚会等四个角度对此次元宵佳节进行“杀风景”式的否定。合而观之,这样的元宵佳节有甚意趣!

帘底听人笑语

上片已从各个方面对此年元宵进行了全盘否定,下片又该如何落笔呢?李清照的写法是从共时性的多方观察改为历时性的今昔对照。“中州盛日”四字,分别从地域与时代两个角度将思绪拉入回忆,笔力千钧。当时的词人身为官宦人家的少女、少妇,家多婢仆,自然“闺门多暇”。加上北宋徽宗年间朝廷倡导奢华享乐之风,元宵佳节汴京城中万民欢庆盛况空前,在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所描述的那种繁盛场景,李清照皆曾目睹。孟元老以史家手法对元宵盛况进行全面铺叙,李清照则以诗人手眼对自身经历进行回忆。“铺翠冠儿”是镶满珠翠的帽子,“捻金雪柳”是用金线捻成的柳条状头饰,“簇带争济楚”是说将上述饰物重叠成丛地戴于头上,以比赛谁穿戴得更加整齐美丽。寥寥三句,把贵族女子盛装出游观赏灯节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词气至此,昂扬至极。然后突然跌落,接以“如今憔悴”,憔悴的具体情状则是“风鬟霜鬓”,虽然仅用四字稍作点染,却极像高手绘像,颊上三毛,神采顿现。“怕见夜间出去”一句转写心态,字句极其简单浅近,却含有深刻丰富的意蕴。元宵俗称“灯节”,夜间外出观灯是人们欢度元宵的高潮性行为,然而词人偏要声称“怕见夜间出去”!这真是探骊得珠式的大杀风景!尾句“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我的太老师吴梅先生评为“太质率”(《词学通论》第七章),此评不确。此句在表面上确实质朴无文,仿佛率口而出,其实大有妙处。首先,元宵毕竟是人间佳节,李清照本人虽然心绪不佳,但不能对万民同欢的现象视而不见,“听人笑语”点出此意,方能缴足题面。其次,李清照在“中州盛日”当然是生活在深宅大院里,观其早年词中如“帝里春晚,重门深院”(《怨王孙》)、“绿杨庭院,暖风帘幕”(《青玉案》)、“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浣溪沙》)、“玉鸭熏爐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浣溪沙》)诸句,可知她与市井人家的生活隔着重门重帘。如今她流寓杭州,赁屋而居,便与百姓人家拉近了距离,方能在“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如此描写,鲜明地体现出词人此时的真实处境与心境,这才符合绍兴九年之元宵这个独特的主题。最后,如此结尾,乃以反衬手法加倍形容词人心境之悲苦无诉,实与上文意绪一脉相承。总观下片,前二句描写往昔元宵之繁丽愉悦,后二句转写本年元宵之凄凉悲苦,整体上也是采取了“杀风景”的手法。

总之,此词用独特的艺术构思抒写词人在元宵佳节的凄苦心境,所流露的哀伤情绪或不如其《声声慢》那样剧烈,但对避乱南渡的士人群体而言,显然具有更强的普适性。刘辰翁在南宋灭亡前夕诵此词而“为之涕下”,其后又两度依调和之,便是此词具有极强感染力的明证。

莫砺锋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国好书”获奖作家

猜你喜欢融和笑语悲苦董长贵东坡赤壁诗词(2022年4期)2022-10-30太行山村世界文化(2022年5期)2022-06-23本雅明《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学术研讨会召开美育学刊(2022年3期)2022-06-08雾中行东坡赤壁诗词(2021年1期)2021-03-24幸福文苑·经典美文(2019年10期)2019-10-16《花开富贵》画题诗东坡赤壁诗词(2018年2期)2018-05-10电力系统的党建与科学精神文明理念的融性探究企业文化·下旬刊(2017年2期)2017-04-01你的笑语文学港(2016年12期)2017-01-06融和,让阅读教学回归课程本真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10期)2016-11-01国家治理中的“融和”智慧人民论坛(2016年4期)2016-03-01

推荐内容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