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壮,王伯珉,杨永良,贾宏磊,孙国海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创伤急诊外科,济南 250021
股骨颈骨折被认为是最难治疗的骨折之一,其治疗主要通过手术,目的是让患者尽早下地活动,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年轻人最常见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方式是空心加压螺钉(cannulated compression screw,CCS)或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1-3]。然而,CCS及DHS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不可忽视。有限元研究表明,CCS不是固定PauwelsⅢ型骨折的最佳选择[3-4]。此外,也有研究表明,传统的内固定方法无法有效应对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断端的高剪切力,仍然存在内固定失败、股骨颈短缩、颈干角改变、股骨头坏死和骨不连的风险[5]。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是获得良好预后和功能恢复的关键,但到目前为止,对于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尚无共识。股骨颈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FNS)作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体外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对于不稳定股骨颈骨折,其生物力学稳定性明显优于CCS,支撑强度和防旋效果也是3枚平行CCS的2倍和2.5倍[6-7]。鉴于此,本研究旨在介绍FNS在临床中的疗效,并将其与CCS进行比较,讨论其在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固定中的优缺点,为此类骨折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2年6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自愿接受FNS治疗的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数据,并将其与同期自愿接受CCS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以评估其早期临床疗效。
纳入标准:(1)股骨颈骨折均为PauwelsⅢ型;
(2)年龄18~65岁;
(3)单侧股骨颈骨折;
(4)随访时间>12个月。排除标准:(1)病理性股骨颈骨折;
(2)陈旧骨折、开放性骨折。
本组患者62例,其中33例采用FNS治疗,29例采用CCS治疗,患者均同意参与研究,并获得山东省立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省医伦批第(SZRJJ:NO.2021-18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患者入院后均行髋关节X线片、CT、三维重建、心电图及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给予消肿止痛、抗凝等术前一般对症治疗,通过多学科会诊排除手术禁忌证,患者手术操作均由同一主任医师完成。患者在全麻、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麻醉完成后,患者仰卧位于牵引床上,保护好患者会阴。患肢固定后,首先进行闭合复位。患肢处于极度外展和外旋位置,保持牵引状态,进行内收内旋,不断调整牵引力度,内、外旋角度,内收外展程度,参考Garden指数[8-9],直至股骨颈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获得满意的复位效果。
FNS组:先闭合自股骨颈上缘沿轴线方向穿入2.0~2.5mm克氏针控制股骨颈的旋转。切口长度约4cm,位于小转子水平与股骨外侧轴线交点。逐层分离至股骨外侧皮质,在导向器的辅助下置入FNS(美国强生公司)动力棒的导针。C型臂X线机透视股骨正侧位确认导针均位于股骨颈中心,导针尖端距离软骨下骨约5mm。导针放置完毕后,测量导针深度并沿着导针钻出动力棒通道,将动力棒敲击置入至适当位置,使外侧锁定板能贴附于股骨外侧皮质,并用锁定螺钉将外侧钢板锁定。最后沿导向器放置长度匹配的防旋螺钉并进行加压。透视显示骨折复位及FNS位置满意时,取下防旋转克氏针,计数纱布器械后逐层闭合伤口。见图1。
图1 FNS操作过程。a、b.沿股骨颈中心置入动力棒导针;
c~e.动力棒沿导针置入;
f.动力棒位置满意后将外侧钢板锁定钉固定;
g、h.置入防旋螺钉进行加压,内固定正侧位透视满意
CCS组:复位后3枚CCS(美国强生公司)经皮内固定治疗。首先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将3根导针沿股骨颈的纵轴方向平行置入,导针深度在软骨下5mm左右,呈倒三角形排列。确定3根导针的位置后进行皮质扩孔,依次置入3枚直径为7.3mm的半螺纹CCS。CCS的远端螺纹应完全穿过骨折线,以对骨折的断裂端进行加压。透视CCS位置满意后,对切口进行清洗、缝合和包扎。
术后第1天使用头孢菌素预防感染、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使用消肿和止痛药物对症治疗,通过床旁X线摄片评估手术效果。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在病床上进行康复训练,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屈伸训练,严禁患肢下地负重,术后6周,患肢可借助拐杖下地行走,但不允许负重。2~3个月后,根据随访情况进行负重。术后第1、2、3、6、9、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并拍摄髋关节X线片。
记录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复位后)、透视次数、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及有无术后并发症如股骨颈缩短、颈干角改变(术后1d与末次随访的差异)、股骨头缺血坏死、骨不连、内固定失效、退钉等。骨折复位质量通过Garden对位指数[9]进行评估。髋关节功能通过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10]进行评估。股骨颈短缩评估是通过测量末次随访时外露的钉尾长度来代替[11],<5mm为轻度短缩,5~10mm为中度短缩,>10mm为重度短缩。
患者均获得12~18个月的随访,平均14.5个月,无失访病例。两组患者Garden对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NS组患者手术时间少于CCS组(P<0.001),切口长度长于CCS组,术中出血量多于CCS组(P均<0.001)。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NS组术后负重时间早于CCS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CCS组,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C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股骨颈短缩,但FNS组的股骨颈短缩程度显著小于CCS组(P<0.001),重度股骨颈短缩患者仅1例,无明显退钉情况发生。CCS组重度股骨颈短缩患者5例,另外有10例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退钉情况。两组术后1d颈干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末次随访时,FNS组显著大于C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FNS组颈干角的变化小于CCS组。见表2。另外,CCS组1例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2例因内固定装置失效行翻修手术,FNS组未出现上述情况,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骨折不愈合情况。FNS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显著低于CCS组的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典型病例见图2。
图2 患者女性,56岁,摔伤致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1d。使用FNS治疗。a.术前X线片示左侧股骨颈骨折,Pauwels角为53°;b.术后第2天X线片示骨折复位及内固定位置良好;c.术后1个月可见骨折线模糊;d~f.术后3、6、12个月随访X线片示患者骨折恢复良好,内固定位置良好,未见股骨颈短缩,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92分
表2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资料比较
FNS:股骨颈系统;
CCS:空心螺钉
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中,随着Pauwels角的度数增加,作用于骨折断端的剪切力也不断增加,使得骨折脱位或继发性骨折脱位的风险不断升高。研究表明,传统的内固定装置如CCS、DHS等在治疗此类骨折时仍存在不足[5,12-13]。多项生物力学研究也表明,CCS固定对于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年轻患者仍不是最优选择[14-16]。较大的剪切力是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显著特征,此类骨折对于内固定装置提供的稳定性要求更高,若不能稳定固定则会不可避免地导致骨折移位、股骨头供血障碍和内固定切出,引起骨折断端骨不连甚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7-18]。目前,股骨颈骨折普遍使用3枚CCS或DHS进行治疗,也有在3枚螺钉基础上再加用1枚离轴螺钉来抵抗股骨颈骨折断端的剪切力,减轻股骨颈的短缩,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陈宇峰等[19]的研究显示,4枚CCS菱形构型放置能更好地抵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剪切力,减少股骨颈短缩,效果优于DHS及3枚CCS倒三角构型放置。沈正清等[20]比较了CCS与DHS在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中的疗效,结果显示CCS对患者的损伤更小,但DHS对患者的预后更佳。但上述方案均未得到广泛认可,3枚CCS平行置入仍是治疗股骨颈骨折最常用的方法。
近年来,FNS在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与CCS相比,FNS的防旋螺钉与动力棒整体锁定,具有更好的防旋转效果。此外,FNS以冲击方式放置,避免了旋转进钉导致骨折断端的二次旋转位移。Stoffel等[7]比较了FNS、CCS和3枚CCS用于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表明FNS是治疗不稳定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替代内固定系统。有限元分析[21]也表明,在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中,FNS应力更加分散,股骨位移也相对较小。生物力学研究也证明了FNS在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中的稳定性优于CCS[22]。本研究中,FNS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均少于CCS组(P<0.001),分析原因如下:CCS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为使3枚CCS达到最佳位置,需要反复调整3根导针的进针位置,延长了手术时间,也增加了术中透视次数及术中的辐射暴露。但在FNS的手术操作中,仅需要1根导针确定动力棒的位置即可,使得手术时间及透视次数都大大减少,仅使用1根导针也减小了对股骨头血供的破坏,加速了术后骨折的恢复过程。本研究中FNS组的下地负重时间也早于CCS组(P<0.001),FNS的动力棒和防旋螺钉之间存在20mm的空间,可以进行滑动加压,下地负重可以使骨折断端再次加压,促进骨折的愈合。本研究中FNS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CCS组(P<0.001),笔者分析,这与FNS组可以较早下地负重有一定关系。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下地时患肢不可悬空,防止患肢因自身重力作用使得加压的骨折断端分离,影响骨折愈合。
股骨颈短缩是股骨颈骨折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短缩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短缩程度越大,髋关节的功能越差[23]。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出现一定程度的股骨颈短缩情况,但FNS组股骨颈短缩的程度小于CCS组(P<0.001)。FNS滑动加压空间最大也仅为20mm,有效避免了股骨颈的过度短缩。此外,骨折断端的骨吸收也是导致股骨颈短缩的重要因素。FNS有限的滑动加压空间减少了骨吸收导致的股骨颈短缩,而CCS会对骨吸收产生的间隙进行再次加压,最终引起股骨颈短缩程度增大,钉尾外露增加[24]。本研究中,CCS组29例患者有10例出现较为明显的退钉情况,而FNS由于外侧锁定钢板的设计,有效避免了退钉情况的发生, FNS组未发现退钉患者。随访发现,FNS组患者颈干角的改变程度小于CCS组(P<0.001),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相同。FNS组颈干角的较小改变与FNS的外侧锁定钢板和动力棒的固定角度密切相关,表明FNS在抗旋及抗剪切方面优于CCS。
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纳入的病例数量少;
FNS和CCS在PauwelsⅠ、Ⅱ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均能获得满意效果,但本研究仅在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中比较两组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故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较少;
随访时间短,无法观察到两组患者的远期并发症;
只通过X线片测量患者术后的随访指标,可能存在误差。
FNS作为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一种新型内固定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微创、抗旋转和抗剪切、短期效果好等优点,在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中的治疗效果优于CCS,可以显著改善股骨颈短缩、颈干角改变等CCS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新选择。
作者贡献声明:王壮:研究设计、分析数据、撰写论文;
王伯珉:经费支持、论文修改及审校;
杨永良、贾宏磊、孙国海:文献检索及数据收集、论文审查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