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2023年物理公式大全高一汇编12篇【精选推荐】

2023年物理公式大全高一汇编12篇【精选推荐】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3-10 12:38:01

物理公式大全高一第1篇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注意:(1)同一性: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2)同时性: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3)瞬时性: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4)局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公式大全高一汇编12篇,供大家参考。

物理公式大全高一汇编12篇

物理公式大全高一 第1篇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

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

超重与失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物理公式大全高一 第2篇

很多高中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总是出现很多问题,但如果找到了很好的学习方法和窍门,那么物理并不难。除了学生们应该具备很扎实的基础外,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下面就是小编为各位介绍的学好高中物理的诀窍。

学好高中物理的诀窍一

1、多理解,就是紧紧抓住预习、听课和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预习可分为粗读和精读。先粗略看一下所要学的物理内容,对重要的部分以小标题的方式加以圈注。接着便仔细阅读圈注部分,进行深入理解,即精读。上课时可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解难点,解答疑问。

2、物理课后进行复习,除了对公式定理进行理解记忆,还要深入理解老师的讲课思路,理解解题的“中心思路”,即抓住例题的知识点对症下药,应用什么定理的公式,使其条理化、程序化。

学好高中物理的诀窍二

1、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

2、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物理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

学好高中物理的诀窍三

1、课前认真预习 预习是在课前,独立地阅读教材,自己去获取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前预习未讲授的新课,首先把物理新课的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

2、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则要抓住其核心,以及与其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与联系,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对已学过的知识,如果忘了,课前预习时可及时补上,这样,上课时就不会感到困难重重了。


物理公式大全高一 第3篇

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①. 线速度的定义式:
v =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 角速度的定义式:
=

③. 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

④.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⑤.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

⑥. 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变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快慢。向心力总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变物体动能的,但它能改变物体的动量。

物理公式大全高一 第4篇

重力:G = mg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物理公式大全高一 第5篇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物体与质点

参考系

坐标系

时间和位移

时刻和时间间隔

路程和位移

矢量和标量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计时器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用图像表示速度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加速度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探究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行实验

处理数据

做出速度——时间图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用图象表示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之间的关系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加速度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绵延两千多年的错误

逻辑的力量

猜想与假设

实验验证

第三章相互作用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力和力的图示

重力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弹力

弹性形变和弹力

几种弹力

摩擦力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

共点力

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

矢量相加的法则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理想实验的魅力

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惯性与质量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怎样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力的单位

力学单位制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

物体的受力分析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超重和失重

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

物理公式大全高一 第6篇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速度位移关系式:
- = 2as ③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 vt) ⑤

= ⑥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物理公式大全高一 第7篇

暗能量是什么?

无论天体物理学家如何计算这些数字,宇宙根本就不会加起来。尽管引力对时空——宇宙的“结构”——的作用是向内拉,但它向外扩张的速度却越来越快。为了解释这一点,天体物理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无形的物质,它通过挤压时空来抵消重力。他们称之为暗能量。在最广泛接受的暗能量模型中,它是一个“宇宙常数”:空间本身的固有属性,它具有“负压力”驱动空间。随着空间的扩大,更多的空间被创造出来,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暗能量。根据观测到的膨胀率,科学家们知道所有暗能量的总和必须占宇宙总含量的70%以上。但没有人知道如何去寻找它。近年来,最优秀的研究人员在暗能量可能隐藏的地方所做的研究非常有限,这也是20XX年8月发表的一项研究的主题。

暗物质是什么?

显然,宇宙中大约84%的物质不吸收或不发光。“暗物质”,就像它被叫的那样,它不能直接被观测到,也还没有被间接探测到。相反,暗物质的存在和性质从它对可见物质、辐射和宇宙结构的引力作用推断出来。这种阴暗的物质被认为遍布星系的外围,可能由“弱相互作用的大质量粒子”或弱相互作用粒子组成。在世界范围内,有几个探测器在寻找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一个。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暗物质可能在整个宇宙中形成长而细的溪流,而这些溪流可能像毛发一样从地球上辐射出来。

为什么会有时间之箭?

时间在前进,因为宇宙的一个属性叫做“熵”,粗略地定义为无序程度,它只会增加,所以在它发生后,没有办法逆转熵的上升。熵增加的事实是一个逻辑问题:粒子的无序排列比有序排列要多,因此随着事物的变化,它们往往会陷入混乱。但这里潜在的问题是,为什么熵在过去这么低?换句话说,为什么宇宙从一开始就如此有序,当大量的能量被挤在一小块空间里?

有平行宇宙?

天体物理数据表明,时空可能是“平坦的”,而不是弯曲的,因此它会一直持续下去。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所能看到的区域(我们认为是“宇宙”)只是一个无限大的“多重宇宙”中的一个板块。同时,量子力学的定律规定,只有有限数量的粒子可能配置在每个宇宙板块(10 ^ 10^ 122不同的可能性)。所以,有无数的宇宙板块,其中的粒子排列被迫重复无限次。这意味着有无限多个平行的宇宙:宇宙和我们的宇宙板块完全相同(包含了和你完全一样的人),以及板块与一个粒子的位置不同,板块与两个粒子的位置不同,等等,直到与我们的完全不同。

这种逻辑有什么问题吗,或者它的怪异结果是真的吗?如果这是真的,我们怎么可能探测到平行宇宙的存在呢?

为什么物质比反物质多?

为什么物质比其双生体,电荷相反和旋转方向相反的反物质要多得多,这实际上是一个关于为什么所有物质都存在的问题。人们假设宇宙会对称地对待物质和反物质,因此,在大爆炸的那一刻,应该产生等量的物质和反物质。但如果发生这种情况,这两种物质就会完全湮灭:质子会被反质子抵消,电子会被反电子(正电子)抵消,中子会被反中子抵消,等等,在无物质的广阔空间中,留下一片光子的海洋。由于某些原因,有多余的物质没有被湮灭,所以才导致我们诞生在这里。对此,没有公认的合理解释。20XX年8月公布的迄今为止最详细的反物质和反物质差异测试,证实了它们是彼此的镜像,为理解为什么物质要普遍得多这一谜题提供了新途径。

宇宙的命运是什么?

宇宙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因素的未知值:Ω,衡量整个宇宙的物质和能量密度。如果Ω大于1,那么时空将像一个巨大的球体的表面一样“封闭”。如果没有暗能量,这样的宇宙最终将停止膨胀,而是开始收缩,最终坍缩成一个被称为“大紧缩”的事件。如果宇宙是封闭的,但有暗能量,球形宇宙将永远膨胀。

或者,如果Ω小于1,那么空间将像马鞍那样的几何表面一样的“开放”。在这种情况下,它的最终命运是“大冻结”,然后是“大撕裂”:首先,宇宙的向外加速会撕裂星系和恒星,使所有的物质变得寒冷和孤独。接下来,加速度会变得如此之大,以至于它会压倒将原子结合在一起的力的影响,一切都会被扭曲。

如果Ω= 1,宇宙是平坦的,就像一个在所有的方向都无限平坦的平面。如果没有暗能量,这样一个平面宇宙将会永远膨胀,但会以不断减速的速度,接近静止。如果存在暗能量,平坦的宇宙最终将经历失控的膨胀,导致大撕裂。不管结果如何,宇宙正在消亡,天体物理学家保罗萨特(Paul Sutter)在20XX年12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详细讨论了这一事实。

测量如何破坏量子波函数?

在电子、光子和其他基本粒子的奇异领域,量子力学是定律。粒子不像小球那样运动,而是像在一个大区域上传播的波。每个粒子都由一个“波函数”或概率分布来描述,它告诉我们它的位置、速度和其他属性更可能是什么,而不是这些属性是什么。粒子实际上对所有性质都有一个取值范围,直到你实验测量其中的一个——比如它的位置——在这个点上粒子的波函数“坍缩”,它只确定一个位置。

但是,测量一个粒子的波函数为什么会导致坍缩的,又是如何导致坍缩的?坍缩是怎么产生我们认为存在的具体现实世界呢?这个问题,也就是所谓的测量问题,可能看起来很深奥,但是我们对现实是什么或者它是否存在的理解,取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

弦理论是正确的吗?

当物理学家假设所有基本粒子实际上都是一维的循环,或者“弦”,每一个都以不同的频率振动,物理学就变得容易多了。弦理论使物理学家能够调和支配粒子的定律(量子力学)和支配时空的定律(广义相对论),并将自然界的四种基本力量统一为一个单一的框架。但问题是,弦理论只能在一个有10或11个维度的宇宙中工作:3个大的空间维度,6或7个压缩的空间维度,以及一个时间维度。

压缩的空间维度——以及振动弦本身——大约是原子核大小的万亿分之一。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测到这么小的东西,所以也没有已知的方法来实验验证或证明弦理论无效。


物理公式大全高一 第8篇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于恒力,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2) W = pt (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 W总 = △Ek (动能定律)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动能: Ek = mv2 动能为标量.

重力势能: Ep = mgh 重力势能也为标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

动能定理: F合s = mv - mv

机械能守恒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

物理公式大全高一 第9篇

一、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是解答物理问题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对于某些问题,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会十分繁琐甚至解答不出,而采用逆向思维,即把运动过程的“末态”当成“初态”,反向研究问题,可使物理情景更简单,物理公式也得以简化,从而使问题易于解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对称法

对称性就是事物在变化时存在的某种不变性。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普遍存在着优美和谐的对称现象。利用对称性解题时有时可能一眼就看出答案,大大简化解题步骤。从科学思维方法的角度来讲,对称性最突出的功能是启迪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用对称法解题的关键是敏锐地看出并抓住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对称性,这些对称性往往就是通往答案的捷径。

三、图象法

图象能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能鲜明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物理学中常用的工具,图象问题也是每年高考 必考的一个知识点。运用物理图象处理物理问题是识图能力和作图能力的综合体现。它通常以定性作图为基础(有时也需要定量作出图线),当某些物理问题分析难度太大时,用图象法处理常有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功效。

四、假设法

假设法是先假定某些条件,再进行推理,若结果与题设现象一致,则假设成立,反之,则假设不成立。求解物理试题常用的假设有假设物理情景,假设物理过程,假设物理量等,利用假设法处理某些物理问题,往往能突破思维障碍,找出新的解题途径。在分析弹力或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时,常利用该法。

五、整体、隔离法

物理习题中,所涉及的往往不只是一个单独的物体、一个孤立的过程或一个单一的题给条件。这时,可以把所涉及到的多个物体、多个过程、多个未知量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的解题方法称为整体法;而把整体的某一部分(如其中的一个物体或者是一个过程)单独从整体中抽取出来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则称为隔离法。

六、图解法

图解法是依据题意作出图形来确定正确答案的方法。它既简单明了、又形象直观,用于定性分析某些物理问题时,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解决物体受三个力(其中一个力大小、方向不变,另一个力方向不变)的平衡问题时,常应用此法。

七、转换法

有些物理问题,由于运动过程复杂或难以进行受力分析,造成解答困难。此种情况应根据运动的相对性或牛顿第三定律转换参考系或研究对象,即所谓的转换法。应用此法,可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解答过程一目了然。

八、程序法

所谓程序法,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题目给出的物理过程进行分析,正确划分出不同的过程,对每一过程,具体分析出其速度、位移、时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各过程的具体特点列方程解题。利用程序法解题,关键是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还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速度关系,即第1个过程的末速度是第二个过程的初速度;二是位移关系,即各段位移之和等于总位移。

九、极端法

有些物理问题,由于物理现象涉及的因素较多,过程变化复杂,同学们往往难以洞察其变化规律并做出迅速判断。但如果把问题推到极端状态下或特殊状态下进行分析,问题会立刻变得明朗直观,这种解题方法我们称之为极限思维法,也称为极端法。

运用极限思维思想解决物理问题,关键是考虑将问题推向什么极端,即应选择好变量,所选择的变量要在变化过程中存在极值或临界值,然后从极端状态出发分析问题的变化规律,从而解决问题。

有些问题直接计算时可能非常繁琐,若取一个符合物理规律的特殊值代入,会快速准确而灵活地做出判断,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选择题。如果选择题各选项具有可参考性或相互排斥性,运用极端法更容易选出正确答案,这更加突出了极端法的优势。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有利于同学们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十、极值法

常见的极值问题有两类:一类是直接指明某物理量有极值而要求其极值;另一类则是通过求出某物理量的极值,进而以此作为依据解出与之相关的问题。

物理极值问题的两种典型解法。

(1)解法一是根据问题所给的物理现象涉及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分析,明确题中的物理量是在什么条件下取极值,或在出现极值时有何物理特征,然后根据这些条件或特征去寻找极值,这种方法更为突出了问题的物理本质,这种解法称之为解极值问题的物理方法。

(2)解法二是由物理问题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建立方程,然后根据这些方程进行数学推演,在推演中利用数学中已有的有关极值求法的结论而得到所求的极值,这种方法较侧重于数学的推演,这种方法称之为解极值问题的物理—数学方法。

此类极值问题可用多种方法求解:

①算术—几何平均数法,即

a。如果两变数之和为一定值,则当这两个数相等时,它们的乘积取极大值。

b。如果两变数的积为一定值,则当这两个数相等时,它们的和取极小值。

②利用二次函数判别式求极值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具有以下性质:

Δ=b2- 4ac>0——方程有两实数解;

Δ=b2-4ac=0——方程有一实数解;

Δ=b2-4ac<0——方程无实数解。

利用上述性质,就可以求出能化为ax2+bx+c=0形式的函数的极值。

十一、估算法

物理估算,一般是指依据一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运用物理方法和近似计算方法,对物理量的数量级或物理量的取值范围,进行大致的推算。物理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有的物理问题,在符合精确度的前提下可以用近似的方法简捷处理;有的物理问题,由于本身条件的特殊性,不需要也不可能进行精确的计算。在这些情况下,估算就成为一种科学而又有实用价值的特殊方法。

十二、守恒思想

能量守恒、机械能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守恒定律都集中地反映了自然界所存在的一种本质性的规律——“恒”。学习物理知识是为了探索自然界的物理规律,那么什么是自然界的物理规律?在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中,那个保持不变的“东西”才是决定事物变化发展的本质因素。

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由于物质世界存在着大量的守恒现象和守恒规律,才为我们处理物理问题提供了守恒的思想和方法。能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等守恒定律就是我们处理高中物理问题的主要工具,分析物理现象中能量、机械能的转移和转换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主要思路。在变化复杂的物理过程中,把握住不变的因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物理公式大全高一 第10篇

干净利落的说法:一个字干!

干什么?请允许我细细道来。实际操作举了一两个简单的例子: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此间真意只可意会不可以言传!

要问高中物理是不是很难?主要取决于自己是否真心的想做改变。如果是真心的想改变,想学好物理那么它就是简单的。如果不想付出,就想有收获那是白日做梦。就是天上掉馅饼也会把你砸死!还是趁早死了这种懒惰的想法!

我们都知道,牛顿在苹果树下乘凉,被一个苹果砸了一下就发现一个牛顿万有引力。不是被砸了就出来一个美妙的想法。如果是这样,干脆住在苹果树下,那就会有一千万个万有引力出来了。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会为什么他被砸了就出来万有引力,我们被砸就是一个包呢?那是因为牛顿思考了,他一直在思考物体会下落的原因。这样苹果砸头只是在一个特殊的情况下点醒了他。这里面的前因后果一定要弄清楚了来。不要不问缘由人云亦云,这是对自我的践踏!

所以如果你想学好物理,你得思考。持续不断地思考,思考那些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情。搞明白它们发生的原理。当思考的习惯养成后。知识的掌握只是一种副产品罢了!高中的物理总的来说就是运动,物体的运动和粒子的运动。

高中学习的运动不是初中所学的运动,初中的物理学只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运动,直线的运动!高中的重点不是研究直线运动,建立在直线运动的基础上合成出来的曲线的运动。物体的曲线运动,粒子的曲线运动。

抓住了这个核心,那么把直线运动的知识点整明白了。清楚物体为什么会做曲线运动,然后进而掌握粒子的运动。说得简单点就是四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然后和力的分析。没了就这两个而已!其他的只是在这个基础上拓展出来的,或者一些新的发现而已!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时候你是否发现了这个秘密。是否有这种觉悟?如果没有说明你的思考不够深,不够彻底!

当你把握住了核心知识点,就像一棵树,你抓住了主干,接下来就是分支,那些细枝末叶了。考高分这些基础知识很重要。作为过来人,我得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基础知识非常重要。每一个理论知识,对它的结构一定要非常熟悉。比如匀变速直线运动,我们不但要知道它是速度在变化的直线运动,同时也是一种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合成而成的。能不能想到这个点很关键。如果只是前半部分,很遗憾你没有撬开物理的大门!你还没有掌握学好物理的诀窍。那么从今天起开始改变自己,努力去思考,多翻阅资料。多分析问题!物理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部曲!准备总是多过闪亮的一瞬间!

如果没有准备复出汗水的想法,那不好意思。物理对你来说那是天书!你就准备好混一个四五十分安慰自己就好了。

以上纯属个人经验,不足之处还望各位看官多多指点。大家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物理公式大全高一 第11篇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 0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物理公式大全高一 第12篇

第一章 力

重力:G = mg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 直线运动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速度位移关系式:
- = 2as ③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 vt) ⑤

= ⑥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

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

超重与失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第四章 物体平衡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 0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第五章 匀速圆周运动

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①. 线速度的定义式:
v =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 角速度的定义式:
=

③. 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

④.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⑤.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

⑥. 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变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快慢。向心力总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变物体动能的,但它能改变物体的动量。

第六章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存在于万物之间,大至宇宙中的星体,小到微观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物体与星体或星体与星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F = (即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跟这两个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说明:① 该定律只适用于质点或均匀球体;② G称为万有引力恒量,G = ×10-11N·

重力、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1).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 重力和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如图所示, 图中F示万有引力, G示重力, F向示向心力), 这里的向心力源于地球的自转. 但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很小, 致使向心力相比万有引力很小, 因此有下列关系成立:

F≈G>>F向

因此, 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两个分量, 同样有:

a≈g>>a向

切记: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与重力并不是一回事.

(2). 脱离地球表面而成了卫星的物体: 重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是一回事, 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说到卫星就会马上写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 m = m

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1). v= 即: 半径越大, 速度越小.

(2). = 即: 半径越大, 角速度越小.

(3). T =2 即: 半径越大, 周期越大.

(4). a= 即: 半径越大, 向心加速度越小.

说明: 对于v、 、T、a和r 这五个量, 只要其中任意一个被确定, 其它四个量就被唯一地确定下来. 以上定量结论不要求记忆, 但必须记住定性结论.

第七章 动量

冲量: I = Ft 冲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动量: p = mv 动量也是矢量,方向同运动方向.

动量定律: F合 = mvt – mv0

第八章 机械能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于恒力,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2) W = pt (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 W总 = △Ek (动能定律)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动能: Ek = mv2 动能为标量.

重力势能: Ep = mgh 重力势能也为标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

动能定理: F合s = mv - mv

机械能守恒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