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2023年度农产品市场调查报告8篇

2023年度农产品市场调查报告8篇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2-26 08:57:01

农产品市场调查报告第1篇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工作要求,规范和推动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和发展,近期,我们组织各地农业部门对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对产地批发市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产品市场调查报告8篇,供大家参考。

农产品市场调查报告8篇

农产品市场调查报告 第1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工作要求,规范和推动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和发展,近期,我们组织各地农业部门对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对产地批发市场的基本情况、经营状况、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全面调查,结合平时研究和掌握的资料对市场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的看,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需解决,今后要结合鲜活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加快推进“十二五”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提升市场服务功能。

一、对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形势的基本判断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坚持把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分类培育市场体系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据农业部门不完全统计,截至20xx年6月底,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3606家,占地面积64.86万亩,从业人员达到262.38万人,投资规模1101.97亿元,市场年交易额13422.5亿元。

(一)农产品批发市场覆盖范围广。

经过多年的不断建设,全国从综合市场到专业市场、从种植业到养殖业到特色产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范围基本覆盖了各农业产品。目前在全国3606家农产品批发市场中,综合性市场1367家,占37.9%;
专业市场达2342家,占64.9%。其中粮油市场212家、蔬菜市场992家、水果市场390家、畜禽市场320家、水产品市场182家、特色产品(含花卉、食用菌等)市场246家,批发市场经营范围涵盖了种养业各产品。

(二)产地市场主渠道作用十分明显。

调查显示,全国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含产销结合市场,下同)2627家,占农产品批发市场的72.8%,其中规模以上的产地批发市场1037个,占产地批发市场的40%。产地批发市场实现年交易额6709.23亿元,占市场年交易总额的50%,带动农户1.1亿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4%。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十分明显。主要特点:

一是蔬菜市场是产地市场的主要代表。

调查显示,大多数蔬菜产地批发市场设立较早,占市场比重大,运行机制较为健全,社会经济效益比较明显。目前,全国蔬菜产地批发市场689个,占产地市场近三分之一,带动蔬菜种植1.58亿亩,相当于全国蔬菜面积的60%。产地市场集中分布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占全国的80.6%。其中东部地区330个,山东占57%;
中部地区217个,河南占44%。经营品种除了蔬菜外,还有季节性水果和其它农产品,常年经营,交易活跃。亿元以上的蔬菜产地市场286个,年交易额13123.2亿元,成为产地批发市场的主要代表,形成了“产地市场——运销商——销地市场”的大流通模式,是向大中城市和外省市供应蔬菜瓜果的重要源头。

二是水果产地市场优势区域集中度明显。在国家推进优势产业带建设的带动下,具有品种特色的水果产地市场正在快速成长,集中度明显提高。目前全国产地水果批发市场发展到184家,占全国水果市场总数的47%。产地市场主要分布于渤海湾的山东、辽宁、河北和西北黄土高原的陕西、甘肃苹果优势产区,这些地区以苹果为主的产地批发市场发展到84家,占全国水果产地市场的46%;
长江上中游、赣南湘南桂北、浙南闽西粤东三大柑橘优势产区产地批发市场发展到47家,占全国水果产地市场近30%。一些优质水果产业带发展如山东栖霞、浙江黄岩、江西赣州等地产业带发展与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的引导密不可分。

三是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大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全国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207个,占全国畜产品批发市场的68.5%。从分布看,产地市场大多分布于畜牧业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其中中部地区82个,占产地市场的40%;
西部地区65个,占产地市场的31%。大多数畜禽市场以活畜、禽和肉类交易为主。与果蔬产品相比,畜产品多数实行屠宰企业一体化流通,如新疆XX县古勒鲁克农村畜禽交易市场、内蒙XX旗丰绿畜产品交易市场、广东XX市白沙江南禽畜批发市场都实行活禽+屠宰+销售+企业加工为的一体化的流通模式。

四是水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交易活跃。全国水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黄渤海水产品捕捞和养殖带以及江苏、安徽、江西等长江中下游淡水养殖带。目前全国水产品产地市场100个,其中沿海的江苏、浙江、山东、海南产地批发市场59个,占全国产地市场近60%,由于水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带动产地市场交易活跃,市场辐射面广,年交易额上亿元的市场达到60个,从业人员3.8万人,年成交额625.87亿元。

(三)产销市场结合趋于紧密。各地根据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特点,培育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农产品市场。全国有产地市场2347个、销地市场1005个、产销结合市场280个,其中江苏苏州南环桥、广州江南果菜市场、山东维尔康肉类批发市场等发展快、规模大、机制活,成为销地市场的代表;
江苏扬州联谊、山东寿光、青岛丁家庄、湖北麻城等市场结合其促进农业生产和满足城乡消费需要的特点,担当了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的双重角色;
江苏东台华东山羊市场、山东青岛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河北XX市金凤禽蛋农贸批发市场、新疆XX市华凌畜产品批发市场等,因地、因时制宜,投资小,辐射面大,是产地市场的典型。

(四)市场辐射能力逐步增强。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也不断增强。江苏XX县水产批发市场、武进夏溪花木市场、华东苗禽市场投资企业、苏州众诚鸭业有限公司分别成为全国最大的螃蟹专业市场,华东地区最大的花木交易市场,全国最大的苗鸭产销集散地。苏州南环桥批发市场下属的蔬菜批发市场日成交量1200吨,水产批发市场日成交量200吨,鲜肉批发市场日成交生猪1500头,畜禽批发市场日成交40000羽,干货批发市场日交易品种20xx种,是XX市及周边地区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二、当前产地批发市场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虽然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存在功能不够强、规模不够大、政府引导和扶持跟不上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地与销地以及集散地之间布局不合理。近年来,随着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优势区域鲜活农产品集中度稳步上升。目前全国优势区域苹果、柑橘集中度达到50%以上,水产品集中度达到80%以上。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后,客观上要求建立集散能力强的产地批发市场和冷藏能力大的保鲜库。但目前产地与销地以及集散地之间布局不合理,销地市场发展比较充分,目前年交易额在1亿元以上的销地批发市场558个,而中西部鲜活农产品主产区产地市场年交易额在1亿元的只有346个,发展相对落后。目前全国1个县不足1个产地批发市场,而东部占50%左右、中部占30%、西部只占20%。特是中西部蔬菜、水果主产区,常年蔬菜产量占全国的40%、水果占45%,而年交易额上亿元的产地蔬菜市场只占25%,水果市场占30%,畜禽市场占不到全国的4%,生产和市场建设重倚轻的矛盾十分明显,这是导致优势产区鲜活农产品滞销卖难时有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产地批发市场及集散地基础设施薄弱。总体看,全国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以小型为主,年交易额1—5亿元的占到30%,亿元以下的占58%,且多数市场规模小、设施简陋、服务功能不强。在被调查的西部10省(区)376个产地批发市场中,占地面积在20亩以下的小市场占到52%,占地面积在2亩以下占到5%,交易额在5亿元以下的占到78%,80%的市场缺乏冷藏保鲜、冷链物流设施、信息或质量检测设施,许多产地批发市场的场地没有硬化,缺乏遮阳挡雨的设施,甚至连上、下水道都没有,脏、乱、差的问题十分突出。

(三)市场交易方式陈旧,交易效率低。目前,大多数产地批发市场仍沿用对手成交、现金结算的交易方式,处于自发、紊乱状态,难以形成公开、公正的交易价格,影响交易安全,还往往导致强买强卖等欺行霸市现象发生。据调查,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实行连锁经营的交易额占总交易额不到20%,90%左右的农产品通过对手交易销售,只有不到10%的市场全部或部分采用了电子商务交易技术,交易效率低。调查显示,42%农户自己销售农产品,45%农户卖给个体商贩,只有不到3%的农户通过订单销售。这些情况使得我国农产品一般要经过3—4级流通环节,既降低了流通效率,也增加了流通成本,不利于农民增收,对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四)流通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低,营销规模小、效率低。由于农民个体户或农村经纪人是目前承担农产品运销的主要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起步较晚,农产品批发市场内大多数经销商的营销规模小、效率低,缺乏有实力、信誉好、规范化的大批发商、代理商组织,因此不能形成稳定的、规模化的农产品供应链条。而且,运销商与生产者之间是一种买断关系,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谈判讨价能力,又不能使农民分享流通环节的利润。

(五)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滞后。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较快,数量不断增加,规模逐步扩大。尽管我国农产品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但现有的一些管理规定散见于《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商品市场登记管理办法》和《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而这些法律法规但要么缺少配套措施,要么贯彻执行不理想,有的内容陈旧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目前,特别是缺乏专门针对批发市场的法律法规问题非常突出,这使得农产品批发市场竞争混乱无序,缺乏有效的行业管理和政府监管,难以形成市场各方主体良性互动机制。而在发达国家,如日本专门制定有《批发市场法》,并和其他法律一起对批发市场类型、设立条件、参与人构成、交易原则、投资方法、上市商品规格要求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保证了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健康发展。

三、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的主要任务

我国已进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在国内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农业更加对外开放、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以及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大背景下,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步伐,完善市场功能,构建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前产地批发市场要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建设和改造一批鲜活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配套建设必要的储藏保鲜设施和产后清洗分装等初级加工设备,支持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一)强化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市场功能。一是在鲜活农产品优势产区新建或改扩建产地批发市场。在蔬菜、水果生产集中连片,面积在20万亩以上,商品率达80%以上;
畜产品、水产品生产集中度较高、商品率达70%以上、商品量达10万吨以上且没有交易场所的地区建立产地批发市场。对已有市场但基础设施差、集散功能弱的实施升级改造,重点考虑对既是鲜活农产品优势产业带的产地批发市场又是农业部定点市场进行升级改造。主要是加强市场供水、供电、道路和通讯等系统的改造建设和交易棚厅的改扩建,切实改善市场交易环境。二是推进产地批发市场功能拓展。在批发市场提供交易场所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拓展价格信息汇集、产品质量控制等功能,鼓励市场开展加工配送、质量监管、规范包装、发展现代流通、壮大市场主体、完善公共服务等。三是加大产地批发市场辐射效应。指导各地编制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市场经营领域和建设区域,处理好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传统市场和新型业态之间的关系,注意不同类型市场功能上的衔接和配合,发挥市场体系群体效能。

(二)支持储藏、冷链和保鲜物流设施建设,减少产后损失。当前,我国鲜活农产品特别是果蔬保鲜、冷藏冷链物流产业应用范围窄、发展滞后,果蔬采用低温物流只有10%—20%(每年果蔬产后损失高达25%—30%),冷链物流肉类只有10%,水产品只有20%,而发达国家果蔬保鲜物流占总产量的80%,果蔬菜损失率在5%以下。支持储藏、冷链和保鲜物流设施建设重点:一是支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储藏、冷链和保鲜物流设施,主要包括:建设市场储藏货物仓库、气调保鲜库、恒温库、冷冻冷藏库、冷藏运输等基础设施,逐步解决鲜活农产品批发交易过程的冷链“断链”现象;
二是支持优势产区和西部地区专业合作组织或农产品营销企业建设储藏、冷链和保鲜物流设施。主要包括建设鲜活农产品产后预冷保鲜、冷藏冷冻、冷藏运输等基础设施,使主产区和中西部鲜活农产品冷藏保鲜、冷藏冷冻及储运能力明显提高。

(三)支持配套清洗分装等初级加工设施建设和市场交易环境改善。强化农产品产后的商品化处理。配套清洗分装主要建设:产品清洗设施、分选操作台、自动分选机、水果打蜡设施、包装设施等。市场交易环境改善主要包括:水电道路系统改造、市场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建设和卫生保洁设施完善。

(四)支持农民合作营销组织建设。引导、扶持农民合作营销组织购置必要的冷藏保鲜和冷冻运输等设备,在规定的低温条件下进行农产品加工、分选包装、储藏和运销。推进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和经营,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产品物流带动能力。

四、加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的措施及建议

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产地冷链物流作为政府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资金来源于公共投入。现提出以下工作措施和建议。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市场建设应借鉴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经验,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与发展实行分级规划与管理。部一级负责对具有全国性或区域影响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统一规划与布局,当前重点是组织编制好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十二五”建设专项规划(20xx—20xx),理清市场建设思路,明确指导思想、建设原则与区域布局,综合考虑农产品生产规模及其商品流量流向、地理区位和交通状况、消费群体规模和消费习惯等多种因素,正确处理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专业市场与综合市场的关系,经过科学论证,形成布局合理、统一有序、流通顺畅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为争取国家建设项目做好必要准备。省级负责制定辖区内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规划,严格防止受局部利益驱动盲目布点,搞重复建设、无序竞争,造成“有场无市”,浪费人财物和土地资源。

(二)争取各方支持批发市场建设。一是协调中国农业银行落实与我部签署的《共同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加大贷款投放力度。二是积极争取亚行贷款进行批发市场建设。20xx年拟选择安徽、宁夏、江西、重庆、山东、辽宁等6个省市为备选试点省,项目总投资21亿元人民币,其中利用亚行贷款1.5亿美元。三是研究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扶持政策。参与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研究科学用好增值税转型政策帮助农产品流通企业减轻增值税负担;
研究降低农产品批发市场土地使用税和降低农产品批发市场用水用电价格等问题。同时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国家对优势产区鲜活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公益性设施建设给予直接投资。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设施配套、功能齐全、辐射带动力强的产地批发市场,支持批发市场电子结算管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质量检测系统、信息收集发布系统、垃圾处理设施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帮助完善和提升市场功能,增强流通效率。

二是对市场其他设施和优势产区、西部地区专业合作组织或农产品营销企业建设储藏、运输、冷链和保鲜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贷款贴息支持。主要用于市场土地平整硬化、水电路配套、交易厅棚建设、储藏保鲜库土建工程等,建议安排财政贴息贷款予以支持,以引导鼓励利用信贷资金。

三是将鲜活农产品物流相关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在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财政专项中增加农产品物流设施相关设备购置项目。主要包括储藏保鲜机电设备,鲜活农产品清洗、分选和装卸设施设备,农用运输设备、畜产品分割设备等,帮助增强物流技术装备水平。

四是将尽快研究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建议国家抓紧研究制定《农产品批发市场法》或《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条例》,明确批发市场的公益或准公益性质,对市场类型、设立条件、参与人构成、交易原则、投资方法、上市商品规格要求、行情波动、风险控制、上市商品组织等做出界定,并及早列入立法计划,解决法律缺失和空白问题。

农产品市场调查报告 第2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工作要求,规范和推动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和发展,近期,我们组织各地农业部门对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对产地批发市场的基本情况、经营状况、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全面调查,结合平时研究和掌握的资料对市场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的看,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需解决,今后要结合鲜活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加快推进“十二五”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提升市场服务功能。

一、对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形势的基本判断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坚持把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分类培育市场体系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据农业部门不完全统计,截至20xx年6月底,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3606家,占地面积64.86万亩,从业人员达到262.38万人,投资规模1101.97亿元,市场年交易额13422.5亿元。

(一)农产品批发市场覆盖范围广。

经过多年的不断建设,全国从综合市场到专业市场、从种植业到养殖业到特色产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范围基本覆盖了各农业产品。目前在全国3606家农产品批发市场中,综合性市场1367家,占37.9%;
专业市场达2342家,占64.9%。其中粮油市场212家、蔬菜市场992家、水果市场390家、畜禽市场320家、水产品市场182家、特色产品(含花卉、食用菌等)市场246家,批发市场经营范围涵盖了种养业各产品。

(二)产地市场主渠道作用十分明显。

调查显示,全国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含产销结合市场,下同)2627家,占农产品批发市场的72.8%,其中规模以上的产地批发市场1037个,占产地批发市场的40%。产地批发市场实现年交易额6709.23亿元,占市场年交易总额的50%,带动农户1.1亿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4%。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十分明显。主要特点:

一是蔬菜市场是产地市场的主要代表。

调查显示,大多数蔬菜产地批发市场设立较早,占市场比重大,运行机制较为健全,社会经济效益比较明显。目前,全国蔬菜产地批发市场689个,占产地市场近三分之一,带动蔬菜种植1.58亿亩,相当于全国蔬菜面积的60%。产地市场集中分布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占全国的80.6%。其中东部地区330个,山东占57%;
中部地区217个,河南占44%。经营品种除了蔬菜外,还有季节性水果和其它农产品,常年经营,交易活跃。亿元以上的蔬菜产地市场286个,年交易额13123.2亿元,成为产地批发市场的主要代表,形成了“产地市场——运销商——销地市场”的大流通模式,是向大中城市和外省市供应蔬菜瓜果的重要源头。

二是水果产地市场优势区域集中度明显。

在国家推进优势产业带建设的带动下,具有品种特色的水果产地市场正在快速成长,集中度明显提高。目前全国产地水果批发市场发展到184家,占全国水果市场总数的47%。产地市场主要分布于渤海湾的山东、辽宁、河北和西北黄土高原的陕西、甘肃苹果优势产区,这些地区以苹果为主的产地批发市场发展到84家,占全国水果产地市场的46%;
长江上中游、赣南湘南桂北、浙南闽西粤东三大柑橘优势产区产地批发市场发展到47家,占全国水果产地市场近30%。一些优质水果产业带发展如山东栖霞、浙江黄岩、江西赣州等地产业带发展与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的引导密不可分。

三是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大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全国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207个,占全国畜产品批发市场的68.5%。从分布看,产地市场大多分布于畜牧业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其中中部地区82个,占产地市场的40%;
西部地区65个,占产地市场的31%。大多数畜禽市场以活畜、禽和肉类交易为主。与果蔬产品相比,畜产品多数实行屠宰企业一体化流通,如新疆XX县古勒鲁克农村畜禽交易市场、内蒙XX旗丰绿畜产品交易市场、广东XX市白沙江南禽畜批发市场都实行活禽+屠宰+销售+企业加工为的一体化的流通模式。

四是水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交易活跃。

全国水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黄渤海水产品捕捞和养殖带以及江苏、安徽、江西等长江中下游淡水养殖带。目前全国水产品产地市场100个,其中沿海的江苏、浙江、山东、海南产地批发市场59个,占全国产地市场近60%,由于水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带动产地市场交易活跃,市场辐射面广,年交易额上亿元的市场达到60个,从业人员3.8万人,年成交额625.87亿元。

(三)产销市场结合趋于紧密。

各地根据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特点,培育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农产品市场。全国有产地市场2347个、销地市场1005个、产销结合市场280个,其中江苏苏州南环桥、广州江南果菜市场、山东维尔康肉类批发市场等发展快、规模大、机制活,成为销地市场的代表;
江苏扬州联谊、山东寿光、青岛丁家庄、湖北麻城等市场结合其促进农业生产和满足城乡消费需要的特点,担当了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的双重角色;
江苏东台华东山羊市场、山东青岛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河北XX市金凤禽蛋农贸批发市场、新疆XX市华凌畜产品批发市场等,因地、因时制宜,投资小,辐射面大,是产地市场的典型。

(四)市场辐射能力逐步增强。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也不断增强。江苏XX县水产批发市场、武进夏溪花木市场、华东苗禽市场投资企业、苏州众诚鸭业有限公司分别成为全国最大的螃蟹专业市场,华东地区最大的花木交易市场,全国最大的苗鸭产销集散地。苏州南环桥批发市场下属的蔬菜批发市场日成交量1200吨,水产批发市场日成交量200吨,鲜肉批发市场日成交生猪1500头,畜禽批发市场日成交40000羽,干货批发市场日交易品种2000种,是XX市及周边地区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二、当前产地批发市场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虽然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存在功能不够强、规模不够大、政府引导和扶持跟不上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地与销地以及集散地之间布局不合理。

近年来,随着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优势区域鲜活农产品集中度稳步上升。目前全国优势区域苹果、柑橘集中度达到50%以上,水产品集中度达到80%以上。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后,客观上要求建立集散能力强的产地批发市场和冷藏能力大的保鲜库。但目前产地与销地以及集散地之间布局不合理,销地市场发展比较充分,目前年交易额在1亿元以上的销地批发市场558个,而中西部鲜活农产品主产区产地市场年交易额在1亿元的只有346个,发展相对落后。目前全国1个县不足1个产地批发市场,而东部占50%左右、中部占30%、西部只占20%。特是中西部蔬菜、水果主产区,常年蔬菜产量占全国的40%、水果占45%,而年交易额上亿元的产地蔬菜市场只占25%,水果市场占30%,畜禽市场占不到全国的4%,生产和市场建设重倚轻的矛盾十分明显,这是导致优势产区鲜活农产品滞销卖难时有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产地批发市场及集散地基础设施薄弱。

总体看,全国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以小型为主,年交易额1—5亿元的占到30%,亿元以下的占58%,且多数市场规模小、设施简陋、服务功能不强。在被调查的西部10省(区)376个产地批发市场中,占地面积在20亩以下的小市场占到52%,占地面积在2亩以下占到5%,交易额在5亿元以下的占到78%,80%的市场缺乏冷藏保鲜、冷链物流设施、信息或质量检测设施,许多产地批发市场的场地没有硬化,缺乏遮阳挡雨的设施,甚至连上、下水道都没有,脏、乱、差的问题十分突出。

(三)市场交易方式陈旧,交易效率低。

目前,大多数产地批发市场仍沿用对手成交、现金结算的交易方式,处于自发、紊乱状态,难以形成公开、公正的交易价格,影响交易安全,还往往导致强买强卖等欺行霸市现象发生。据调查,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实行连锁经营的交易额占总交易额不到20%,90%左右的农产品通过对手交易销售,只有不到10%的市场全部或部分采用了电子商务交易技术,交易效率低。调查显示,42%农户自己销售农产品,45%农户卖给个体商贩,只有不到3%的农户通过订单销售。这些情况使得我国农产品一般要经过3-4级流通环节,既降低了流通效率,也增加了流通成本,不利于农民增收,对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四)流通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低,营销规模小、效率低。

由于农民个体户或农村经纪人是目前承担农产品运销的主要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起步较晚,农产品批发市场内大多数经销商的营销规模小、效率低,缺乏有实力、信誉好、规范化的大批发商、代理商组织,因此不能形成稳定的、规模化的农产品供应链条。而且,运销商与生产者之间是一种买断关系,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谈判讨价能力,又不能使农民分享流通环节的利润。

(五)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滞后。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较快,数量不断增加,规模逐步扩大。尽管我国农产品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但现有的一些管理规定散见于《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商品市场登记管理办法》和《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而这些法律法规但要么缺少配套措施,要么贯彻执行不理想,有的内容陈旧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目前,特别是缺乏专门针对批发市场的法律法规问题非常突出,这使得农产品批发市场竞争混乱无序,缺乏有效的行业管理和政府监管,难以形成市场各方主体良性互动机制。而在发达国家,如日本专门制定有《批发市场法》,并和其他法律一起对批发市场类型、设立条件、参与人构成、交易原则、投资方法、上市商品规格要求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保证了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健康发展。

三、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的主要任务

我国已进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在国内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农业更加对外开放、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以及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大背景下,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步伐,完善市场功能,构建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前产地批发市场要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建设和改造一批鲜活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配套建设必要的储藏保鲜设施和产后清洗分装等初级加工设备,支持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一)强化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市场功能。

一是在鲜活农产品优势产区新建或改扩建产地批发市场。在蔬菜、水果生产集中连片,面积在20万亩以上,商品率达80%以上;
畜产品、水产品生产集中度较高、商品率达70%以上、商品量达10万吨以上且没有交易场所的地区建立产地批发市场。对已有市场但基础设施差、集散功能弱的实施升级改造,重点考虑对既是鲜活农产品优势产业带的产地批发市场又是农业部定点市场进行升级改造。主要是加强市场供水、供电、道路和通讯等系统的改造建设和交易棚厅的改扩建,切实改善市场交易环境。二是推进产地批发市场功能拓展。在批发市场提供交易场所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拓展价格信息汇集、产品质量控制等功能,鼓励市场开展加工配送、质量监管、规范包装、发展现代流通、壮大市场主体、完善公共服务等。三是加大产地批发市场辐射效应。指导各地编制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市场经营领域和建设区域,处理好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传统市场和新型业态之间的关系,注意不同类型市场功能上的衔接和配合,发挥市场体系群体效能。

(二)支持储藏、冷链和保鲜物流设施建设,减少产后损失。

当前,我国鲜活农产品特别是果蔬保鲜、冷藏冷链物流产业应用范围窄、发展滞后,果蔬采用低温物流只有10%-20%(每年果蔬产后损失高达25%—30%),冷链物流肉类只有10%,水产品只有20%,而发达国家果蔬保鲜物流占总产量的80%,果蔬菜损失率在5%以下。支持储藏、冷链和保鲜物流设施建设重点:一是支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储藏、冷链和保鲜物流设施,主要包括:建设市场储藏货物仓库、气调保鲜库、恒温库、冷冻冷藏库、冷藏运输等基础设施,逐步解决鲜活农产品批发交易过程的冷链“断链”现象;
二是支持优势产区和西部地区专业合作组织或农产品营销企业建设储藏、冷链和保鲜物流设施。主要包括建设鲜活农产品产后预冷保鲜、冷藏冷冻、冷藏运输等基础设施,使主产区和中西部鲜活农产品冷藏保鲜、冷藏冷冻及储运能力明显提高。

(三)支持配套清洗分装等初级加工设施建设和市场交易环境改善。

强化农产品产后的商品化处理。配套清洗分装主要建设:产品清洗设施、分选操作台、自动分选机、水果打蜡设施、包装设施等。市场交易环境改善主要包括:水电道路系统改造、市场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建设和卫生保洁设施完善。

(四)支持农民合作营销组织建设。引导、扶持农民合作营销组织购置必要的冷藏保鲜和冷冻运输等设备,在规定的低温条件下进行农产品加工、分选包装、储藏和运销。推进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和经营,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产品物流带动能力。

四、加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的措施及建议

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产地冷链物流作为政府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资金来源于公共投入。现提出以下工作措施和建议。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市场建设应借鉴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经验,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与发展实行分级规划与管理。部一级负责对具有全国性或区域影响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统一规划与布局,当前重点是组织编制好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十二五”建设专项规划,理清市场建设思路,明确指导思想、建设原则与区域布局,综合考虑农产品生产规模及其商品流量流向、地理区位和交通状况、消费群体规模和消费习惯等多种因素,正确处理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专业市场与综合市场的关系,经过科学论证,形成布局合理、统一有序、流通顺畅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为争取国家建设项目做好必要准备。省级负责制定辖区内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规划,严格防止受局部利益驱动盲目布点,搞重复建设、无序竞争,造成“有场无市”,浪费人财物和土地资源。

(二)争取各方支持批发市场建设。

一是协调中国农业银行落实与我部签署的《共同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加大贷款投放力度。二是积极争取亚行贷款进行批发市场建设。20xx年拟选择安徽、宁夏、江西、重庆、山东、辽宁等6个省市为备选试点省,项目总投资21亿元人民币,其中利用亚行贷款1.5亿美元。三是研究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扶持政策。参与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研究科学用好增值税转型政策帮助农产品流通企业减轻增值税负担;
研究降低农产品批发市场土地使用税和降低农产品批发市场用水用电价格等问题。同时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国家对优势产区鲜活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公益性设施建设给予直接投资。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设施配套、功能齐全、辐射带动力强的产地批发市场,支持批发市场电子结算管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质量检测系统、信息收集发布系统、垃圾处理设施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帮助完善和提升市场功能,增强流通效率。

二是对市场其他设施和优势产区、西部地区专业合作组织或农产品营销企业建设储藏、运输、冷链和保鲜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贷款贴息支持。主要用于市场土地平整硬化、水电路配套、交易厅棚建设、储藏保鲜库土建工程等,建议安排财政贴息贷款予以支持,以引导鼓励利用信贷资金。

三是将鲜活农产品物流相关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在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财政专项中增加农产品物流设施相关设备购置项目。主要包括储藏保鲜机电设备,鲜活农产品清洗、分选和装卸设施设备,农用运输设备、畜产品分割设备等,帮助增强物流技术装备水平。

四是将尽快研究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建议国家抓紧研究制定《农产品批发市场法》或《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条例》,明确批发市场的公益或准公益性质,对市场类型、设立条件、参与人构成、交易原则、投资方法、上市商品规格要求、行情波动、风险控制、上市商品组织等做出界定,并及早列入立法计划,解决法律缺失和空白问题。

农产品市场调查报告 第3篇

根据省x晋政办发电年114号“关于在全省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大调查的通知”安排,区xx专门成立了大调查领导组,副区长宁山岗任组长,安新宇副秘书长赵玉良局长任副组长,抽调相关部门的骨干力量组成调查组,从7月11日至7月25日,对全区农产品批发市尝集贸市尝农产品超市、储藏营销单位等农产品流通组织及流通大户、重点乡镇、农村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并深入具有代表性的批发市尝超市等单位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现将我区农产品市场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产品市场现状

(一)畜产品市场

1、营销单位。我区肉禽蛋营销单位共有两家,分别是外贸公司榆次肉联厂冷库、榆次区食品公司冷库。经营的品种主要有猪肉、禽肉、羊肉、兔肉和禽蛋等。外贸粮油食品公司肉联厂冷库始建于1972年,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自建厂以来,畜产品全部出口外销,主要经营兔肉和羊肉,兔肉出口日本、美国和欧洲各国,羊肉主要出口中东国家,2003年销售额580万元,实现利润20万元,缴纳各种税费98万元。榆次区食品公司冷库始建于1963年,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畜产品主要供应本地市场,2003年销售额320万元,实现利润10万元,缴纳各种税费40万元。

2、产品批发市常我区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有两个:榆次区汇隆市场和商贸城市场,主要经营猪肉、禽肉、羊肉和水产,产品主要供应本地市常汇隆市场始建于1993年,商贸城市场始建于2000年,经营方式都以个人租赁为主,年销售额分别为1150万元、2100万元,分别占榆次市场从份额的10%、15%,两个市场的管理从业人员分别为2人和5人。

3、产品集贸市常我区以零售为主的集贸市场主要有金猫市尝菜园街市尝路西市尝校园路市场和经纬厂市场等,市场份额占全区市场的40%。

4、畜产品超市。我区畜产品经营超市有田森超市一部、二部、华联超市、普家乐超市和铁华超市。其中田森超市和铁华超市采取租赁的经营方式,华联超市和普家乐超市采取连锁的经营方式,市场份额占全区市场的20%。

(二)果品市场

1、果品批发市常我区批发市场主要有北田镇豆腐庄批发市场,年交易总量500万公斤,全部批发到省外,年交易总额350万元,市场辐射相邻35个村,该市场有管理人员1名,从业人员10名。榆次区北田镇北田村果蔬批发市场,正在建设之中,其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现已投资50多万元,交易大棚5个共1440平方米,基础设施及围墙建设已基本完成,预计今年秋季投入使用。其它如榆次汇隆批发市尝晋中富通绿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也兼营水果批发。

2、品集贸市常城区果品集贸市场,年销售量在1000万公斤,年交易额500万元,市场辐射到平遥等邻近县区,该市场属于自发的果品集贸市场,无专人组织,没有形成正常的管理体系。

3、营销大户。我区销售大户有北田镇豆腐庄村陈二棉,异地批发红星和新红星,年销售量500万公斤,年销售额300万元;
庄子乡下黄彩赵石爱,异地批发红星、新红星,年销售量300万公斤,年销售额600万元;
庄子乡义井王承林异地批发红星、红富士,年销售量60万公斤,年销售额130万元;
东赵乡训峪的阎贵虎异地批发梨、苹果,年销售量300万公斤,年销售额500万元。我区红枣营销企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出现较大的营销企业,红枣销售以大户营销为主,红枣销售大户有10多户,较大的营销大户有王连贵、王大跃等,产品主要销往东北、北京、广东等地,销量约100万公斤。

4、营销企业。我区的富通绿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晋中纳特福果业有限公司、庄子乡榆城坪新顺果脯厂,都是正在兴起的果品种植、加工、销售的新型企业。新顺果脯厂占地1.5亩,年果品加工量20万斤,年销售产值52万元。晋中纳特福果业有限公司年消化果品10.8万斤,年产量7.2万斤,年产值64万元。

5、营销协会。榆次枣业协会,主营枣类产品的储藏加工,有经营场地800平方米,2003年9月开业,年销售量250万斤,年销售额250万元,年利润额110万元。晋中市果业协会也吸纳了不少我区的果品销售经纪人,带动了全区果品销售。

6、果品超市。榆次金虎便利超市,主营枣类品种,年销售量2吨,年销售额1.5万元,年利润额0.6万元。

全区果品年销售量6000万公斤,年销售额7200万元,其中批发市场销售1500万公斤,销售大户销售1170万公斤,占销售总量的45%,剩余55%的果品均是零散批发。

(三)粮食市场

1、加工营销单位

(1)粮食加工营销企业。我区有生力面粉厂、东阳、魏岳、郭村、修文、源涡等20多家规模型股份或私营面粉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5000万公斤,超过全区小麦总产量。

(2)油脂加工营销企业。晋北油脂厂、诚信油脂厂等,年加工销售油料15万吨。

(3)酿造营销企业。以怀仁四眼井酿造集团公司和南六堡曲醋厂为重点的酿造群体,食醋年产销量6万余吨,转化粮食1000万公斤。

(4)饲料加工销售企业。鲲鹏饲料集团、亨通饲料公司和强大饲料公司,三大饲料企业年产销饲料达10万吨,转化粮食1亿多公斤。

2、粮食批发市常什贴镇葵花籽交易市场是发展我区支柱产业的一个重点工程,该市场占地8000平方米,总投资80万元,现已建成农副产品储存仓库2400平方米,交易货场2000平方米,此工程主要依托什贴、郭家堡、张庆等供销社,重点解决我区农民农副产品的卖难问题,建成山西最大、可辐射全国近二十个省市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预计全年可收购葵花籽1500万公斤,小杂粮、豆类、玉米等200万公斤,可推销各种农副产品4000万元。

3、粮食营销大户。雷贵友,1998年开始经营粮食业务,有场地300平方米,年粮食销售量1400万公斤,年利润额10万元。

(四)蔬菜市场

1、蔬菜批发市常

(1)东阳镇蔬菜批发市场,占地42亩,建筑面积6250平方米,其中交易大棚面积5250平方米,2001年6月开业,年交易量2.5万吨,年交易额4.5亿元,建有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监测站,开通了蔬菜国际互联网站,产品远销河北、河南、山东、北京、天津、武汉等大中城市。榆次汇隆批发市场,属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兼营蔬菜、水果、肉类等,年交易量为一亿余元。蔬菜产品主要销往本区。

2、蔬菜集贸市常主要有金猫市尝路西市尝菜园街市尝校园路市场和经纬厂市常属综合性农产品集贸市场,兼营蔬菜、水果、肉类等。蔬菜产品主要销往本区。

3、蔬菜储藏营销企业。晋中富通绿色农产品开发公司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占地285亩,设有业务洽谈室、农产品检验室、产品包装室及产品装卸车间,交易品种以反季节蔬菜为主,产品销往武汉、上海等大城市,年交易量达1500吨,交易额达300万元。

4、蔬菜营销协会。主要有蔬菜贮藏协会、贮藏研究会、蔬菜营销协会等。蔬菜贮藏协会,发展土窑洞、地下窖、机械恒温库,引进最新保鲜袋贮藏法、气调保鲜法、空气电离子保鲜法等对蔬菜进行贮藏,年贮量8000万公斤,增值3200万元以上。蔬菜流通协会,有会员113人。蔬菜营销协会,有经营场地1667平方米,1998年开业,年销售量500万斤,年销售额200万元,年利润额4万元。东阳镇贮藏协会带头人、东阳镇支部书记杜玉富于1998年10月破土兴建大型恒温库,已投资200万元,建成了25座,一次性保鲜1000吨蔬菜,年纯利润20万元。

5、蔬菜营销经纪人、大户。全区常年从事蔬菜营销的经纪人达到1000多人,其中销菜量200万斤以上的大户达34人,并涌现出了像王二只、孙校、郑贵、王四守、张新卫、赵四清、许月喜等一批年销菜量造千万公斤以上的大户,年销菜量5亿公斤。

二、农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市场建设滞后。我区紧邻省城太原,又地处晋中市区,各类农产品有较大的市场需求,80%的农产品需要外销和供应本地市常我区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只有东阳蔬菜批发市尝什贴葵花批发市尝汇隆批发市尝榆次商贸城市场等,集贸市场主要有金猫市尝路西市尝菜园街市尝校园路市尝经纬厂市场等,设施简陋,多属于马路市常这些市场除具备集中交易功能外,储藏保鲜、物流配送、农药残留检测和现代化市场信息等各项服务功能大多数市场不具备。

(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底。我区龙头企业少,经营规模小,规模效益体现不出来,对我区农产品市场的拉到作用不明显。如我区的红枣种植面积30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0万亩,年产量500万公斤,产值2000万元。但全区红枣加工、营销企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数量少、档次低、加工能力小,现在加工企业只有5家,以初加工为主,销售企业没有出现,销售大户也只有10多户。

(三)品牌少,无特色。2001年以来,我区农业开始了新一轮的战略机构调整以蔬菜、红枣、畜牧业为三大主导产业,以建设蔬菜、红枣、畜牧、加工四大基地为目标,坚定不移地走农业产业化道路。蔬菜、红枣、畜牧产业获得迅猛发展。2003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已达34万亩,蔬菜总产量11.63亿公斤,全年蔬菜销售总收入5.47亿元。红枣从2001年前的4万亩猛增至30万亩,红枣产量500万公斤,产值2000万元。畜牧业按照“稳猪鸡、上牛羊、突出发展奶牛业”的发展思路,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5343吨、9770吨、8117吨,奶牛存栏4288头,畜牧业总产值3.05亿元。可见,我区的农产品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但品牌少、无特色的情况仍很严重。如我区红枣种植面积与太谷县不相上下,但中国红枣之乡的牌子却被太谷县拿走了。我区的蔬菜,2001年就申报注册了“魏榆”牌,但至今牌子叫不响,运作不起来。

三、建议与规划

(一)打造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联合舰队”。我区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如何进入国内外大市场,是农产品市场建设面临的一个难点。而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完善农村市场机制,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实践证明,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既增强了统一服务的功能,又发挥了家庭经营的潜力,是一种更加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生产、加工、销售联为一体,使各具特色的优势产品形成区域性的主导产业。此举能够在农村与市场间架设桥梁,突破区域界限,扩大农业的产业带和产业群。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现代化流通方式,形成一批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联合舰队”。采用电子商务网络等现代交易手段和流通方式的农产品批发拍卖市场,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在“农户—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基地—批发市唱配送中心—连锁超市”完整通畅链条的引导带动下,建立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产销联合,打造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联合舰队”。

(二)多方筹措资金支持农产品市场建设。我区财政经费比较紧张,无能力为农产品市场建设投入大量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应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与此同时,重视带动、吸引社会资金和银行贷款参与到农产品市场建设中来,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步伐。如我区的山西普家乐商贸有限公司,围绕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目标,努力营造大流通、大商贸、大市场的格局,从2001年7月开始实施普家乐农村连锁经营服务项目,计划在农村发展和建设49个连锁超市,同时建设一个占地60亩大型物流配送中心。2003年经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是我区“五大中心”建设重点工程,晋中市“双百”项目重点工程。目前,配送中心建设已完成工程量60%,我区农村连锁已建成东阳、张庆、永康三个连锁店。三店试营以来,深受农民欢迎,已有跨区3乡10村村民来超市购物,甚至永康店已有太原南郊村民光临,给农民带来极大的方便,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买难卖难问题,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为三农服务。

(三)农产品市场建设要高标准、高起点。今年6月,商务部会同国家标准委组织有关单位起草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开业技术条件》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级划分及评定》两个国家标准,目前正向社会公布并征求社会意见,在年内一旦修改完成后,将按场地环境条件、设施设备条件、综合管理能力和信用管理四个方面,把全国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按照四个等级划分,从高到低依次分为:四A级(AAAA)、三A级(AAA)、双A级(AA)、A级(A)。主要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经营环境、经营设施设备和经营管理提出了技术标准,比如要求市嘲应设在交通方便之地,应考虑与周围商圈服务的协调性”;
交易大厅“宜建单层结构”;
市嘲以生鲜肉类交易为主的应与国家认定的定点屠宰点场厂挂钩”等。我区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也应参照国家标准,高起点地建设农产品市场。

(四)新建一个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常目前,我区农产品供应,主要集中在汇隆市场和窑新街及大同街的马路市常这些市场担负着我区85%以上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供应。这些市场多为马路市尝露天市场,已不能适应我区农产品市场需求。有鉴于此,我区拟在榆次东南城市边缘兴建一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该市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北托消费市场,南依生产基地,辐射华北,通向全国的农产品中心市常该市场为我区现有市场的升级版,除具备集中交易功能外,还具有储藏保鲜、加工、物流配送以及农药残留检测和现代化市场信息等各项服务功能。并积极做好实施农产品准入制度的准备工作。在软件上,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先进的交易方式,规范的交易行为,不断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实现“建一个市场,创一流品牌,带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局面。该市场建成后可容纳经营户300余户,面积为90亩。这项工程正在紧张筹备中。

农产品市场调查报告 第4篇

20xx年入秋以来,部分农产品降价滞销现象在多地发生,农民利益受到伤害,“三农”问题再次凸显,为此,笔者深入晋城市域内的4县(市)6个专业村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如告下。

一、调查情况

沁水县郑庄镇南大村,是一个苹果专业村,共有324户,907口人,耕地3600亩,其中新老果园140O亩,占总面积的38%,有成年苹果树5万余株,平均单株产量40斤,200个经营户可年产苹果200多万斤,去年苹果每斤平均售价2.5元,户均年收入2.5万元。今年平均斤售价2元左右。全村要减收100多万元。其中最大的专业经营户郭虎保种植苹果12亩,总产苹果6万余斤,平均亩产5000斤,虽比去年增产,但收入反比去年下降,至今仍有很多苹果销售不了。

沁水县固县乡安上村,是一个蔬菜专业村,共有304户930人,总耕地2750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500亩,占耕地面积的55%。200多栋蔬菜大棚,生产的小瓜、茄子、青椒、西红柿等售价与去年基本持平,但南瓜、豆角、茄子、红白萝卜、白菜、大葱等大田菜售价均比去年略有下降。

陵川县西河底乡岭东村,是一个玉米专业村。全村150户600余人,耕地1200亩,共种植玉米1000亩。平均亩产达千斤,今年总产100万斤,去年每斤售价1.2元,今年0.8—0.9元,因此全村少收入40万元以上。其中最大的种植户毕五保承包100亩,共产玉米10万斤,虽比去年增产,却比去年减收4万多元。

沁水县胡底乡李家山村,种的谷子比较多。去年共种谷子100多亩,亩产800多斤,总产近10万斤,每斤谷子售价4元左右,小米5—6元。农民很高兴,种植的积极性大增,今年共种谷子200多亩,亩产与去年一样,总产约20万斤,比去年增加了1倍,但每斤只卖2元多一些,价格降了近一半,结果增产不增收。有几户两年都种了10亩谷子,由于价格下降太多,今年的收入基本上只有去年的一半。农民气愤而无奈地说:“米价卖了个谷价,老百姓吃亏太大,是谁坑了农家,谁能给咱补差?”

高平市寺庄镇南峪村,是一个黄梨专业村,全村126户507人,共有耕地1000亩,共种植黄梨和酥梨树3000余棵,梨的总产约30万斤,去年市场梨价每斤约2元,最差的也不下0.8元,今年市场每斤梨价1.5元,差的0.5元,平均每斤降价0.5元,全村损失10多万元,且销路不畅。典型户崔国章有梨树100多棵,产梨1万多斤,因降价比去年少收6千多元。

泽州县周村镇苇町村是周村镇第二大村,包括4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共有1178户3027人,总耕地4800亩,农作物种植多元化,有小麦、玉米、谷子、大豆,油菜、葵花等,20xx年底人均纯收入为9130元。20xx年小麦每斤收购价为1.1元,和20xx年基本持平。玉米收购价为每斤0.7—0.8元,比20xx年价格下降0.3—0.4元。谷子每斤2元左右比去年下降一半。高粱每斤下降0.5元,大豆基本持平,油菜籽每斤下降0.5元,生猪价经常波动,最近毛重每斤为8元左右。鸡蛋基本持平。羊价毛重每斤去年售12-13元,今年一斤9元左右。牛肉毛重每斤仍是13-15元。獭兔皮前几年一张70—80元,今年一张最多20元也没有人过问。在周村镇现在种一亩玉米需投资化肥200元,种子150元,犁地60元,种地30元,机收60元,共需400-500元。玉米平均亩产1000斤,每斤售0.8元,毛收入一亩800元,除去成本400元,纯收入还不如养一箱蜂高。

二、全国情况不容乐观

农产品降价滞销并非我市独有,据媒体披露,在其他一些地区乃至全国也普遍发生。可以说今年是多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波动最为剧烈的一年。今年3月,陕西省礼泉县出现近百万斤贡梨滞销;
4月浙江温州苍南遭遇大面积番茄滞销;
5月安徽长丰遭遇草莓滞销,全县损失超过1.5亿元;
同月,福建南安百万斤杨梅滞销。陕西泾阳县的圣女果出现卖难。5月以来,被媒体公开报道的西瓜滞销现象就出现在广西、安徽、江苏、河南、山东、河北、辽宁等多地。陕西周至县竹峪镇兰梅塬村是远近闻名的油桃生产基地,6月中旬,油桃成熟了,却没有客商来收购,果农们无奈之下将滞销的油桃倒进村头的河道里。还有很多桃子烂在了树上。早熟葡萄,受前期水果价位下降的影响,产地销售价也下降了很多。今年农产品价低卖难导致农户收入下降,严重伤害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也使农民成了市场疲软的最大受害者。

三、对农产品降价滞销的几点看法

今年农产品的降价滞销,既是全国性普遍现象,又有区域性季节性特点,在有些地区不太明显,在有些地区格外严重。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这种波动也属正常。

这种现象的发生既有客观上的原因,又有主观上的原因,是两种原因交互作用的结果。从客观上看,一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仍受气候条件制约,比如晋城今年风调雨顺,玉米谷子丰收,导致这两种产品因供应过多而降价。又如陕西省周至县竹峪镇兰梅塬村生产的油桃,就因为当地连续多天降雨,导致油桃无法采摘而烂到了地里。二是受经济下行的影响,不少企业经营困难,职工收入减少,购买力相对下降,导致农产品经销商对销售市场缺乏乐观的预期,收购积极性下降,出现压价收购行为。三是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暴跌,导致部分农产品进口过多,冲击了国内市场。

从主观上看,一是政府有关部门未能及时准确发布市场需求信息,农民盲目跟风种植所致。二是农产品种植存在品种单一,质量不高,品牌不响问题,市场竞争力太低。三是农产品经销的中间环节太多,绿色通道不畅,过路费太高,拉高了终端农产品销售的价格,抑制了消费。

前几年晋城围绕煤炭产业做事的人收入和购买力很高,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农产品的销售价格,期望值很高的农民对今年市场向下波动缺乏思想准备,因而反应强烈。

四、个人的几点建议

第一,政府有关部门今后要多到生产和销售现场,以及农民中间了解情况,少在办公室听汇报,少通过电脑了解相关信息,要通过多接地气努力掌握市场动向,及时准确发布农产品价格信息,正确引导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努力消除农产品销售中间环节过多的现象,通过降低过路费,减免相关税费,开办公益性农贸市场等措施,为农民自产自销创造更好的条件。

第三,推动保险救助机制建设,引导农民多为农产品投保,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期稳定的保险机制,防止“粮贱伤农”、“菜贵伤民”的现象重演。

第四,提高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促使农民积极主动地了解掌握市场信息,逐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市场不断变化的形势。

农产品市场调查报告 第5篇

一、农贸市场的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规模较大的农贸市场x家(粮贸市场不在此列),分属x个建设和管理主体:波月市场占地x平米,共有各类摊位近x个(含固定和零担摊位),主营蔬菜、肉食品、禽类、水产品、干货等农副产品,归属农业局,由波月市场管理处管理;
禾青市场占地x平米,有各类摊位x多个,主营蔬菜、肉食品、禽类、干货等农副产品,归属禾青镇,由禾青市场管理所管理;
冷江市场、禾青三角坪市场、陶塘市场、株木山市场、桃园市场、集中市场、东站市场、布溪和谐市场、同兴市场、枫树坳市场、铁厂家属区市场等11个市场归属市场服务中心并由其管理,其中冷江市场有各类摊位x多个,是全市最大的综合性农贸市场,主营蔬菜、肉食品、禽类、水产品、冷冻食品、熟食、蛋类、干货等农副产品,承担了市区x%以上农产品的供给,是全市家禽、蔬菜、水产品等的主要集散地;
桃园市场经营面积x平米,有各类摊位x来个,划分蔬菜、肉类、水产、家禽、综合类五大功能区;
禾青三角坪市场位于金信社区内,室内面积x平米左右,室内摊位x多个,蔬菜销售摊位占用马路成为马路市场;
陶塘市场位于北矿,有各类摊位x多个;
株木山市场位于南矿,有各类摊位x多个;
其它6个市场地处市郊,以蔬菜摊位为主,共可安置零担x担左右,兼营少量肉食、水产品;
江南市场刚建成投入使用,由于其权属存在争议,暂由市场服务中心和波月市场管理处共同管理,相关问题正在协商处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管理不到位。一是市场准入体系建设滞后。市场服务中心、波月市场管理处、禾青市场管理所等部门都没有建立系统的市场准入制度,对哪些农副产品可以进入市场、农副产品进入市场需要哪些检验检测资料和凭证没有详细规定,在实际操作中主要靠其他职能部门把关。二是市场管理没有形成合力。农贸市场农产品的经营监管涉及城管、农业、工商、畜牧、商粮等多个执法部门,这些部门大多各自为政,对日常监管及监管发现的问题与市场管理主体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机制,不能与市场管理主体形成管理合力。三是市场内部管理不很规范。冷江市场、波月市场、桃园市场等较大的市场安排有专人管理,制定了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但精细化管理、零摊零担管理等制度没有完全落实,除冷江市场外其它市场没有设置母猪肉专柜或实行挂牌出售,自产自销区农产品产地不可追溯,占道经营个别存在,郊区棚架市场管理水平与城区市场有明显差距;
相关台账资料不齐全,市场服务中心、波月市场管理处、禾青市场管理所等市场管理主体都不能提供多少管理资料,市场内摊主的进货凭证、票据随意放置、丢弃,没有按相关规定建档保存。

(二)农产品质量监管不到位。一是监管存在盲区。农业、工商、畜牧、商粮等部门对城区的农贸市场进行了监管,对一些偏远的、规模小的农贸市场基本上处于放任状态,这些地方成为监管的盲区,如禾青镇没有定点屠宰场,瘦肉精检测、疫病检测、索票索证等监管难到位;
郊区市场蔬菜的农药残留检测基本上是空白。二是质量检测能力太弱。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当前只能对蔬菜农药残留、生猪瘦肉精等进行抽检,而且检测的频次很低、品种很少,不能全覆盖;
干货、禽类、水产品、熟食、冷冻食品等其它农副产品质量的鉴定还处于眼看、手摸、鼻闻的原始阶段,农产品质量检测实际上难见成效。

(三)市场硬件设施不完善。禾青市场消防通道本就不宽,还被非法占用搭建遮阳棚,导致消防验收不过关,工商部门不能为其办理营业执照,自20xx年至今一直处于非法经营状态;
禾青三角坪市场地处交通要道口,范围狭小,市场周围没有排水沟,环境卫生、交通状况都很差,周边群众意见很大,强烈要求将其搬迁。

三、建议意见

(一)强化市场管理。要尽快建立标准化的市场准入体系,列出市场准入的产品目录和相关要求,市场管理主体按照准入制度严格把好准入关口。要规范市场内部管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并落到实处。要建立市场管理联动机制,城管、农业、工商、畜牧、商务、质监等执法部门与市场管理主体之间要及时通报有关信息,根据实际适时成立市场管理办公室并赋予其相应职能。

(二)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要延伸监管触角,着重加强对偏远的、规模小的农贸市场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加大巡查、检测力度,派出专人驻守值班,消除监管盲区。要整合检测资源,加强检测能力建设,加大对蔬菜农药残留、生猪瘦肉精、重金属含量等抽检的品种和频次。

(三)加强市场硬件设施建设。要花大力气抓好禾青市场的消防通道建设,争取早日通过消防验收,办好营业执照;
要做好禾青三角坪市场异地改建的`可行性调研,或提出原地改造的可行性方案。

农产品市场调查报告 第6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工作要求,规范和推动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和发展,近期,我们组织各地农业部门对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对产地批发市场的基本情况、经营状况、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全面调查,结合平时研究和掌握的资料对市场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的看,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需解决,今后要结合鲜活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加快推进“十二五”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提升市场服务功能。

一、对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形势的基本判断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坚持把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分类培育市场体系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据农业部门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6月底,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3606家,占地面积64.86万亩,从业人员达到262.38万人,投资规模1101.97亿元,市场年交易额13422.5亿元。

(一)农产品批发市场覆盖范围广。经过多年的不断建设,全国从综合市场到专业市场、从种植业到养殖业到特色产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范围基本覆盖了各农业产品。目前在全国3606家农产品批发市场中,综合性市场1367家,占37.9%;
专业市场达2342家,占64.9%。其中粮油市场212家、蔬菜市场992家、水果市场390家、畜禽市场320家、水产品市场182家、特色产品(含花卉、食用菌等)市场246家,批发市场经营范围涵盖了种养业各产品。

(二)产地市场主渠道作用十分明显。调查显示,全国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含产销结合市场,下同)2627家,占农产品批发市场的 72.8 %,其中规模以上的产地批发市场1037个,占产地批发市场的40%。产地批发市场实现年交易额6709.23亿元,占市场年交易总额的50%,带动农户 1.1亿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4%。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十分明显。主要特点:

一是蔬菜市场是产地市场的主要代表。调查显示,大多数蔬菜产地批发市场设立较早,占市场比重大,运行机制较为健全,社会经济效益比较明显。目前,全国蔬菜产地批发市场689个,占产地市场近三分之一,带动蔬菜种植1.58亿亩,相当于全国蔬菜面积的60%。产地市场集中分布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占全国的80.6%。其中东部地区330个,山东占57%;
中部地区217个,河南占44%。经营品种除了蔬菜外,还有季节性水果和其它农产品,常年经营,交易活跃。亿元以上的蔬菜产地市场286个,年交易额13123.2亿元,成为产地批发市场的主要代表,形成了“产地市场——运销商——销地市场”的大流通模式,是向大中城市和外省市供应蔬菜瓜果的重要源头。

二是水果产地市场优势区域集中度明显。在国家推进优势产业带建设的带动下,具有品种特色的水果产地市场正在快速成长,集中度明显提高。目前全国产地水果批发市场发展到184家,占全国水果市场总数的47%。产地市场主要分布于渤海湾的山东、辽宁、河北和西北黄土高原的陕西、甘肃苹果优势产区,这些地区以苹果为主的产地批发市场发展到84家,占全国水果产地市场的46%;
长江上中游、赣南湘南桂北、浙南闽西粤东三大柑橘优势产区产地批发市场发展到47家,占全国水果产地市场近30%。一些优质水果产业带发展如山东栖霞、浙江黄岩、江西赣州等地产业带发展与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的引导密不可分。

三是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大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全国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207个,占全国畜产品批发市场的68.5%。从分布看,产地市场大多分布于畜牧业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其中中部地区82个,占产地市场的40%;
西部地区65个,占产地市场的31%。大多数畜禽市场以活畜、禽和肉类交易为主。与果蔬产品相比,畜产品多数实行屠宰企业一体化流通,如新疆XX县古勒鲁克农村畜禽交易市场、内蒙XX旗丰绿畜产品交易市场、广东XX市白沙江南禽畜批发市场都实行活禽+屠宰+销售+企业加工为的一体化的流通模式。

四是水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交易活跃。全国水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黄渤海水产品捕捞和养殖带以及江苏、安徽、江西等长江中下游淡水养殖带。目前全国水产品产地市场100个,其中沿海的江苏、浙江、山东、海南产地批发市场59个,占全国产地市场近60%,由于水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带动产地市场交易活跃,市场辐射面广,年交易额上亿元的市场达到60个,从业人员3.8万人,年成交额625.87亿元。

(三)产销市场结合趋于紧密。各地根据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特点,培育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农产品市场。全国有产地市场2347个、销地市场1005个、产销结合市场280个,其中江苏苏州南环桥、广州江南果菜市场、山东维尔康肉类批发市场等发展快、规模大、机制活,成为销地市场的代表;
江苏扬州联谊、山东寿光、青岛丁家庄、湖北麻城等市场结合其促进农业生产和满足城乡消费需要的特点,担当了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的双重角色;
江苏东台华东山羊市场、山东青岛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河北XX市金凤禽蛋农贸批发市场、新疆XX市华凌畜产品批发市场等,因地、因时制宜,投资小,辐射面大,是产地市场的典型。

(四)市场辐射能力逐步增强。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也不断增强。江苏XX县水产批发市场、武进夏溪花木市场、华东苗禽市场投资企业、苏州众诚鸭业有限公司分别成为全国最大的螃蟹专业市场,华东地区最大的花木交易市场,全国最大的苗鸭产销集散地。苏州南环桥批发市场下属的蔬菜批发市场日成交量1200吨,水产批发市场日成交量200吨,鲜肉批发市场日成交生猪1500头,畜禽批发市场日成交40000 羽,干货批发市场日交易品种2000种,是XX市及周边地区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二、当前产地批发市场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虽然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存在功能不够强、规模不够大、政府引导和扶持跟不上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地与销地以及集散地之间布局不合理。近年来,随着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优势区域鲜活农产品集中度稳步上升。目前全国优势区域苹果、柑橘集中度达到50%以上,水产品集中度达到80%以上。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后,客观上要求建立集散能力强的产地批发市场和冷藏能力大的保鲜库。但目前产地与销地以及集散地之间布局不合理,销地市场发展比较充分,目前年交易额在1亿元以上的销地批发市场558个,而中西部鲜活农产品主产区产地市场年交易额在1亿元的只有346个,发展相对落后。目前全国1个县不足1个产地批发市场,而东部占50%左右、中部占30%、西部只占 20%。特是中西部蔬菜、水果主产区,常年蔬菜产量占全国的40%、水果占45%,而年交易额上亿元的产地蔬菜市场只占25%,水果市场占30%,畜禽市场占不到全国的4%,生产和市场建设重倚轻的矛盾十分明显,这是导致优势产区鲜活农产品滞销卖难时有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产地批发市场及集散地基础设施薄弱。总体看,全国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以小型为主,年交易额1—5亿元的占到30%,亿元以下的占58%,且多数市场规模小、设施简陋、服务功能不强。在被调查的西部10省(区)376个产地批发市场中,占地面积在20亩以下的小市场占到 52%,占地面积在2亩以下占到5%,交易额在5亿元以下的占到78%,80%的市场缺乏冷藏保鲜、冷链物流设施、信息或质量检测设施,许多产地批发市场的场地没有硬化,缺乏遮阳挡雨的设施,甚至连上、下水道都没有,脏、乱、差的问题十分突出。

(三)市场交易方式陈旧,交易效率低。目前,大多数产地批发市场仍沿用对手成交、现金结算的交易方式,处于自发、紊乱状态,难以形成公开、公正的交易价格,影响交易安全,还往往导致强买强卖等欺行霸市现象发生。据调查,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实行连锁经营的交易额占总交易额不到 20%,90%左右的农产品通过对手交易销售,只有不到10%的市场全部或部分采用了电子商务交易技术,交易效率低。调查显示,42%农户自己销售农产品,45%农户卖给个体商贩,只有不到3%的农户通过订单销售。这些情况使得我国农产品一般要经过3-4级流通环节,既降低了流通效率,也增加了流通成本,不利于农民增收,对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四)流通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低,营销规模小、效率低。由于农民个体户或农村经纪人是目前承担农产品运销的主要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起步较晚,农产品批发市场内大多数经销商的营销规模小、效率低,缺乏有实力、信誉好、规范化的大批发商、代理商组织,因此不能形成稳定的、规模化的农产品供应链条。而且,运销商与生产者之间是一种买断关系,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谈判讨价能力,又不能使农民分享流通环节的利润。

(五)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滞后。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较快,数量不断增加,规模逐步扩大。尽管我国农产品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但现有的一些管理规定散见于《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商品市场登记管理办法》和《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而这些法律法规但要么缺少配套措施,要么贯彻执行不理想,有的内容陈旧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目前,特别是缺乏专门针对批发市场的法律法规问题非常突出,这使得农产品批发市场竞争混乱无序,缺乏有效的行业管理和政府监管,难以形成市场各方主体良性互动机制。而在发达国家,如日本专门制定有《批发市场法》,并和其他法律一起对批发市场类型、设立条件、参与人构成、交易原则、投资方法、上市商品规格要求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保证了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健康发展。

三、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的主要任务

我国已进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在国内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农业更加对外开放、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以及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大背景下,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步伐,完善市场功能,构建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前产地批发市场要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建设和改造一批鲜活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配套建设必要的储藏保鲜设施和产后清洗分装等初级加工设备,支持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一)强化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市场功能。一是在鲜活农产品优势产区新建或改扩建产地批发市场。在蔬菜、水果生产集中连片,面积在20万亩以上,商品率达80%以上;
畜产品、水产品生产集中度较高、商品率达70%以上、商品量达10万吨以上且没有交易场所的地区建立产地批发市场。对已有市场但基础设施差、集散功能弱的实施升级改造,重点考虑对既是鲜活农产品优势产业带的产地批发市场又是农业部定点市场进行升级改造。主要是加强市场供水、供电、道路和通讯等系统的改造建设和交易棚厅的改扩建,切实改善市场交易环境。二是推进产地批发市场功能拓展。在批发市场提供交易场所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拓展价格信息汇集、产品质量控制等功能,鼓励市场开展加工配送、质量监管、规范包装、发展现代流通、壮大市场主体、完善公共服务等。三是加大产地批发市场辐射效应。指导各地编制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市场经营领域和建设区域,处理好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传统市场和新型业态之间的关系,注意不同类型市场功能上的衔接和配合,发挥市场体系群体效能。

(二)支持储藏、冷链和保鲜物流设施建设,减少产后损失。当前,我国鲜活农产品特别是果蔬保鲜、冷藏冷链物流产业应用范围窄、发展滞后,果蔬采用低温物流只有10%-20%(每年果蔬产后损失高达25%—30%),冷链物流肉类只有10%,水产品只有20%,而发达国家果蔬保鲜物流占总产量的80%,果蔬菜损失率在5%以下。支持储藏、冷链和保鲜物流设施建设重点:一是支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储藏、冷链和保鲜物流设施,主要包括:建设市场储藏货物仓库、气调保鲜库、恒温库、冷冻冷藏库、冷藏运输等基础设施,逐步解决鲜活农产品批发交易过程的冷链“断链”现象;
二是支持优势产区和西部地区专业合作组织或农产品营销企业建设储藏、冷链和保鲜物流设施。主要包括建设鲜活农产品产后预冷保鲜、冷藏冷冻、冷藏运输等基础设施,使主产区和中西部鲜活农产品冷藏保鲜、冷藏冷冻及储运能力明显提高。

(三)支持配套清洗分装等初级加工设施建设和市场交易环境改善。强化农产品产后的商品化处理。配套清洗分装主要建设:产品清洗设施、分选操作台、自动分选机、水果打蜡设施、包装设施等。市场交易环境改善主要包括:水电道路系统改造、市场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建设和卫生保洁设施完善。

(四)支持农民合作营销组织建设。引导、扶持农民合作营销组织购置必要的冷藏保鲜和冷冻运输等设备,在规定的低温条件下进行农产品加工、分选包装、储藏和运销。推进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和经营,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产品物流带动能力。

四、加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的措施及建议

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产地冷链物流作为政府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资金来源于公共投入。现提出以下工作措施和建议。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市场建设应借鉴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经验,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与发展实行分级规划与管理。部一级负责对具有全国性或区域影响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统一规划与布局,当前重点是组织编制好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十二五”建设专项规划(20xx— 20xx),理清市场建设思路,明确指导思想、建设原则与区域布局,综合考虑农产品生产规模及其商品流量流向、地理区位和交通状况、消费群体规模和消费习惯等多种因素,正确处理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专业市场与综合市场的关系,经过科学论证,形成布局合理、统一有序、流通顺畅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为争取国家建设项目做好必要准备。省级负责制定辖区内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规划,严格防止受局部利益驱动盲目布点,搞重复建设、无序竞争,造成“有场无市”,浪费人财物和土地资源。

(二)争取各方支持批发市场建设。一是协调中国农业银行落实与我部签署的《共同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加大贷款投放力度。二是积极争取亚行贷款进行批发市场建设。2009年拟选择安徽、宁夏、江西、重庆、山东、辽宁等6个省市为备选试点省,项目总投资21亿元人民币,其中利用亚行贷款1.5亿美元。三是研究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扶持政策。参与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研究科学用好增值税转型政策帮助农产品流通企业减轻增值税负担;
研究降低农产品批发市场土地使用税和降低农产品批发市场用水用电价格等问题。同时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国家对优势产区鲜活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公益性设施建设给予直接投资。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设施配套、功能齐全、辐射带动力强的产地批发市场,支持批发市场电子结算管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质量检测系统、信息收集发布系统、垃圾处理设施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帮助完善和提升市场功能,增强流通效率。

二是对市场其他设施和优势产区、西部地区专业合作组织或农产品营销企业建设储藏、运输、冷链和保鲜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贷款贴息支持。主要用于市场土地平整硬化、水电路配套、交易厅棚建设、储藏保鲜库土建工程等,建议安排财政贴息贷款予以支持,以引导鼓励利用信贷资金。

三是将鲜活农产品物流相关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在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财政专项中增加农产品物流设施相关设备购置项目。主要包括储藏保鲜机电设备,鲜活农产品清洗、分选和装卸设施设备,农用运输设备、畜产品分割设备等,帮助增强物流技术装备水平。

四是将尽快研究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建议国家抓紧研究制定《农产品批发市场法》或《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条例》,明确批发市场的公益或准公益性质,对市场类型、设立条件、参与人构成、交易原则、投资方法、上市商品规格要求、行情波动、风险控制、上市商品组织等做出界定,并及早列入立法计划,解决法律缺失和空白问题。

农产品市场调查报告 第7篇

根据省政府晋政办发电年114号“关于在全省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大调查的通知”安排,区政府专门成立了大调查领导组,副区长宁山岗任组长,安新宇副秘书长赵玉良局长任副组长,抽调相关部门的骨干力量组成调查组,从7月11日至7月25日,对全区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农产品超市、储藏营销单位等农产品流通组织及流通大户、重点乡镇、农村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并深入具有代表性的批发市场、超市等单位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现将我区农产品市场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产品市场现状

(一)畜产品市场

1、营销单位。我区肉禽蛋营销单位共有两家,分别是外贸公司榆次肉联厂冷库、榆次区食品公司冷库。经营的品种主要有猪肉、禽肉、羊肉、兔肉和禽蛋等。外贸粮油食品公司肉联厂冷库始建于1972年,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自建厂以来,畜产品全部出口外销,主要经营兔肉和羊肉,兔肉出口日本、美国和欧洲各国,羊肉主要出口中东国家,20XX年销售额580万元,实现利润20万元,缴纳各种税费98万元。榆次区食品公司冷库始建于1963年,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畜产品主要供应本地市场,20XX年销售额320万元,实现利润10万元,缴纳各种税费40万元。

2、产品批发市场。我区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有两个:榆次区汇隆市场和商贸城市场,主要经营猪肉、禽肉、羊肉和水产,产品主要供应本地市场。汇隆市场始建于1993年,商贸城市场始建于2000年,经营方式都以个人租赁为主,年销售额分别为1150万元、2100万元,分别占榆次市场从份额的10%、15%,两个市场的管理从业人员分别为2人和5人。

3、产品集贸市场。我区以零售为主的集贸市场主要有金猫市场、菜园街市场、路西市场、校园路市场和经纬厂市场等,市场份额占全区市场的40%。

4、畜产品超市。我区畜产品经营超市有田森超市一部、二部、华联超市、普家乐超市和铁华超市。其中田森超市和铁华超市采取租赁的经营方式,华联超市和普家乐超市采取连锁的经营方式,市场份额占全区市场的20%。

(二)果品市场

1、果品批发市场。我区批发市场主要有北田镇豆腐庄批发市场,年交易总量500万公斤,全部批发到省外,年交易总额350万元,市场辐射相邻35个村,该市场有管理人员1名,从业人员10名。榆次区北田镇北田村果蔬批发市场,正在建设之中,其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现已投资50多万元,交易大棚5个共1440平方米,基础设施及围墙建设已基本完成,预计今年秋季投入使用。其它如榆次汇隆批发市场、晋中富通绿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也兼营水果批发。

2、品集贸市场。城区果品集贸市场,年销售量在1000万公斤,年交易额500万元,市场辐射到平遥等邻近县区,该市场属于自发的果品集贸市场,无专人组织,没有形成正常的管理体系。

3、营销大户。我区销售大户有北田镇豆腐庄村陈二棉,异地批发红星和新红星,年销售量500万公斤,年销售额300万元;
庄子乡下黄彩赵石爱,异地批发红星、新红星,年销售量300万公斤,年销售额600万元;
庄子乡义井王承林异地批发红星、红富士,年销售量60万公斤,年销售额130万元;
东赵乡训峪的阎贵虎异地批发梨、苹果,年销售量300万公斤,年销售额500万元。我区红枣营销企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出现较大的营销企业,红枣销售以大户营销为主,红枣销售大户有10多户,较大的营销大户有王连贵、王大跃等,产品主要销往东北、北京、广东等地,销量约100万公斤。

4、营销企业。我区的富通绿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晋中纳特福果业有限公司、庄子乡榆城坪新顺果脯厂,都是正在兴起的果品种植、加工、销售的新型企业。新顺果脯厂占地1.5亩,年果品加工量20万斤,年销售产值52万元。晋中纳特福果业有限公司年消化果品10.8万斤,年产量7.2万斤,年产值64万元。

5、营销协会。榆次枣业协会,主营枣类产品的储藏加工,有经营场地800平方米,20XX年9月开业,年销售量250万斤,年销售额250万元,年利润额110万元。晋中市果业协会也吸纳了不少我区的果品销售经纪人,带动了全区果品销售。

6、果品超市。榆次金虎便利超市,主营枣类品种,年销售量2吨,年销售额1.5万元,年利润额0.6万元。

全区果品年销售量6000万公斤,年销售额7200万元,其中批发市场销售1500万公斤,销售大户销售1170万公斤,占销售总量的45%,剩余55%的果品均是零散批发。

(三)粮食市场

1、加工营销单位

(1)粮食加工营销企业。我区有生力面粉厂、东阳、魏岳、郭村、修文、源涡等20多家规模型股份或私营面粉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5000万公斤,超过全区小麦总产量。

(2)油脂加工营销企业。晋北油脂厂、诚信油脂厂等,年加工销售油料15万吨。

(3)酿造营销企业。以怀仁四眼井酿造集团公司和南六堡曲醋厂为重点的酿造群体,食醋年产销量6万余吨,转化粮食1000万公斤。

(4)饲料加工销售企业。鲲鹏饲料集团、亨通饲料公司和强大饲料公司,三大饲料企业年产销饲料达10万吨,转化粮食1亿多公斤。

2、粮食批发市场。什贴镇葵花籽交易市场是发展我区支柱产业的一个重点工程,该市场占地8000平方米,总投资80万元,现已建成农副产品储存仓库2400平方米,交易货场2000平方米,此工程主要依托什贴、郭家堡、张庆等供销社,重点解决我区农民农副产品的卖难问题,建成山西最大、可辐射全国近二十个省市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预计全年可收购葵花籽1500万公斤,小杂粮、豆类、玉米等200万公斤,可推销各种农副产品4000万元。

3、粮食营销大户。雷贵友,1998年开始经营粮食业务,有场地300平方米,年粮食销售量1400万公斤,年利润额10万元。

(四)蔬菜市场

1、蔬菜批发市场。

(1)东阳镇蔬菜批发市场,占地42亩,建筑面积6250平方米,其中交易大棚面积5250平方米,20xx年6月开业,年交易量2.5万吨,年交易额4.5亿元,建有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监测站,开通了蔬菜国际互联网站,产品远销河北、河南、山东、北京、天津、武汉等大中城市。榆次汇隆批发市场,属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兼营蔬菜、水果、肉类等,年交易量为一亿余元。蔬菜产品主要销往本区。

2、蔬菜集贸市场。主要有金猫市场、路西市场、菜园街市场、校园路市场和经纬厂市场。属综合性农产品集贸市场,兼营蔬菜、水果、肉类等。蔬菜产品主要销往本区。

3、蔬菜储藏营销企业。晋中富通绿色农产品开发公司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占地285亩,设有业务洽谈室、农产品检验室、产品包装室及产品装卸车间,交易品种以反季节蔬菜为主,产品销往武汉、上海等大城市,年交易量达1500吨,交易额达300万元。

4、蔬菜营销协会。主要有蔬菜贮藏协会、贮藏研究会、蔬菜营销协会等。蔬菜贮藏协会,发展土窑洞、地下窖、机械恒温库,引进最新保鲜袋贮藏法、气调保鲜法、空气电离子保鲜法等对蔬菜进行贮藏,年贮量8000万公斤,增值3200万元以上。蔬菜流通协会,有会员113人。蔬菜营销协会,有经营场地1667平方米,1998年开业,年销售量500万斤,年销售额200万元,年利润额4万元。东阳镇贮藏协会带头人、东阳镇支部书记杜玉富于1998年10月破土兴建大型恒温库,已投资200万元,建成了25座,一次性保鲜1000吨蔬菜,年纯利润20万元。

5、蔬菜营销经纪人、大户。全区常年从事蔬菜营销的经纪人达到1000多人,其中销菜量200万斤以上的大户达34人,并涌现出了像王二只、孙校、郑贵、王四守、张新卫、赵四清、许月喜等一批年销菜量造千万公斤以上的大户,年销菜量5亿公斤。

二、农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市场建设滞后。我区紧邻省城太原,又地处晋中市区,各类农产品有较大的市场需求,80%的农产品需要外销和供应本地市场。我区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只有东阳蔬菜批发市场、什贴葵花批发市场、汇隆批发市场、榆次商贸城市场等,集贸市场主要有金猫市场、路西市场、菜园街市场、校园路市场、经纬厂市场等,设施简陋,多属于马路市场。这些市场除具备集中交易功能外,储藏保鲜、物流配送、农药残留检测和现代化市场信息等各项服务功能大多数市场不具备。

(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底。我区龙头企业少,经营规模小,规模效益体现不出来,对我区农产品市场的拉到作用不明显。如我区的红枣种植面积30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0万亩,年产量500万公斤,产值2000万元。但全区红枣加工、营销企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数量少、档次低、加工能力小,现在加工企业只有5家,以初加工为主,销售企业没有出现,销售大户也只有10多户。

(三)品牌少,无特色。20xx年以来,我区农业开始了新一轮的战略机构调整以蔬菜、红枣、畜牧业为三大主导产业,以建设蔬菜、红枣、畜牧、加工四大基地为目标,坚定不移地走农业产业化道路。蔬菜、红枣、畜牧产业获得迅猛发展。20XX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已达34万亩,蔬菜总产量11.63亿公斤,全年蔬菜销售总收入5.47亿元。红枣从20xx年前的4万亩猛增至30万亩,红枣产量500万公斤,产值2000万元。畜牧业按照“稳猪鸡、上牛羊、突出发展奶牛业”的发展思路,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5343吨、9770吨、8117吨,奶牛存栏4288头,畜牧业总产值3.05亿元。可见,我区的农产品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但品牌少、无特色的情况仍很严重。如我区红枣种植面积与太谷县不相上下,但中国红枣之乡的牌子却被太谷县拿走了。我区的蔬菜,20xx年就申报注册了“魏榆”牌,但至今牌子叫不响,运作不起来。

三、建议与规划

(一)打造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联合舰队”。我区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如何进入国内外大市场,是农产品市场建设面临的一个难点。而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完善农村市场机制,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实践证明,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既增强了统一服务的功能,又发挥了家庭经营的潜力,是一种更加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生产、加工、销售联为一体,使各具特色的优势产品形成区域性的主导产业。此举能够在农村与市场间架设桥梁,突破区域界限,扩大农业的产业带和产业群。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现代化流通方式,形成一批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联合舰队”。采用电子商务网络等现代交易手段和流通方式的农产品批发拍卖市场,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在“农户—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连锁超市”完整通畅链条的引导带动下,建立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产销联合,打造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联合舰队”。

(二)多方筹措资金支持农产品市场建设。我区财政经费比较紧张,无能力为农产品市场建设投入大量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应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与此同时,重视带动、吸引社会资金和银行贷款参与到农产品市场建设中来,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步伐。如我区的山西普家乐商贸有限公司,围绕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目标,努力营造大流通、大商贸、大市场的格局,从2001年7月开始实施普家乐农村连锁经营服务项目,计划在农村发展和建设49个连锁超市,同时建设一个占地60亩大型物流配送中心。20XX年经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是我区“五大中心”建设重点工程,晋中市“双百”项目重点工程。目前,配送中心建设已完成工程量60%,我区农村连锁已建成东阳、张庆、永康三个连锁店。三店试营以来,深受农民欢迎,已有跨区3乡10村村民来超市购物,甚至永康店已有太原南郊村民光临,给农民带来极大的方便,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买难卖难问题,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为三农服务。

(三)农产品市场建设要高标准、高起点。今年6月,商务部会同国家标准委组织有关单位起草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开业技术条件》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级划分及评定》两个国家标准,目前正向社会公布并征求社会意见,在年内一旦修改完成后,将按场地环境条件、设施设备条件、综合管理能力和信用管理四个方面,把全国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按照四个等级划分,从高到低依次分为:四A级(AAAA)、三A级(AAA)、双A级(AA)、A级(A)。主要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经营环境、经营设施设备和经营管理提出了技术标准,比如要求市场“应设在交通方便之地,应考虑与周围商圈服务的协调性”;
交易大厅“宜建单层结构”;
市场“以生鲜肉类交易为主的应与国家认定的定点屠宰点场厂挂钩”等。我区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也应参照国家标准,高起点地建设农产品市场。

(四)新建一个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目前,我区农产品供应,主要集中在汇隆市场和窑新街及大同街的马路市场。这些市场担负着我区85%以上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供应。这些市场多为马路市场、露天市场,已不能适应我区农产品市场需求。有鉴于此,我区拟在榆次东南城市边缘兴建一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该市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北托消费市场,南依生产基地,辐射华北,通向全国的农产品中心市场。该市场为我区现有市场的升级版,除具备集中交易功能外,还具有储藏保鲜、加工、物流配送以及农药残留检测和现代化市场信息等各项服务功能。并积极做好实施农产品准入制度的准备工作。在软件上,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先进的交易方式,规范的交易行为,不断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实现“建一个市场,创一流品牌,带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局面。该市场建成后可容纳经营户300余户,面积为90亩。这项工程正在紧张筹备中。

农产品市场调查报告 第8篇

20xx年入秋以来,部分农产品降价滞销现象在多地发生,农民利益受到伤害,“三农”问题再次凸显,为此,笔者深入晋城市域内的4 县(市)6个专业村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如告下。

一、调查情况

沁水县郑庄镇南大村,是一个苹果专业村,共有324户,907口人,耕地3600亩,其中新老果园1400亩,占总面积的38%,有成年苹果树5万余株,平均单株产量40斤,200个经营户可年产苹果200多万斤,去年苹果每斤平均售价2.5元,户均年收入2.5万元。今年平均斤售价2元左右。全村要减收100多万元。其中最大的专业经营户郭虎保种植苹果12亩,总产苹果6万余斤,平均亩产5000斤,虽比去年增产,但收入反比去年下降,至今仍有很多苹果销售不了。

沁水县固县乡安上村,是一个蔬菜专业村,共有304户930人,总耕地2750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500亩,占耕地面积的55%。200多栋蔬菜大棚,生产的小瓜、茄子、青椒、西红柿等售价与去年基本持平,但南瓜、豆角、茄子、红白萝卜、白菜、大葱等大田菜售价均比去年略有下降。

陵川县西河底乡岭东村,是一个玉米专业村 。全村150户600余人,耕地1200亩,共种植玉米1000亩。平均亩产达千斤,今年总产100万斤,去年每斤售价1.2元,今年0.8-0.9元,因此全村少收入40万元以上。其中最大的种植户毕五保承包100亩,共产玉米10万斤,虽比去年增产,却比去年减收4万多元。

沁水县胡底乡李家山村,种的谷子比较多。去年共种谷子100多亩,亩产800多斤,总产近10万斤,每斤谷子售价4元左右,小米5-6元。农民很高兴,种植的积极性大增,今年共种谷子200多亩,亩产与去年一样,总产约20万斤,比去年增加了1倍,但每斤只卖2元多一些,价格降了近一半,结果增产不增收。有几户两年都种了10亩谷子,由于价格下降太多,今年的收入基本上只有去年的一半。农民气愤而无奈地说:“米价卖了个谷价,老百姓吃亏太大,是谁坑了农家,谁能给咱补差?”

高平市寺庄镇南峪村,是一个黄梨专业村,全村126 户507人,共有耕地 1000亩,共种植黄梨和酥梨树3000余棵, 梨的总产约30万斤,去年市场梨价每斤约2元,最差的也不下0.8元,今年市场每斤梨价1.5元,差的0.5元,平均每斤降价0.5元,全村损失10多万元,且销路不畅。典型户崔国章有梨树100多棵,产梨1万多斤,因降价比去年少收6千多元。

泽州县周村镇苇町村是周村镇第二大村,包括4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共有1178户3027人,总耕地4800亩,农作物种植多元化,有小麦、玉米、谷子、大豆,油菜、葵花等,20xx年底人均纯收入为9130元。20xx年小麦每斤收购价为1.1元, 和2014年基本持平。玉米收购价为每斤0.7-0.8元,比20xx年价格下降0.3-0.4元。谷子每斤2 元左 右比去年下降一半。高粱每斤下降0.5元,大豆基本持平,油菜籽每斤下降 0.5 元,生猪价经常波动,最近毛重每斤为8 元左右。鸡蛋基本持平。羊价毛重每斤去年售12-13元,今年一斤9 元左右。牛肉毛重每斤仍是13-15元。獭兔皮前几年一张70-80元,今年一张最多20元也没有人过问。在周村镇现在种一亩玉米需投资化肥200元,种子150元,犁地60元,种地30元,机收60元,共需400-500元。玉米平均亩产1000斤,每斤售0.8元,毛收入一亩800元,除去成本400元,纯收入还不如养一箱蜂高。

二、全国情况不容乐观

农产品降价滞销并非我市独有,据媒体披露,在其他一些地区乃至全国也普遍发生。可以说今年是多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波动最为剧烈的一年。今年3月,陕西省礼泉县出现近百万斤贡梨滞销;
4月浙江温州苍南遭遇大面积番茄滞销;
5月安徽长丰遭遇草莓滞销,全县损失超过1.5亿元;
同月,福建南安百万斤杨梅滞销。陕西泾阳县的圣女果出现卖难。5月以来,被媒体公开报道的西瓜滞销现象就出现在广西、安徽、江苏、河南、山东、河北、辽宁等多地。陕西周至县竹峪镇兰梅塬村是远近闻名的油桃生产基地,6月中旬,油桃成熟了,却没有客商来收购,果农们无奈之下将滞销的油桃倒进村头的河道里。还有很多桃子烂在了树上。早熟葡萄,受前期水果价位下降的影响,产地销售价也下降了很多。今年农产品价低卖难导致农户收入下降,严重伤害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也使农民成了市场疲软的最大受害者。

三、对农产品降价滞销的几点看法

今年农产品的降价滞销,既是全国性普遍现象,又有区域性季节性特点,在有些地区不太明显,在有些地区格外严重。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这种波动也属正常。

这种现象的发生既有客观上的原因,又有主观上的原因,是两种原因交互作用的结果。从客观上看,一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仍受气候条件制约,比如晋城今年风调雨顺,玉米谷子丰收,导致这两种产品因供应过多而降价。又如陕西省周至县竹峪镇兰梅塬村生产的油桃,就因为当地连续多天降雨,导致油桃无法采摘而烂到了地里。二是受经济下行的影响,不少企业经营困难,职工收入减少,购买力相对下降,导致农产品经销商对销售市场缺乏乐观的预期,收购积极性下降,出现压价收购行为。三是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暴跌,导致部分农产品进口过多,冲击了国内市场。

从主观上看,一是政府有关部门未能及时准确发布市场需求信息,农民盲目跟风种植所致。二是农产品种植存在品种单一,质量不高,品牌不响问题,市场竞争力太低。三是农产品经销的中间环节太多,绿色通道不畅,过路费太高,拉高了终端农产品销售的价格,抑制了消费。

前几年晋城围绕煤炭产业做事的人收入和购买力很高,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农产品的销售价格,期望值很高的农民对今年市场向下波动缺乏思想准备,因而反应强烈。

四、个人的几点建议

第一,政府有关部门今后要多到生产和销售现场,以及农民中间了解情况,少在办公室听汇报,少通过电脑了解相关信息,要通过多接地气努力掌握市场动向,及时准确发布农产品价格信息,正确引导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努力消除农产品销售中间环节过多的现象,通过降低过路费,减免相关税费,开办公益性农贸市场等措施,为农民自产自销创造更好的条件。

第三,推动保险救助机制建设,引导农民多为农产品投保,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期稳定的保险机制,防止“粮贱伤农”、“菜贵伤民”的现象重演。

第四,提高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促使农民积极主动地了解掌握市场信息,逐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市场不断变化的形势。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